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漂盤苗機械化移栽適應性研究_吳雪梅.pdf
辣椒漂盤苗機械化移栽適應性研究 吳雪梅a 管宜萱b 耿廣東b 張大斌a 貴州大學 a 機械工程學院 b 農(nóng)學院 貴陽 550025 摘 要 為了探索辣椒漂盤苗對機械化移栽的適應性 以貴州某辣椒基地所育適栽期辣椒漂盤苗和2ZB 2旱地 吊杯鴨嘴式移栽機為測試對象 完成了辣椒苗形態(tài)特征參數(shù)測量 落苗基質(zhì)損失及田間機械栽植的試驗研究 結果表明 從辣椒苗的苗高 葉面展幅 基質(zhì)情況來看 所育漂盤苗基質(zhì)飽滿 且適于膜上移栽常用的鴨嘴式栽植 器 漂盤苗基質(zhì)含水率在56 4 63 5 時 利于機械移栽的基質(zhì)保持 田間機械移栽的栽植深度合格率 漏栽 率 傷苗率分別為76 7 2 4 3 2 滿足指標要求 直立度合格率為88 7 低于93 的指標下限 總體來 說 辣椒漂盤苗與移栽機適應性較好 基本能達到貴州辣椒機械化栽植作業(yè)要求 關鍵詞 辣椒 漂浮育苗 機械化移栽 旱地移栽機 栽植性能 中圖分類號 S233 1 S504 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 188X 2024 08 0179 07 0 引言 貴州辣椒種植歷史悠久 品種豐富 2021年種植 面積38 3萬hm2 產(chǎn)量787萬t 產(chǎn)值271億元 產(chǎn)加 銷規(guī)模均位列全國第1位 在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中 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已成為貴州農(nóng)業(yè)的支柱產(chǎn)業(yè) 1 當前 貴州辣椒種植主要依靠手工作業(yè) 機械化率低 勞動強度大 種植成本高已經(jīng)成為制約辣椒產(chǎn)業(yè)可持 續(xù)發(fā)展的首要問題 2 3 在機械化移栽方面 從開始 使用手持式打孔移栽機 背負式打孔機到逐步引進小 型半自動旱地移栽機甚至是全自動移栽機 推廣辣椒 機械化移栽是目前解決辣椒產(chǎn)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 用工 供需矛盾日漸突出的有效途徑 4 7 辣椒的機械化移栽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涉及到移栽 機 辣椒苗 土壤質(zhì)地與墑情 移栽前耕整地與起壟環(huán) 節(jié) 農(nóng)機農(nóng)藝融合 育苗與機具適應性等諸多因素的 綜合影響 許多學者在辣椒育苗技術及機械化移栽 方面做了大量有價值的研究 8 9 唐玉新 10 等為規(guī) 范江蘇地區(qū)適合機械化移栽的辣椒穴盤育苗技術 促 進辣椒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辣椒穴盤育苗的育苗工 藝流程 基質(zhì)類型與質(zhì)量標準 播種與催芽技術及苗 期管理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對江蘇地區(qū)適合機械化移 栽的辣椒穴盤育苗生產(chǎn)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收稿日期 2022 08 27 基金項目 貴州省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 GZCYTX 2021 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 黔科合平臺人才 GCC 2022 007 1 作者簡介 吳雪梅 1975 女 貴州安順人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E mail yulihua01 163 com 為了找出在和田地區(qū)適宜使用移栽機作業(yè)的辣椒穴 盤苗 趙晨陽 