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尾文旦柚裂果發(fā)生過(guò)程中裂原的發(fā)生與消長(zhǎng)
果 樹(shù) 學(xué) 報(bào) 2 0 0 8 , 2 5 ( 1 ) : 6 9 7 2J o u r n a l o f F r u i t S c i e n c e度 尾 文 旦 柚 裂 果 發(fā) 生 過(guò) 程 中 裂 原 的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陳 清 西1, 李 小 初1, 彭 建 平2, 鄭 玉 亮2, 陳 文 山2(1福 建 農(nóng) 林 大 學(xué) 園 藝 學(xué) 院 , 福 州 3 5 0 0 0 2 ;2福 建 省 莆 田 市 農(nóng) 業(yè) 科 學(xué) 研 究 所 , 福 建 莆 田 3 5 1 1 0 0 )摘 要 : 以 度 尾 文 旦 柚 為 試 材 , 采 用 石 蠟 切 片 法 , 研 究 了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果 發(fā) 生 過(guò) 程 中 裂 原 的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 , 及 用 度 柚 6號(hào) 授 粉 對(duì)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原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 的 影 響 。 結(jié) 果 表 明 度 尾 文 旦 柚 人 工 授 粉 與 否 都 有 裂 果 發(fā) 生 的 潛 在 , 即 都 存 在 裂原 。 度 尾 文 旦 柚 在 果 實(shí) 成 熟 過(guò) 程 中 裂 原 不 斷 發(fā) 生 并 朝 外 發(fā) 展 引 發(fā) 了 裂 口 的 出 現(xiàn) 。 人 工 授 粉 處 理 的 在 裂 原 出 現(xiàn) 的 早 期就 受 到 木 質(zhì) 部 管 胞 捆 綁 而 沒(méi) 有 向 外 發(fā) 展 , 減 少 了 裂 果 的 發(fā) 生 。關(guān) 鍵 詞 : 度 尾 文 旦 柚 ; 裂 果 ; 裂 原中 圖 分 類 號(hào) : S 6 6 6 . 3 文 獻(xiàn) 標(biāo) 識(shí) 碼 : A 文 章 編 號(hào) : 1 0 0 9 - 9 9 8 0 ( 2 0 0 8 ) 0 1 - 6 9 - 0 4O c c u r r e n c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d e c l i n e o f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 c e l l s i nD u w e i w e n d a n p o m e l o c u l t i v a rC H E N Q i n g - x i1, L I X i a o - c h u1, P E N G J i a n - p i n g2, Z H E N G Y u - l i a n g2, C H E N W e n - s h a n2(1C o l l e g e o f H o r t i c u l t u r e , F u j i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 F u j i a n 3 5 0 0 0 2 C h i n a ;2P u t i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P u t i a n , F u j i a n 3 5 1 1 1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S t u d i e s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w i t h D u w e i w e n d a n p o m e l o c u l t i v a r .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d e c l i n e o f o r i g i n a lc r a c k i n g c e l l s i n D u w e i w e n d a n p o m e l o f r u i t w e r e r e s e a r c h e d b y p a r a f f i n s e c t i o n i n g m e t h o d .