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殼栽培食用菌研究綜述
綜述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17.03.001谷殼栽培食用菌研究綜述*江 可,張俊波,劉祈猛,肖夢萍,胡殿明*(江西農業(yè)大學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摘要: 谷殼是稻谷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來源廣 、價格低,且富含碳素營養(yǎng),適合栽培多種食用菌 。綜述了谷殼栽培食用菌的研究進展,例舉了以谷殼為主料的金針菇栽培配方 18 個,平菇栽培配方 7 個,毛木耳栽培配方6 個,大球蓋菇栽培配方 6 個,其他食用菌栽培配方 12 個 。在棉籽殼等傳統(tǒng)栽培料的配方中加入適量的谷殼可以提高金針菇的生物學效率,提升出菇質量 。平菇 、毛木耳 、鳳尾菇等食用菌栽培料配方中加入谷殼一般會降低其生物學效率,但菌絲生長更快,出菇率和產量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并且,谷殼性價比高,可增加經濟效益 ??傮w來說,谷殼栽培食用菌研究涉及的食用菌種類較少,且谷殼的前期處理研究也未見系統(tǒng)報道 。關鍵詞: 循環(huán)農業(yè);食用菌栽培;金針菇;平菇;毛木耳中圖分類號: S646.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3-8310 ( 2017) 03-0001-06Research Summary on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with Rice Chaff as Main ComponentJIANG Ke, ZHANG Jun-bo, LIU Qi-meng, XIAO Meng-ping, HU Dian-ming(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Abstract: Chaff as a by-product of rice is rich in resources with wide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edible fungus cultivated by chaff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Eighteen formula of cultivation media with chaff as main component for Flammulina velutipes, 7 for Pleurotus ostreatus, 6 for Auricularia polytricha, 6 for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12 for other edible fungi were listed in this paper. Compard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formula, moderate rice chaff can improve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andincrease the quality of fruiting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Generally, adding rice chaff will reduce the biological efficiency of P.ostreatus, A. polytricha. However, rice chaff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mycelia and fruiting rate. In addition, rice chaff ischeaper than most other substrate, therefore, adding rice chaff to the cultivation media will increas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ccording to the