11 等對和田地區(qū)穴盤苗的力學特性開展 試驗研究 摔落試驗與拔取試驗結果表明 含水量越 高 基質(zhì)損失率越高 且穴盤苗的摔落高度應控制在 30cm以內(nèi) 研究結果為和田地區(qū)辣椒穴盤苗機械化 移栽提供了一定的指導 為了研究旱地移栽機在貴 州山地辣椒機械化移栽中的適應性 項目組以某型號 的吊杯鴨嘴式移栽機和穴盤辣椒苗為試驗對象 在綏 陽縣開展了田間辣椒移栽作業(yè)試驗 結果表明 移栽 株距基本滿足農(nóng)藝要求 但栽深合格率不高 僅達到 80 此外 該機體積大 笨重 難以適應山地小地塊 需頻繁掉頭與過溝的作業(yè)工況 2 上述研究主要基 于辣椒穴盤苗機械化移栽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而目 前貴州辣椒育苗大多采用漂浮育苗技術 針對漂盤辣 椒苗與旱地移栽機適應性的相關研究鮮有報道 為此 以漂盤辣椒苗和2ZB 2旱地吊杯鴨嘴式移 栽機為試驗對象 通過對辣椒苗形態(tài)特征參數(shù)的測量 分析 研究其對鴨嘴栽植器的適應性 同時 通過落 苗試驗測試辣椒苗的基質(zhì)損失 獲得栽植時辣椒苗基 質(zhì)最佳含水量范圍 并通過田間機械移栽試驗測試栽 植性能 1 辣椒漂浮育苗及機械移栽插苗過程分析 1 1 辣椒漂浮育苗技術 育苗是作物栽培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好的育苗技 術是培育壯苗 增強抗病抗逆能力以及后期獲得優(yōu)質(zhì) 高產(chǎn)的基礎 12 13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 我國 開始引進漂浮育苗技術 并將其首先應用于煙草 后 971 2024年8月 農(nóng) 機 化 研 究 第8期 DOI 10 13427 ki njyi 2024 08 004 逐漸推廣應用于蔬菜 高粱等多種作物 14 相較于傳 統(tǒng)育苗方式 辣椒漂浮育苗具有效率高 周期短 秧苗 質(zhì)量好 方便管理和節(jié)本省工等諸多優(yōu)勢 已經(jīng)成為 當前貴州辣椒育苗的主流方式 圖1為試驗所用待栽辣椒漂盤苗 苗盤規(guī)格為 16 10穴 基質(zhì)由草炭 蛭石 珍珠巖按照一定比例配 制而得 品種為艷椒425 苗齡50天 6 8片真葉 根 系生長良好 從外觀上看生長正常 無病蟲害狀態(tài) 無 明顯倒伏現(xiàn)象 圖1 試驗所用辣椒漂盤苗 Fig 1 Capsicum floating seedling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1 2 辣椒移栽農(nóng)藝與機械化移栽質(zhì)量評價指標 1 2 1 辣椒移栽農(nóng)藝 貴州辣椒一般是壟作栽植 一壟雙行交錯移栽 移栽深度5 10cm 通常株距28 36cm 行距50cm 如 圖2所示 移栽后 辣椒苗的栽植深度 株距 行距達 到農(nóng)藝要求 不產(chǎn)生傷苗 漏栽 重栽 埋苗及倒伏的 現(xiàn)象 圖2 辣椒一壟雙行栽植模式 Fig 2 One ridge double row planting mode of capsicum 1 2 2 辣椒漂盤苗機械化移栽評價指標 辣椒為覆膜后打孔移栽 結合辣椒栽植農(nóng)藝 機 械化移栽選用2ZB 2旱地吊杯鴨嘴式移栽機 參考 旱地移栽機械作業(yè)標準 15 確定辣椒機械化移栽評 價指標為直立度合格率 株距變異系數(shù) 栽植深度合 格率 漏苗率和傷苗率 1 直立度 指秧苗栽植后的狀態(tài) 用秧苗莖稈與 地面的夾角 來評價 越接近90 說明直立度越 好 30 為倒伏 30 為合格 直立度合格率G NZLN 100 1 式中 NZL 直立度合格株數(shù) 株 N 測定段內(nèi)的設計株數(shù) 株 N int LX r null null 1 2 式中 L 測定段長度 cm Xr 設計株距 cm 2 株距 指栽植行內(nèi)相鄰兩株秧苗與地面的交點 的距離 當株距X1滿足0 5Xr X1 1 5Xr時 即為 合格株距 株距變異系數(shù)CVx Sx X 100 3 式中 Sx 株距標準差 