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茄子細菌性葉斑病防治技術.pdf
SHANGHAI VEGETABLES 上 海 蔬 菜 摘 要 : 本 文 介 紹 了 保 護 地 茄 子 細 菌 性 葉 斑 病 的 發(fā) 病 癥 狀 、 發(fā) 病 規(guī) 律 及 綜 合 防 治 技 術 。 關 鍵 詞 : 細 菌 性 葉 斑 病 ; 防 治 技 術 ; 保 護 地 茄 子 中 圖 分 類 號 :S436.411 細菌性葉斑病是保護地茄子普遍發(fā)生的一種病害,茄子發(fā)病后產(chǎn)量和品質大幅下降,菜農(nóng)經(jīng)濟損失嚴 重?,F(xiàn)將保護地茄子細菌性葉斑病的發(fā)病癥狀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 發(fā) 病 癥 狀 茄子細菌性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生嚴重時危害花和蕾,有時還危害果實和莖,影響植株的生長發(fā) 育。發(fā)病初期,幼葉的葉尖和葉緣出現(xiàn)褐色小斑點,病菌自下而上擴展,葉尖呈水漬狀,逐漸形成病斑,病葉 卷曲,漸漸干枯,直至脫落。成株發(fā)病后,葉片從外向內(nèi)出現(xiàn)淡黃色病斑,嚴重時葉片干枯脫落;嫩枝染病, 是花梗上病斑擴展所致,病部會逐漸變灰直至腐爛,造成病部以上枝葉凋萎;花蕾染病后,萼片上出現(xiàn)灰色 斑點,病斑擴展到花梗上,花蕾干枯;果實染病后,病癥在臍部較為明顯。 2 發(fā) 病 規(guī) 律 茄子細菌性葉斑病的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第2年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病菌產(chǎn)生分生孢子,分 子孢子通過雨水或氣流傳播引起初侵染,茄子植株病部產(chǎn)生的分生孢子憑借雨水、氣流進行再侵染。茄子 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對溫度適應范圍廣,空氣相對濕度達85%以上時茄子極易發(fā)病。地勢低洼、排水不良、 連作、棚內(nèi)濕度過高、通風透光性差、管理粗放的田塊,茄子細菌性葉斑病發(fā)生嚴重。 3 防 治 措 施 3 . 1 合 理 輪 作 與豆科、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同時避免與馬鈴薯、辣椒連作。結合深翻土壤增施有機肥、磷鉀 肥和微肥,適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促進茄子根系發(fā)育,增強植株抗性。 3 . 2 種 子 消 毒 種子要進行嚴格消毒,培育無菌壯苗;定植前7d和定植當天,分別噴灑殺菌保護劑,做到凈苗入室,減 少病害發(fā)生。可用52溫水浸種30min,或用1武夷菌素水劑200倍液、2嘧啶核苷類抗生素水劑100倍 液浸種512h,也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異菌脲懸浮劑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將種子晾干后 待播。 3 . 3 加 強 田 間 管 理 茄子喜溫耐熱、喜肥耐肥。大棚應注意保溫和通風,每次澆水后一定要通風,以降低棚內(nèi)空氣濕度,白天 溫度保持2030、夜間102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茄子正常生長發(fā)育。連年發(fā)病的溫 室或大棚, 定植前密閉棚室, 每100m 2 用硫磺0.25kg、 鋸末0.5kg混勻后分堆點燃熏煙一夜??茖W施肥, 苗期施 磷肥和腐熟有機肥,開花結果期增施鉀肥和氮肥,同時在棚室內(nèi)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氣肥,門茄采收后及時追 肥, 也可噴施1.8%愛多收水劑40005000倍液、 綠芬威2號8001000倍液等葉面肥, 增強植株抗病性。 植 物 保 護 保 護 地 茄 子 細 菌 性 葉 斑 病 防 治 技 術 陳 敬 武 紅 ( 山 東 省 肥 城 市 邊 院 鎮(zhèn) 農(nóng) 技 站 , 山 東 肥 城271605 ) ( 下 轉 P 6 8 ) 2018 (3 ) :61 ,68 - -61 SHANGHAIVEGETABLES 上 海 蔬 菜 土壤肥力級標準(2030g/kg);土壤中全鹽量顯著降低,養(yǎng)殖蚯蚓前土壤中全鹽量接近臨界指標,而養(yǎng)殖 蚯蚓后土壤中全鹽量為1.57g/kg,較養(yǎng)殖前降低了21.89%;養(yǎng)殖蚯蚓后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鉀 含量均高于養(yǎng)殖前,但差異不顯著;養(yǎng)殖蚯蚓后土壤pH值略有增加,增幅為0.9%。由此可見,養(yǎng)殖蚯蚓可有 效改善設施菜田土壤的化學性狀,降低土壤中的全鹽量,提高土壤有機質以及氮、磷、鉀的含量。 表 2 各 處 理 大 棚 土 壤 的 化 學 性 狀 處 理 養(yǎng) 殖 蚯 蚓 后 養(yǎng) 殖 蚯 蚓 前 (ck ) pH 值 7.71a 7.64a 有 機 質 含 量 /gkg -1 21.9a 16.3b 水 解 性 氮 含 量 /mgkg -1 401.0a 393.67a 有 效 磷 含 量 /mgkg -1 249.0a 234.33a 速 效 鉀 含 量 /mgkg -1 996.0a 988.67a 全 鹽 量 /gkg -1 1.57b 2.01a 3 小 結 試驗結果表明,在設施大棚內(nèi)養(yǎng)殖蚯蚓后,提高了大棚土壤的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有機質、 水解性氮、有機磷和速效鉀的含量,降低了含鹽量,提高了土壤pH值。用養(yǎng)殖蚯蚓來修復大棚土壤具有經(jīng) 濟、安全、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點,具有很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 金亞波,韋建玉,屈冉.蚯蚓與微生物、土壤重金屬及植物的關系J.土壤通報,2009,40(2):439445. 2 張衛(wèi)信,陳迪馬,趙燦燦.蚯蚓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J.生物多樣性,2007,15(2):142153. 3 賀淹才.蚯蚓對改良土壤和改善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4(6):4244. 4 顧訓明,薛進軍,崔芳.養(yǎng)殖蚯蚓對芒果園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福建果樹,2007(2):2425. 5 李建勇,高文.設施菜田蚯蚓養(yǎng)殖技術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7(5):8283. 3 . 4 藥 劑 防 治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 濕性粉劑4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 微顆粒劑600800倍液、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710d噴1次,連噴35次。 ( 上 接 P 6 1 ) 枝、松土、追肥等工作,發(fā)病后不可進行松土鋤草,只能用手拔除雜草,以免損傷茄子根系。 3 . 2 化 學 防 治 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病果后噴藥(若噴后下雨,雨后應補噴),可采取灌根與噴霧相結合??蛇x用72% 農(nóng)用鏈霉素3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30%DT6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農(nóng)抗401殺 菌劑500倍液等灌根防治,苗期每次每株灌藥液0.5L,成株期每次每株灌藥液1.0L,隔510d灌1次,連灌 35次;也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 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噴霧防治,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 ( 上 接 P 6 2 ) 2018 (3 ) :68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