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菊屬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較.pdf
10 種菊屬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較 姜自紅 滁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食品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 以大白菊 亳菊 滁菊 黃山貢菊 金絲皇菊 5 種茶用菊和薩摩野菊 野路菊 乙立寒菊 陰 岐油菊 紫花野菊 5 種野生菊為樣品 采用乙醇超聲波法提取總黃酮 酶標儀測定其含量 采用高效 液相色譜法檢測綠原酸 3 5 O 二咖啡?;鼘幩岷湍鞠蒈盏暮?結(jié)果顯示 總黃酮含量順序 為紫花野菊 野路菊 大白菊 黃山貢菊 薩摩野菊 陰岐油菊 滁菊 金絲皇菊 亳菊 乙立寒菊 綠 原酸含量順序為乙立寒菊 紫花野菊 野路菊 黃山貢菊 金絲皇菊 大白菊 亳菊 滁菊 薩摩野菊 陰岐油菊 3 5 O 二咖啡?;鼘幩岷宽樞驗橐伊⒑?黃山貢菊 野路菊 紫花野菊 金絲皇 菊 滁菊 薩摩野菊 大白菊 亳菊 陰岐油菊 木犀草苷含量順序為野路菊 滁菊 大白菊 黃山貢 菊 薩摩野菊 紫花野菊 亳菊 金絲皇菊 陰岐油菊 乙立寒菊 Q 型聚類分析結(jié)果表明 10 種菊屬 植物可分為兩大類 野路菊 紫花野菊為一類 其他菊屬植物為一類 或分為 4 小類 10 種菊屬植 物基本可以檢測到 4 種活性成分 且各材料活性物質(zhì)含量存在顯著差異 多種野菊在一種或多種活 性成分含量上要高于茶用菊品種 關(guān)鍵詞 菊屬植物 總黃酮 綠原酸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寧酸 木犀草苷 中圖分類號 284 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3798 2020 03 0083 06 收稿日期 2019 09 06 基金項目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 滁菊多酚提取分離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KJ2018A0841 安徽省高校自然 科學研究重點項目 觀賞型滁菊的培育及應(yīng)用研究 KJ2019A1132 滁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院級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 瑯琊山野生花卉資源開發(fā)及利用 YJCXTD 2017 01 作者簡介 姜自紅 女 山東臨沂人 滁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食品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副教授 0 引言 野菊花和菊花 茶用菊品種 均為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黃酮類化合物 綠原酸 木犀草苷和 3 5 O 二咖啡?;鼘幩釣榫栈ㄓ行С煞?1 4 現(xiàn)代研究表明 菊花中的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 抗癌和治療心血管 病的功能 5 9 我國菊屬植物種質(zhì)資源豐富 菊花品種多 野菊種類多 10 目前國內(nèi)已有大量文獻報道菊花 或野菊中總黃酮含量和綠原酸等有機酸類的提取方法和含量 11 15 但沒有將茶用菊花和野菊的這些成分的 含量進行綜合比較 本研究比較了茶用菊花和野菊不同植物花序有效成分含量差異 為菊花品種改良和野 菊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參考 1 原料與方法 1 1 材料 試劑與儀器 試驗材料 5 種茶用菊 即大白菊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Dabaiju 亳菊 第 40 卷 第 3 期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Vol 40 No 3 2020 年 6 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un 2020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Bozhou 滁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Chuju 黃山貢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Gongju 金絲皇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Jinsihuangju 5 種野菊 即薩摩野菊 D ornatum 野路菊 D japonense 乙立寒菊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陰岐 油菊 D okiense 紫花野菊 D zawadskii Herb Tzvel 本試驗所用材料均取自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瑣石村菊花 實驗基地 為基地種質(zhì)資源圃對應(yīng)種 品種 主要試劑 亞硝酸鈉 硝酸鋁 氫氧化鈉等 分析純 購自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甲醇 乙腈 色譜純 購 自天津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盧丁對照品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 標樣樣品為上海源葉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HPLC 提供 主要儀器 LC 1260 高效液相色譜 安捷倫 Cytation3 細胞成像多功能檢測儀 BioTek VGT 2013QTD 