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pdf
生態(tài)建設(shè)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 楊馬進 劉玉珊 李臻 尚迪 卓明 許震寰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1730 2019 11 19 收稿 2019 12 24 網(wǎng)絡(luò)版發(fā)表 開放科學(xué) 資源服務(wù) 標識碼 OSID 基金項目 四川省省級公益性科研單位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專項資金項目 岷江百合野生資源引種栽培適生性研究 2019YSKY001207 四 川省科技基礎(chǔ)條件平臺項目 四川高山花卉種質(zhì)資源共享平臺建設(shè) 2018TJPT0048 四川省科技基礎(chǔ)條件平臺項目 四川省植物資源共 享平臺建設(shè) 2019JDPT0028 楊馬進 1993 男 研究實習員 碩士 392769268 通訊作者 liuyushan007 摘 要 為 探 討 成 都 平 原 氣 候 條 件 下 岷 江 百 合 人 工 栽 培 不 同 模 式 下 植 株 生 長 差 異 以 岷 江 百合6年 生 實 生 植 株 為 試 驗 材 料 觀 測 其 在 日 光 溫 室 大 棚 地 面 苗 床 PD 日 光 溫 室 大 棚 營 養(yǎng) 缽 PB 室 外 田 間 LD 室 外 營 養(yǎng) 缽 LB 4種 栽 培 模 式 條 件 下 物 候及11個 生 長 指 標 的 差 異 借 助 相 關(guān) 性 分 析 及 主 成 分 分 析 研 究 各 生 長 指 標 間 的 相 互 關(guān) 系 并 對 不 同 栽 培 模 式 進 行 綜 合 評 價 結(jié) 果 表 明 PD和PB模 式 果 熟 期 前 的 物 候 時 間 均 早 于LD和LB模 式 果 熟 期 及 枯 萎 期 則 相 反 其中PB模 式 萌 芽 果 莢 成 熟 時 間 最 早 PD模 式 開 花 時 間 最 早 LD模 式 植 株 枯 萎 時 間 最 早 不 同 栽 培 模 式 下 岷 江 百 合 實 生 植 株 地 徑 株 高 單 株 花 數(shù) 量等11個 生 長 指 標 均 達 到 極 顯 著 差 異 p 0 01 其 中 以 單 株 花 數(shù) 量 變 幅 最 大 達427 00 花 徑 變 幅 最 小 為9 67 4種 栽 培 模式11個 生 長 指 標 互 呈 正 相 關(guān) 性 且 多 個 指 標 相 關(guān) 性 達 極 顯 著 水 平 pLD LB PB PD模式最利于岷江百合植株生長 關(guān)鍵詞 岷江百合 不同栽培模式 生長差異性 岷江百合 Lilium regale Wilson 屬百合科 Liliaceae 百合屬 Lilium 多年生草本植物 別 名王百合 千葉百合 其花喇叭形呈白色 葉片狹 條形散生 成熟鱗莖寬卵圓形呈紫紅色 植株形態(tài) 纖細優(yōu)美 喜陽 較耐旱 忌水淹 野生資源多分 布于岷江流域內(nèi)汶川 茂縣 黑水等地干旱河谷地 區(qū) 生境多為河道兩旁陡峭山坡地帶 與雜灌 草 叢伴生 1 生長適應(yīng)性強 岷江百合除具觀賞價值 外 還具有生產(chǎn) 藥用等價值 是百合雜交育種的 優(yōu)良親本 其鱗莖具藥用功效 羌醫(yī)有用炮制過的 岷江百合鱗片入藥治療陰虛久咳的歷史 且野生資 源分布地的居民亦有采摘岷江百合鮮花晾干煮湯食 用的習慣 目前 國內(nèi)外專家對岷江百合的研究多集中在 基因克隆 2 5 活性物質(zhì)分析 6 8 病毒抗性研 究 9 11 生理生長形態(tài)研究 12 21 等領(lǐng)域 對岷江百合 野生資源引種栽培的研究較少 為開展岷江百合引 種研究 探討成都平原地區(qū)岷江百合生長適應(yīng)性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員于2012年開始不間 斷到汶川 茂縣等地收集野生岷江百合鱗莖資源 在成都基地內(nèi)進行栽培 目前已人工培育出1 6年 生多個年齡段的岷江百合 本文以基地內(nèi)6年生岷 江百合實生苗為試驗材料 探討成都平原氣候條件 下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長表現(xiàn)差異 綜合相關(guān) 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對不同栽培模式進行評價 以 期為岷江百合的引種栽培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及方法 1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qū)友愛鎮(zhèn)清溪村 引用格式 楊馬進 劉玉珊 李臻 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 J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20 41 1 36 43 Yang M J Liu Y S Li Z et al A study of the growth difference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1 1 36 43 doi 10 12172 201911190001 第 41 卷 第 1 期 四 川 林 業(yè) 科 技 Vol 41 No 1 2020 年 2 月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 2020 2020 