review, a few species of edible fungi have been tested for growing on rice chaff, and no systematic researches onthe pretreatments of rice chaff have been reported.Keywords: circular agriculture;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Flammulina velutipes; Pleurotus ostreatus; Auricularia polytricha;谷殼又名稻殼 、礱糠,是稻谷加工的副產物之一 。谷殼主要由木質素 、纖維素以及硅組成,具體成分組成為:水 7.5% 15.0%、粗 纖 維 35.5% 45.5%、粗蛋白 2.5%3.0%、木質素 21.0%26.0%、多縮戊糖 16.0%22.0%、乙醚浸出物 0.7%1.3%、灰分 13.0%22.0%1。據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自2011 年起,全國每年的稻谷產量超過 2108t,谷殼約占稻谷重量的 20%2,每年我國可產生 4107t。谷殼中含有大量的木質素以及纖維素,能夠作為食用菌的培養(yǎng)基,且產量高 、效益好 、成本低 、易推廣 。* 基金項目: 江西省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 ( 20161BBF60078) 。作者簡介: 江可 ( 1993-),男,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林廢棄物栽培食用菌方面研究 。E-mail: 948818218qq.com* 通信作者: 胡殿明 ( 1980-),男,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真菌資源與系統(tǒng)學 、食用菌方面研究 。E-mail: hudianming1163.com收稿日期: 2017 - 03 - 02中國食用菌 2017, 36 ( 3): 16EDIBLE FUNGI OF CHINACN531054/Q ISSN 10038310表 1 谷殼栽培金針菇配方Tab.1 Cultivation formula with chaff as main component for Flammulina velutipes然而,谷殼作為食用菌栽培料的研究報道非常少,且零星散亂 。本文整理綜述了我國谷殼栽培食用菌方面的研究報道,列舉了多種栽培配方,比較分析了不同配方的優(yōu)劣,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1 谷殼栽培金針菇研究金針菇是現(xiàn)在市場上非常暢銷的保健食品之一,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和精氨酸 。目前主要使用的栽培料為棉籽殼 、玉米芯等,國外也有利用稻草栽培金針菇成功的例子3。隨著人們對金針菇的認可,金針菇工廠化生產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產量不斷地攀升,2009 年,我國日產金針菇突破 300 t4。金針菇栽培規(guī)模的急劇擴張,導致原材料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栽培成本攀升,經濟效益急劇下滑5-7。因此,研發(fā)新型栽培料極為必要 。1.1 谷殼栽培金針菇的培養(yǎng)料配方研究林衍銓等8利用谷殼取代配方中的甘蔗渣,實驗結果顯示,谷殼取代配方中 50%的甘蔗渣效果最好,能顯著提高金針菇的產量和品質 。袁瑞奇等9以谷殼和玉米芯作為主料栽培金針菇,證明添加適量谷殼能夠顯著促進菌絲生長,提高產量,最高增產達18.6%。賀新生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谷殼能夠降低金針菇周身出菇的情況,有利于工廠化栽培 。目前,文獻中報道的谷殼栽培金針菇的配方有20 種 (表 1),最高的生物轉化率達到 111.5%,最低的為 47.1%。由此可見不同的配方,生物學效率相差巨大 。