型號超聲波水浴鍋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Scientz 48 組織研磨器 寧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2 材料處理方法 于 2017 年秋季選取開放程度達到 70 左右的菊花 確保花朵大小 質(zhì)量相近 用清水沖洗 晾干后置于 80 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取適量干花樣品 剪碎后統(tǒng)一置于 5 mL 離心管中并加入小鋼珠 2 粒 使用液氮冷 凍后立即使用 Scientz 48 組織研磨器粉碎 20 s 至材料變?yōu)榧毮伒姆勰?1 3 總黃酮的含量測定方法 總黃酮的含量采用亞硝酸鈉 硝酸鋁法測定 16 1 3 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干花粉 0 1 g 共 3 份 加 70 的乙醇 9 mL 為溶劑 于 60 超聲恒溫水浴鍋中浸提 30 min 以 4 000 r min 離心 10 min 后取上清液 重復(fù)提取 2 次 合并后定容至 25 mL 為供試溶液 1 3 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蘆丁對照品于 80 烘箱中烘至質(zhì)量恒定 取 5 5 mg 的樣品以 70 乙醇溶液為溶劑 待完全溶解后定 容至 10 mL 此為對照品溶液 1 3 3 線性關(guān)系 分別精確吸取 0 25 0 50 0 75 1 00 1 25 1 50 mL 的對照品溶液至 6 支不同試管中 按照亞硝酸鈉 硝 酸鋁法 16 反應(yīng)后用 70 乙醇溶液補足至 10 mL 待溶液顯色后以蘆丁空白為對照 置于酶標儀中于 510 nm 波長處進行比色測定其吸光度 并求出回歸方程 1 3 4 樣品含量的測定 分別精確吸取供試品溶液 1 0 mL 置于 10 mL 離心管中 按照亞硝酸鈉 硝酸鋁法 16 反應(yīng)后用 70 乙 醇溶液補足至 10 mL 顯色后于波長 510 nm 進行測定 用酶標儀測出各樣品的 OD 值 利用回歸方程和公式 計算出各個樣品的總黃酮質(zhì)量分數(shù) 樣品總黃酮質(zhì)量分數(shù) mg g C V 2 V 0 V 1 M 式中 C 為質(zhì)量濃度 M 為樣品初始質(zhì)量 V 0 為供試液的體積 V 2 為最終稀釋的體積 V 1 為 1 mL 1 4 綠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鼘幩岬暮繙y定方法 參考 2015 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對菊花中的綠原酸 木犀草苷及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寧酸含量 的測定方法 選用高效液相色譜法 UPLC 進行測定 17 1 4 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 3 份干花粉末各 0 25 g 加入 70 的甲醇 9 mL 為溶劑 于 60 超聲水浴鍋中恒溫浸提 30 min 以 4 000 r min 離心 10 min 取上清液 重復(fù)提取 2 次 合并上清液定容至 25 mL 搖勻并靜置后使用微孔濾膜 0 22 m 有機相 過濾 備用 48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第 40 卷 1 4 2 對照液的制備 取綠原酸樣品 360 g 木犀草苷樣品 270 g 及 3 5 O 二咖啡?;鼘幩針悠?650 g 加入 70 的甲醇溶 解并定容至 10 mL 取 0 1 0 5 1 0 1 5 2 0 mL 標準品混合液 加 70 甲醇定容至 10 mL 于 4 冰箱中保存 表 1 流動相梯度洗脫條件 時間 min 流動相 A 流動相 B 0 11 10 18 90 82 11 30 18 20 82 80 30 40 20 80 1 4 3 色譜條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 以乙腈為流動 相 A 以質(zhì)量分數(shù)為 0 1 的乙酸溶液為流動相 B 按表 1 進行梯度洗脫 柱溫為 30 流速為 0 4 mL min 檢測波 長 348 mn 樣品進樣量為 5 L 理論板數(shù)按 3 5 O 二咖 啡?;鼘幩岱逵嬎銘?yīng)不低于 8 000 1 4 4 線性關(guān)系 取各濃度的對照溶液 置于進樣瓶中 進樣量為 5 L 按照 1 4 3 的色譜條件進行測定 以對照品進樣濃 度 X 為橫坐標 峰面積值 Y 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 1 4 5 樣品含量的測定 取適量供試液樣品 進樣量為 5 L 按照 1 4 3 的色譜條件進行測定 樣品質(zhì)量分數(shù) C V 0 M 式中 C 為質(zhì)量濃度 M 為樣品初始質(zhì)量 V 0 為最終稀釋的體積 1 5 數(shù)據(jù)分析 用 SPSS 20 0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用 Duncan 的新復(fù)極差法檢測差異顯著性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總黃酮含量 表 2 10 種菊屬植物總黃酮質(zhì)量分數(shù) 名稱 總黃酮 mg g 大白菊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Dabaiju 19 1 3 67 ABCbc 亳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Bozhou 9 3 0 24 Cd 滁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Chuju 10 7 0 17 Ccd 黃山貢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Gongju 15 5 0 90 BCcd 金絲皇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Jinsihuangju 10 7 1 17 