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辣椒——水稻輪作栽培技術規(guī)程
經(jīng) 驗交流 2018.2作者簡介 :王傳福 ,男 ,助理研究員 ,專業(yè)方向 :蔬菜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 。 電話 :13603781206;E-mail:aini5258126.com江蘇設施辣椒栽培已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 , 給廣大農戶帶來了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 。 但是由于連作 ,導致辣椒生長緩慢 、生長勢弱 、抗逆性差 、病蟲危害嚴重 、產(chǎn)品產(chǎn)量質量下降等連作障礙 。 連作障礙對設施辣椒規(guī)?;N植的可持續(xù)性和種植效益的穩(wěn)定提高 ,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 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的收益和種植的積極性 , 連作障礙已成為重大難題和急需解決的生產(chǎn)實際問題 。針對設施連作障礙防治難題 , 本單位成立項目攻關組 ,分析大棚辣椒連作障礙的發(fā)生原因 ,結合本省氣候特點與雨水情況 ,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 ,成功地總結出設施辣椒 水稻輪作優(yōu)質高效種植模式 , 通過大棚辣椒 水稻輪作 ,從根本上克服設施連作障礙 ,增加了大棚栽培經(jīng)濟效益 ,同時減少農藥的施用量 ,也保護了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 。1 茬口安排1.1 輪作周期大棚辣椒 水稻輪作一般每 3 年進行一次 。1.2 辣椒栽培茬口早春大棚栽培辣椒 ,一般在 9 月底 10 月初播種育苗 ,11 月下旬定植 , 次年 45 月采收 ,5 月底清園騰茬 。1.3 水稻栽培茬口于 5 月中旬落谷育秧 ,6 月上旬移栽 。2 產(chǎn)量與產(chǎn)量結構2.1 目標產(chǎn)量辣椒畝產(chǎn)量不低于 3 000 kg,水稻畝產(chǎn)量不低于650 kg。2.2 產(chǎn)量結構辣椒 :單果重 280350 g,果長 15 cm 左右 ,果徑8 cm 左右 。水稻 : 畝有效穗數(shù) 20 萬 23 萬穗 , 每穗粒數(shù)130150 粒 ,結實率 90%以上 ,千粒重 2527 g。3 辣椒栽培技術3.1 大棚選擇本地區(qū)適合種植辣椒的鋼架大棚 。3.2 品種選擇選擇產(chǎn)量高 、耐貯藏 、綜合抗性好的適合市場需求的中早熟品種 ,如蘇椒 5 號 、洛椒 98A、洛椒 998、碭椒 、卞椒 1 號等品種 。3.3 種子處理與育苗(1) 溫湯浸種 : 辣椒種子應符合 GB 16715.3-2010 的要求 。 播種前 , 將種子置于 55水中浸泡10 min, 并不斷攪拌至水溫 2530時 , 浸泡 68 h,洗凈種子 ,瀝干水分 ,晾曬至種子表面干燥 。 (2)播種 :采用穴盤基質育苗法 ,在溫室或塑料大棚內育苗 。 基質均勻拌水 ,水分含量達到 60%左右 ,即以基質能捏成團但不滴水為準 。 穴盤裝好基質 ,壓孔 ,深基金項目 : 江蘇省農業(yè)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資金項目 “高效設施蔬菜標準化 、 系列化生態(tài)友好型生產(chǎn)技術體系研究及示范 ”(CX(15)1044);江蘇省農業(yè)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資金項目 “淮安紅椒活體保鮮技術研究 ”(CX(16)1021-7)。作者簡介 :顧大路 (1972-),男 ,農業(yè)推廣碩士 ,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設施蔬菜栽培技術及作物調控技術研究工作 。大棚辣椒 水稻輪作栽培技術規(guī)程顧大路 孫愛俠 吳傳萬 楊文飛 杜小鳳(江蘇徐淮地區(qū)淮陰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淮安 223001)摘要 :大棚辣椒經(jīng)濟效益高 ,但是多年連作已發(fā)生各種病害 ,嚴重影響辣椒的生長 、產(chǎn)量和品質 。 通過 23 年的辣椒 水稻輪作 ,可以減少連作障礙的發(fā)生或減輕連作障礙的危害 。 為了有利于廣大農民掌握該項技術模式 ,從品種選擇 、茬口銜接 、整地 、移栽 、田間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大棚辣椒 水稻輪作栽培技術規(guī)程 。關鍵詞 :大棚辣椒 ;水稻 ;輪作 ;栽培技術153- -2018.2 經(jīng)驗交流度為 1.01.5 cm,每穴播一粒種子 ,用蛭石或基質覆蓋 。 