四川林業(yè)科技 編輯部 海拔559 m 東經(jīng)103 49 27 北緯30 48 48 地處成都平原腹地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 全 年平均氣溫16 0 極端最高溫35 3 極端最低 氣溫 4 0 年均降水量979 4 mm 年均日照約 1 014 0 h 整體環(huán)境呈溫和多雨 無霜期長 四季分 明等特點 土壤表層為岷江新沖積灰色水稻土細沙 粒泥層 年平均水溫為14 18 5 pH值6 8 7 4 呈中性 適宜作物生長 1 2 試驗材料及處理 試驗材料為岷江百合6年生實生苗 該批試驗 材料于2012年自阿壩藏族自治州汶川縣綿虒鎮(zhèn)境內(nèi) 采集野生岷江百合鱗莖種植于郫都區(qū)友愛鎮(zhèn)四川省 植物工程研究院成都基地內(nèi) 2013年9月收種播 種 1年后移栽至不同栽培環(huán)境培育而來 栽培模式為4種 PD 日光溫室大棚地面苗床 栽培 PB 日光溫室大棚營養(yǎng)缽栽培 營養(yǎng)缽規(guī) 格 14 13 cm LD 室外田間栽培 LB 室外 營養(yǎng)缽栽培 營養(yǎng)缽規(guī)格 14 13 cm 其中日光 溫室大棚無加溫或其他輔助培養(yǎng)措施 日光溫室大 棚營養(yǎng)缽及室外營養(yǎng)缽放置于高約60 cm的網(wǎng)格鋼 架培養(yǎng)床上 各培養(yǎng)環(huán)境土壤基質(zhì)均為腐殖土 泥 沙和當?shù)靥镩g土壤混合而成 采取相同田間管理 辦法 1 3 調(diào)查方法 6年生岷江百合已進入生長旺期 具備生長 開 花 結(jié)實完整物候過程 于2019年2月萌動前 各 栽培模式隨機選擇30株掛牌標記 后續(x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1 3 1 物候調(diào)查 分別統(tǒng)計各栽培模式岷江百合植株物候期 萌 動期 展葉期 現(xiàn)蕾期 始花期 盛花期 謝花 期 果熟期 枯萎期 詳細記錄 物候劃分見表1 1 3 2 生長指標調(diào)查 岷江百合植株于5月進入花期 此時植株逐漸 停止營養(yǎng)生長 進入生殖生長過程 本次試驗生長 性狀指標統(tǒng)計時間 PD為5月24日 PB為5月 26日 LD及LB為5月27日 采用卷尺及游標卡尺統(tǒng)計各項指標 每種栽培 模式統(tǒng)計30株 每株統(tǒng)計指標詳見表2 每株花徑 外輪花瓣長 外輪花瓣寬 花柱 長 花梗長統(tǒng)計標準 當每株花朵數(shù)量 3時 統(tǒng) 計3朵花均值 當每株花朵數(shù)量 3時 統(tǒng)計全部均值 每株葉長 葉寬 葉面積統(tǒng)計標準 每株上 中 下部位分別采集3片成熟葉片 共計9片 1 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Image J圖形軟件測定其葉片長度 葉片寬 度及葉面積 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 并用 DP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方差分析和相關(guān)性分 析 最后根據(jù)處理結(jié)果篩選指標 進行主成分分 析 利用主成分的得分 以每個主成分所對應(yīng)的貢 獻率占所提取主成分總貢獻率之和的比例作為權(quán) 重 建立綜合評價函數(shù) 對各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 長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物候分析 為更加直觀對比各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物候的差 異 本文將記錄的物候觀測日期型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數(shù)值 型數(shù)據(jù) 轉(zhuǎn)化方法是 以1月1日為一年中第 1天 1月2日為第2天 依次往后推 直到12 月31日為第365天 22 2 1 1 營養(yǎng)生長期 由圖1可示 PB PD先后在第67天 即3月 5日 70天 3月8日 進入萌芽期 早于LD LB 3 6天 各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均進入萌芽期 約1周后即進入展葉期 PD于第105天 即4月 15日 最早進入現(xiàn)蕾期 開始出現(xiàn)花蕾 LB最晚 PD于第133天 即5月13日 最早進入始花期 LD最晚 5月19日 盛花期時 4種栽培模式物 候間隔進一步縮短 盛花期后約1周左右 各栽培 模式下岷江百合相繼進入謝花期 PD最早 5月 30日 LB最晚 6月5日 表 1 岷江百合物候劃分依據(jù)表 Tab 1 Phen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basis of Lilium regale Wilson 物候期 記錄時間 萌芽期 萌芽株數(shù)占總鱗莖數(shù)的80 時 展葉期 展葉株數(shù)占總植株數(shù)的80 時 現(xiàn)蕾期 現(xiàn)蕾株數(shù)占總植株數(shù)的80 時 始花期 該品種最先開花的單株開花時 盛花期 盛花株數(shù)占總植株數(shù)的80 時 謝花期 花敗株數(shù)占總植株數(shù)的80 時 果熟期 果熟株數(shù)占總植株數(shù)的80 時 枯萎期 植株地上部分60 以上枯萎發(fā)黃株數(shù)達總植株數(shù)80 時 楊馬進 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 