Ccd 薩摩野菊 D ornatum 14 1 0 23 BCcd 野路菊 D japonense 24 6 2 08 ABab 乙立寒菊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8 3 0 39 Cd 陰岐油菊 D okiense 12 9 0 99 BCcd 紫花野菊 D zawadskii Herb Tzvel 29 7 7 63 Aa 注 樣品間做差異顯著性分析 表中數(shù)值后不同大 小寫字母分別表示處理間 差異達 0 01 和 0 05 顯著水平 Duncan 新復(fù)極差法 以蘆丁質(zhì)量濃度 g mL 為橫坐 標 吸光度為縱坐標 繪制標準曲線 得到 y 0 009 7x 0 016 7 2 0 999 n 3 測得 10 種菊屬植物花序總黃酮 質(zhì)量分數(shù)見表 2 10 種菊屬植物的總 黃酮質(zhì)量分數(shù)在 8 3 29 7 mg g 之 間 多數(shù)樣品總黃酮質(zhì)量分數(shù)在 10 20 mg g 之間 但差異不顯著 野菊品 種中紫花野菊 野路菊的總黃酮質(zhì)量 分數(shù)分別為 29 7 mg g 和 24 6 mg g 顯著高于多個茶用菊品種 10 種菊 屬植物的總黃酮含量順序為 紫花野 菊 野路菊 大白菊 黃山貢菊 薩摩野菊 陰岐油菊 滁菊 金絲皇菊 亳菊 乙立寒菊 2 2 綠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寧酸的含量 對照品 A 與樣品 B 的 HPLC 圖譜見圖 1 綠原酸回歸方程為 y 789 48x 0 208 2 0 999 6 n 3 綠原酸 濃度在 3 6 72 g mL 1 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木犀草苷回歸方程為 y 1 865 9x 0 592 6 2 0 999 6 n 3 木犀草苷濃度在 6 5 130 g mL 1 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3 5 O 二咖啡?;鼘幩?58 2020 年第 3 期 姜自紅 10 種菊屬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較 回歸方程為 y 642 99x 0 536 1 2 0 999 6 n 3 3 5 O 二咖啡?;鼘幩釢舛仍?2 7 54 g mL 1 范圍內(nèi)與 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 2 木犀草苷 3 3 5 O 二咖啡?;鼘幩?圖 1 對照品與樣品的 HPLC 圖譜 測得 10 種菊屬植物綠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寧酸質(zhì)量分數(shù)結(jié)果見表 3 結(jié)果顯示 多個 樣品中可檢測出 3 個活性成分 但陰岐油菊材料未檢測出綠原酸含量 可能是該品種綠原酸含量較低 表 3 10 種菊屬植物綠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鼘幩豳|(zhì)量分數(shù) 名稱 綠原酸 木犀草苷 3 5 O 二咖啡 ?;鼘幩?大白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Dabaiju 0 50 0 020 Fd 1 06 0 014 Bb 0 67 0 049 Fg 亳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Bozhou 0 34 0 021 Fe 0 69 0 016 Ef 0 64 0 038 Fg 滁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Chuju 0 34 0 029 Ee 1 29 0 013 Aa 0 81 0 023 Ff 黃山貢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Gongju 0 65 0 026 CDc 0 99 0 035 Bc 2 29 0 087 Bb 金絲皇菊 D morifolium amat Tzvel cv Jinsihuangju 0 41 0 007 DEd 0 53 0 014 Fg 1 14 0 027 Ee 薩摩野菊 D ornatum 0 34 0 01 Fe 0 91 0 009 Cd 0 76 0 037 Fg 野路菊 D japonense 0 69 0 022 Cc 1 33 0 035 Aa 2 09 0 070 Cc 乙立寒菊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1 93 0 044 Aa 0 40 0 015 Gh 3 50 0 064 Aa 陰岐油菊 D okiense 0 00 0 000 Gd 0 44 0 012 Gh 0 38 0 035 Gh 紫花野菊 D zawadskii Herb Tzvel 0 92 0 036 Bb 0 79 0 001 De 1 41 0 022 Dd 注 樣品間做差異顯著性分析 表中數(shù)值后不同大 小寫字母分別表示處理間差異達 0 01 和 0 05 顯著水平 Duncan 新復(fù)極差法 10 種菊屬植物的綠原酸質(zhì)量分數(shù)在 0 34 1 93 之間 除陰岐油菊外 均高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規(guī)定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少于 0 2 的要求 不同菊屬植物的綠原酸含量差異顯著 其中乙立寒菊的綠原酸質(zhì)量分 數(shù)達 1 93 顯著高于其他材料 不同野菊種間綠原酸含量差異顯著 茶用菊品種中黃山貢菊的綠原酸質(zhì)量 分數(shù)最高 為 0 65 各茶用菊品種綠原酸含量存在差異 各材料綠原酸含量順序為乙立寒菊 紫花野菊 野 路菊 黃山貢菊 金絲皇菊 大白菊 亳菊 滁菊 薩摩野菊 陰岐油菊 10 種菊屬植物的木犀草苷質(zhì)量分數(shù)在 0 53 2 33 之間 均遠高于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規(guī)定的質(zhì) 量分數(shù)不少于 0 08 的要求 各材料的木犀草苷含量差異顯著 