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番茄潰瘍病的發(fā)生及防治.pdf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20年第 9期植物保護學 溫室番茄潰瘍病的發(fā)生及防治 任守才 棗莊職業(yè)學院農(nóng)學系 山東棗莊 277800 摘要 潰瘍病是番茄常見的細菌性維管束病害 發(fā)病急 蔓延快 嚴重影響番茄的產(chǎn)量和質量 常造成毀滅性損失 溫室番茄由于栽培 環(huán)境和栽培方式特殊 常造成潰瘍病的暴發(fā) 本文闡述了潰瘍病的侵染病原和危害癥狀 詳細分析了溫室番茄潰瘍病的發(fā)病原因 并有針 對性地提出了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 以期為相關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番茄潰瘍病 溫室 危害癥狀 發(fā)病原因 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S436 4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 5739 2020 09 0108 02 開放科學 資源服務 標識碼 OSID 番茄潰瘍病是一種世界多發(fā) 列入我國植物檢疫對象 名單的病害 是由細菌侵染引起的維管束系統(tǒng)病害 番茄潰 瘍病具有一定的潛育期 多在番茄植株生長的中后期暴發(fā) 具有發(fā)病急 傳播快 危害嚴重 防治困難等特點 溫室番茄 由于處在特定的栽培環(huán)境中 長期連作 施肥不當 種苗帶 菌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當?shù)纫蛩?都可能引起潰瘍病的嚴重 發(fā)生與流行 而且一旦發(fā)生難以控制 對番茄的產(chǎn)量和品質 影響較大 已成為番茄栽培的毀滅性病害 1 2 1 侵染病原 番茄潰瘍病病原為密執(zhí)安棒桿菌番茄潰瘍病致病型亞 種 Claviv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Michiganense Smith 病原物革蘭氏染色陽性 較耐低溫 在 1 33 條件下可正 常生長發(fā)育 最適溫度 25 27 最適生長 pH 值為 6 5 7 0 病原寄主范圍較窄 在自然情況下主要侵染番茄 病菌可在 溫室內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 通過帶病種子 病苗 病殘體 以及土壤 灌水 農(nóng)事操作等傳播 通過傷口 氣孔 水孔或 果實表面直接侵入 高濕 低溫的環(huán)境有利于病害的發(fā)展和 流行 2 危害癥狀 潰瘍病在番茄的幼苗期至結果期均可發(fā)生 當病原菌 通過根莖傷口侵染維管束組織 則呈現(xiàn)維管束系統(tǒng)性癥狀 病菌先從根莖韌皮部開始侵染 逐漸向髓部擴展 發(fā)病部位 呈黑褐色壞死 莖略變粗 并產(chǎn)生氣生根 后期髓部呈粉狀 干腐 病莖形成空腔開裂 植株先表現(xiàn)為缺水狀萎蔫 后枯 萎死亡 當病原通過氣孔或水孔等自然孔口侵染葉片 呈現(xiàn) 局部癥狀 表現(xiàn)為葉片卷縮 半邊邊緣壞死 自下而上逐漸 凋萎死亡 侵染果實 病斑呈圓形略隆起 外圈白色 中心褐 色 似鳥眼狀 3 3 發(fā)病原因 3 1 多年連作重茬 常年連作重茬是溫室番茄潰瘍病暴發(fā)的主要原因 由 于溫室番茄多年連續(xù)種植 對土壤掠奪式利用 造成土壤微 環(huán)境遭到破壞 病殘體污染嚴重 病菌大量積累 病菌抗藥 性增強 溫室栽培條件惡化 3 2 燒根 漚根 溫室番茄種植時 不當或超量使用化肥 或直接施用未 經(jīng)充分腐熟發(fā)酵的農(nóng)家肥 如雞糞 豬糞等 會造成土壤養(yǎng) 分濃度過高或二次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熱量 引起燒根 造成根系 損傷 形成較多傷口 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當澆水量過多 土 壤含水量過大或田間積水 易造成土壤板結 通氣性變差 土壤溫度偏低易造成番茄漚根 根系腐爛等 病菌侵入引發(fā) 潰瘍病的發(fā)生 在溫室內 地勢低洼 凹陷積水的區(qū)域潰瘍 病發(fā)病重 而地勢高燥 不易積水的區(qū)域發(fā)病較輕 3 3 溫室內通風不良 溫室內環(huán)境相對密閉 不利于水分散發(fā) 當澆水時 會 造成棚室內土壤和空氣濕度迅速增加 若不能及時通風散 濕或局部通風不良 都可能會造成潰瘍病的發(fā)生 一般情況 下 離通風口越遠的區(qū)域濕度越大 發(fā)病越重 靠近通風口 處的區(qū)域發(fā)病較輕 3 4 栽培管理措施不當 不當?shù)脑耘喙芾泶胧?