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分離及其防治藥劑篩選.pdf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20 52 5 105 109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 10 14083 j issn 1001 4942 2020 05 020 收稿日期 2019 12 27 基金項目 山東省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 2018GNC111013 作者簡介 尉菊萍 1992 女 山西大同人 碩士 助理農(nóng)藝師 主要從事蔬菜栽培研究 E mail yjpsmile 163 com 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分離及其防治藥劑篩選 尉菊萍 王洪梅 劉磊 呂令華 菏澤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山東菏澤 274000 摘要 為篩選防治番茄莖基腐病的有效藥劑 本研究從番茄病株中分離病原菌 測定其致病性 同時評價 9種市售藥劑對該病病原菌的室內(nèi)毒力 并從中選擇室內(nèi)毒力大的藥劑進行番茄莖基腐病的田間防效試驗 結果表明 番茄莖基腐病的病原菌歸屬于細菌 9種供試藥劑中 50 琥銅 霜脲氰WP的毒力最大 EC50為 432 76 mg L 高濃度下的抑制率可達100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該藥劑防治莖基腐病的效果最好 能顯著降 低病株率 防效達85 71 因此 50 琥銅 霜脲氰WP對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可作 為田間防治該病的候選藥劑 關鍵詞 番茄莖基腐病 致病性測定 毒力測定 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82 2 文獻標識號 A 文章編號 1001 4942 2020 05 0105 05 Pathogen Isolation of Tomato Stem Based Rot and Screening of Control Bactericides Yu Juping Wang Hongmei Liu Lei L Linghua Hez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ze 274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bactericides for tomato stem based rot the pathogenic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infected plants and their pathogenicity was determined The effect of 9 common bacteri cides in the market on tomato stem based rot was determined in laboratory in order to screen the effective one for field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of tomato stem based rot belonged to bacteria Among the 9 tested bactericides 50 cuprous succinate hydrocyanide had the most virulence with the EC50 as 432 76 mg L and its inhibition rate was 100 under high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of field experiment also showed that 50 cuprous succinate hydrocyanide WP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stem based rot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diseased plant rate with the control efficiency as 85 71 Therefore 50 cuprous succinate hydrocyanide WP had bette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athogen of tomato stem based rot so it could be used as a candidate agent for controlling tomato stem based rot in field Keywords Tomato stem based rot Pathogenicity test Toxicity