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作設施葉菜和甘藍生產機械化技術_.pdf
11 2021 05 農 機 科 技 推 廣 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 專 題 SPECIAL 一 適用區(qū)域 適宜于壟作設施綠葉類和甘藍類蔬菜種植 區(qū)域 二 技術模式 按照壟作設施葉菜和甘藍類蔬菜栽培技術要 求 推廣應用 凈園 撒基肥 耕整地 起壟 種 植 播種 育苗移栽 田間管理 灌溉追肥 植 保 收獲 搬運 初加工 主要環(huán)節(jié)壟作設施 葉菜和甘藍類蔬菜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 圖 1 技術模式流程圖 三 主要技術簡介及特征圖片 1 核心技術 1 耕整地 凈園機械化技術 根據(jù)種植品種及 土壤情況 提高蔬菜耕整地作業(yè)效率和作業(yè)質量 適應不同地區(qū)和栽培模式耕整地作業(yè)要求 動力機械 推廣應用設施大棚內適用的大棚王 拖拉機 園藝拖拉機 動力 40 60 馬力 耕整地機械化技術 推廣應用適合當?shù)赝寥捞?性和種植品種的旋耕機 滅茬耕整機 深耕機等 耕整地機械 旋耕深度15 25cm 土壤細碎 耕 深穩(wěn)定 為減輕土壤連作障礙 可根據(jù)需要1 2 年 深耕一次 深度 35cm 以上 起壟機械化技術 推廣應用適宜設施內作業(yè) 的田園管理機 懸掛式起壟機或起壟鋪膜一體 機 等機械 根據(jù)蔬菜品種 種植方式 農藝要求以 及土壤類型 配套動力等 確定壟距 壟高 壟 寬等參數(shù) 推薦壟距系列為 60 90 120 150 180 cm 例如8m 跨度設施采用每跨五壟 壟距 150cm 壟高 15cm 左右 壟面寬 100 110cm 溝寬 30 cm 左右 壟面 平整 圖2 滅茬耕整機 圖3 深耕機 2 種植機械化技術 機械化種植能提高蔬菜 種植均勻性和生產一致性 降低勞動強度 減少用 工和人工成本 提高作業(yè)效率 精密直播技術 綠葉菜推廣應用多行電動 機 動蔬菜精密直播機和懸掛式精密蔬菜直播機等機 具 一次完成開溝 播種 覆土 鎮(zhèn)壓等作業(yè)工 序 播種均勻 播種前確定行距 株距 每穴粒 數(shù) 播種深度等參數(shù) 例如菠菜采用行距10cm 株距 10cm 每穴 1 2 粒 播種深度 0 1cm 韭菜 行距 27cm 株距 15cm 每穴15 20 粒 播種深度 0 1cm 穴盤育苗播種技術 甘藍類蔬菜移栽前進行 穴盤育苗 推廣應用蔬菜穴盤精密育苗播種流水 線 半自動穴盤育苗播種機等 機械 要求播種合格 率 90 空穴率 5 重播率 5 出苗后按 壟作設施葉菜和甘藍生產機械化技術 江蘇省農機具開發(fā)應用中心 農業(yè)農村部南京農業(yè)機械化研究所 2021 05農 機 科 技 推 廣 12 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 專 題 SPECIAL 需進行補苗和間苗 保證一穴一株 滿足機械化移 栽對穴盤苗均勻性要求 控制苗株高 8 15cm 苗 冠直徑 7 13cm 盤根良好 圖 4 精密播種出苗情況 機械 化移栽技術 推廣應用雙行全自動蔬菜 移栽機 半自動蔬菜移栽機等機械 要求漏栽率 5 重栽率 4 倒伏率 7 傷苗率 5 栽植合格率 90 甘藍壟上雙行種植模式 行 距 35 50cm 株距 30 40cm 3 撒施肥機械化技術 蔬菜種植前施基肥 生長期追肥 保證土壤 養(yǎng)分充足 基肥撒施機械化技術 推廣應用粉狀肥撒肥 機 顆粒肥撒肥機 廄肥撒肥機等機械 根據(jù)基 肥品種和形態(tài)特征 選擇合適機械 要求撒施均 勻 按農藝要求調控 撒施幅寬和施肥量 圖 5 粉狀肥撒肥機 節(jié)水灌溉 水肥一體化 技術 根據(jù)蔬菜需肥 特性 調節(jié)水肥配比 推廣應用節(jié)水灌溉系統(tǒng) 水 肥一體化設備等 實現(xiàn)設施內蔬菜生產的灌溉和 追肥機械化作業(yè) 提高肥水的利用率 4 植保機械化技術 化學防治推廣應用適合設施蔬菜的擔架式噴 霧機和自走式噴霧機等機械 物理防治推廣應用滅 蟲燈 臭氧發(fā)生器等機具 貫徹 預防為主 綜合 防治 方針 減少農藥施灑 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 5 收獲機械化技術 根據(jù)蔬菜品種特性和商品性要求 及時采收上 市 保證蔬菜供應 綠葉菜機械化收獲技術 綠葉菜主要推廣應用 成熟適用的葉菜土上切割收獲機 葉菜土下切根收 獲機 葉菜對行有序收獲機等機械 其中土上切割 收獲機應用于小青菜 茼蒿 莧菜等蔬菜 留茬高 度 1 3cm 土下切根收獲機應用于菠菜 芫荽等蔬 菜 切根深度 0 1 5cm 對行有序收獲機應用于韭 菜 蕹菜等蔬菜 留茬高度 2 4cm 設施甘藍機械化輔助收獲技術 甘藍采收可采 用高地隙輔助收獲搬運平臺進行輔助作業(yè) 根據(jù)種 植壟寬和作物高度調整輪距及平臺高度 降低采運 勞動強度 6 初加工機械化技術 推廣應用蔬菜清洗機 蔬菜整理機 蔬菜包 裝機等機械 進行蔬菜采后清洗 整理 包裝等作 業(yè) 滿足蔬菜市場供應需要 2 配套技術 1 農業(yè)設施 宜機化 技術 推廣應用適宜蔬菜機械化生產的園區(qū)規(guī)劃和 設施結構 宜機化 技術 初步確定連棟溫室 鋼 架塑料大棚 