如低畦栽植 不鋪設地膜 大水 漫灌 不注重地下病蟲害防治 過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壤鹽分 過高以及棚室放風不及時 不到位等 都可能造成植株長勢 差 抗性低 引起病菌的傳播和侵染 4 防控措施 4 1 實行季節(jié)性休耕或輪作倒茬 對于多年連作 潰瘍病發(fā)生嚴重的溫室 通過休耕或輪 作倒茬 用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 可減少病殘體積累 有效降低 病原菌數(shù)量 增加土壤有益菌數(shù)量 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 狀 調節(jié)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等 為番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 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另外 為有效消除病菌 殺滅蟲卵 還可 利用夏季溫室休閑時段進行高溫悶棚殺滅病原 以控制病 害的發(fā)生 4 2 改進栽培管理措施 可適當改進栽培管理措施 如采取高畦栽培 鋪設地 膜 采用膜下節(jié)水滴灌 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 基肥中減少 氮肥用量 增施生物活性菌肥和土壤改良劑 實行秸稈還田 及行間覆蓋秸稈 當潰瘍病已發(fā)生時 應先治病后澆水 避 免大水漫灌 澆水后及時放風降濕 通過改進栽培管理措施 可優(yōu)化栽培環(huán)境 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改良土壤 減少燒 根 漚根現(xiàn)象 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 有效防止番 茄潰瘍病的發(fā)生 4 3 生物防治 在定植后 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 用 80 億個 g 甲基營養(yǎng) 作者簡介 任守才 1969 男 山東滕州人 碩士 教授 研究方向 植 物病理學 收稿日期 2020 01 10 108 表1 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標準曲線分析 分析物 線性范圍 g mL 1 線性方程 相關系數(shù) r 檢出限 g mL 1 定量限 g mL 1 富集倍數(shù) RSD n 6 氰戊菊酯 0 13 26 00 Y 23 566x 1 063 0 0 999 2 0 04 0 13 50 5 80 溴氰菊酯 0 17 34 00 Y 26 206x 0 409 4 0 999 8 0 05 0 17 89 5 25 圖4 萃取時間對萃取率的影響 萃取時間 min 萃 取 率 100 80 60 40 20 0 氰戊菊酯 溴氰菊酯 1 3 5 7 萃取效果的影響 由圖5可知 當NaCl含量為2 時 對氰戊 菊酯和溴氰菊酯的萃取效果最佳 故選擇 2 為最佳鹽濃 度進行后續(xù)試驗 2 2 方法學驗證 配制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溶液 在 最優(yōu)試驗條件下進行DLLME試驗 同時對方法的線性范圍 檢出限 定量限和富集倍數(shù)等進行了考察 結果如表 1 所 示 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分別在 0 13 26 00 g mL 和 0 17 34 00 g mL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 分別為 Y 23 566x 1 063 0 r 0 999 2 和 Y 26 206x 0 409 4 r 0 999 8 相關系數(shù)均達到 0 999 以上 分別以信噪比的 3 倍和 10倍計算檢出限和定量限 氰戊菊酯的檢出限和定 量限分別是 0 04 g mL 和 0 13 g mL 溴氰菊酯的檢出限 和定量限分別是 0 05 g mL 和 0 17 g mL 方法的精密度 用相對標準偏差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表示 分別 為5 80 氰戊菊酯 和 5 25 溴氰菊酯 2 3 實際樣品測定結果 本研究利用上述方法對市售枸杞樣品進行分析測定 實際樣品中未檢測出2種農(nóng)藥殘留 3 結論 本研究建立了以分散液液微萃取技術作為樣品前處理 的方法 與高效液相色譜相結合 對枸杞中氰戊菊酯和溴氰 菊酯 2 種擬除蟲菊酯類農(nóng)藥殘留進行富集檢測 萃取劑為 三氯甲烷 分散劑為甲醇 方法操作簡便 有機溶劑使用量 少 對環(huán)境友好 結果準確 可靠 可用于枸杞中擬除蟲菊酯 類農(nóng)藥殘留的測定 4 