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o l l i n a t i o n w i t hD u y o u V I c u l t i v a r o n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d e c l i n e o f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 c e l l s w a s a l s o s t u d i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t h e f r u i t c r a c k i n g w a s a c o m b i n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c r a c k i n g a n d c o n c r e s c e n c e . D u e t o r e l a t i v e t h i n n e r c u t i n a r o u n d t h e f r u i tn a v e l , t h e p r i m a r y c r a c k w a s l i k e l y o c c u r r i n g i n t h i s a r e a a n d f i n a l l y d e v e l o p e d t o c r a c k i n g . B e n e f i t f r o m t h e b e s i e g i n g e f f e c ta r o u n d t h e p r i m a r y c r a c k s i n e a r l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e r i o d t h e r e w a s l e s s c r a c k i n g s h o w n o n D u y o u N o . 6 p o l l i n a t e d t r e a t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 D u w e i w e n d a n p o m e l o ; F r u i t c r a c k i n g ;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度 尾 文 旦 柚 ( C i t r u s g r a n d i s ( L . ) O s b e c k . c v .D u w e i w e n d a n ) 是 福 建 省 特 有 的 名 貴 果 品 之 一 , 果 實(shí)品 質(zhì) 優(yōu) 良 , 深 受 廣 大 消 費(fèi) 者 的 喜 愛(ài) , 但 裂 果 問(wèn) 題 發(fā) 生嚴(yán) 重 , 一 般 年 份 裂 果 率 為 3 0 % 4 0 % , 個(gè) 別 年 份 甚 至超 過(guò) 7 0 % , 影 響 果 實(shí) 產(chǎn) 量 及 品 質(zhì) , 降 低 經(jīng) 濟(jì) 效 益 。 裂果 是 一 種 機(jī) 械 斷 裂 的 物 理 過(guò) 程 , 是 由 于 生 長(zhǎng) 應(yīng) 力( S t r e s s ) 不 斷 或 突 然 地 增 加 和 集 中 , 而 果 皮 不 能 抵 抗這 種 應(yīng) 力 劇 增 的 結(jié) 構(gòu) 造 成 的 1 - 2 。 前 人 對(duì) 玉 環(huán) 柚 的 研究 認(rèn) 為 , 與 較 易 裂 的 扁 圓 形 果 相 比 , 不 易 裂 的 梨 形 果果 頂 表 皮 細(xì) 胞 排 列 緊 密 且 有 規(guī) 則 , 果 皮 抗 張 強(qiáng) 度 大 ,彈 性 增 強(qiáng) , 整 個(gè) 果 皮 系 統(tǒng) 的 膨 脹 能 同 步 進(jìn) 行 , 避 免 了裂 果 的 發(fā) 生 3 。 紅 江 橙 果 皮 的 組 織 結(jié) 構(gòu) 直 接 影 響 到 果皮 的 抗 張 能 力 4 。 對(duì) 荔 枝 的 研 究 認(rèn) 為 , 不 同 荔 枝 品 種由 于 果 皮 結(jié) 構(gòu) 不 同 造 成 裂 果 易 感 性 的 差 異 5 - 6 。 綏 李3 號(hào) 果 實(shí) 開(kāi) 裂 的 直 接 原 因 是 果 實(shí) 外 皮 層 與 內(nèi) 部 薄 壁細(xì) 胞 生 長(zhǎng) 不 協(xié) 調(diào) 7 。 在 櫻 桃 上 的 研 究 認(rèn) 為 , 果 實(shí) 表 面縫 合 線 部 位 細(xì) 胞 排 列 的 致 密 性 是 櫻 桃 裂 果 組 織 解 剖上 的 主 要 原 因 8 。 由 此 可 見(jiàn) , 果 皮 特 性 與 果 實(shí) 裂 果 關(guān)系 密 切 。 但 目 前 關(guān) 于 裂 果 發(fā) 生 過(guò) 程 中 裂 原 細(xì) 胞 的 發(fā)生 與 消 長(zhǎng) 還 鮮 見(jiàn) 報(bào) 道 。 前 文 已 經(jīng) 報(bào) 道 了 度 柚 6 號(hào) 授粉 處 理 可 有 效 減 少 度 尾 文 旦 柚 的 裂 果 9 , 我 們 以 度 尾文 旦 柚 為 試 材 , 從 顯 微 結(jié) 構(gòu) 入 手 , 觀 察 度 尾 文 旦 柚 裂果 發(fā) 生 過(guò) 程 中 裂 原 的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 , 并 研 究 了 度 柚 6號(hào) 授 粉 處 理 對(duì)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原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 的 影 響 ,為 明 確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果 發(fā) 生 的 機(jī) 理 提 供 理 論 依 據(jù) 。