生態(tài)建設(shè) 37 表 2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長指標測定表 Tab 2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栽培模式 地徑 mm 株高 cm 單株花數(shù)量 朵 花徑 cm 外輪花瓣長 cm 外輪花瓣寬 cm 花柱長 cm 花梗長 cm 葉長 cm 葉寬 cm 葉面積 cm2 PD 14 23 3 01aA 147 80 24 28aA 5 27 2 94aA 12 36 1 20bB 12 86 1 14aA 4 86 0 42bB 13 60 1 20aA 8 35 1 54aA 15 20 1 92aA 0 94 0 23aA 10 30 2 70aA LD 11 40 1 85bB 112 20 14 67bB 3 20 1 32bB 13 79 0 87aA 11 42 0 92bB 5 32 0 41aA 12 80 0 72bB 6 74 1 36bB 11 37 1 14bB 0 64 0 10bB 5 15 1 01bB PB 6 64 0 95dD 76 62 10 90cC 1 00 0 00cC 11 27 0 80cC 10 29 0 89cC 4 03 0 19dD 10 98 0 67dC 5 02 0 80dC 7 61 0 91cC 0 43 0 05cC 2 27 0 27cC LB 9 41 1 88cC 72 34 13 24cC 2 33 1 21bB 12 13 1 19bB 10 98 0 83bB 4 54 0 48cC 12 21 1 12cB 5 73 1 28cC 7 85 0 63cC 0 48 0 08cC 2 68 0 55cC 表 3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長指標相關(guān)性分析 Tab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相關(guān)系數(shù) 地徑 mm 株高 cm 單株花數(shù) 朵 花徑 cm 外輪花瓣長 cm 外輪花瓣寬 cm 花柱長 cm 花梗長 cm 葉長 cm 葉寬 cm 株高 cm 0 92 單株花數(shù) 朵 0 99 0 93 花徑 cm 0 57 0 44 0 47 外輪花瓣長 cm 0 98 0 94 1 00 0 39 外輪花瓣寬 cm 0 75 0 62 0 66 0 97 0 6 花柱長 cm 0 99 0 86 0 97 0 62 0 95 0 79 花梗長 cm 0 98 0 97 0 99 0 47 0 99 0 66 0 95 葉長 cm 0 94 1 00 0 96 0 44 0 96 0 63 0 90 0 98 葉寬 cm 0 95 0 98 0 98 0 37 0 99 0 57 0 91 0 99 0 99 葉面積 cm2 0 93 0 98 0 96 0 32 0 98 0 53 0 88 0 98 0 99 1 00 注 表示在0 01水平 雙側(cè) 上顯著相關(guān) 表示在0 05水平 雙側(cè) 上顯著相關(guān)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20 年 第41 卷 第1 期 38 2 1 2 生殖生長期 岷江百合植株花謝時即現(xiàn)果莢 果莢成熟時 外表皮變黃 種子發(fā)育成熟 由圖1所示 PB于第 237天 8月26日 最早進入果莢成熟期 PD最晚 9月25日 日光溫室大棚內(nèi)與室外相差時間最 長可達40天 LD果莢成熟后于第263天 9月 21日 最早進入植株枯萎期 LB 9月30日 次 之 而PB PD則在第297天 10月25日 第 300天 10月28日 才相繼進入枯萎期 2 2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長差異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植株生長指標測定見 表2 方差分析見表3 由表2可知 各栽培模式間 11個生長指標存在極顯著差異 其中單株花數(shù)量 葉面積相差最大 分別達到427 00 353 74 而 花徑相差最小 幅度為9 67 PD模式除在花徑 外輪花瓣寬指標弱于LD模式外 其余9個生長指標 表現(xiàn)最佳 均顯著高于其他3個栽培模式 而PB模 式表現(xiàn)最差 除株高指標外 均弱于其他3個模 式 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 實生植株在地徑 株高 單株花數(shù)量等11個生長指 標上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P 0 01 2 3 各生長指標相關(guān)性分析 對4種栽培模式下統(tǒng)計的11個岷江百合生長指 標作相關(guān)性分析 結(jié)果見表4 由表可知 各指標互 存在正相關(guān)性 表明各指標間的生長存在促進關(guān) 系 其中 地徑與單株花數(shù) 花瓣長 花柱長 花 梗長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 P 0 01 株高與花梗長 葉 長 葉寬 葉面積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 P 0 01 單株 花數(shù)與花瓣長 花柱長 花梗長 葉長 葉寬 葉 面積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 P 0 01 花瓣長與花梗長 葉長 葉寬 葉面積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 