1.2 谷殼栽培金針菇的經濟效益分析序號 配方 生物學效率 /%110膨化谷殼粉 40%、棉籽殼 48%、麩皮 10%、過磷酸鈣 1%、石膏 1% 111.5210膨化谷殼粉 50%、棉籽殼 48%、過磷酸鈣 1%、石膏 1% 110.5310膨化谷殼粉 40%、棉籽殼 58%、過磷酸鈣 1%、石膏 1% 110.3410膨化谷殼粉 40%、棉籽殼 58%、過磷酸鈣 1%、石膏 1% 108.0510膨化谷殼粉 78%、雜木屑 20%、過磷酸鈣 1%、石膏 1% 72.7610膨化谷殼粉 83%、麩皮 15%、過磷酸鈣 1%、石膏 1% 70.0710膨化谷殼粉 93%、麩皮 5%、過磷酸鈣 1%、石膏 1% 66.0811稻殼 76%、細米糠 21%、石膏粉 1%、蔗糖 1%、過磷酸鈣 1% 90.099玉米芯 40%、稻殼 10%、麥麩 28%、碳酸鈣 2% 64.3109玉米芯 30%、稻殼 20%、麥麩 28%、碳酸鈣 2% 76.6119玉米芯 20%、稻殼 30%、麥麩 28%、碳酸鈣 2% 52.0129玉米芯 10%、稻殼 40%、麥麩 28%、碳酸鈣 2% 47.1136礱糠 65%、木屑 20%、麩皮 10%、玉米粉 3%、糖 1%、石膏 1% 86.3148谷殼 30%、棉籽殼 36%、麥皮 30%、玉米粉 2.5%、輕質碳酸鈣 1%、過磷酸鈣 0.5% 57.3158谷殼 25%、甘蔗渣 5%、棉籽殼 36%、麥皮 30%、玉米粉 2.5%、輕質碳酸鈣 1%、過磷酸鈣 0.5% 57.7168谷殼 20%、甘蔗渣 10%、棉籽殼 36%、麥皮 30%、玉米粉 2.5%、輕質碳酸鈣 1%、過磷酸鈣 0.5% 59.3178谷殼 15%、甘蔗渣 15%、棉籽殼 36%、麥皮 30%、玉米粉 2.5%、輕質碳酸鈣 1%、過磷酸鈣 0.5% 70.7188谷殼 10%、甘蔗渣 20%、棉籽殼 36%、麥皮 30%、玉米粉 2.5%、輕質碳酸鈣 1%、過磷酸鈣 0.5% 68.7袁瑞奇 、孔維麗9利用谷殼取代 20%的玉米芯栽培金針菇,增產效果最突出,比對照配方提高了18.6%,徐躍勛6利用谷殼栽培金針菇實驗證明,配方中添加谷殼,使得菌絲滿袋天數比對照組提前 9d,黃信浮12發(fā)現(xiàn)利用 75%的谷殼種植金針菇,出菇時間比木屑 、米糠的配方提前 15 d。上述研究表明,適量添加谷殼可提高金針菇產量,縮短栽培周期,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2 谷殼栽培毛木耳研究毛木耳價格低廉,栽培技術比較粗放,在我國的栽培量逐年增加, 2010 年我國的毛木耳干品產量達到 1105t13。我國栽培毛木耳的主要栽培料為棉籽殼 、木屑 、玉米芯14,但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yè)迅速發(fā)展,這些原材料價格不斷走高,導致產品利潤減少 。國內還有利用甘蔗葉15、桑枝16、木糖醇渣17、中國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6 No32江 可等:谷殼栽培食用菌研究綜述香根草18、稻草19等作為栽培基質的文獻報道 。2.1 谷殼栽培毛木耳配方研究谷殼栽培毛木耳配方見表 2。賀新生等20的試驗和推廣的結果表明,利用膨化谷殼粉栽培毛木耳與棉籽殼等傳統(tǒng)栽培料栽培得到的烘干耳生物學效率差異不顯著 。喻初權等21試驗結果顯示隨著谷殼量的增加菌絲生長速度更快 。2.2 谷殼栽培毛木耳的經濟效益分析谷殼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同時具有獨特的物理特性,其制作的菌袋透氣性好,有利于菌絲的生表 2 谷殼栽培毛木耳配方Tab.2 Cultivation formula with chaff as main component for Auricularia polytricha序號 配方 烘干耳生物學效率 /%120棉籽殼 37.5%、木屑 37.5%、膨化谷殼粉 25%、石灰 1.5%2.0% 23.60220棉籽殼 10%、木屑 30%、膨化谷殼粉 30%、玉米芯 30%、石灰 1.5%2.0% 24.00320棉籽殼 60%、木屑 10%、膨化谷殼粉 10%、玉米芯 20%、石灰 1.5%2.0% 24.85420棉籽殼 70%、木屑 10%、膨化谷殼粉 10%、玉米芯 10%、石灰 1.5%2.0% 23.39520棉籽殼 20%、木屑 30%、膨化谷殼粉 30%、玉米芯 20%、石灰 1.5%2.0% 23.40620棉籽殼 40%、木屑 20%、膨化谷殼粉 20%、玉米芯 20%、石灰 1.5%2.0% 21.65長,試驗結果表明加入谷殼可以使得菌絲滿袋的天數相比于棉籽殼栽培提早 7 d 以上21。賀新生等20將谷殼膨化后與棉籽殼 、玉米芯等混合栽培毛木耳,每袋的經濟效益可以提高 0.15 元 。3 谷殼栽培平菇研究平菇味道鮮美,市場價格便宜,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品種之一 。平菇栽培技術簡單,適應性強,在我國的栽培面積很大 。