1 材 料 和 方 法1 . 1 材 料收 稿 日 期 : 2 0 0 7 - 0 8 - 0 6 接 受 日 期 : 2 0 0 7 - 1 1 - 1 3基 金 項(xiàng) 目 : 福 建 省 自 然 科 學(xué) 基 金 計(jì) 劃 資 助 項(xiàng) 目 ( 項(xiàng) 目 編 號(hào) : X 0 6 5 0 0 1 7 )作 者 簡(jiǎn) 介 : 陳 清 西 , 男 , 博 士 , 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 果 樹(shù) 生 理 生 態(tài) 。 T e l : 0 5 9 1 - 8 3 7 8 9 2 4 1 , E - m a i l : c q x 0 2 4 6 1 6 3 . c o mDOI:10.13925/j.cnki.gsxb.2008.01.025果 樹(shù) 學(xué) 報(bào) 2 5 卷供 試 材 料 為 福 建 省 仙 游 縣 度 尾 鎮(zhèn) 蔣 隔 農(nóng) 場(chǎng) 內(nèi)7 8 a 生 、 生 長(zhǎng) 健 壯 、 樹(shù) 勢(shì) 一 致 的 度 尾 文 旦 柚 。 該 果 園土 壤 為 低 丘 陵 的 沙 壤 土 , 有 機(jī) 質(zhì) 豐 富 , 排 水 性 能 好 ,管 理 按 照 往 年 正 常 管 理 措 施 進(jìn) 行 。 試 驗(yàn) 于 2 0 0 5 年4 1 2 月 進(jìn) 行 。1 . 2 方 法1 . 2 . 1 田 間 處 理 設(shè) 2 個(gè) 處 理 : . 正 常 結(jié) 果 ; . 度柚 6 號(hào) 授 粉 , 每 個(gè) 處 理 4 株 樹(shù) , 3 次 重 復(fù) , 共 計(jì) 2 4 株樹(shù) 。 授 粉 方 法 為 花 前 在 樹(shù) 冠 外 圍 選 擇 發(fā) 育 正 常 , 大 小一 致 的 花 蕾 , 于 大 蕾 期 去 雄 套 袋 , 盛 花 期 用 度 柚 6 號(hào)進(jìn) 行 授 粉 處 理 , 每 株 授 1 0 0 朵 花 左 右 , 掛 牌 標(biāo) 記 。1 . 2 . 2 采 樣 方 法 從 8 月 1 日 開(kāi) 始 至 采 收 , 每 隔 1 0d 采 果 1 次 , 每 個(gè) 處 理 隨 機(jī) 采 3 個(gè) 果 。 切 取 含 有 果 臍( 柱 頭 殘 跡 ) 、 海 綿 層 , 長(zhǎng) 4 5 c m , 寬 4 5 c m 的 果 頂 果皮 數(shù) 塊 , F A A 固 定 液 固 定 。1 . 2 . 3 顯 微 制 片 法 經(jīng) 抽 氣 處 理 固 定 2 4 h 后 洗 凈余 酸 , 經(jīng) 2 0 % 硫 酸 亞 鐵 銨 媒 染 , 番 紅 和 堿 性 品 紅分 別 整 染 , 苯 胺 蘭 復(fù) 染 。 由 于 材 料 含 有 桔 精 油 不易 著 色 , 又 經(jīng) 切 片 脫 蠟 后 再 進(jìn) 行 滴 染 , 鐵 礬 分 色后 , 從 7 0 % 酒 精 起 梯 度 脫 水 , 二 甲 苯 置 換 , 石 蠟 切片 , 從 縱 橫 徑 三 向 切 , 厚 度 為 1 8 2 0 m , 中 性 樹(shù)膠 封 藏 , 制 成 永 久 片 , O l y m p u s 生 物 顯 微 鏡 觀 測(cè) 、記 錄 、 照 相 。2 結(jié) 果 與 分 析2 . 1 度 尾 文 旦 柚 果 實(shí) 頂 部 細(xì) 胞 結(jié) 構(gòu) 觀 察成 熟 柚 果 頂 部 通 常 凹 陷 , 殘 留 有 柱 頭 殘 跡 的 果臍 , 在 解 剖 結(jié) 構(gòu) 上 可 見(jiàn) 到 栓 質(zhì) 周 皮 , 萼 翅 殘 留 呈 膜 絮結(jié) 構(gòu) ( 圖 版 - A 、 B ) 。 果 臍 周 沿 1 c m 左 右 的 表 皮 , 通 常沒(méi) 有 角 質(zhì) 或 僅 為 栓 質(zhì) 裹 覆 。2 . 2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果 過(guò) 程 裂 原 的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裂 原 : 潛 在 于 心 皮 維 管 束 的 木 質(zhì) 部 外 緣 束 鞘 薄壁 細(xì) 胞 及 果 實(shí) 中 心 柱 的 髓 部 基 本 組 織 中 的 細(xì) 胞 群( 圖 版 - C 、 D ) 。 裂 原 多 由 于 表 皮 層 內(nèi) 的 大 型 薄 壁 細(xì)胞 , 胞 大 壁 薄 , 膨 脹 后 空 泡 化 , 橫 端 壁 裂 開(kāi) 后 , 瓦 解成 裂 隙 、 縫 口 ( 圖 版 - E ) 。 在 度 尾 文 旦 柚 8 月 1 日 ( 授粉 后 1 0 0 d ) 已 有 裂 原 出 現(xiàn) , 且 隨 著 果 實(shí) 的 發(fā) 育 成 熟不 斷 朝 外 發(fā) 展 , 出 現(xiàn) 裂 口 ( 圖 版 - F ) 。 