determination Control effect 近年來 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以及市場需求的 增加促進了設施番茄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但由于全球氣 候變暖 同時缺乏合理的輪作倒茬制度 番茄莖基 腐病發(fā)生程度逐年加重 果實品質和產(chǎn)量受到嚴 重影響 這已成為限制設施生產(chǎn)的重要問題 番 茄莖基腐病主要危害植株莖基部 一般在第1 3 穗果時發(fā)生 發(fā)病初期莖基部土表以上3 5 cm 處出現(xiàn)深褐色病斑 1 莖稈發(fā)病部位向內(nèi)凹陷 皮層腐爛 地上部葉片變黃 出現(xiàn)中午萎蔫 早晚 恢復的現(xiàn)象 2 但后期萎蔫不能恢復 直至整株 枯死 3 4 病部常形成黑褐色 大小不一的菌 核 5 可蔓延至主側根 濕度大時上有白色霉層 出現(xiàn) 6 該病是土傳病害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 腐生性強 可在土中生存2 3年 7 8 導致番茄植株發(fā)生莖基腐病的因素有很多 如高溫 田間管理粗放 根莖部有傷口等 另外 秧苗定植后澆水過多 土壤黏重 通風排濕不暢等 也會引起該病發(fā)生 2 特別是大棚越夏番茄定 植時 正處于高溫時期 土壤水分蒸發(fā)快 加之澆 水過多 可形成高溫高濕的棚內(nèi)環(huán)境 極易引起植 株發(fā)病 輕者病株率為5 10 一般為 20 30 嚴重時達50 以上 目前 化學防 治仍是防治番茄莖基腐病的主要方法 祁凱 等 3 研究不同藥劑對番茄莖基腐病室內(nèi)活性的 影響時發(fā)現(xiàn) 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抑菌活性最 強 可應用于生產(chǎn) 王廣印等 9 采用 可立克 藥 肥對秋番茄秧苗進行噴灌根處理后莖基腐病發(fā)病 率為零 棉隆 生物菌 處理土壤可使發(fā)病率降 低79 62 本研究對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進行 分離和致病性測定 評價9種市售藥劑對該病病 原菌的室內(nèi)毒力 并選擇室內(nèi)毒力大的藥劑進行 番茄莖基腐病的田間防效試驗 以期篩選出有效 可用于生產(chǎn)的番茄莖基腐病防治藥劑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供試番茄品種菏粉2號 正常植株和病株均 種植于菏澤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試驗田 病株具有 典型莖基腐病表現(xiàn) 供試YEB液體培養(yǎng)基 每升含牛肉浸膏5 0 g 酵母浸膏1 0 g 蛋白胨5 0 g 蔗糖5 0 g Mg SO4 H2O 0 5 g YEB固體培養(yǎng)基 在上述配方 基礎上加入15 0 g瓊脂 以上兩種培養(yǎng)基均經(jīng) 121 滅菌20 min后用于病原菌的分離 純化及 培養(yǎng) 1 2 主要試劑 供試藥劑 25 嘧菌酯懸浮劑 江西歐美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 32 5 苯甲 嘧菌酯懸浮劑 江西眾和化工有限公司產(chǎn)品 240 g L噻呋酰胺 懸浮劑 江西眾和化工有限公司產(chǎn)品 30 烯酰 甲霜靈水分散粒劑 廣東中迅農(nóng)科股份有限公司 產(chǎn)品 50 琥銅 霜脲氰可濕性粉劑 河北省萬泉 農(nóng)藥廠產(chǎn)品 50 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 南京南 農(nóng)農(nóng)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產(chǎn)品 30 惡霉靈水劑 中農(nóng)立華 天津 農(nóng)用化學品有限公司產(chǎn)品 30 甲霜 噁霉靈水劑 中農(nóng)立華 天津 農(nóng)用化學品 有限公司產(chǎn)品 12 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 福建凱 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產(chǎn)品 1 3 試驗方法 1 3 1 病原菌的分離與純化 將病株在自來水 下沖洗干凈 75 酒精浸泡30 s 再置于無菌操作 臺中 用滅菌刀片切取莖基部病健交界處1 cm左 右莖段 放入YEB液體培養(yǎng)基 于37 200 r min搖床中振蕩培養(yǎng)12 h 使用滅菌接種環(huán)蘸 取上述培養(yǎng)溶液 采用平板劃線法 涂布于YEB 固體培養(yǎng)基上 28 黑暗 倒置培養(yǎng)12 h 挑選 具有代表性的單菌落進行純化培養(yǎng) 對純化后的 目標菌株編號 并采用斜面保存法 4 保存?zhèn)溆?1 3 2 病原菌致病性測定 根據(jù)柯赫氏法則進 行接種試驗 10 測定純化菌株的致病性 具體步 驟如下 將純化菌株培養(yǎng)12 h后配制成菌懸液 接種前澆足水 用玻璃棒在距莖基部2 cm處扎1 個深約3 cm的孔 用移液槍將10 