P 0 01 花 梗長 葉長 葉寬互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 P1 且累計貢獻率達到了 98 1508 表明前2個主成分代表了原始變量的絕 大部分信息 故提取前2個主成分 由表6可知 主成分1中以地徑 株高 單株花數(shù)量 花柱長 花梗長系數(shù)較高 其中以地徑最大 表明該主成分 可以作為評價岷江百合的生長勢及繁殖能力的一個 體現(xiàn) 主成分2中花徑系數(shù)最大 外輪花瓣寬次 之 表明該主成分主要體現(xiàn)岷江百合花的品質(zhì) 以各主成分貢獻率為權(quán)重 構(gòu)建綜合評價不同栽 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表現(xiàn)評價函數(shù) 公式具體如下 F 82 9843 F1 15 1665 F2 98 1508 注 F1為主成分1因子得分 F2為主成分2因 子得分 PB LD PD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枯萎期 果熟期 謝花期 盛花期 始花期 現(xiàn)蕾期 展葉期 萌芽期 栽培模式 天 d 圖 1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物候圖 Fig 1 Phenological map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楊馬進 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 生態(tài)建設(shè) 39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指標綜合評價見 表7 綜合排名可知 6年生岷江百合實生植株在 PD模式栽培條件下表現(xiàn)最為優(yōu)異 LD模式次之 PB及LB模式表現(xiàn)較差 又以LB模式表現(xiàn)最差 3 結(jié)論與討論 3 1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物候差異 4種栽培模式下6年生岷江百合實生植株的物候 期記錄顯示 從萌芽期到枯萎期 PD PB模式物候 持續(xù)時間最長均為234 d LD模式最短為194 d 日 光溫室大棚內(nèi)2種栽培模式至謝花期的物候均早于 室外2種模式 表明大棚內(nèi)的溫度提升有助于岷江 百合鱗莖更快打破休眠 進入營養(yǎng)生長期直到進入 生殖生長期 4種栽培模式岷江百合均在5月下旬進 入盛花期 并在6月初進入謝花期 時間相差較 小 表明隨著外界環(huán)境溫度進一步升高 日光溫室 表 4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長指標方差分析表 Tab 4 Variance analysi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ilium regale Wilson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生長指標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地徑 處理間 924 9491 3 308 3164 73 033 0 0001 處理內(nèi) 489 7051 116 4 2216 總變異 1 414 6543 119 株高 處理間 111 752 9798 3 37 250 9933 135 607 0 0001 處理內(nèi) 31 864 9448 116 274 6978 總變異 143 617 9246 119 單株花數(shù)量 處理間 288 3667 3 96 1222 32 476 0 0001 處理內(nèi) 343 3333 116 2 9598 總變異 631 7000 119 花徑 處理間 98 7108 3 32 9036 30 806 0 0001 處理內(nèi) 123 8986 116 1 0681 總變異 222 6094 119 外輪花瓣長 處理間 106 0406 3 35 3469 38 928 0 0001 處理內(nèi) 105 3285 116 0 9080 總變異 211 3691 119 外輪花瓣寬 處理間 26 3747 3 8 7916 57 593 0 0001 處理內(nèi) 17 7075 116 0 1527 總變異 44 0822 119 花柱長 處理間 109 4260 3 36 4753 39 95 0 0001 處理內(nèi) 105 9111 116 0 9130 總變異 215 3371 119 花梗長 處理間 187 9676 3 62 6559 38 52 0 0001 處理內(nèi) 188 6856 116 1 6266 總變異 376 6531 119 葉長 處理間 1 147 7117 3 382 5706 246 004 0 0001 處理內(nèi) 180 3963 116 1 5551 總變異 1 328 1079 119 葉寬 處理間 4 7886 3 1 5962 89 857 0 0001 處理內(nèi) 2 0606 116 0 0178 總變異 6 8492 119 葉面積 處理間 1 228 1092 3 409 3697 188 797 0 0001 處理內(nèi) 251 5229 116 2 1683 總變異 1 479 6321 119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20 年 第41 卷 第1 期 40 大棚對岷江百合的生長促進作用變緩 在果熟期 4種栽培模式時間差異明顯 最長相差達30 d 推測 原因可能是大棚內(nèi)溫度高于外界溫度條件下 