萊蕪區(qū)草莓無性繁殖育苗技術(shù)研究.pdf
草 莓 是 一 種 世 界 范 圍 內(nèi) 廣 泛 栽 培 的 小 漿 果 其 繁 殖 方 法 主 要 包 括 匍 匐 莖 繁 殖 老 株 分 株 繁 殖 莖 尖 組 織 培 養(yǎng) 繁 殖 和 種 子 繁 殖 前 三 種 屬 無 性 繁 殖 無 性 繁 殖 生 產(chǎn) 的 秧 苗 后 代 能 保 持 品 種 原 有 的 特 性 近 幾 年 萊 蕪 區(qū) 張 家 洼 街 道 辦 事 處 大 面 積 調(diào) 整 林 果 業(yè) 種 植 結(jié) 構(gòu) 新 建 現(xiàn) 代 化 溫 室 和 大 棚 進(jìn) 行 保 護(hù) 地 栽 培 水 果 而 草 莓 的 保 護(hù) 地 栽 培 是 冬 季 唯 一 能 上 市 的 果 品 填 補(bǔ) 了 多 項(xiàng) 水 果 生 產(chǎn) 的 空 白 不 僅 生 產(chǎn) 周 期 短 而 且 又 具 有 較 高 的 營 養(yǎng) 價(jià) 值 和 經(jīng) 濟(jì) 價(jià) 值 深 受 廣 大 種 植 戶 的 青 睞 所 以 用 苗 量 大 的 草 莓 育 苗 就 成 了 我 們 專 業(yè) 技 術(shù)人員研 究 的方向 現(xiàn) 將主要技 術(shù) 介紹如下 1 匍匐莖繁殖法 1 1 苗 圃地的整 理 1 1 1 苗 圃 地 的 選 擇 選 擇 地 面 平 整 陽 光 充 足 土 壤 肥 沃 疏 松 透 氣 排 灌 方 便 的 地 塊 作 為 苗 圃 地 一 般 前 茬 作 物 是 小 麥 瓜 類 豆類 菜園地為宜 且 地塊2 3 年 未種植草莓 避 免重 茬 連作 1 1 2 整 地 做 壟 整 地 時(shí) 先 將 土 壤 進(jìn) 行 深 翻 熟 化 以 利 于 保 墑 和 根系生長 進(jìn) 行土壤消 毒 鏟 除病 菌 和蟲卵 每 畝施1500 2000 千 克 充 分 腐 熟 的 有 機(jī) 肥 和20 千 克 過 磷 酸 鈣 施 基 肥 要 全 園 撒 施 然 后 耕 翻土壤 使 肥料 與 土壤充分 混 合均勻 在整 好 的地塊 中 按 壟 畦 面 寬70 80 厘 米 壟 畦 底 寬90 100 厘 米 壟 高15 厘 米 進(jìn) 行 作 畦 起 壟 壟 間距為20 厘米 長度視地 塊 而定 方向?yàn)槟媳?方向 做 好 畦 壟 后 適 當(dāng) 鎮(zhèn) 壓 使 地 塊 沉 實(shí) 平 整 以 免 栽 后 澆 水 引 起 秧 苗 下 沉 而 影響成活 率 1 2 定 植母株 1 2 1 母 株 選 擇 選 擇 品 種 純 正 無 病 蟲 害 生 長 健 壯 的 優(yōu) 質(zhì) 苗 木 作 為 母 株 優(yōu) 質(zhì) 壯 苗 的 標(biāo) 準(zhǔn) 是 植 株 生 長 健 壯 無 病 蟲 害 根 莖 粗 1 厘米以上 葉柄粗短 具有7 8 片發(fā) 育 正常的復(fù)葉 葉 大 葉 肉 厚 葉 片 濃 綠 花 芽 飽 滿 花 數(shù) 多 開 花 整 齊 根 群 大 新 根 多 須 根 發(fā)達(dá) 健 壯 植株鮮重30 克以上 1 2 2 定 植 時(shí) 間 在 萊 蕪 地 區(qū) 一 般 于9 月 中 下 旬 定 植 母 株 定 植 時(shí) 在 畦 壟 中 間 進(jìn) 行 單 行 栽 植 盡 可 能 帶 大 土 塊 移 栽 株 距 為40 60 厘米 栽 植前 要 去除母株 老 葉和部分 黑 色老根 以 減 少 水 分 蒸 騰 促進(jìn) 新 根發(fā)生 最好在陰天或晴天的傍晚 栽植 