mL菌懸液注入 孔內(nèi) 11 以無菌水為對照 重復3次 每重復包含 10株幼苗 接種后置于溫室中培養(yǎng) 白天24 27 夜間20 22 常規(guī)水分管理 7 d后調(diào)查 發(fā)病情況 觀察是否出現(xiàn)褐色病斑 萎蔫和腐爛等 癥狀 并計算發(fā)病率 將發(fā)病部位按照1 2 1的 方法再進行分離培養(yǎng) 觀察該部位分離得到的病 菌與接種菌是否一致 1 3 3 供試藥劑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 采用生長速 率法進行室內(nèi)毒力測定 12 將各藥劑用無菌水 分別配制成10倍于試驗所需濃度 表1 的母液 以1 9的體積比分別加至不同的YEB培養(yǎng)基 滅 菌后冷卻至45 中 充分搖勻后制成含藥平板 以加入等量無菌水的為對照 重復3次 表1 供試藥劑濃度 mg L 藥劑低濃度中濃度高濃度 25 嘧菌酯SC 160 320 480 32 5 苯甲 嘧菌酯SC 320 640 960 240 g L噻呋酰胺SC 160 320 480 30 烯酰 甲霜靈WG 400 800 1200 50 琥銅 霜脲氰WP 480 960 1440 50 氯溴異氰尿酸SP 320 640 960 30 惡霉靈AS 100 200 300 30 甲霜 噁霉靈AS 160 320 480 12 中生菌素WP 160 320 480 取涂布培養(yǎng)病原菌的YEB固體培養(yǎng)基 用直 徑0 5 cm的打孔器打取菌餅 再用接種針挑取菌 601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第52卷 餅至含藥平板中央 28 黑暗培養(yǎng)7 d后 采用 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 計算菌落生長抑制率 計算公式 菌落生長抑制率 對照菌落直徑 處理菌落直徑 對照菌落直徑 菌餅直徑 100 根據(jù)藥劑濃度與菌落直徑的關系 將藥劑抑 制率轉換成抑制幾率值 y 藥劑各濃度轉換成 以10為底的對數(shù)值 x 計算毒力回歸方程 相 關系數(shù)和EC50值 1 3 4 田間防治試驗 于菏澤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 菜試驗田大拱棚進行 選擇室內(nèi)毒力試驗中毒力 較大的50 琥銅 霜脲氰WP 30 甲霜 噁霉 靈AS和30 惡霉靈AS 按照田間推薦使用濃度 配制上述藥劑 即50 琥銅 霜脲氰WP 700倍 液 30 甲霜 噁霉靈AS 1 000倍液 30 惡霉 靈AS 1 000倍液 育苗前以1 500的比例拌入基 質土壤 并在定植當天灌至幼苗根部 11 每株灌 入50 mL 以澆等量水為對照 每處理重復3次 小區(qū)面積20 m2 定植75株番茄幼苗 隨機區(qū)組排 列 15 d后記錄發(fā)病株數(shù) 并計算病株率和防 效 13 計算公式 病株率 發(fā)病株數(shù)總株數(shù) 100 防效 對照區(qū)病株數(shù) 處理區(qū)病株數(shù)對照區(qū)病株數(shù) 100 1 4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DPS 15 0軟件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 1 病原菌培養(yǎng)性狀觀察 在YEB固體培養(yǎng)基上28 黑暗 倒置培養(yǎng) 12 h后 病原菌單菌落直徑為0 1 0 2 cm 菌落 呈圓形 乳白色 表面光滑隆起 邊緣整齊 菌落聚 集區(qū)域培養(yǎng)基不變色 圖1 圖1 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的培養(yǎng)性狀 2 2 病原菌致病性測定 由圖2可以看出 接種7 d后 番茄幼苗表現(xiàn) 出明顯的感病特征 與對照相比 感病幼苗發(fā)生 萎蔫 長勢較弱 葉片變黃 莖基部中空纖細 出現(xiàn) 褐色病斑且有輕微腐爛現(xiàn)象 這與田間感染番茄 A 重復 B 重復 C 重復 D 對照 圖2 接種病原菌后番茄幼苗的生長狀況 701 第5期 尉菊萍 等 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分離及其防治藥劑篩選 莖基腐病植株表現(xiàn)癥狀一致 經(jīng)計算 3個重復 的發(fā)病率分別為80 90 80 平均發(fā)病率為 83 33 表2 表2 接種病原菌后番茄幼苗的發(fā)病情況 處理發(fā)病株數(shù) 株 發(fā)病率 對照0 0 重復 8 80 重復 9 90 重復 8 80 挑取上述病株發(fā)病部位進行病菌分離 培養(yǎng) 后發(fā)現(xiàn) 該病菌與接種菌形態(tài)基本一致 根據(jù)柯赫 氏法則 判定該菌為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 2 3 供試藥劑室內(nèi)毒力測定結果 由表3可以看出 培養(yǎng)7 d后 對照的菌落直 徑為1 44 cm 各藥劑處理的則在0 50 1 40 cm 之間 因此 不同藥劑對菌落生長均有一定抑制作 用 藥劑使用濃度越高 對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 