平菇主要的傳統(tǒng)栽培料為棉籽殼 、稻草 、玉米芯22,國內文獻中還有利用大豆秸稈23、油菜秸稈22、香蕉莖葉24等作為主料栽培平菇的相關研究報道 。3.1 谷殼栽培平菇配方研究谷殼栽培平菇配方見表 3。劉月廉25利用谷殼栽培平菇的試驗結果表明,隨著谷殼用量的增加,平菇菌絲更為粗壯 、濃密,生物學效率先升高后降低 。楊軍26在廢棉配方中加入谷殼,每千克廢棉鮮菇產量增加 0.7 kg1 kg,并且菌絲吃料速度更快,原基形成時間早,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 。朱化全27利用谷殼混合木屑栽培平菇,可以出菇 6 潮,總生物學效率可以達到 200%。但是楊軍 、朱華全并沒有把他們的實驗數據撰寫在文章中,因此,在其文章中給出的生物學效率,可信度低 。配方中添加谷殼能加快菌絲的生長速度,縮短生產周期 。但隨著谷殼添加量的增加,菌絲濃密度和生物學效率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28。3.2 谷殼栽培平菇的經濟效益分析喻初權等21試驗表明 39%谷殼與 39%棉籽殼混合栽培平菇,菌絲生長速度快,滿瓶時間比純棉籽殼栽培的早 10 d。該配方有利于縮短工廠化生產周期,更快地實現(xiàn)資金的周轉 。楊軍26利用谷殼和廢棉11 混合,投入廢棉 5 000 kg,可以獲到純利潤 14080 元 。劉月廉25試驗結果表明采用 86%谷殼栽培平菇,投入原料 10 kg,去除麩皮成本后收入 33.98 元 。表 3 谷殼栽培平菇配方Tab.3 Cultivation formula with chaff as main component for Pleurotus ostreatus序號 配方 生物學效率 /%125稻殼 76%、麥麩 20%、石膏 1%、過磷酸鈣 1%、石灰 2%、克霉靈 1%、敵百蟲 0.1% 68.75225稻殼 81%、麥麩 15%、石膏 1%、過磷酸鈣 1%、石灰 2%、克霉靈 1%、敵百蟲 0.1% 78.95325稻殼 86%、麥麩 10%、石膏 1%、過磷酸鈣 1%、石灰 2%、克霉靈 1%、敵百蟲 0.1% 87.96425稻殼 91%、麥麩 5%、石膏 1%、過磷酸鈣 1%、石灰 2%、克霉靈 1%、敵百蟲 0.1% 78.40525稻殼 96%、石膏 1%、過磷酸鈣 1%、石灰 2%、克霉靈 1%、敵百蟲 0.1% 72.00627鋸木屑 50%、稻殼 30%、麩皮 15%、玉米粉 5%、石灰 2%、石膏 2%、尿素 0.5%、硫酸鎂 0.2%、磷酸二氫鉀 0.2%200.00726稻殼 48%、廢棉 48%、石膏粉 2%、石灰 2%、尿素 0.1% 150.00200.00第 36 卷 第 3 期 34 谷殼栽培大球蓋菇研究大球蓋菇肉質細嫩,柄脆,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品種之一29。其所含多糖能夠有效地防治神經系統(tǒng)以及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功效,是名貴的藥用真菌30。大球蓋菇為草腐菌,主要栽培料為稻草 、麥稈以及谷殼31。4.1 谷殼栽培大球蓋菇配方研究谷殼栽培大球蓋菇配方見表 4。朱鴻等32實驗結果表明谷殼是生產大球蓋菇的好原料,尤其是利用純谷殼栽培大球蓋菇,其生物學效率比純稻草栽培高 48.86%,省時省力效益好 。利用谷殼作為大球蓋菇栽培料,菌絲長勢好且粗壯,生長速度快,形成的子實體數量多,鮮菇總產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33-35。4.2 谷殼栽培大球蓋菇經濟效益分析侯志江35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谷殼添加量為10 kgm-2時,生物學效率最高為 51.21%,投入產出比達到 262.62%。王樹春37在秋冬季的稻田中利用谷殼栽培大球蓋菇,每 667 平方米可產鮮菇 2 500 kg3 000 kg,純收入在 2 000 元以上 。朱鴻32在冬閑田表 4 谷殼栽培大球蓋菇配方Tab.4 Cultivation formula with chaff as main component for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序號 配方 生物學效率 /%136廢菌糠 40%、谷殼粉 18%、棉籽殼 10%、雜木屑 20%、麩皮 10%、石膏 1%、紅糖 1% 70.1232谷殼 33%、木屑 65%、石膏 1%、磷肥 1% 170.8332谷殼 49%、木屑 49%、石膏 1%、磷肥 1% 186.3432谷殼 65%、木屑 33%、石膏 1%、磷肥 1% 176.4532谷殼 100% 170.0634干稻草 40%、谷殼 40%、雜木屑 20% -733稻草 50%、谷殼 50% 56.72833谷殼 100% 81.74中栽培大球蓋菇,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fā)現(xiàn)純谷殼的投入產出比最高為 1 4.1, 生 物 學 效 率 達 到170.0%。