有條件的 地 方 可 采 取遮蔭措 施 1 2 3 栽 植 方 法 草 莓 栽 植 時(shí) 將 新 莖 的 弓 背 朝 預(yù) 定 的 同 一 方 向 栽 植 便 于 后 期的管理 栽 植 深 度 使 苗 心 基 部 與 土 表 平 齊 即 深 不 埋 心 淺 不 露 根 使 根 系 在 栽 植 穴 內(nèi) 充 分 舒 展 若 栽 植 過 深 埋 住 苗 心 易 引 起 苗 心 腐 爛 過 淺 則 新 莖 外 露 秧 苗 因 吸 水 困 難 易 干 枯 死 亡 因 此 栽 植 灌 水 后 要及 時(shí)檢 查 對 倒 伏 露 根或 淤 心 苗 及時(shí) 進(jìn) 行調(diào) 整 1 3 定 植后管 理 1 3 1 水 分 管 理 栽 植 后 立 即 灌 定 根 水 小 水 澆 透 以 后3 5 天 每 天 一 次 保 持 地 面 濕 潤 但 防 止 過 濕 造 成 通 氣 不 良 而 影 響 秧 苗 的 成活 秧苗成活 后 可適當(dāng)煉苗 蹲 苗 適 時(shí)澆 水 促進(jìn)秧苗生長 在 匍 匐 莖 大 量 發(fā) 生 期 要 保 持 壟 面 疏 松 濕 潤 以 利 于 子 苗 扎 根 生 長 雨 季 要 及 時(shí) 排 澇 保 證 溝 渠 暢 通 后 期 適 當(dāng) 控 水 控 制 苗 高 促 進(jìn) 子苗根系生長 和 花芽分化 培育壯苗 1 3 2 越 冬防 寒 草莓根系能耐 8 的地溫和 短 時(shí)間內(nèi) 10 的 氣 溫 在 萊蕪地區(qū)易發(fā)生凍害 為防 寒 保墑 在土壤即將進(jìn)入結(jié) 凍 期 前 灌 一 次 封 凍 水 灌 水 后 一 周 左 右 用 作 物 秸 桿 軟 草 樹 葉 等 進(jìn) 行地面覆蓋 覆 蓋厚 度 一般5 6 厘米 覆蓋要做 到 細(xì)致 壓 實(shí) 不 透 風(fēng) 翌 年春 季 土壤解凍 后 分兩次 撤 除 防寒物 第 一 次 在 平 均 氣 溫 高 于0 進(jìn) 行 第 二 次 在 地 上 部 未 萌 發(fā) 生長前進(jìn) 行 促 使地 溫 提 高 植株 早 萌發(fā) 1 3 3 合 理 施 肥 在 翌 年 春 天 發(fā) 芽 前 和 植 株 旺 盛 生 長 初 期 分 兩 次 追 施 速 效 氮 肥 一 般 可 撒 施CO NH 2 2 每 次 每 畝 施 用7 5 10 千 克 促 進(jìn) 母 株 生 長 提 升 營 養(yǎng) 水 平 當(dāng) 匍 匐 莖 大 量 發(fā) 生 期 每 畝 追 施 復(fù) 合 肥10 千 克 促 進(jìn) 子 苗 生 長 匍 匐 莖 發(fā) 生 后 期 停 止 氮 肥 的 施 用 防 止子苗徒長 葉 面噴 施 磷 鉀肥 促進(jìn) 子 苗健壯和 花 芽 分 化 萊 蕪 區(qū) 草 莓 無 性 繁 殖 育 苗 技 術(shù) 研 究 趙金 峰 濟(jì)南市萊 蕪 區(qū)張家洼 街 道辦事處 農(nóng) 業(yè)綜合服務(wù)中心 山 東 濟(jì) 南 271113 摘 要 草莓因其營養(yǎng)豐富 酸甜 適 度 芳 香濃 郁 而受 到 消費(fèi) 者 青睞 而 草莓 生 產(chǎn)需 要 大量 的優(yōu)質(zhì)壯苗 本文 介 紹了 草 莓的 無 性繁 殖育苗 技術(shù) 包括 匍 匐莖 繁 殖 老株分株繁殖和莖尖組織培養(yǎng)繁 殖 關(guān)鍵 詞 草莓 無性 繁 殖 匍 匐莖 育苗 分株育苗 組織 培 養(yǎng)育 苗 作者簡介 趙金 峰 1965 男 漢 族 山 東萊 蕪 人 大專學(xué)歷 農(nóng)藝師 主 要 研 