穴盤覆蓋地膜 ,地膜上再覆蓋遮陽網(wǎng) 。 (3)播種后管理 :播種后白天溫度應控制在 30以內 ,夜間保持溫度在 1518。60%種子出苗后 ,揭掉地膜及其上層覆蓋物 ,及時澆水保濕 。 齊苗后噴施 72.2%丙酰胺霜霉威 800 倍液和 15%茚蟲威 800 倍液 , 每 57 d噴一次 ,預防苗期病蟲害 。3.4 定植(1)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 1015 d 深耕曬垡 。每畝施有機肥 500 kg、45%復合肥 (NP2O5K2O=151515)50 kg、尿素 15 kg 作為基肥 ,肥料使用應符合 NY/T496 要求 。 按畦面寬 80 cm、畦間溝寬 30 cm 做畦 ;應選用滴灌 ,畦面上鋪好滴灌管 ,畦面覆蓋地膜 ,覆膜前噴施 48%地樂靈 500 倍液進行封閉 。 (2)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根據(jù)品種而異 ,開展角度小的緊湊型辣椒品種每畝定植 4 5004 800 株 ,開展角度稍大的辣椒品種每畝定植 4 2004 500 株 。 采用大小行 ,大行行距 50 cm,小行行距 35 cm,株距 3033 cm。 (3)定植方法 :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定植 。 苗齡 4050 d,植株 810 片真葉時定植 。 定植時將辣椒苗根系連同基質一起栽入定植穴內 ,根部覆土略高于根系基質團 。3.5 定植后管理(1)溫度管理 :冬季 ,根據(jù)天氣情況 ,晴天二層膜和草苫應早揭晚蓋 , 陰雨雪天二層膜和草苫應晚揭早蓋 , 白天溫度控制在 20以上 , 夜間溫度控制在6以上 。 翌年春天 ,隨著氣溫上升 ,白天溫度控制在20以上 ,夜間溫度控制在 13以上 ,促進坐果 ;中午開棚通風 ,防止植株徒長 。 (2)水肥管理 :定植時澆定根水 ,緩苗后澆一次透水 ,之后隨著氣溫下降 ,盡量控制灌水 , 翌年春天隨著氣溫上升 , 增加灌水次數(shù) ,灌水應在晴天進行 。 辣椒坐果后 ,每畝追施 45%硫酸鉀肥復合肥 (NP2O5K2O=151515)10 kg,采用隨水施用 ;15 d 后再追肥 1 次 。 (3)植株調整及疏果 :植株生長正?;蚱醯那闆r下 ,坐果時摘除門椒 ;若植株生長過旺 , 在辣椒果實長度達 3 cm 時摘除門椒 ;及時摘除僵果和病果 。3.6 病蟲害防治3.6.1 防治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 、 綜合防治的原則 , 以農業(yè)防治 、 物理防治 、 生物防治為主 , 化學防治為輔 。3.6.2 主要病蟲害 辣椒主要病害為疫病 、病毒病 、炭疽病 、青枯病 、瘡痂病 、灰霉病等 。 辣椒的主要蟲害有煙青蟲 、地老虎 、蠐螬 、溫室白粉虱 、蚜蟲等 。3.6.3 防治方法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 ,合理輪作 ,適當進行肥水管理 ,采收后及時清潔田園 。(2)物理防治 :每畝用 50 張黃板誘殺蚜蟲和白粉虱 、50 張藍板誘殺薊馬 , 并在誘殺的蟲子布滿誘蟲板時換板 。(3)化學防治 :藥劑防治應符合 GB 4285 和 GB/T 8321 的要求 。 辣椒病蟲害化學藥劑防治應在當?shù)剞r業(yè)技術部門的指導下進行防治 。3.7 采收在商品果成熟時采收 。 下午采收 ,分級包裝 ,裝入辣椒銷售專用塑料袋內 。 采收全部結束后 , 將田園 、棚室內的殘枝 、病葉 、老葉和雜草清理干凈 。4 水稻栽培技術4.1 品種選擇選擇耐肥的粳稻品種 ,如徐稻 3 號 、淮稻 5 號等 。4.2 適期播種育秧粳稻于 5 月中旬落谷 ,保證秧齡 1520 d,移栽時達 34 葉 。4.3 大田整地4.3.1 施足基肥 堅持有機肥與無機速效肥相結合的原則施用 ,用量一般為總施肥量的 45%50%。 旋耕前每畝施入畜糞 7501 000 kg,氮 、磷 、鉀復合肥3035 kg(各 15%含量 )、尿素 1015 kg。4.3.2 整地 去除大棚塑料薄膜 、草簾等覆蓋物 ,并拔除大棚支架 、鋼管或竹竿 ,清除辣椒植株殘株 、雜草等 。 用旋耕機耕翻土壤 。 嚴格控制旋耕埋草田水層 ,一般以田面水層高處見墩 、低處有水為準 。 整地要平 ,全田高度差不超過 3 cm,田面無雜草 、無雜物 、無浮渣 ,表土軟硬適中 ,上爛下實 ,泥漿沉實達到泥水分清 ,沉淀不板結 。4.4 移栽前準備及移栽4.4.1 壯秧指標 葉齡 34 葉 ,苗基部莖寬 2.02.5 cm,苗高 1215 cm, 單株根數(shù) 1215 條 , 地上百株干重2.53.5 mg,秧苗盤根要求秧塊提起后不散落 。4.4.2 控制病蟲害 移栽前 12 d,每畝苗床用 25%吡蚜酮乳油 2430 ml 或 40%毒死蜱可濕性粉劑100 g 對水 40 kg 進行葉面噴霧 。4.4.3 施送嫁肥 在臨栽前 12 d,按 150 g/m2撒施顆粒磷銨作送嫁肥 。4.5 栽插移栽采用寬行窄株法 , 一般采用 (2830)cm10 cm。 