遮陽網(wǎng)或防蟲網(wǎng)等農業(yè)設施結構參 數(shù) 跨度應不小于 8 m 肩高應不小于1 8 m 橫梁 高度應不小于 2 0 m 棚門寬度應大于 1 8 m 高度 應大于 2 0m 日光溫室內無立柱 離南側 0 5 米處 肩高不小于1 5 m 棚內設有作業(yè)機械通道 農機農藝設施 三配套 技術 設施蔬菜生產 主要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機具配置應做到 農機與設施配套 農機與農藝配套 農機與農機配套 實現(xiàn)蔬菜主要 環(huán)節(jié)全程機械化生產 13 2021 05 農 機 科 技 推 廣 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 專 題 SPECIAL 圖6 鋼架塑料大棚 宜機化 結構參數(shù) 農機農藝融合機 械 化 技 術 根 據(jù) 蔬 菜 品 種 種 植模式和管理措施要求 研究設施蔬菜農機農藝 融合機械化技術 制定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 實現(xiàn) 設施蔬菜機械化標準化生產 四 解決的主要農業(yè)生產問題 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 解決了壟作設 施綠葉類和甘藍類蔬菜生產過程中 用工難 難用 工 勞動強度大 作業(yè)效率低 生產成本高等問題 五 推廣應用情況 在江蘇以及北京 上海 湖北 浙江 四川 山東等省 市 進行集成示范推廣 累計覆蓋面積 10 萬畝以上 其中在江蘇推廣面積 2 萬多畝 重點 推廣應用小青菜 莧菜 菠菜 韭菜 芹菜 甘藍 等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 已編印下發(fā)了 蔬菜生產 機械化裝備技術匯編 17 種典型蔬菜生產機械作 業(yè)技術路線及機具配置示例和14 項蔬菜生產機械 化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等 六 應用經(jīng)濟社會效益 與傳統(tǒng)設施葉菜和甘藍生產技術相比 推廣 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 可提高生產效率 減輕勞動 強度 減少用工量 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具有較 好的經(jīng)濟社會效益 在省工節(jié)本方面 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 設施韭菜生產 畝節(jié)省約 8 5 個工 減少用工成本 480 元 設施芹 菜生產畝節(jié)省11 5個工 減少用工成本880元 設施甘藍生產畝節(jié)省6 5 個工 減少用工成本 340 元 在增產增效方面 通過機械化作業(yè) 可提高耕 地作業(yè)質量 改善土壤結構和連作障礙 增加土壤 肥力 減少化肥用量 降低農藥用量和殘留 提高 蔬菜產量和品質 在促進蔬菜生產機械化社會化 服務方面 培育新型設施蔬菜生產機械化社會化服 務組織 將逐漸成為設施蔬菜生產的主力軍 推 廣應用該項技術有利于提高當?shù)厥卟松a機械化 水平 對確保蔬菜生產保供 蔬菜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以及菜農增收等具有重要意義 抽穗期主要針對紋枯 病 稻曲病 稻瘟病 螟蟲 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 9 適時收獲 田間 95 以上的谷粒黃熟時是最 佳收獲期 灌漿度高 籽粒飽滿 此時收獲能兼顧 產量和品質 大規(guī)模無人機直播時 根據(jù)水稻品種 播種時間 烘干能力 分時間段收獲 以便提高稻 米品質 三 注意事項 1 播種前開中溝 邊溝排水 確保出苗階段 土壤濕潤無明顯積水 提高出苗整齊度和成苗質量 2 中前期加強肥水管理 促進早生快發(fā) 構 建高產群體 中后期加強病蟲害防治 提高抗倒伏 能力 四 解決的主要農業(yè)生產問題 1 解決了傳統(tǒng)撒播種子無序掉落 秧苗無序 生長 水稻群體通風透光性差等問題 實現(xiàn)了種植 密度精準控制 水稻有序成行生長 改善稻田通風 透光能力 提高直播稻產量潛力 2 解決了深泥腳田塊大中型農機易陷車 丘 陵區(qū)水稻直播機械缺乏 水稻季節(jié)性雇工難等問 題 實現(xiàn)了水稻精量條直播 追肥和植保作業(yè) 一 機多用 降低了農機購置成本 有效解決了 誰 來種稻 如何種稻 大幅提升了水稻直播機械化 率和質量 五 經(jīng)濟社會效益 該技術在四川平原及丘陵水稻宜直播區(qū)域示 范推廣5萬余畝 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 推 動了水稻機械化 規(guī)?;?標準化和智能化直播生 產的發(fā)展 根 據(jù)用戶反饋和典 型調查統(tǒng)計 相比現(xiàn)有機械 直播技術 該水稻無人機精量條直播技術種植效 率提高3 倍以上 勞動力投入減少40 種植效 益每畝提高 100 元以上 上接 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