究 方向 果樹 新 品種 的 引進(jìn) 及 新技 術(shù) 的推 廣 工作 聯(lián)系 電話 13863402674 致 富 經(jīng) 典 歡 迎刊 發(fā)廣告 歡 迎種 業(yè) 界商 家 朋友 贊助 協(xié)辦 14 蔬 菜 科 技 服 務(wù) 新 農(nóng) 村 致 富 百 姓 10 16627 22 1215 s 2020 03 010 1 3 4 中 耕 除 草 在 匍 匐 莖 大 量 發(fā) 生 前 要 及 時(shí) 進(jìn) 行 中 耕 劃 鋤 保 持畦 面 疏 松 無 雜 草 深 度 為2 3 厘 米 注 意 不 要 損 傷 根 系 以 提 高 地 溫 保持墑情 促進(jìn)秧苗 及 早進(jìn)入旺 盛 生長期 在 匍 匐 莖 子 苗 生 長 階 段 中 耕 除 草 要 結(jié) 合 植 株 調(diào) 整 進(jìn) 行 注 意 不 要損傷 拖 拽子 苗 而 影 響生 長 1 3 5 植 株 管 理 定 植 后 待 大 部 分 秧 苗 緩 苗 后 及 時(shí) 檢 查 發(fā) 現(xiàn) 弱 株 死株 病株 缺苗 及時(shí) 進(jìn) 行補(bǔ)植 在 匍匐莖發(fā)生前及時(shí)摘除 老 葉 病 葉 以 減 少 營 養(yǎng) 消 耗 當(dāng) 母 株 秧 苗 吐 序 現(xiàn) 蕾 時(shí) 及 早 摘 除 全 部 花 序 促 進(jìn) 母 株 及 早 抽 生 大 量 匍 匐 莖 當(dāng) 母 株 幼 苗 展 開3 4 片 新 葉時(shí) 噴10 毫克 千克的赤霉素兩次 間隔 時(shí) 間為7 10 天 可 有 效 促 進(jìn) 匍 匐 莖的 發(fā) 生 提 高匍匐莖 苗 的產(chǎn)量 1 3 6 人 工壓蔓 大 約在5 月中旬 匍 匐莖 大 量發(fā)生 當(dāng) 匍匐 莖 抽 生30 40 厘 米 后 及 時(shí) 將 其 理 順 引 至 空 曠 光 照 良 好 的 地 方 勿 重 疊 交 叉 纏 繞 將 各 條 匍 匐 莖 采 用 放 射 狀 布 置 使 其 在 地 面 均 勻 分 布 保 證 子 苗 有 足 夠 的 生 長 空 間 在 匍 匐 莖 子 苗 展 開 第2 片 葉 時(shí) 及 時(shí) 進(jìn) 行 壓 蔓 將 新 抽 生 的 子 苗 近 前 的 匍 匐 莖 用 土 壓 牢 使 莖 葉 叢 基 部 與 疏 松 的 土 壤 充 分 接 觸 注 意 不 能 壓 斷 促 使 及 早 發(fā) 根 當(dāng) 每 個(gè) 母 株 有30 40 株 匍 匐 莖 子 苗 且 達(dá) 到 繁 殖 系 數(shù) 時(shí) 對 匍 匐 莖 進(jìn) 行 摘 心 多 余 匍 匐 莖 和 過 晚 抽 生 的 匍 匐 莖 不 易 培 養(yǎng) 成 壯 苗 應(yīng)及 早 摘除 以減少母 株 養(yǎng)分消耗 保證子 苗健 壯 生 長 1 4 病 蟲害防治 整 地 前 進(jìn) 行 土 壤 消 毒 鏟 除 病 菌 和 蟲 卵 定 植 后 至 生 長 初 期 重 點(diǎn) 防 治 地 老 虎 蠐 螬 等 地 下 害 蟲 的 危 害 可 選 用 辛 硫 磷 乳 油 灌 根 或 噴 施 進(jìn) 行 防 治 生 長 期 噴 阿 維 菌 素 或 吡 蟲 啉 防 治 蚜 蟲 病 害 主 要 有 灰 霉 病 根 腐 病 立 枯 病 等 栽 植 前 用 乙 鋁 錳 鋅 浸 苗 及 時(shí) 摘 除 老 葉 枯 葉 病 葉 清 理 雜 草 減 少 病 菌 的 滋 生 繁 衍 藥 劑 可 選 用 波爾多液 多菌 靈 甲基托布津進(jìn)行噴霧防治 