度 柚 6 號(hào) 授 粉處 理 的 8 月 1 日 ( 授 粉 后 1 0 0 d ) 也 有 出 現(xiàn) 裂 原 , 但在 9 月 1 0 日 ( 授 粉 后 1 4 0 d ) 以 后 就 逐 漸 消 退 至 正常 結(jié) 構(gòu) 。2 . 3 裂 原 的 發(fā) 生 及 其 發(fā) 展 過(guò) 程 的 表 現(xiàn)裂 原 始 于 維 管 束 木 質(zhì) 部 管 胞 外 的 束 梢 和 木 質(zhì) 部薄 壁 細(xì) 胞 , 發(fā) 展 過(guò) 程 見(jiàn) 圖 版 - I N 。 起 先 在 維 管 束 外圍 的 胞 型 細(xì) 胞 , 由 于 胞 壁 的 大 小 、 厚 薄 不 同 和 抗 張 差異 的 不 均 造 成 拉 力 的 不 同 , 尤 其 中 柱 鞘 細(xì) 胞 , 具 有 分裂 的 潛 能 , 容 易 接 受 輸 導(dǎo) 系 統(tǒng) 提 供 的 水 分 和 養(yǎng) 分 , 細(xì)胞 迅 速 膨 大 擴(kuò) 張 , 膨 脹 后 的 胞 壁 , 果 膠 層 被 抽 拉 成絲 , 又 受 兩 側(cè) 胞 型 不 同 活 性 與 拉 力 差 異 的 影 響 或 維管 束 萎 縮 后 使 端 壁 拉 開(kāi) , 逐 步 形 成 裂 縫 。 隨 后 出 現(xiàn) 各種 裂 式 , 由 裂 跡 、 裂 縫 、 裂 隙 、 裂 口 , 至 周 裂 到 全 裂 , 使維 管 束 的 木 質(zhì) 部 完 全 與 基 本 組 織 裂 離 , 形 成 孤 束 。2 . 4 授 粉 對(duì)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原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 的 影 響從 2 個(gè) 處 理 裂 原 的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 狀 況 的 比 較 中 可以 看 出 , 8 月 1 日 開(kāi) 始 , 度 尾 文 旦 柚 及 度 柚 6 號(hào) 授 粉處 理 的 均 為 裂 原 發(fā) 生 期 ; 8 月 1 1 日 ( 授 粉 后 1 1 0 d ) 2處 理 的 裂 原 繼 續(xù) 發(fā) 生 發(fā) 展 ; 到 8 月 2 1 日 ( 授 粉 后1 2 0 d ) ,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原 仍 在 發(fā) 展 , 而 度 柚 6 號(hào) 授 粉的 已 出 現(xiàn) 裂 原 被 管 胞 捆 綁 ; 至 9 月 1 0 日 ( 授 粉 后1 4 0 d ) 以 后 度 柚 6 號(hào) 授 粉 處 理 的 裂 原 已 被 木 質(zhì) 部 管胞 捆 綁 不 再 發(fā) 展 ( 圖 版 - G 、 H ) 。 此 后 則 呈 消 退 狀 態(tài) , 往后 的 維 管 束 日 趨 正 常 , 未 發(fā) 現(xiàn) 裂 口 , 而 對(duì) 照 處 理 裂 原不 斷 發(fā) 展 , 出 現(xiàn) 裂 口 。3 討 論在 錦 橙 和 荔 枝 上 的 研 究 都 認(rèn) 為 , 裂 果 的 發(fā) 生 是一 個(gè) 漸 變 的 過(guò) 程 1 0 - 1 1 。 本 研 究 認(rèn) 為 , 在 度 尾 文 旦 柚 裂果 發(fā) 生 的 過(guò) 程 中 , 裂 原 不 斷 發(fā) 生 并 朝 外 發(fā) 展 引 發(fā) 了裂 口 的 出 現(xiàn) 。 裂 原 為 內(nèi) 源 性 , 在 果 皮 內(nèi) 輸 導(dǎo) 系 ( 中 心柱 或 心 皮 維 管 束 ) 木 質(zhì) 部 外 緣 , 維 管 束 鞘 的 薄 壁 細(xì) 胞群 體 或 中 心 柱 髓 心 薄 壁 細(xì) 胞 群 體 發(fā) 生 , 胞 體 擴(kuò) 大 后又 空 泡 化 并 受 兩 側(cè) 拉 力 致 使 端 壁 的 果 膠 層 斷 裂 , 絲狀 體 化 解 , 消 失 后 胞 腔 擴(kuò) 脹 , 引 發(fā) 內(nèi) 裂 。度 柚 6 號(hào) 授 粉 處 理 不 僅 可 以 有 效 克 服 度 尾 文 旦柚 裂 果 的 發(fā) 生 , 且 不 會(huì) 使 其 種 子 數(shù) 量 明 顯 增 多 , 保 持了 其 原 有 的 果 實(shí) 品 質(zhì) 和 特 性 9 。 通 過(guò) 度 柚 6 號(hào) 授 粉 處理 與 度 尾 文 旦 柚 裂 原 發(fā) 生 與 消 長(zhǎng) 情 況 的 比 較 認(rèn) 為 ,度 尾 文 旦 柚 由 于 果 頂 處 周 沿 角 質(zhì) 欠 缺 或 稀 薄 , 裂 原的 不 斷 發(fā) 生 并 朝 外 發(fā) 展 , 引 起 裂 口 。 度 柚 6 號(hào) 授 粉 處理 的 在 果 實(shí) 迅 速 膨 大 期 ( 8 月 1 日 9 月 1 0 日 ) 也 有裂 原 的 發(fā) 生 , 但 裂 原 在 果 實(shí) 進(jìn) 入 轉(zhuǎn) 色 期 后 ( 9 月 1 0日 ) 就 受 到 皺 曲 的 管 胞 的 捆 綁 而 消 退 , 故 裂 果 發(fā) 生少 。