cm X 平均株距 cm 3 栽植深度 指秧苗主莖根部到表土的距離 根 據(jù)辣椒移栽農(nóng)藝 辣椒苗的栽植深度h合格要求為 h 20 10 栽植深度合格率H NhN 100 4 式中 Nh 栽植深度合格總株數(shù) 株 N 測定的總株數(shù) 株 4 漏栽 理論上應當栽植秧苗的地方而實際上沒 081 2024年8月 農(nóng) 機 化 研 究 第8期 有栽植稱為漏栽 漏栽率M NLZN 100 5 式中 NLZ 漏栽株數(shù) 株 5 傷苗 指移栽機作業(yè)過程中辣椒苗被主要工作 部件損傷 如栽植器 覆土輪等損傷 傷苗率W NSMN 100 6 式中 NSM 傷苗株數(shù) 株 1 3 鴨嘴栽植器插苗過程運動分析 旱地吊杯鴨嘴式移栽機移栽過程為 人工將辣椒 苗放入送苗機構的苗杯中 由送苗機構將辣椒苗運送 至指定位置后 苗杯底部打開 辣椒苗經(jīng)接苗口落入 鴨嘴栽植器 在栽植機構和栽植器的協(xié)同作用下 實 現(xiàn)栽插 然后 鎮(zhèn)壓輪壓實土壤 完成辣椒苗的移栽 作業(yè) 圖3為鴨嘴栽植器插苗過程示意圖 測量可得 嘴鴨栽植器上口徑78mm 下口張開口徑80 100mm 栽植深度50 100mm 可調(diào) 通過調(diào)節(jié)栽植機構與行 走輪的相對鉛垂高度實現(xiàn) 栽植器最大行程和插苗行 程由栽植機構的結構與尺寸決定 栽植器最大行程和 插苗行程分別為250 180mm 由此可得 待栽苗的葉 面展幅應不大于150mm 苗高應不高于200mm 圖3 鴨嘴栽植器插苗過程示意圖 Fg 3 Diagram of duckbill clip planter transplanting seedling process 2 移栽的辣椒漂盤苗形態(tài)特征分析 辣椒苗主要形態(tài)特征參數(shù)是用于評價壯苗的重 要指標 也是衡量其是否適于機械移栽的重要依據(jù) 如圖4所示 本試驗通過測量漂盤苗的苗高h 葉面 展幅d 基質(zhì)高h1及基質(zhì)上寬s綜合評價所育辣椒苗 對機械移栽的適應性 圖4 辣椒苗主要形態(tài)特征參數(shù) Fig 4 Ma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capsicum seedling 2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器材包括鋼直尺及待栽辣椒漂盤苗 試驗 時 隨機從育苗大棚中選取4盤辣椒苗 再從每盤中 隨機選取40株 共160株苗 用鋼直尺測量株高 葉 面展幅 基質(zhì)上寬 基質(zhì)高4個形態(tài)參數(shù) 2 2 測量結果與分析 統(tǒng)計辣椒苗形態(tài)特征參數(shù)測量結果 并繪制成頻 數(shù)分布直方圖 如圖5 圖8所示 圖5 苗高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Fig 5 Histogram of seedling height frequency distribution 181 2024年8月 農(nóng) 機 化 研 究 第8期 圖6 葉面展幅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Fig 6 Histogram of leaf sprea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圖7 基質(zhì)寬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Fig 7 Histogram of the media upper widt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圖8 基質(zhì)高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 Fig 8 Histogram of the media height frequency distribution 1 若苗高和葉面展幅過大 機械移栽時易出現(xiàn)卡 苗 拖苗 