1 5 苗 木出圃 一 般 在 立 秋 前 后 栽 植 草 莓 時(shí) 匍 匐 莖 苗 移 栽 前10 天 將 匍 匐 莖 形 成的子苗 與 母株分離 即可 出 圃 若土 壤 干旱 應(yīng)在起苗前2 3 天 適 量 灌 水 起 苗 時(shí) 用 手 拿 住 苗 莖 基 部 不 要 捏 住 子 苗 心 部 輕 拿 輕 放 隨 起 隨 栽 去 除 老 葉 病 葉 保 留4 5 片 新 葉 盡 量 多 帶 泥 土 和 根系 剔除弱苗 和 病蟲危害 苗 木 2 老株分株繁殖法 適 用 于 需 要 更 新 換 地 的 草 莓 苗 圃 或 者 不 易 發(fā) 生 匍 匐 莖 的 草 莓 品 種 利 用 母 株 上 產(chǎn) 生 的 新 莖 分 枝 進(jìn) 行 繁 殖 草 莓 新 莖 在 生 長 期 內(nèi) 除 了 抽 生 大 量 的 匍 匐 莖 外 還 能 發(fā) 生 數(shù) 個(gè) 新 莖 分 枝 其 基 部 能 發(fā) 生不定根 在草莓果 實(shí) 采收后 加 強(qiáng)對植株 的 管理 7 8 月 份 當(dāng) 老 株 地 上 部 長 出3 5 片 復(fù) 葉 地 下 部 有 較 多 須 根 時(shí) 及 時(shí) 將 老 株 挖 出 剪 除 新 莖 基 部 已 衰 老 的 根 狀 莖 和 黑 色 的 不 定 根 然 后 將 每 一 個(gè) 帶 有 新 根 的 新 莖 分 開 成 為 若 干 株 新 莖 苗 將 分 離 出 的 新 莖 苗 進(jìn) 行 定 植 及 時(shí) 澆 水 成 活 后 加 強(qiáng) 管 理 保 進(jìn) 秧 苗 生 長 該 方 法 不 需 要 設(shè) 立 專 門 的 苗 圃 地 不 需 要 進(jìn) 行 摘 除 多 余 的 匍 匐 莖 和 人 工 壓 蔓等工作 但該 方 法繁殖系數(shù)低 多 帶有分離傷口 易感 染 土 傳 病 害 培 育 新 莖 時(shí) 間 較 長 一 般3 年 生 母 株 每 株 只 能 繁 殖10 株 左 右 的優(yōu)質(zhì)新 莖 苗 3 莖尖組織培養(yǎng)法 由 于 草 莓 莖 上 容 易 產(chǎn) 生 不 定 根 在 無 菌 條 件 下 將 莖 尖 剝 離 接 種 到 適 宜 的 培 養(yǎng) 基 上 進(jìn) 行 離 體 培 養(yǎng) 誘 導(dǎo) 出 幼 芽 然 后 通 過 腋 芽 的 增 殖 迅 速 擴(kuò) 大 繁 殖 幼 株 經(jīng) 煉 苗 馴 化 培 育 后 移 植 到 大 田 進(jìn) 行 生 產(chǎn) 該方法繁 殖 的秧苗無 病 毒 生 長健壯 葉 片濃綠 成 活率 高 繁 殖 速度快 該方法不占用土地 不受 季 節(jié)和環(huán)境的影響 可 進(jìn) 行 工 廠 化 生 產(chǎn) 加 速 了 新 品 種 的 推 廣 應(yīng) 用 適 用 于 草 莓 的 大 量 生 產(chǎn) 但 該 方 法 投 入 較 大 對 生 產(chǎn) 設(shè) 施 環(huán) 境 條 件 和 技 術(shù) 水 平 要 求 較 高 工藝復(fù)雜 操作嚴(yán)格 不適 合 一般種植 戶 對草莓進(jìn) 行 繁 殖 一 般 適 用 于 挽 救 嚴(yán) 重 感 染 病 毒 的 草 莓 品 種 短 期 內(nèi) 加 速 繁 殖 草 莓 優(yōu) 良 品 種 以 供 商 品 化 生 產(chǎn) 或 結(jié) 合 輻 射 誘 變 進(jìn) 行 草 莓 品 種 的 改 良 和 選 育 實(shí) 踐 證 明 草 莓 脫 毒 苗 直 接 