岷江 百合植株生理活動更加旺盛 PB模式植株在生長土 壤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促使果莢加快成熟 LD和 LB模式則因為受到外界連續(xù)長時間降雨的影響 根 系遭受水淹脅迫 鱗莖受損 出于自身保護機理使 果莢更快成熟 從而更早進入枯萎期 進入休眠狀 態(tài) 而未遭受水淹脅迫的PD和PB模式生長持續(xù)到 10月底才進入枯萎期 3 2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實生植株11個生長指 標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明不同的栽培模式對岷江百 合植株生長影響較為明顯 各模式之間單株花數(shù)量 差異最大 達427 00 花徑差異最小 僅為9 67 總體表現(xiàn)以植株形態(tài)指標差異大于花形態(tài)指標差 異 總體生長指標上以PD模式表現(xiàn)較好 PB模式 相對最差 此外 LD模式11個生長指標均高于 LB模式 表明日光溫室大棚環(huán)境可能對岷江百合植 株生長具較大促進作用 但受限于鱗莖生長空間大 小 PB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反而受到抑制 表現(xiàn)甚 至差于LB模式 表明生長空間顯著影響岷江百合根 系生長 從而影響整個植株的生長發(fā)育 不同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指標相關(guān)分析顯示 11個生長指標間互呈正相關(guān)性 其中多個指標間相 關(guān)性達到極顯著水平 P 0 01 僅花徑于其他指標 間顯著性水平較弱 整體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 百合植株越健壯 葉表面積越大 開花數(shù)越多 花 朵越大 3 3 不同栽培模式綜合評價 通過對篩選出的8個生長指標進行主成分分 析 前2個主成分累計貢獻率達98 1508 有效保 持了絕大部分性狀的相關(guān)信息 根據(jù)岷江百合不同 栽培模式綜合評價得分 各栽培模式以PD模式優(yōu) 于LD模式 優(yōu)于LB模式 PB模式最次 表明日 光溫室大棚環(huán)境較室外更有利于岷江百合植株生長 地面土壤栽培較營養(yǎng)缽更有利于岷江百合植株生長 通過野外資源收集過程中對野生岷江百合物候 及生長表現(xiàn)的初步觀測顯示 除枯萎期外 試驗的 4種栽培模式的物候均早于野外 其中花期及果莢成 熟時間早約半個月至一個月 LD及LB模式較野外 更早進入枯萎期 而PD及PB模式植株枯萎時間較 野外晚約一周至兩周 表明不同地域的氣候條件對 岷江百合的物候影響較為明顯 在生長指標方面 除LB及PB模式的地徑 株高 葉形指數(shù)指標較弱 于野外同齡植株 4中栽培模式其他指標均高于野 外 其中以單株花數(shù)量最為明顯 總體而言 現(xiàn)有 結(jié)果表明 成都平原氣候條件下 人工栽培岷江百 合整體生長表現(xiàn)優(yōu)于自然條件下的植株 岷江百合 人工栽培具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潘紅麗 湯歡 張利 等 四川省野生岷江百合資源調(diào)查研究 J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15 36 1 90 93 表 5 主成分特征值及累計方差貢獻率 Tab 5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alue and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主成分 特征值 貢獻率 累計貢獻率 1 6 6387 82 9843 82 9843 2 1 2133 15 1665 98 1508 3 0 1479 1 8492 100 表 6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長指標相關(guān)矩陣特征向量 Tab 6 Eigenvector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生長指標 特征向量 主成分1 主成分2 地徑 0 3848 0 0582 株高 0 3644 0 2071 單株花數(shù)量 0 3789 0 1718 花徑 0 2464 0 6975 外輪花瓣寬 0 3103 0 5451 花柱長 0 3802 0 022 花梗長 0 3804 0 1797 葉面積 0 3596 0 3281 表 7 不同栽培模式岷江百合生長指標綜合評價得分 Tab 7 Evaluation score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栽培模式 F1 F2 F 排名 PD 3 3830 1 2443 2 6680 1 LD 1 3664 1 6600 1 4118 2 PB 3 3660 0 6890 2 9523 4 LB 1 3833 0 2733 1 1273 3 楊馬進 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 生態(tài)建設(shè) 41 2 陳麗靜 孫春玉 鐘鳴 等 冷脅迫下王百合GPAT基因保守區(qū)克隆及表達分析 J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1 31 9 1726 1731 3 Hongli L Diqiu L Hua H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of a 14 3 3 