谷殼來源廣,產量大,價格低廉,利用其栽培大球蓋菇是非常好的方法,能夠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5 谷殼栽培其他食用菌研究谷殼除了作為以上食用菌的栽培料研發(fā)運用外,其作為猴頭菇 、鳳尾菇 、草菇 、靈芝以及香菇的新型栽培料也是有相關文獻報道的,具體情況見表 5。蔣代康38的實驗結果表明,谷殼占栽培料的 50%時,可以達到 1 kg 原料產生鳳尾菇鮮菇 1.73 kg。莊磊39利用谷殼替代木屑栽培靈芝,當谷殼的替代量在 5%15%時,靈芝菌絲的生長速度 、子實體的成熟時間以及靈芝的經濟性狀均優(yōu)于對照組 。顏振蘭40采用谷殼作為主料栽培杏鮑菇,經測算采用此法可以節(jié)約 10%20%的原料成本 。蔡銅元41利用谷殼粉替代棉籽殼栽培猴頭菇,谷殼粉完全替代棉籽殼的生物學效率最高可達到 52.44%,相比對照組增產了12.74%。通過對表 5 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谷殼非常適合栽培鳳尾菇,其生物學效率均在 100%以上 。在蔣代康的實驗中并未闡述他的實驗是否具有重復,并且,他只用谷殼 1 種原料栽培鳳尾菇,從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的角度,其生物學效率不能達到 106%,這數據讓人有點無法相信 。除此之外谷殼栽培香菇的文獻報道非常少,文獻中數據不夠規(guī)范,均是以類似簡報的形式出現(xiàn) 。雖然他們的數據有缺漏,但他們做的這些研究對于今后利用谷殼栽培食用菌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6 小結綜上所述,谷殼栽培食用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針菇 、平菇 、毛木耳以及大球蓋菇,另有少數關于栽培香菇 、草菇 、猴頭菇 、杏鮑菇和鳳尾菇這五種食用菌的報道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谷殼栽培食用菌的效果均低于對照組,但是利用谷殼栽培大球蓋菇,實驗組的數據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投入產出比高,經濟效益高 。谷殼是物美價廉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在今后食用菌栽培方面有著非常廣闊的開中國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6 No34表 5 谷殼栽培其他食用菌配方Tab.5 Cultivation formula with chaff as main component for other edible fungi品種 配方 生物學效率 /%鳳尾菇38礱糠 50%、玉米粉 25%、麩皮 20%、大豆粉 5% 173.00鳳尾菇38礱糠 60%、玉米粉 20%、麩皮 16%、大豆粉 4% 164.00鳳尾菇38礱糠 70%、玉米粉 15%、麩皮 12%、大豆粉 3% 161.00鳳尾菇38礱糠 80%、玉米粉 10%、麩皮 8%、大豆粉 2% 141.00鳳尾菇38礱糠 90%、玉米粉 5%、麩皮 4%、大豆粉 1% 120.00鳳尾菇38礱糠 100% 106.00香菇42稻殼粉 80%、木屑 18%、紅糖 1%、石膏 1% -香菇43谷殼 67%、豆桿粉 10%、米糠 20%、石膏 1%、白糖 1%、過磷酸鈣 1% -香菇44谷殼 80%、木屑 18%、石膏 1%、紅糖 1% -猴頭菇41礱糠粉 70%、礱糠 10%、米糠 18%、石膏 1%、過磷酸鈣 1% 52.44猴頭菇41礱糠粉 40%、棉籽殼 40%、米糠 18%、石膏 1%、過磷酸鈣 1% 49.40杏鮑菇40棉籽殼 40%、谷殼 35%、麩皮 15%、玉米粉 5%、黃豆粉 5%、碳酸鈣 1.5%、糖 1%、石灰粉 0.5% 75.00100.00發(fā)前景 。目前,針對谷殼栽培食用菌的研究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還沒有研發(fā)出穩(wěn)定高效的栽培配方,大部分文獻都是上世紀末期的,對于栽培品種的選擇以及原料的處理方式等,不見詳細的報道 。