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探究.pdf
146 農 技 推 廣 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 2018年第3期 摘要:以火龍果的無公害、高產栽培為核心內容,通過理論與實 際相結合的方式,針對種植園地的選擇和規(guī)劃、定制火龍果定值 方案、防治病蟲害等火龍果栽培步驟展開了系統(tǒng)、深入的探究, 希望能夠在某些方面為種植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火龍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 0 引言 作為典型的多年生、攀授性、肉質藤蔓植物,火龍果具有果 實多汁、口感佳、可連續(xù)采收的特征。另外,作為低糖水果,火 龍果的果實不僅可以在采摘之后直接食用,起到降火的效果,還 可以制作成蜜果制品出售。因此,現階段,火龍果已經作為致富 項目之一,被大部分農民所接受。在對火龍果進行無公害、高產 栽培時,無論是最初的種植園地選擇還是最后的果實套袋,都具 有其存在的意義,都應當引起種植人員的高度重視。 1 種植園地的選擇和規(guī)劃 在利用高產栽培技術對火龍果進行種植之前,首先需要對種 植園地進行選擇和規(guī)劃,在滿足所在地區(q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將 種植園地選在空氣、水分相對充足,周圍不存在污染源,與公路 主干線距離較遠的區(qū)域,當然,還需要保證該區(qū)域土壤條件與無 公害栽培技術需要的條件相符。除此之外,由于火龍果具有較強 的耐熱性,耐寒能力卻相對較差,因此,種植人員應當針對其這 一特點,選擇平均溫度處于23至26的范圍內的區(qū)域作為種植 園地,提出該要求的目的主要是保證火龍果生長的健康性。對種 植園地的土壤而言,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對土壤pH值的控制,種植 人員應當保證種植園地土壤pH值始終處于5.6至7.4的范圍內。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內容外,還需要種植人員對以下內容引起 重視。選址工作的開展要以所在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為前提,無論是 栽植地塊的建設還是排灌系統(tǒng)的建設,都要滿足“因地制宜”的 要求,種植人員應當將關注的側重點放在水土保持的方面,只有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火龍果具有的生態(tài)效益。 2 定制火龍果定植方案 作為攀援肉質植物的代表,火龍果植物具有的特殊形態(tài)決定 了定植工作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對火龍果進行栽培的過程中, 種植人員應當將水泥支柱視為輔助火龍果生長的必須設備,并根 據實際情況對水泥支柱的規(guī)格進行設置,保證其與所種植火龍果 具有的要求相符。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較為常見的水泥支柱規(guī)格 是240cm9cm9cm,在完成雜草的清理工作后,種植人員應當 以300cm250cm為株行距,完成相應的定標和立柱工作,然后再 使用鋼絲對水泥支柱進行固定,將70cm直徑的鐵絲圈添加在水泥 支柱中,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水泥支柱的穩(wěn)定性,避免在火龍果 生長過程中,由于水泥支柱不穩(wěn)定導致不必要問題的出現 1 。接下 來,種植人員就應當將工作重心轉向防水的方面,如果在完成覆 蓋薄土、澆水等工作后,出現高度29cm的火龍果苗,種植人員 就應當將其捆綁在立柱之上,保證成活率的提高。 3 防治病蟲害 由于火龍果的果皮有一層蠟質做保護,農藥的使用率極低, 較為常見的病蟲號包括線蟲、蚜蟲、蝸牛等。在防治火龍果可能 面臨的病蟲害時,種植人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無公害防治技術 加以利用,保證物理防治技術及農業(yè)防治技術具有的作用能夠被 最完整的呈現出來。從農業(yè)防治的角度來說,種植人員需要通過 對改善土壤結構、施肥等方法加以應用的方式,保證植株對病蟲 害所具有抵抗能力的提高;從物理防治的角度來說,種植人員可 以利用誘殺劑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3.1 農業(yè)防治 種植人員應對品種布局的工作引起重視,盡量避免在相同小 區(qū)對熟期存在較大差異的品種進行種植;保證所創(chuàng)造生態(tài)系統(tǒng)既 有利于果樹的生長,又不利于天敵、病蟲的生存,為生態(tài)平衡、 生物多樣性等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增施有機肥的方 式,對土壤結構進行改良,在增加樹體營養(yǎng)的基礎上,保證樹體 抗病害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完成對病蟲果、枝和花進行疏除以 及無公害處理的工作后,進行清園,從源頭處減少病蟲害出現的 幾率。 