的抑制率越大 且部分藥劑在不同濃度下的抑制 率差異達顯著水平 9種藥劑中 50 琥銅 霜 脲氰WP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高濃度 1 440 mg L 下的抑制率達到100 低濃度 480 mg L 下的抑制效果較差 30 甲霜 噁霉 靈AS的抑制效果次之 其在160 320 480 mg L 時的抑制率分別為38 21 58 80 78 23 12 中生菌素WP抑制效果最差 其在160 320 480 mg L時的抑制率僅為4 93 7 05 27 12 EC50可用來表示藥劑的毒力大小 其值越小 毒力越大 由表3可以看出 30 烯酰 甲霜靈 WG的EC50值最高 為11 492 12 mg L 毒力最 小 50 琥銅 霜脲氰WP的EC50值為432 76 mg L 毒力最大 是30 烯酰 甲霜靈WG的27 倍 30 惡霉靈AS的EC50值為492 82 mg L 毒 力較大 是30 烯酰 甲霜靈WG的23倍 30 甲霜 噁霉靈AS的EC50值為569 39 mg L 毒力 也較大 其余藥劑的毒力一般 2 4 田間防治試驗結果 由表4可以看出 對照的番茄幼苗發(fā)病率較 高 病株率達28 00 顯著高于施藥處理 施藥 15 d后 3種藥劑對莖基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 果 其中 50 琥銅 霜脲氰的病株率最低 僅為 4 40 防效達85 71 顯著高于其它藥劑處 理 30 甲霜 噁霉靈與30 惡霉靈之間的防效 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濃度供試藥劑對番茄莖 基腐病病原菌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 藥劑濃度 mg L 菌落直徑 cm 抑制率 毒力回歸方程相關系數(shù)r EC50 mg L CK 1 44 160 1 37 8 10 0 57c y 1 6216x 0 0400 0 8570 1282 33 25 嘧菌酯SC 320 1 33 12 33 0 49b 480 1 18 28 17 0 93a 320 1 19 27 64 0 67c y 1 1399x 1 5768 0 9480 1006 89 32 5 苯甲 嘧菌酯SC 480 1 03 44 02 1 30b 960 1 00 47 18 1 57a 160 1 16 30 28 2 05b y 0 6163x 3 0835 0 6863 1287 36 240 g L噻呋酰胺SC 320 1 15 31 34 2 03b 480 1 05 42 43 2 54a 400 1 32 13 91 1 88c y 0 7699x 1 8739 0 8080 11492 12 30 烯酰 甲霜靈WG 800 1 30 16 02 0 43b 1200 1 22 24 47 1 14a 480 1 00 48 29 2 89b y 10 169x 21 808 0 9269 432 76 50 琥銅 霜脲氰WP 960 0 53 97 36 1 71a 1440 0 50 100 00 0 00a 320 1 32 13 91 1 89c y 1 7629x 0 5204 0 9888 1353 32 50 氯溴異氰尿酸SP 640 1 20 26 59 1 82b 960 1 06 40 8 51 38a 100 1 19 27 64 2 01c y 1 3104x 1 4715 0 8955 492 82 30 惡霉靈AS 200 1 11 35 57 1 94b 300 0 95 52 47 1 18a 160 1 09 38 21 1 55c y 2 0887x 0 6548 0 9720 569 39 30 甲霜 噁霉靈AS 320 0 89 58 80 1 81b 480 0 73 78 23 2 48a 160 1 40 4 93 1 73b y 2 018x 1 2180 0 7591 1205 87 12 中生菌素WP 320 1 38 7 05 1 53b 480 1 19 27 12 2 03a 注 同一藥劑抑制率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P 0 05 表4 不同藥劑對番茄莖基腐病的防效分析 處理病株數(shù)病株率 防效 CK 21 28 00 2 23a 50 琥銅 霜脲氰WP 3 3 4 40 0 77c 85 71 2 75a 30 甲霜 噁霉靈AS 7 9 31 1 30b 66 67 4 77b 30 惡霉靈AS 8 10 64 1 34b 61 90 4 77b 注 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 P 0 05 3 討論與結論 本試驗通過對試驗田內(nèi)番茄莖基腐病病株進 行病原菌的分離純化和柯赫氏法則驗證 確定分 離菌株為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 經(jīng)觀察 該病原 菌的菌落形態(tài)同細菌一致 且病株病斑處無白色 霉層及菌核出現(xiàn) 進而推斷其歸屬于細菌界 吳 801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第52卷 麗敏 7 張怡 14 