在 石 蠟 切 片 制 作 過(guò) 程 中 , 有 以 下 技 術(shù) 要 點(diǎn) : 柚 果中 含 桔 精 油 , 不 易 著 色 , 須 在 切 片 脫 蠟 后 重 染 ; 切 片厚 度 不 宜 過(guò) 薄 , 一 般 需 要 在 1 5 m 以 上 , 才 能 夠 看到 多 胞 層 的 組 織 結(jié) 構(gòu) ; 切 向 應(yīng) 為 縱 、 橫 、 徑 三 向 , 才 有三 維 立 體 感 。7 01 期果樹(shù)學(xué)報(bào)編輯部論文著作權(quán)轉(zhuǎn)讓書(shū)果樹(shù)學(xué)報(bào)期刊社 ( 編輯部 ):全體作者同意將本文 ( 題目 :)著 作權(quán)中的匯編權(quán)、發(fā)行權(quán)、印刷版、和電子版的復(fù)制權(quán)、翻譯權(quán)、信息網(wǎng)紋傳播權(quán)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轉(zhuǎn)讓給果樹(shù)學(xué)報(bào)期刊社。未經(jīng)果樹(shù)學(xué)報(bào)期刊社書(shū)面許可 , 我 ( 們 ) 不會(huì)授權(quán)他人以任何形式匯編、轉(zhuǎn)載、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我 ( 們 ) 保證本論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無(wú)一稿兩投 , 并且不涉及保密及其他與著作權(quán)有關(guān)的侵權(quán)問(wèn)題。若發(fā)生一稿兩投、侵權(quán)、泄密等問(wèn)題 , 一切責(zé)任由我( 們 ) 負(fù)責(zé)。本轉(zhuǎn)讓書(shū)自本文全體作者簽字之日起生效。若從果樹(shù)學(xué)報(bào)期刊社 ( 編輯部 ) 收到本轉(zhuǎn)讓書(shū)起 90日之內(nèi)我 ( 們 ) 沒(méi)有收到本文的修改意見(jiàn)或錄用通知 , 則本轉(zhuǎn)讓書(shū)自動(dòng)失效。作者按排名順序簽名 :年 月 日于 ( 地點(diǎn) )說(shuō)明 : 此授權(quán)書(shū)填寫(xiě)后 , 請(qǐng)務(wù)必寄到果樹(shù)學(xué)報(bào)期刊社。接到此授權(quán)書(shū)后 , 果樹(shù)學(xué)報(bào)期刊社才考慮對(duì)稿件進(jìn)行評(píng)審。作者必須親筆簽名 , 打印無(wú)效。!陳清西等 : 度尾文旦柚裂果發(fā)生過(guò)程中裂原的發(fā)生與消長(zhǎng)4 結(jié) 論裂原的發(fā)生與消長(zhǎng)情況與度尾文旦柚的抗裂性之間存在密切關(guān)系。度尾文旦柚正常結(jié)果與度柚 6號(hào)授粉處理的都有裂果發(fā)生的潛在 , 即都存在裂原。在度尾文旦柚裂果發(fā)生的過(guò)程中 , 裂原不斷發(fā)生并朝外發(fā)展引發(fā)了裂口的出現(xiàn)。度柚 6 號(hào)授粉處理的在裂原出現(xiàn)的早期就受到木質(zhì)部管胞捆綁而沒(méi)有向外發(fā)展 , 減少裂果的發(fā)生。參考文獻(xiàn) References:1 XINYan- wei , JI Xian , LIUHe. Observation and studies on peel andpulp growing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crack in Jujube fruit varieties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2006 , 22 (11): 253- 257. (inChinese)辛艷偉 , 集賢 , 劉和 . 裂果性不同的棗品種果皮及果肉發(fā)育特點(diǎn)觀察研究 J. 中國(guó)農(nóng)學(xué)通報(bào) , 2006 , 22(11) : 253- 257.2 SCORZA R , MAY L G , PURNEL L B , UPCHURCH B. Differencesin number and area of pericarp cells between small - and - fruitedpeach cultivarsJ. J Amer Soc Hort Sci , 1991 , 116(55) : 861- 864.3 ZOU He- qing , XU Jian- kai. Studi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eel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fruit- cracking in Hongjiang sweet orangeJ. Journal of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1995 , 16(1) : 90-96. (in Chinese)鄒河清 , 許建楷 . 紅江橙的果皮結(jié)構(gòu)與裂果的關(guān)系研究 J.