進(jìn) 棚 后 畸 形 果 出 現(xiàn) 的 比 例 比 較 大 但 是 經(jīng) 過 脫 毒 苗 做 母 苗 培 育 出 的 第 二 代 或 者 第 三 代 草 莓 苗 的 性 狀 表 現(xiàn) 都 比 較 優(yōu) 異 因 此 建 議 生 產(chǎn) 上 使 用 第 二 代 或 者 第 三 代 草 莓 苗 移栽 致 富 經(jīng) 典 15 只 有 合 作 才 會 成 功 吉 林 蔬 菜 雜 志 圓 您 致 富 之 夢 吉 林 蔬 菜 展 示 新 形 象 創(chuàng) 新 發(fā) 展 南 瓜的 營 養(yǎng)成分較 全 營養(yǎng) 價(jià) 值 也 較 高 嫩 南 瓜 中 維 生 素C 及 葡 萄糖含量 比 老南瓜豐 富 老 南瓜則鈣 鐵 胡 蘿卜素含 量 較高 中 醫(yī) 學(xué)認(rèn)為 南 瓜 味 甘 性 溫 具 有 補(bǔ) 中 益 氣 消 痰 止 咳 的 功 能 可 治 氣 虛 乏 力 肋 間 神 經(jīng) 痛 瘧 疾 痢 疾 等 癥 還 可 驅(qū) 蛔 蟲 治 燙 傷 其 種 子 南瓜 子 還能食用 或 榨油 南瓜和南瓜子有一定的藥 用價(jià) 值 南 瓜 的 營 養(yǎng) 價(jià) 值 主 要 表 現(xiàn) 在 它 含 有 較 豐 富 的 維 生 素 其 中 含 量 較 高 的 有 胡 蘿 卜 素2 4mg 維 生 素B10 05mg 維 生 素B20 06mg 維 生 素C5mg 此外 還 含 有 一 定 量 的 鐵 和 磷 南 瓜 中 還 有 一 種 鈷 的 成 分 食 用 后 有 補(bǔ) 血 作 用 南 瓜 含 有 豐 富 的 維 生 素A B C 及 礦 物 質(zhì) 必需的8 種 氨 基 酸 和 兒 童 必 需 的 組 氨 酸 可 溶 性 纖 維 葉 黃 素 和 磷 鉀 鈣 鎂 鋅 硅 等微量元 素 近 代 營 養(yǎng) 學(xué) 和 醫(yī) 學(xué) 表 明 多 食 南 瓜 可 有 效 防 治 高 血 壓 糖 尿 病 及 肝臟病變 提高 人 體免疫能 力 南 瓜還 可 以預(yù)防中 風(fēng) 因 南瓜 里 含 有 大量的亞麻 仁 油 酸 軟 脂 酸 硬 脂 酸 等 甘 油 酸 均 為 良 質(zhì) 油 脂 治 療 高血壓 可 炒南瓜 子 吃 每 日 用 量 以20 30 克 為 宜 俗 話 說 藥 補(bǔ) 不 如食補(bǔ) 隨著 國 內(nèi)外專家 對 蔬菜的進(jìn) 一 步研究 發(fā) 現(xiàn)南瓜不 僅 營 養(yǎng) 豐富 而 且 長 期 食 用 還 具 有 保 健 和 防 病 治 病 的 功 能 南 瓜 自 身 含 有 的 特 殊 營 養(yǎng) 成 份 可 增 強(qiáng) 機(jī) 體 免 疫 力 防 止 血 管 動 脈 硬 化 具 有 防 癌 美容和減肥作用 在國際上已被視為特效保健蔬菜 南 瓜 的 嫩 瓜 可 作 蔬 菜 味 甘 適 口 是 夏 秋 季 節(jié) 的 瓜 菜 之 一 老 瓜 可 作 飼 料 或 雜 糧 故 不 少 地 方 又 稱 之 為 飯 瓜 南 瓜 屬 葫 蘆 科 南 瓜 屬 我 國 南 瓜 分 布 最廣 嫩 果 老 果 兼 食 南 瓜 因 產(chǎn) 地 不 同 而 叫 法 各 異 南 瓜 的 適 應(yīng) 性 很 強(qiáng) 南 北各 地 都 普遍栽培 為 夏秋 季 的主 要 蔬菜 之 一
- 關(guān) 鍵 詞:
- 草莓 無性繁殖 育苗 研究

關(guān)于本文
相關(guān)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