掛苗和回帶現(xiàn)象 進而導致漏栽和傷苗 因 此 苗高和葉面展幅是評價辣椒苗是否適于機械化移 栽的重要參數(shù) 由圖5可知 辣椒苗株高最大值 181mm 滿足苗高不高于200mm的要求 由圖6可 知 葉面展幅主要分布在74 128mm之間 滿足葉面 展幅不宜大于150mm的要求 2 由圖7可知 基質(zhì)高主要分布在19 29mm之 間 基本滿足育苗基質(zhì)深2 3cm要求 由圖8可知 基質(zhì)上寬主要分布在25 31mm之間 滿足育苗基質(zhì) 上寬2 8 0 7cm要求 由測量結果可知 辣椒苗基質(zhì) 較為飽滿 利于提高機械移栽苗的直立度及移栽后苗 的成活 綜上 從辣椒苗的株高 葉面展幅 基質(zhì)情況來 看 所育苗盤苗基質(zhì)飽滿 且適于膜上移栽常用的鴨 嘴式栽植器 3 辣椒漂盤苗落苗基質(zhì)損失測試與分析 辣椒苗在機械移栽過程中的位置轉(zhuǎn)移 碰撞 跌 落會造成基質(zhì)損失 會影響移栽效果和緩苗期 甚至 影響成活率 為了降低辣椒苗機械移栽過程中基質(zhì) 的損失 以不同基質(zhì)含水率的辣椒漂盤苗為測試對 象 通過落苗試驗研究含水率對基質(zhì)損失的影響 以 獲得適于機械移栽的最佳含水率范圍 3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器材包括電子天平 DHG 9741A型電熱恒 溫干燥箱 收納袋 待栽辣椒漂盤苗及自制移栽試驗 自制移栽試驗臺如圖9所示 1 苗杯 2 送苗機構 3 調(diào)速電機 4 栽植五桿機構 5 接苗口 6 鴨嘴栽植器 7 接苗盒 圖9 自制移栽試驗臺 Fig 9 Self made transplanting test bench 試驗時 從育苗棚中隨機選取5盤辣椒漂盤苗 每盤中選取40株 共200株 將200株辣椒苗分為5 組 每組40株 稱量試驗苗的質(zhì)量 起動自制的移栽 試驗臺 將苗投入移栽試驗臺的苗杯中 苗經(jīng)過送苗 機構輸送至栽植機構接苗口正上方 苗杯底部打開 苗掉落至栽植器的接苗杯中 再經(jīng)過鴨嘴栽植器 最 后掉落至土槽的接苗盒內(nèi) 將掉落的苗再次稱量 剪 除苗的莖稈 稱量剩余基質(zhì) 含根莖 的質(zhì)量 將剩余 基質(zhì)放入干燥箱干燥后 再次稱量 落苗基質(zhì)損失率 281 2024年8月 農(nóng) 機 化 研 究 第8期 Lm和基質(zhì)含水率 m分別按下式計算 即 落苗基質(zhì)損失率Lm M1 M2 M1 100 7 式中 M1 落苗試驗前辣椒苗質(zhì)量 g M2 落苗試驗后辣椒苗質(zhì)量 g 基質(zhì)含水率 m M3 M4 M3 100 8 式中 M3 干燥前基質(zhì) 含根莖 質(zhì)量 g M4 干燥后基質(zhì) 含根莖 質(zhì)量 g 3 2 測試結果與分析 表1為落苗試驗基質(zhì)損失記錄表 由表1可知 隨著含水率的增大 基質(zhì)平均損失率呈現(xiàn)先減小后增 大的趨勢 表明含水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基質(zhì)保持 當含水過高時 基質(zhì)內(nèi)部粘滯性差 流動性大 當含水 過低時 基質(zhì)不易成團 受到碰撞 擠壓時容易損失 基質(zhì)含水率為56 4 63 5 時 基質(zhì)損失率相對較 小 且損失變化幅度不大 綜上 基質(zhì)含水率在 56 4 63 5 之間時 有利于機械移栽基質(zhì)的保持 表1 落苗試驗基質(zhì)損失記錄表 Table 1 Record of media loss in seedling dropping test 組別處理方法基質(zhì)含水率基質(zhì)平均損失率 1未處理69 7 1 18 2靜置12h 63 5 1 06 3靜置24 h 56 4 0 97 4靜置36 h 50 2 1 12 4 田間機械移栽試驗與分析 為了探索辣椒漂盤苗機械化移栽的適應性 以適 栽期辣椒苗和2ZB 2旱地吊杯鴨嘴式移栽機為測試 對象 通過田間機械移栽試驗 完成直立度合格率 株 距 栽植合格率 傷苗率和漏苗率等栽植性能指標 測試 4 1 材料與方法 1 試驗器材 主要包括2ZB 