protein gene from Lilium regale Wils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this gene in tobacco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pathogenic fungi 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4 168 4 J Rao D Liu N Zhang et al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Lilium regale Wilson and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ilii revealed by combined SSH and microarray analysis J Molecular Biology 2014 48 6 5 齊偉康 岷江百合GPAT基因啟動子的克隆與功能元件初步分析 D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7 6 靳磊 張瑞軍 雅蓉 等 岷江百合與蘭州百合鱗莖中多酚組分及其生物活性 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8 39 10 22 27 34 7 張黃琴 嚴輝 錢大瑋 等 不同產(chǎn)地百合藥材中8種活性成分的分析與評價 J 中國中藥雜志 2017 42 2 311 318 8 靳磊 劉師源 張萍 岷江百合鱗莖生物活性物質(zhì)和營養(yǎng)成分分析 J 食品工業(yè) 2016 37 9 255 258 9 饒健 岷江百合響應(yīng)尖孢鐮刀菌的基因表達譜分析 D 昆明理工大學(xué) 2013 10 孫道陽 黃瓜花葉病毒誘導(dǎo)的岷江百合SSH文庫的構(gòu)建及分析 A 中國園藝學(xué)會觀賞園藝專業(yè)委員會 國家花卉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7 C 中國園藝學(xué)會觀賞園藝專業(yè)委員會 國家花卉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 中國園藝學(xué)會 2017 6 11 張響玲 羅建讓 張延龍 等 岷江百合中黃瓜花葉病毒誘導(dǎo)LrNAC轉(zhuǎn)錄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達 J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 自然科 學(xué)版 2015 43 6 52 58 66 12 李雅男 袁素霞 徐雷鋒 等 百合在NaHCO3脅迫下的生理響應(yīng)機制 J 園藝學(xué)報 2016 43 6 1126 1140 13 王玲麗 賈文杰 馬璐琳 等 低溫脅迫對不同百合主要生理指標的影響 J 植物生理學(xué)報 2014 50 9 1413 1422 14 Xue G Qi C Qing Zheng C et al Transcriptome Wide Analysis of Botrytis elliptica Responsive microRNAs and Their Targets in Lilium Regale Wilson by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Degradome Analysis 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7 8 753 15 陳明月 岷江百合實生后代生長發(fā)育觀測研究 D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 2012 16 張福星 岷江百合實生后代生長習性觀測及變異性分析 D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 2010 17 Zhu hua W Jisen S Meng li X et al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data reveals high genetic diversity in wild populations of the narrowly distributed endemic Lilium regale in the Minjiang River Valley of China J PloS one 2015 10 3 18 楊煒茹 張啟翔 岷江百合種子萌發(fā)的研究 J 種子 2008 11 5 7 19 Saifullah K Sheeba N Mariam R et al Cultivation of lilies Lilium regale for commercialization in Pakistan J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 2010 42 2 1103 1113 20 常立 岷江百合植株再生技術(shù)研究 D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04 21 J Montezuma de Carvalho Maria Ludovina L Guimar es Production of buds and plantlets from the stamen s filament of Lilium regale cultivated in vitro J Biologia Plantarum 