其中野路菊質(zhì)量分數(shù)最高達 1 33 茶用菊 品種中滁菊質(zhì)量分數(shù)最高 為 1 29 各材料的木犀草苷含量順序為野路菊 滁菊 大白菊 黃山貢菊 薩摩 野菊 紫花野菊 亳菊 金絲皇菊 陰岐油菊 乙立寒菊 10 種菊屬植物的 3 5 O 二咖啡?;鼘幩豳|(zhì)量分數(shù)在 0 38 3 50 之間 其中 7 種材料的 3 5 O 二咖啡?;鼘幩岷扛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規(guī)定的質(zhì)量分數(shù) 0 7 的最低要求 不同菊屬植物間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寧酸含量差異顯著 其中乙立寒菊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最高 為 3 5 茶用菊品種中黃山貢菊質(zhì)量 68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第 40 卷 分數(shù)最高 為 2 29 各材料的 3 5 O 二咖啡?;鼘幩岷宽樞驗橐伊⒑?黃山貢菊 野路菊 紫花野 菊 金絲皇菊 滁菊 薩摩野菊 大白菊 亳菊 陰岐油菊 圖 2 10 種菊屬植物花序有效成分含量聚類分析 2 3 聚類分析 根據(jù) 4 個有效成分的分析數(shù)據(jù) 運用 SPSS 20 0 軟件 對 10 種菊屬植物進行了 Q 型聚類分析 詳見圖 2 根據(jù)圖 2 結(jié)果可知 菊屬植物在閾值為 25 時分為兩大類 即野路 菊 紫花野菊為一類 其他菊屬植物為一類 當閾值為 5 時 菊屬植物被分為 4 小類 即亳菊 金絲皇菊 滁菊 薩 摩野菊 陰岐油菊為一類 大白菊與黃山貢菊為一類 乙 立寒菊為一類 野路菊與紫花野菊為一類 結(jié)果表明 多 種菊屬植物的花序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 討論 除陰岐油菊材料未檢測到綠原酸外 各試驗樣品中 基本可檢測到 4 種活性物質(zhì)的存在 且測得的綠原酸 木犀草苷及 3 5 O 二咖啡酰基奎寧酸的含量均高于 2015 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規(guī)定的相關(guān)含量標 準 所測菊屬植物材料的活性物質(zhì)含量差異顯著 其中紫花野菊總黃酮含量最高 乙立寒菊的綠原酸含量最 高 野路菊的木犀草苷含量最高 乙立寒菊的 3 5 O 二咖啡?;鼘幩岷孔罡?說明多種野菊材料的一 個或多個活性物質(zhì)含量高于茶用菊品種 部分野菊與多種茶用菊花序有效成分含量上具有相似性 有入藥潛質(zhì) 或可作為茶用菊的遠緣雜交材 料 用于豐富現(xiàn)有茶用菊種質(zhì)資源 選育具有較高活性成分含量或優(yōu)良性狀的菊花品種 參考文獻 1 吳雪松 許浚 張鐵軍 等 野菊的化學成分及質(zhì)量評價研究進展 J 中草藥 2015 46 3 443 451 2 謝占芳 張倩倩 朱凌佳 等 菊花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J 河南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 2015 34 4 290 300 3 王德勝 黃艷梅 石巖 等 菊花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8 46 23 9 11 17 4 賀曼曼 不同品種菊花成分分析及揮發(fā)油研究 D 合肥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5 KENTA OTN HI OSHI S MIYUKI H Inhibitory effects of Chrysanthemum species extracts on form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J Food Chemistry 2009 116 4 854 859 6 潘正軍 王新風 周雪瑞 黃山貢菊水煎劑對實驗性高血壓小鼠血壓和血脂含量的影響 J 時珍國醫(yī)國 藥 2008 19 3 669 7 段崇霞 張正竹 四大藥用菊花功能成分的比較研究 J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8 35 1 99 105 8 王亞君 楊秀偉 郭巧生 黃菊花化學成分研究 J 中國中藥雜志 2008 33 5 526 530 9 KIM I S KOPPULA S PA K P J et al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amat CM extract protects human neu roblastoma SH SY5Y cells against MPP induced cytotoxicity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9 126 3 447 454 10 孫春青 陳發(fā)棣 房偉民 等 菊花遠緣雜交研究進展 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0 43 12 2508 2517 11 張維冰 王智聰 張凌怡 超高效液相色譜 二極管陣列檢測 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測定菊花中的 10 種咖啡?;?