3.2 物理防治 全年利用誘殺劑對果實蠅的雄蟲進行誘殺,盡量減少果實蠅 雄蟲的蟲口基數;在梅雨季節(jié)來臨時,噴灑濃度為3%的鹽水,若 植株上蝸牛跌落,種植人員就可以放鴨,對蝸牛進行捕殺;對已 經抽出嫩芽的植株,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局部蚜蟲的捕殺;利用 茶仔餅對線蟲進行殺治。 4 苗期管理 定植初期,種植人員可以根據火龍果具有的耐旱怕浸的特 征,確定澆水間隔,使?jié)菜當盗渴冀K處于合理范圍內。實踐結果 表明,每隔2至3天澆水一次,能夠在保證土壤透氣性和濕潤程度 的基礎上,促進植株新根的發(fā)育。隨著梅雨季節(jié)的來臨,種植人 員需要提前對排水方案進行制定,避免由于澇災出現,導致火龍 果產量下降等問題的出現。第一次種植火龍果的新園,可以先對 短期作物進行套種,就是說選擇相應的植物,并將其種植在火龍 果苗株的間距中,這樣做不僅能夠減少雜草、提高地力,還能夠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種植園地的經濟效益。 套種品種包括大豆、花生等 2 。當火龍果肉莖成功爬上柱頂之后, 種植人員便可以應用生草法對其進行栽培管理,即在全園或火 龍果田間,對有益于火龍果生長的都可作物、優(yōu)質牧草或是專用 草種進行有針對性的種植,通過實踐可以發(fā)現,生草法的合理應 用,不僅能夠提升水土保持的有關能力,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 避旱澇問題,實現火龍果的高產,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 效益的提高提供幫助。 5 肥水管理 在對肥水進行管理時,種植人員應當將腐熟有機肥料作為首 選,再輔以相應的微生物肥料以及復合肥料,保證在火龍果生長 過程中,肥水具有的作用能夠被充分發(fā)揮出來。以福建省云霄縣 火田鎮(zhèn)圓峰火龍果種植基地為例,該基地所利用基肥便是發(fā)酵、 消毒后的養(yǎng)豬場糞便和菇類種植廢料。另外,在施肥過程中,根 據所種植火龍果的實際情況對肥料進行施加也是十分重要的。在 定植前一個月,種植人員需要在水泥支柱周圍進行開挖,并施加 一定量的腐熟有機肥,然后再在種植穴中對其進行攪拌,定植七 天后,淋澆薄肥,定植十五天后,再次施加有機肥,這樣做的目 的是滿足植株對營養(yǎng)具有的需求。 6 整形修剪 火龍果的肉質莖具有分支力強且生長迅速的特點,因此, 想要對肉質莖生長和結果質量進行提高,在肉質莖攀援到柱頂之 前,種植人員就應當剪掉大多數分枝,只保留其中的一條主莖。 如果火龍果的肉質莖已經高于水泥柱,則應當對其進行截頂,將 火龍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探究 何煌明 (云霄縣火田鎮(zhèn)農技站,福建云霄 363302) 147 農 技 推 廣 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 2018年第3期 莖蔓分為至少三個自然下垂枝,并將下垂枝橫架在柱頂的鐵圈之 上,直至成為結果枝。待植株進入結果期,再保留其中2/3的分枝 作為結果母枝,然后抹除其他分枝的花蕾,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 將上述分枝培養(yǎng)成為后備結果莖蔓 3 。 7 果實套袋 處于花期的火龍果具有分批開花和花量多這兩個特點,為了 保證火龍果果實的品質,在長出花苞的7至8天后,種植人員應當 進行人工疏花,保證每條結果母枝均保留1至2個飽滿的花蕾。另 外,處于幼果期的火龍果同樣需要進行人工疏果,種植人員不僅 需要保證每條水泥支柱同一期的掛果數少于20個,還需要對選留 的果實進行套袋。如果所栽培火龍果的品種為紅肉紅皮火龍果, 需要種植人員完成的工作還包括人工授粉,這一要求的提出主要 是因為,該品種火龍果的授粉率較其他火龍果更低,無法與生長 需求相契合。在對果實進行套袋處理時,種植人員應當將牛皮紙 作為第一選擇,具體來說,牛皮紙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果實成熟的 合理性以及均勻性兩個方面,應用牛皮紙和反光隔熱袋進行套袋 取得的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其他紙。 8 結語 通過對上文所敘述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在對火龍果進 行無公害栽培時,種植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高產栽培技術 加以應用,在保證施肥管理、防治病蟲害等工作被有效落實的基 礎上,根據火龍果在生長過程中具有的特點,設置水泥支柱,為 火龍果后續(xù)的生長活動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 孫治國.火龍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7, (7):111. 2 湯永平.彌勒市東山鎮(zhèn)火龍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云南 農業(yè)科技,2014, (4):29-30. 