機插時深度控制在 23 cm,行距 30 cm,株距154- -糧 食作物 2018.2開麥 20 是根據(jù)河南省小麥生產(chǎn) 、 生態(tài)實際情況 ,圍繞 “高產(chǎn) 、優(yōu)質 、多抗 、廣適 ”的育種目標 ,經(jīng)過科學選配雜交親本 , 通過有性雜交和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麥新品種 。 具有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 ,矮稈抗倒 ,適應性廣 ,抗病性強 ,生育期適中等特點 。 該品種在河南省小麥區(qū)域試驗和生產(chǎn)試驗的高肥春水組中表現(xiàn)突出 ,2011 年 5 月通過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 品種特征特性1.1 農藝性狀開麥 20 屬弱春性中早熟品種 ,全生育期 229.5 d,比對照偃展 4110 晚熟 0.2 d。幼苗直立 ,苗勢壯 ,葉色濃綠 ,冬季耐寒性好 ,春季起身拔節(jié)早 ,抽穗較早 ;分蘗力較強 ,成穗率高 。 旗葉較寬上舉 ,麥腳利落 ,長勢長相好 ;株高 75 cm,株型較緊湊 。 灌漿期穗色發(fā)黃 ,穗層整齊 ,長方形穗 ,小穗較密 ,結實性好 ,籽粒半角質 ,白粒 ,飽滿度較好 ;后期灌漿速度快 ,葉功能期長 ,活稈成熟 ,長相清秀 ,成熟落黃好 ,抗干熱風能力強 。 穗數(shù) 570 萬 660 萬 /hm2,穗粒數(shù)為 3440 粒 ,千粒重 44 g,該品種綜合農藝性狀優(yōu)良 ,產(chǎn)量三要素協(xié)調 ,葉功能期長 ,成熟落黃好 ?;痦椖?: 河南省現(xiàn)代農業(yè)建設專項 ( Z2010-01-07) ;開封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 (ZD16009);開封市科技攻關項目 (1702011)。作者簡介 :金建猛 (1977),男 ,河南開封人 ,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作物栽培與育種研究 。弱春性小麥品種開麥 20主要特征特性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金建猛1趙國建1趙鵬飛1要世瑾1楊丹丹1孔欣欣1趙國軒1劉向陽2沈躍鵬1(1.河南省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開封 475004;2.河南省開封市植保植檢站 開封 475002)摘要 :開麥 20 是開封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選育的弱春性小麥品種 ,該品種具有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 ,矮稈抗倒 ,適應性廣 ,抗病性強 ,生育期適中等特點 。本文作者介紹了該品種的特征特性 、產(chǎn)量表現(xiàn)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要點 ,為生產(chǎn)上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指導 。關鍵詞 :開麥 20;特征特性 ;產(chǎn)量表現(xiàn) ;栽培技術11.713.0 cm,每畝栽插穴數(shù)在 1.8 萬穴左右 ,具體株距 、每穴苗數(shù)依品種進行人工調節(jié) ,一般每畝基本苗控制在 5 萬 7 萬 。4.6 大田管理4.6.1 返青分蘗期管理 (1)水漿管理 :清水薄水移栽 ,寸水護苗 ,忌干忌淹 ,淺水勤灌 ,每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再灌第 2 次水 。 (2) 施肥管理 : 分蘗肥一般分3 次 ,第一次在栽后 7 d 左右 ,畝施尿素 5 kg,然后在移栽后 1618 d、2628 d 每畝再分別施尿素 5 kg。4.6.2 拔節(jié)至孕穗期的管理 (1)擱田 :要掌握苗到不等時 (總莖蘗數(shù)達到 22 萬 24 萬 )、 時到不等苗(7 月 20 日前后 )的原則 ,開始多次輕度擱田 ,一般擱田 3 次左右 ,切忌重擱 。 擱田結束后 ,應及時復水 。(2)穗肥 :促花肥在葉齡余數(shù) 3.5 時施用 ,畝施尿素7.5 kg+45%復合肥 7.5 kg; ?;ǚ试谌~齡余數(shù) 1.5 時施用 ,畝常施尿素 57 kg。 (3)抽穗至成熟期的管理 :齊穗至抽穗后 2530 d, 主要以建立淺水層為主 ,采用間歇灌溉法 ,即灌一次淺水自然落干后再灌 ,確保活熟到老 。4.7 大田病蟲草害防治根據(jù)當?shù)刂脖2块T發(fā)布的水稻病蟲草害預測預報與防治意見做好病蟲草害防治工作 。4.8 收獲黃熟期露水干后收獲 ,及時曬干揚凈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