并且谷殼栽培的食用菌品種少,配方設計單一,普遍采用的是利用谷殼替代對照組中部分棉籽殼或木屑等傳統(tǒng)栽培料 。因此,今后研究重點應放在草腐菌和木腐菌,例如:雞腿菇 、雙孢蘑菇 、黑木耳,以及谷殼前期處理方式,合理地配置新配方中碳氮比,協(xié)調培養(yǎng)基各營養(yǎng)成分 。參考文獻:1 劉曉峰,李莉 . 谷殼的綜合開發(fā)利用 J. 山東食品發(fā)酵,2009 ( 3): 27-31.2 王紅彥,王道龍,李建政,等 . 中國稻殼資源量估算及其開發(fā)利用 J.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2, 40 ( 1): 298-300.3 Harith N, Abdullah N, Sabaratnam V. Cultivati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mushroom using various agro-residues as afruiting substrate J. Pesquisa Agropecuria Brasileira, 2014,49 (3) : 181-188.4 黃毅 . 金針菇工廠化栽培現(xiàn)狀與對策 J. 食用菌, 2009( 6): 3-5.5 苗人云,周潔,譚偉,等 . 金針菇栽培基質替代原料初步篩選研究 J. 菌物學報, 2014, 33 ( 2): 411-424.6 徐躍勛,葉志誠,陳建武 . 礱糠袋栽金針菇初探 J. 食用菌, 1989 ( 6): 23-24.7 林興生,林衍銓,林占熺 . 不同配方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研究 J. 菌物研究, 2009, 7 ( 2): 112-115.8 林衍銓,應正河,江曉凌,等 . 谷殼作代用料對金針菇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 J. 食用菌學報, 2010, 17 ( 1): 40-43.9 袁瑞奇,孔維麗,孔維威,等 . 稻殼替代玉米芯對金針菇菌絲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J. 中國食用菌, 2015, 34 ( 1):32-33.10 賀新生,賈繼東,梁福 . 稻殼膨化粉栽培金針菇試驗 J.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6, 13 ( 3): 23-26.11 樂濤 . 稻殼生料床栽金針菇試驗總結 J. 信陽農專學報,1996, 6 ( 4): 36-37.12 黃信孚,謝雪萊 . 礱糠栽培金針菇 J. 今日科技, 1982( 4): 25.13 葉從永,葉錦蕊,鄭繼發(fā) . 毛木耳的發(fā)展前景與高效栽培J. 食藥用菌, 2012, 20 ( 1): 41-43.14 譚偉,郭勇,周潔,等 . 毛木耳栽培基質替代原料初步篩選研究 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1, 24 ( 3): 1043-1049.15 唐峰,何達崇,曾維銘,等 . 甘蔗葉 (梢) 栽培毛木耳配方優(yōu)化試驗 J. 廣西科學院學報, 2015, 31( 2): 136-138.16 高云超,廖森泰,肖更生,等 . 利用桑枝基料栽培毛木耳的試驗 J. 蠶業(yè)科學, 2015, 41 ( 1): 112-119.17 董進軍,趙淑芳,孫振福 . 木糖醇渣栽培毛木耳技術 J.農業(yè)知識, 2015 ( 29): 12-14.18 方白玉,林輝 . 香根草栽培毛木耳的研究 J. 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26 ( 6): 83-85.19 徐一申 . 稻草栽培毛木耳試驗初報 J. 江西農業(yè)科技 ,第 36 卷 第 3 期 江 可等:谷殼栽培食用菌研究綜述 51992 ( 5): 19-20.20 賀新生,王光禮,李陽蒙,等 . 稻殼膨化粉栽培毛木耳試驗 J. 綿陽經濟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 1997, 14 ( 4):41-45.21 喻初權,楊建武,夏志蘭 . 四種菇耳栽培種培養(yǎng)基的篩選J. 食用菌, 1992 ( 2): 19.22 宋海燕,胡殿明 . 油菜秸稈栽培食用菌研究綜述 J. 