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bào) , 1995 , 16 ( 1 ) : 90- 96.4 CHEN Yuan- hong , LI San- yu , DONG Ji- x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teristics of Yuhuan pomelo fruit and fruit crackingJ. Journal ofZhejiangUniversity , 1999 , 25 (4): 414- 415. (in Chi-nese)陳苑虹 , 李三玉 , 董繼新 . 玉環(huán)柚果實(shí)特性與裂果的關(guān)系 J. 浙江大學(xué)學(xué)報(bào) , 1999 , 25(4): 414- 415.5 KANWAR J S , NIJJAR G S.A note on fruit- growth in relation tocrackingin litchi(Litchi chinensis sonn.)cv. HongKong J. HaryanaHort Sci , 1984 , 11: 79- 82.6 WANG Hui- cong , WEI Bang- wen , GAO Fei- fei , HUANG Hui- bai.Studies on the relation among fruit skin structure , cell division andfruit cracking in Litchi(Litchi chinensis Sonn.)J. Journal of South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2000 , 21 ( 2 ) : 10- 13. (in Chinese)王惠聰 , 韋邦穩(wěn) , 高飛飛 , 黃輝白 . 荔枝果皮組織結(jié)構(gòu)及細(xì)胞分裂與裂果關(guān)系探討 J.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bào) , 2000 , 21 ( 2 ) : 10- 13.7 ZHANG Lin- jing , GUI Ming- zhu. Cracking mechanism of Prunussalicina and related preventionsJ. Acta Horticulrae Sinica , 2006 ,33 ( 4 ) : 699- 704. (in Chinese)張林靜 , 桂明珠 . 李的裂果機(jī)制及防止措施 J. 園藝學(xué)報(bào) , 2006 ,33 ( 4 ) : 699- 704.8 BUKOVAC M J , KNOCHE M , PASTOR A. The cuticular mem-brane:a critical factor in rain- induced cracking of sweet cherry fruitJ. HortScience , 1999(34): 549.9 PENG Jian- ping , LI Xiao- chu , ZHENG Yu- liang , CHEN Qing-xi , CHEN Wen- shan. Effect of pollination on the fruit cracking andfruit quality of Duweiwendan Pomelo J. China Fruits , 2007 ( 3 ) :27- 28. (in Chinese)彭建平 , 李小初 , 鄭玉亮 , 陳清西 , 陳文山 . 授粉對(duì)度尾文旦柚裂果及果實(shí)品質(zhì)的影響 J. 中國(guó)果樹(shù) , 2007 ( 3 ) : 27- 28.10 LI Jian- guo , HUANG Hui- bai. Physico- chemical properties andpeel morphology in relation to fruit- cracking susceptibility in LitchifruitJ. Journal of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1995 , 16(1) :84- 89. (in Chinese)李建國(guó) , 黃輝白 . 荔枝果實(shí)理化特性及果皮形態(tài)學(xué)與裂果易感性的關(guān)系 J.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bào) , 1995 , 16(1) : 84- 89.11 WANG Ning , QIN Xuan- nan. The observation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n the course offruit splitting in Jincheng orange (C.Sciensis Obseck)J. Sichu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1987 ,2 ( 1 ) : 39- 42. (in Chinese)王寧 , 秦煊南 . 錦橙裂果過(guò)程的掃描電鏡觀察 J. 四川農(nóng)業(yè)學(xué)報(bào) , 1987 , 2 ( 1 ) : 39- 42.71圖 版 說(shuō) 明A . 果 頂 組 織 結(jié) 構(gòu) , 箭 頭 所 指 為 膜 絮 狀 萼 翅 殘 留 ( 2 0 ) ; B . 果 臍 組 織 結(jié) 構(gòu) , 箭 頭 所 指 為 膜 絮 狀 萼 翅 殘 留 ( 4 0 ) ; C . 