等認為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分別 為茄絲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和鐮孢屬茄鐮孢 均屬于真菌 這與本試驗結果明顯不同 分析其 原因可能是莖基腐病的病原菌并非僅有一種 可 能既包括細菌 也包括真菌 而本試驗得到的病 原菌形態(tài)上更接近細菌 推測可能與植株移栽方 式 土壤環(huán)境及取樣時期有關 后續(xù)研究將對該 病原菌進行分子生物學鑒定加以驗證 本研究發(fā)現(xiàn)9種供試藥劑對番茄莖基腐病病 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且抑制能力與藥劑使用 濃度正相關 其中50 琥銅 霜脲氰WP表現(xiàn) 出較強的抑制效果 高濃度下的EC50值最低 毒 力最大 抑制率可達100 田間試驗結果同樣 表明50 琥銅 霜脲氰WP防治番茄莖基腐病 的效果最好 可有效降低病株率 防效達85 71 顯著高于其它藥劑 綜合來看 9種供試藥劑中 50 琥銅 霜脲氰WP對番茄莖基腐病的防治效 果最佳 30 惡霉靈AS和30 甲霜 噁霉靈AS 較好 50 琥銅 霜脲氰主治細菌性病害 生產(chǎn)上 多用于防治黃瓜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 尚未有 關于防治番茄莖基腐病的研究報道 本研究中 番茄莖基腐病的病原菌屬于細菌 所以該藥劑的 防治效果較好 具體作用機理仍有待于進一步研 究 此外 霜脲氰在土壤中消解速度較快 屬于易 降解農(nóng)藥 使用后對蔬菜較安全 15 16 因此 50 琥銅 霜脲氰可濕性粉劑可作為田間防治番 茄莖基腐病的候選藥劑 但在生產(chǎn)中還應該結合 調(diào)整倒茬制度 加強田間管理等方法進行綜合防 治 參 考 文 獻 1 劉志恒 馬家瑞 楊紅 等 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學特 性 J 植物保護 2010 36 2 94 97 101 2 劉志福 冀西北大棚越夏番茄莖基腐病綜合防治技術 J 農(nóng)業(yè)與技術 2015 35 7 105 106 3 祁凱 張博 張悅麗 等 幾種藥劑對番茄莖基腐病的室內(nèi)和 田間防治效果 J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8 50 2 116 118 4 王欣 溫室秋冬茬番茄莖基腐病的預防 J 農(nóng)業(yè)技術與裝 備 2017 8 56 57 5 陳永杰 陳濤 薄曉峰 等 藥土圍根法預防番茄莖基腐病的 效果 J 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 2019 47 2 262 264 6 孫淑敏 警惕番茄莖基腐病發(fā)生 N 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 2015 10 28 7 吳麗敏 安心 番茄莖基腐病致病菌的鑒定 J 吉林蔬菜 2014 1 38 39 8 王貴仁 4措施防治番茄莖基腐病 N 河北農(nóng)民報 2016 03 01 9 王廣印 郭衛(wèi)麗 陳碧華 等 大棚秋番茄莖基腐病防控試驗 J 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 28 1 66 78 10 王妮 尹顯慧 彭麗娟 等 辣椒炭疽病病原鑒定及其殺菌劑 毒力測定 J 植物保護 2019 45 4 216 223 11 韓帥 張河慶 吳婕 等 四川主要辣椒栽培品種對疫病的抗 性鑒定及評價 J 中國蔬菜 2019 7 56 61 12 戴啟東 李廣旭 楊華 等 6種殺菌劑對藍莓采后灰葡萄孢 菌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 J 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 2019 4 19 22 13 甘林 盧學松 蘭成忠 等 9種除草劑對玉米田雜草的防除 效果及其安全性評價 J OL 農(nóng)藥學學報 1 12 2019 12 25 https doi org 10 16801 j issn 1008 7303 2020 0029 14 張怡 李幸 董正偉 等 番茄莖腐病菌的分子鑒定及致病力 檢測 J 植物保護 2018 44 4 132 137 15 張汝美 王長強 陳永健 60 丙森鋅 霜脲氰可濕性粉劑 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J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09 10 64 65 16 劉同金 李瑞娟 宋國春 等 25 甲霜靈 霜脲氰水分散 粒劑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殘留行為及安全使用評價 J 山 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7 49 7 149 154 901 第5期 尉菊萍 等 番茄莖基腐病病原菌分離及其防治藥劑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