生物災害科學, 2015, 38 ( 4): 277-283.23 王慶武,安秀榮,薛會麗,等 . 大豆秸稈栽培平菇培養(yǎng)基配方篩選試驗 J.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2, 44 ( 5): 48-50.24 鄧玲姣,彭虹,梁彩芳,等 . 香蕉莖葉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比較試驗 J. 中國食用菌, 2011, 30 ( 2): 27-30.25 劉月廉 . 稻殼發(fā)酵料栽培平菇試驗 J. 食用菌, 1998 ( 4):18-19.26 楊軍 . 利用稻殼摻廢棉高產栽培平菇 J. 蔬菜, 1988 ( 5):34.27 朱化全 . 鋸木屑 、稻殼混合料栽平菇技術 J. 食用菌,1999 ( 4): 31.28 Shahjahan Beg SIZF. Rice husk biodegradation by Pleurotusostreatus to produce a ruminant feedJ. Agricultural Wastes,1986, 17 (1) : 15-21.29 朱鴻,朱有新 . 純谷殼露地栽培大球蓋菇技術 J. 食用菌,2010 ( 6): 50.30 佘冬芳,樊衛(wèi)國,徐彥軍,等 . 大球蓋菇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J. 種子, 2007 ( 1): 84-87.31 楊大林 . 大球蓋菇的栽培技術 J. 適用技術之窗, 1999( 6): 27.32 朱鴻,文建明 . 谷殼栽培大球蓋菇配方篩選 J. 食用菌,2007 ( 5): 24-25.33 陳君琛,沈恒勝,李怡彬,等 . 不同栽培基質對大球蓋菇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J. 中國食用菌 , 2010, 29 ( 3): 18-19.34 馬艷蓉 . 不同培養(yǎng)料栽培大球蓋菇對比試驗 J. 農業(yè)科學研究, 2010 ( 3): 13-15.35 侯志江,李榮春 . 不同栽培料種植大球蓋菇產量對比試驗初報 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9, 22 ( 1): 141-144.36 劉躍鈞,鄭文彪,傅雙鳳 . 大球蓋菇熟料栽培配方的試驗J. 食用菌, 2003 ( 6): 19.37 王樹春 . 谷殼露地栽培大球蓋菇新技術 J. 現(xiàn)代園藝,2007 ( 12): 10-11.38 蔣代康 . 礱糠作食用菌栽培料 、菌糠飼料試驗 J. 中國食用菌, 2000 ( 4): 17.39 莊磊 . 稻殼含量對靈芝菌絲發(fā)育及子實體性狀的影響 J.食用菌, 2016 ( 2): 41-42.40 顏振蘭 . 谷殼栽培杏鮑菇試驗 J. 食用菌, 2003 ( 3): 24.41 蔡銅元 . 礱糠粉栽培猴頭菇初探 J. 食用菌, 1993 ( 4):26.42 饒華昌 . 利用稻殼栽培香菇 J. 中國食用菌, 1993 ( 6):32.43 張愛嵩 . 谷殼反季節(jié)香菇栽培技術 J. 食用菌, 2000 ( 2):18-19.44 黃信孚,陳曼云,孫虹娟,等 . 礱糠 (谷殼) 、稻草栽培香菇試驗 J. 溫州農業(yè)科技, 1982 ( 2): 32-35.著作權轉讓聲明全體著作權人:全體著作權人同意:論文發(fā)表在 中國食用菌 上,自論文發(fā)表之日起,該文的復制權 、發(fā)行權 、信息網絡傳播權 、匯編權在全世界范圍內免費轉讓給 中國食用菌 編輯部 。論文的著作權人保證:( 1) 論文是著作權人獨立取得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論文內容不涉及國家機密;( 2) 未曾以任何形式 、用任何文種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表過;( 3) 論文的內容不侵犯他人著作權和其他權利,否則著作權人將承擔由于論文內容侵權而產生的全部責任,并賠償由此給中國食用菌 編輯部造成的全部損失 。并承諾:( 1) 以后不將以任何形式在其他任何地方發(fā)表該論文;( 2) 此聲明對全體著作權人均有約束力;( 3) 著作權人保證其本人具有代表其他著作權人做出各項承諾之權利 。注:不同意上述轉讓聲明的著作權人,在收到論文刊用通知 5 日內書面回復 中國食用菌 編輯部 。!中國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6 No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