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菜兼用型西葫蘆萬合8號及栽培技術.pdf
西葫蘆(Cucurbita pepo L.)又名美洲南瓜, 屬葫蘆科南瓜屬,在我國普遍栽培,主要以嫩瓜菜 用炒食,其籽仁具有較高熱量,富含蛋白質、鐵和 磷,屬于低嘌呤、低鈉食物,且西葫蘆籽仁經加工 后口感好,營養(yǎng)豐富,頗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 近年來西葫蘆栽培面積在我國西北和東北地區(qū)大幅 增加,發(fā)展規(guī)模迅速擴大,但生產上缺乏豐產、抗 病、適應性強的籽菜兼用型品種。為此,甘肅省嘉 峪關市萬合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從國內外征集西葫蘆 種質資源,以豐產、抗病、適應性強為主要育種目 標,選育出了籽菜兼用型西葫蘆萬合8號。該品種 前期每株采收23個嫩瓜,中期停止采收,每株 留34個種瓜用于采收籽粒,即在一個栽培季內 既可以采收嫩瓜又可以采收籽粒,目前已在甘肅、 內蒙古、新疆等地推廣種植1 400 hm 2 (2.1萬畝), 市場反應良好。 1 選育過程 母本PT586是2004年以從美國皮托公司引進 的西葫蘆雜交種PT101為基礎材料,通過連續(xù)6代 自交分離、定向選擇而育成的符合目標性狀的穩(wěn) 定自交系。該自交系中熟,生長勢強,坐瓜能力 強,抗白粉病、病毒病,輕感霜霉病。父本ZQ291 是2004年以從山西引進的籽用西葫蘆品種籽多多 為基礎材料,經連續(xù)6代自交分離、定向選擇而 育成的穩(wěn)定自交系。該自交系早熟,生長勢強, 抗病毒病、霜霉病,輕感白粉病。2010年配制雜 交組合PT586ZQ291,2011年進行品種比較試 驗,20122014年在甘肅省進行區(qū)域試驗,并于 20132014年開展生產試驗,2015年4月通過甘 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認定號:甘認菜 2015178),定名為萬合8號。 2 產量表現 2011年在嘉峪關市萬合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試 驗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參試品種15個,其中萬 合8號平均每667 m 2 嫩瓜產量4 180.6 kg,較對 照早青一代增產11.3%;每667 m 2 籽粒產量152.3 kg,較對照瑞豐9號增產17.4,位居參試品種第 1位。 20122014年在肅州區(qū)下河清鄉(xiāng)、總寨鎮(zhèn)、 果園鄉(xiāng),金塔縣大莊子鄉(xiāng),玉門市清泉鄉(xiāng)進行區(qū)域 試驗。萬合8號3 a(年)平均每667 m 2 嫩瓜產量 4 102.7 kg,較對照早青一代增產9.6%;每667 m 2 籽粒產量150.7 kg,較對照瑞豐9號增產14.1。 20132014年在肅州區(qū)下河清鄉(xiāng)、總寨鎮(zhèn)、 果園鄉(xiāng),嘉峪關市新城鄉(xiāng),玉門市清泉鄉(xiāng)進行生產 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連續(xù)兩年5個試驗點中,萬 合8號平均每667 m 2 嫩瓜產量3 993.3 kg,較對照 早青一代增產9.8%;每667 m 2 籽粒產量149.6 kg, 較對照瑞豐9號增產15.4。各試驗中萬合8號與 對照的測產方式相同,嫩瓜以第1雌花授粉后12 d 馮濤,男,副研究員,專業(yè)方向:作物遺傳育種與栽培,電話:0937- 2622958,E-mail:103527515qq.com *執(zhí)筆人:孫向春,男,助理研究員,專業(yè)方向:蔬菜栽培技術研究, 電話:0937-2622958,E-mail:391217631qq.com *通訊作者:汪來田,男,副研究員,專業(yè)方向:作物遺傳育種與栽培, 電話:0937-2622958,E-mail:405964766qq.com 收稿日期:2018-01-04;接受日期:2018-02-28 籽菜兼用型西葫蘆萬合 8 號及栽培技術 馮 濤 1孫向春 1*汪來田 1*任志斌 2 ( 1 酒泉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酒泉 735000; 2 嘉峪關市萬合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甘肅嘉峪關 735100) 萬合8號是籽菜兼用型西葫蘆品種,中 熟,前期每株可采收23個嫩瓜,中期停止 采收,每株留34個種瓜用于采收籽粒。每 667 m 2 嫩瓜產量4 100 kg以上,籽粒產量 150 kg左右。 103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103 新優(yōu)品種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2018(4):103 - 104 (天)開始采收計產,每隔15 d(天)采收1次, 連續(xù)采收2次;計算籽粒產量時,對照瑞豐9號前 期不采收嫩瓜,每株留34個種瓜。 