參考文獻 1 孫成玲 汪付星 顏冬云 等 擬除蟲菊酯類農(nóng)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技 術研究進展 J 農(nóng)藥 2010 49 1 11 15 2 陳洪玉 遲彩霞 趙大偉 擬除蟲菊酯類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的危害及治理政 策 J 科技論壇 2017 2 67 3 孫成玲 汪付星 顏冬云 等 擬除蟲菊酯農(nóng)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進 展 J 環(huán)境科技 2009 22 6 63 67 4 張惠玲 枸杞的綜合開發(fā)與利用 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2 33 2 223 227 5 曹江平 范盈盈 解啟龍 等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白酒中的酞酸酯 J 食品科學 2013 34 24 233 237 6 李梅 盧秋糧 韋迎春 等 微波輔助低共熔溶劑提取薏苡葉總黃酮的 工藝研究 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17 5 49 53 7 WANG LINGLING ZHANG DANFENG XU XU et al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 based dispersive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for highly se nsitiv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 unds in food packaging J Food Chemistry 2016 197 754 760 8 謝洪學 何麗君 吳秀玲 等 分散液液微萃取 氣相色譜法測定水樣 中甲拌磷農(nóng)藥 J 分析化學 2008 36 11 1543 1546 9 周卿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金銀花中擬除蟲菊酯 類農(nóng)藥殘留 J 中國試驗方劑學雜志 2014 20 70 73 10 魏洪敏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術在化妝品用防腐劑檢測中的應用研 究 D 長春 吉林大學 2014 11 曹江平 劉世巍 解啟龍 等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 定枸杞中 生育酚 J 食品科學 2015 36 22 122 125 12 張雪蓮 分散液液微萃取在果汁中農(nóng)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D 重慶 西南大學 2013 圖5 離子強度對萃取率的影響 氰戊菊酯 溴氰菊酯 萃 取 率 100 80 60 40 20 0 NaCl含量 1 2 3 4 上接第 105頁 性芽孢桿菌 LW 6 可濕性粉劑 750 倍液 0 5 氨基寡糖素 水劑 200 300倍液 150 g L液態(tài)有機碳 300 倍液 順番茄莖 基部灌根 每株灌藥液 100 150 mL 每隔 7 10 d 灌 1 次 連 灌2 3次 4 4 化學防治 在發(fā)病初期 用 20 噻菌銅懸浮劑 500 倍液 47 加瑞 農(nóng)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 對莖桿病部氣生根及以下噴淋 然 后在根莖部灌根 每株100 150 mL 每 5 7 d灌 1次 連續(xù)防 治 2 3次 4 如發(fā)病較為嚴重時 以上藥劑再加入 150 g L 液 態(tài)有機碳 或 28 g L海藻酸 300倍液進行灌根 以控制病菌 的二次侵染 同時促進新根萌發(fā) 提高植株抗性 5 參考文獻 1 溫慶文 鐘霞 劉曉霞 等 濟寧溫室番茄潰瘍病癥狀識別及防治 J 長江蔬菜 2017 21 52 53 2 馬富貴 北方溫室番茄潰瘍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J 中國園藝文摘 2013 29 3 166 167 3 史風艷 王晶 施素麗 日光溫室番茄細菌性病害的癥狀與防治 J 農(nóng) 民致富之友 2013 1 25 4 高娃 張冬梅 劉丹 等 番茄潰瘍病防治藥劑的篩選 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 學 2018 46 20 137 140 任守才 溫室番茄潰瘍病的發(fā)生及防治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