1974 16 6 22 宋福強 熱帶引種植物物候和生長量特征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yīng) D 中國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2007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20 年 第41 卷 第1 期 42 Summary for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 A Study of Growth Difference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YANG Majin LIU Yushan LI Zhen SHANG Di ZHUO Ming XU Zhenhuan Sichuan Academy of Botanical Engineering Chengdu 6117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yushan007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difference by use of different artificial cultivation models of Lilium regale Wilson which were planted in Chengdu Plain climate conditions The 6 year old seedlings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hich were planted by use of fou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i e ground seedbed in the sunlight greenhouse PD nutrition pot in the sunlight greenhouse PB outdoor field LD and nutrition pot in the outdoor field LB Phenology and 11 growth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the 11 growth indexes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fou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henology before fruit ripening of PD and PB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LD and LB but the opposite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fruit ripening and withering phenology Among all the models PB showed the earliest sprouting and pod ripening phenology PD had the earliest flowering phenology and LD has the earliest withering phenology 2 all the tested 11 growth indexes such as the ground diameter plant height and number of flowers per pla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 01 by use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The number of flowers per plant had the highes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reaching 427 00 and the flower diameter had the lowes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reaching 9 67 3 all the 11 growth indexes of Lilium regale by use of four cultivation models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correlation of multiple indexes reach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pLD LB PB PD was the best for the growth of Lilium regale Key words Lilium regale Wilson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ls Growth difference doi 10 12172 201911190001 楊馬進 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長差異性研究 生態(tài)建設(shè)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