3 品種特征特性 萬合8號屬中熟類型,從出苗至第1雌花開放 約50 d(天), 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6065 d(天), 全生育期110113 d(天) 。出苗整齊,植株長勢 強,株型緊湊,節(jié)間短,葉片掌狀淺裂,葉色綠, 葉背面的葉脈有刺毛。每隔12片葉著生1朵雌 花,第1雌花開放34 d(天)后開放雄花,雌花 花冠裂片狹長,萼筒裂片狹而短,單株坐瓜能力強, 嫩瓜瓜皮綠色帶有條紋,單株可采收嫩瓜23個, 果實縱徑2125 cm、橫徑6.58.0 cm,單瓜質量 0.50.7 kg;老熟瓜黃皮,外皮堅硬,單株可采收 成熟老瓜34個,單瓜產籽380410粒,籽粒長 圓形,皮白仁白,千粒重203 g。豐產性好,每667 m 2 嫩瓜產量4 100 kg以上,籽粒產量150 kg左右。 2014年經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測試中心檢驗,萬合8 號籽仁中含粗蛋白46.69%,粗脂肪40.53%。2014 年經酒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田間抗性 鑒定,萬合8號病毒病發(fā)病率2.6%,病情指數6.4; 白粉病發(fā)病率8.4,病情指數9.8。對照早青一代 病毒病發(fā)病率2.5%,病情指數6.2;白粉病發(fā)病率 10.3,病情指數11.6。對照瑞豐9號病毒病發(fā)病 率2.8%,病情指數6.7;白粉病發(fā)病率8.6,病 情指數9.9。萬合8號田間對病毒病、白粉病的抗 性與對照相當。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地塊選擇 西葫蘆忌連作,應選擇肥沃的沙 質壤土種植,要求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排灌方便, 前茬以玉米、小麥、棉花等茬口為宜。 4.2 整地施肥 結合翻耕每667 m 2 施優(yōu)質農家肥 5 000 kg、西洋復合肥(N-P-K為15-15-15,下 同)40 kg、硫酸鉀15 kg作基肥。按幅寬1.4 m開 溝起壟,溝寬50 cm,壟寬90 cm,壟高30 cm,溝 深35 cm,行距70 cm,株距40 cm,每667 m 2 保苗 2 300株。 4.3 適期播種 適宜的播期應根據歷年的氣候特 點和當年的氣象預報而定,為防止幼苗子葉受晚霜 凍害,應掌握“播在霜前,出在霜后”的原則,甘 肅河西地區(qū)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5日播種為宜。 4.4 水肥管理 西葫蘆葉大蔓粗,生長繁茂,需 水需肥量大,抗旱能力弱,其水肥管理要根據不同 的生育階段、土壤肥力和植株長勢情況進行。一般 全生育期灌水56次,追肥2次。開花前澆第1水, 并結合澆水每667 m 2 追施尿素10 kg、西洋復合肥 15 kg,待80%的幼瓜坐穩(wěn)后澆第2水,結合澆水 每667 m 2 追施尿素15 kg,以后視土壤墑情及天氣 情況及時澆水。 4.5 人工輔助授粉 采用人工輔助授粉利于提高 產量,每天上午7:009:00采摘雄花,去花冠 后將花粉涂抹于當天開放的雌花柱頭上,進行人工 輔助授粉。 4.6 病蟲害防治 西北地區(qū)種植西葫蘆主 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主要蟲害為蚜 蟲。白粉病發(fā)病初期,可用20%三唑酮乳油 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 d(天)噴 1次,連噴23次。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可用20%鹽 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每隔710 d(天)噴1次,連噴34次。蚜蟲可用50%抗 蚜威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25%吡蟲啉 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每隔710 d (天)噴1次,連噴34次。 4.7 適時采收 菜用嫩瓜采收:一般在坐瓜后 1012 d(天)、單瓜質量0.5 kg左右及時采收。籽 用老瓜采收:為確保籽粒飽滿,應在9月中下旬收 獲為宜。待老瓜瓜皮變黃后采收,并將其堆放在陰 涼干燥處后熟2025 d(天)。 104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104 新優(yōu)品種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