維 管 束 鞘 處 裂 原帶 , 箭 頭 所 指 為 裂 原 細(xì) 胞 ( 4 0 ) ; D . 中 心 柱 髓 部 處 裂 原 帶 , 箭 頭 所 指 為 裂 原 細(xì) 胞 ( 2 0 ) ; E . 裂 口 帶 細(xì) 胞 列 及 裂 口 , 箭 頭 所 指 為 裂 口帶 細(xì) 胞 ( 4 0 ) ; F . 表 皮 裂 口 帶 , 箭 頭 所 指 為 裂 口 帶 細(xì) 胞 ( 2 0 ) ; G . 裂 原 細(xì) 胞 被 圍 困 , 箭 頭 所 指 為 管 胞 ( 2 0 ) ; H . 維 管 束 裂 原 細(xì) 胞 被 圍困 后 無(wú) 裂 跡 , 箭 頭 所 指 為 管 胞 ( 2 0 ) ; 裂 原 發(fā) 生 發(fā) 展 全 過(guò) 程 ( I N ) : I . 裂 跡 ( 4 0 ) ; J . 裂 縫 ( 4 0 ) ; K . 裂 隙 ( 4 0 ) ; L . 裂 口 ( 4 0 ) ; M . 周 裂( 4 0 ) ; N . 全 裂 ( 4 0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 l a t e sA . T h e b l o s s o m e n d , t h e a r r o w 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t h e c a l y x r e s i d u e s ( 2 0 ) ; B . F r u i t n a v l e s t r u c t u r e , t h e a r r o w 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t h e c a l y xr e s i d u e s ( 4 0 ) ; C .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 o f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s c a b b a r d , t h e a r r o w 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t h e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 c e l l s ( 4 0 ) ; D .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 o f f r u i t p i t h , t h e a r r o w 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t h e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 c e l l s ( 2 0 ) ; E . C r a c k i n g r e g i o n a n d i t s c e l l u l a r i t y , t h e a r r o w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c e l l u l a r i t y ( 4 0 ) ; F . T h e c r a c k i n g r e g i o n i n e p i d e r m , t h e a r r o w 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c e l l u l a r i t y ( 2 0 ) ; G . O r i g i n a l c e l l s b eb e s i e g e d , t h e a r r o w 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t r a c h e i d ( 2 0 ) ; H . O r i g i n a l c e l l s o f v a s c u l a r b u n d l e b e b e s i e g e d , t h e a r r o w d i r e c t i o n r e f e r t o t r a -c h e i d ( 2 0 ) ;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o r i g i n a l c r a c k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N ) : I . C r a c k i n g t r a c e ( 4 0 ) ; J . C r a c k i n g s l i t ( 4 0 ) ; K . C r a c k i n g i n t e r s t i c e( 4 0 ) ; L . C r a c k i n g g a p ( 4 0 ) ; M . C r a c k i n g c i c l e ( 4 0 ) ; N . E n t i r e c r a c k i n g ( 4 0 )CFILNM果 樹(shù) 學(xué) 報(bào) 2 5 卷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