3 龍云福.干熱河谷地區(qū)火龍果高產栽培技術探究J.南方農 業(yè),2017, (23):1. 監(jiān)督評價方式,規(guī)范農業(yè)生產行為,發(fā)動全民監(jiān)督的力量,對于 違法生產行為要給予堅決的處罰,一定要嚴肅落實各項法律法規(guī) 制度,鼓勵發(fā)展綠色有機農業(yè),在農業(yè)生產的過程中關注植物保 護工作,這才是實現植物保護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才 能實現和諧發(fā)展。 4 結語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已經成為當然人們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問題,做 好植物保護工作也對實現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需 要對此給予更多的重視。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在對農田有害生物 防治的過程中,應該運用更為科學、綠色的手段,樹立生態(tài)發(fā)展 的理念,始終以科學技術引領農業(yè)發(fā)展,做好法律制度和監(jiān)管等 方面的工作,倡導綠色農業(yè)的發(fā)展,這樣才能真正穩(wěn)固農業(yè)的基 礎地位。 參考文獻 1 古麗沙拉.淺析植物保護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J.農村 經濟與科技,2016, (7):25. 2 尹傳坤.淺談植物保護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關系研究J.農業(yè) 與技術,2017, (2):90-91. 3 夏春瑞.植物保護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關系分析J.鄉(xiāng)村科技, 2017, (7):23-24. 4 潘秋美.淺談植物保護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J.農民致富之友, 2016, (16):185. 5 加那提阿布什太.淺談有機農業(yè)的植物保護措施J.農民致 富之友,2016, (8):62. 正提高產量。其中采取兩區(qū)或者三區(qū)輪作的方式,秸稈還田已經 成為了主要的耕作模式。比如玉米或者大豆在當年收獲之后,要 將秸稈全部還田,并且要適用尿素,將碳氮比值進行調整,真正 促進微生物的活動。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科學整地的工作,其 整地需要在頭一年伏秋季節(jié)完成,避免的春季整地,這樣能夠接 受秋冬降水,并且在春季不翻動土壤還可以減少地表水分的蒸 發(fā),在春季化凍之后土壤孔隙度有所增加,通氣透水。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下,積極發(fā)展農業(yè)也 成為了關鍵所在,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以不斷調整與改善提高農 作物的產量。其中土壤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因素之一,尤其是中 低產土壤,其類型較多,障礙因素具有多樣性,并且受到地形、 氣候等條件的影響,往往會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導致表層土壤的 有機含量有所減少,對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造成制約。在新時期,需 要從本質出發(fā),對中低產土壤的障礙因素加以研究,并且從多方 面提出解決對策,真正改善其土壤性能,在本文中筆者提出的幾 點建議,期望能夠為他人帶來理論指導,實現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馬曉峰.淺談中低產土壤障礙因素及改良利用方式J.吉林 蔬菜,2011, (4):56-57. 2 邵美玲,于樂.丹東地區(qū)中、低產土壤現狀及改良利用研究 J.中國商界(上),2010, (4):231. 3 吳富年.桐城市中低產土壤低產原因及改良對策J.農技服 務,2008, (2):72. 4 楊真,王寶山.中國鹽漬土資源現狀及改良利用對策J.山東 農業(yè)科學,2015,47(4):125-130. 5 Li Wei,Zhao Liqun,Li Jingyun,Su Jiangshun, Xiao Dong,Xu Cuihua. On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 an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J. Beijing agriculture,2009, (36):31-33. (上接第129頁) (上接第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