奎寧酸和 22 種黃酮類化合物 J 分析化學 2013 12 41 1851 1861 12 黃艷梅 石巖 胡云飛 等 HPLC 結(jié)合化學分析計量學對不同產(chǎn)地菊花中化學成分的比較分析 J 藥物 78 2020 年第 3 期 姜自紅 10 種菊屬植物花序不同成分含量比較 分析雜志 2016 11 1941 1951 13 郭巧生 房海靈 申海進 不同產(chǎn)地野菊花中綠原酸 咖啡酸與蒙花苷含量 J 中國中藥雜志 2010 35 9 1160 1162 14 王加文 洪建華 雷志強 菊花總黃酮提取工藝研究 J 河北化工 2010 33 12 19 22 15 宋宏剛 裴彩云 趙韶華 等 不同產(chǎn)地野菊花藥材中蒙花苷及總黃酮含量測定 J 中成藥 2008 30 4 556 16 馮曉燕 茶用菊新品種選育 D 南京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6 17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S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310 311 Comparison of Inflorescence Contents of Ten Species of Dendranthema JIANG Zihong Food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uzhou Polytechnic Chuzhou Anhui 239000 P China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main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inflorescences of 10 species of Den dranthema were studied by using 5 species of tea chrysanthemum including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cv Dabai 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morifolium Chuju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morifolium cv Jinsi huangju as samples and 5 species of wild Dendranthema including D ornatum D japonense D indicum var ma ruyamanum D okiense D zawadskii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samples was extracted by ethanol ultra sonic method and its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enzyme label instrume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chlorogenic acid 3 5 O dicaffeoyl quinic acid and luteoloside It turned out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zawadskii D japonense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ornatum D okiense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The contents of chlorogenic acid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D zawadskii D japonense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ornatum D okiense The contents of 3 5 O dicaffeoyl quinic acid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japonense D zawadskii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ornatum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okiense The contents of luteoloside were in the decreasing sequence i e D japonense D morifolium cv Chuju D morifolium cv Dabaiju D morifolium cv Gongju D orna tum D zawadskii D morifolium cv Bozhou D morifolium cv Jinsihuangju D okiense D indicum var maruyamanum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10 species of Dendranthem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 e D japonense and D zawadskii belong to one category and other plants of the genus Dendranthema belong to the other category or into 4 groups Four active ingredients could be detected from 10 Dendranthema species and the content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each materia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ontent of one or more active ingredients of several wild Dendranthe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ea chrysanthemum Key words Dendranthema total flavonoids chlorogenic acid 3 5 O dicaffeoyl quinic acid luteoloside 88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第 4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