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后墻夜間非穩(wěn)態(tài)導熱特性研究.pdf
目的對日光溫室后墻夜間的非穩(wěn)態(tài)導熱特性進行研究,為發(fā)揮后墻保溫作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在位于山東泰安的試驗溫室內,分別于溫室后墻距地面0.1,1.1,2.1,3.1和4.1m處及地面距離后墻0.1m處設置測點,選取2015年越冬季某一晴天和陰天,在18:00至翌日06:00,每隔1h測定后墻各測點的溫度和熱流密度,計算各測點溫度變化率、熱流密度積分值、后墻內部熱量流動量,以及后墻與地面之間的熱量流動量,研究夜間溫室后墻不同高度蓄熱量變化與放熱量之間的關系、地面溫度與后墻溫度之間的關系,以及后墻內部和后墻與地面之間的熱量流動.結果晴天夜間后墻中上部蓄熱量變化基本相同且大于后墻下部蓄熱量變化,后墻中上部放熱量逐漸降低然后趨于平穩(wěn),后墻下部放熱量逐漸增多,后墻中部放熱總量最多;后墻溫度24:00之前高于地面溫度,24:00之后低于地面溫度,后墻與地面之間存在熱量流動;后墻內部熱量流動數(shù)量占后墻放熱總量的比值為14.2.陰天夜間后墻中上部蓄熱量變化基本相同且大于后墻下部蓄熱量變化,后墻放熱量從上到下逐漸增多;后墻溫度低于地面溫度,地面流入后墻熱量占后墻放熱總量的比值為3;后墻內部熱量流動數(shù)量占后墻放熱總量的比值為25.5.結論后墻高度、后墻不同高度蓄熱量影響后墻不同高度放熱量;后墻高度對放熱量的影響貫穿后墻放熱過程的始終,后墻蓄熱量對放熱量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后墻放熱前期;后墻熱量存在自上而下的整體遷移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