2旱地吊杯鴨嘴式 移栽機 旋耕機 起壟機 電熱恒溫干燥箱 1 2m地 膜 鋼直尺 水平尺 角度尺 壟型專用卡尺 標桿 拉 線 收納袋 多功能工具箱以及辣椒漂盤苗等 2 試驗地及準備 貴州省思南縣孫家壩鎮(zhèn)王家 壩村辣椒基地 選取一塊長度40m 寬度20m 符合移 栽機作業(yè)條件的典型辣椒種植地 試驗地塊的土壤 類型為黃壤土 土質(zhì)特點為粘壤土 試驗前 對地塊 旋耕2次 起壟并覆膜 使土壤細碎度和壟體平整度 達到農(nóng)藝要求 且壟體參數(shù)達到壟高20cm 壟面寬 80cm 壟底寬100cm 溝寬30cm 土壤含水率21 5 3 試驗方法 田間試驗移栽機栽植參數(shù)設定 栽 植頻率每行40株 min 株距30cm 行距50cm 栽深 7cm 試驗中 去除前后各5m作業(yè)不穩(wěn)定區(qū) 在有效 長度為30m 寬度為20m地塊連續(xù)栽植3壟 測量統(tǒng) 計600株辣椒苗與水平面夾角 株距 栽植深度 傷苗 株數(shù)和漏苗株數(shù) 4 2 田間栽植性能測試結果分析 田間作業(yè)試驗及測量情況如圖10所示 作業(yè)主 要性能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圖10 田間試驗 Fig 10 Field experiment 表2 田間栽植性能測試結果 Table 2 Test results of field planting performance 測量參數(shù)單位測量值理論值指標要求 直立度合格率 88 7 93 平均株距mm 290 300 250 350 株距變異系數(shù) 4 6 20 平均栽植深度mm 85 3 70 50 80 栽植深度合格率 76 7 75 漏栽率 2 4 5 傷苗率 3 2 5 381 2024年8月 農(nóng) 機 化 研 究 第8期 由表2可知 1 實測直立度合格率為88 7 低于旱地移栽機 作業(yè)標準中規(guī)定的直立度合格率 93 要求 主要是 因為貴州土壤黏重 鴨嘴式栽植器插植后回土困難 導致苗直立度合格率不高 2 實測平均株距為290mm 較理論株距300mm 略小 主要原因是壟面和壟溝平整性不足所致 株距 變異系數(shù)4 6 遠低于20 的指標上限 3 實測平均栽植深度85 3mm 大于理論栽植深 度70mm 栽植深度合格率76 7 略高于75 的指標 下限 栽深不合格的移栽苗主要出現(xiàn)在壟面或溝底有 凸起或凹坑的地方 4 實測漏栽率和傷苗率分別為2 4 3 2 滿 足 5 的指標要求 栽插過程中 當個別辣椒苗偏 高或葉面展幅偏大或基質(zhì)偏少時 苗從苗杯落入接苗 口后難以順利通過栽植器完成插植就造成漏苗 即使 能完成插植 但鴨嘴夾苗就造成了傷苗 綜上所述 該辣椒漂盤苗與移栽機適應性較好 基本能達到機械化移栽作業(yè)要求 為了提高辣椒漂 盤苗在貴州典型種植地機械化移栽的栽植質(zhì)量 移栽 作業(yè)前的整地 起壟環(huán)節(jié)需做到土壤細碎 壟面平整 壟溝平直 對于黏性土壤條件下機械移栽作業(yè) 需根 據(jù)實際栽植情況 適當二次人工覆土 以確保苗的直 立度和覆土量達到農(nóng)藝要求 5 結論 1 根據(jù)貴州辣椒育苗 移栽農(nóng)藝要求 參考旱地 移栽機械作業(yè)標準 明確了辣椒漂盤苗機械化移栽質(zhì) 量評價指標 基于鴨嘴栽植器結構和插苗運動過程 分析 得到待栽辣椒苗的葉面展幅宜不大于150mm 苗高宜不高于200mm的育苗要求 2 以貴州某辣椒基地所育艷椒425 苗齡為50天 的漂盤苗為試驗對象 完成了苗高 葉面展幅 基質(zhì)上 寬 基質(zhì)高度共4個形態(tài)參數(shù)的測量 結果表明 試 驗地所育漂盤辣椒苗基質(zhì)飽滿 且適于膜上移栽常用 的鴨嘴式栽植器 3 基于自制的移栽試驗平臺 完成了不同含水率 基質(zhì)的辣椒漂盤苗落苗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 落苗時 水分過高或過低 基質(zhì)損失都比較大 當基質(zhì)含水率 在56 4 63 5 時 機械移栽過程中比較利于基質(zhì) 的保持 4 以2ZB 2旱地移栽機為試驗對象 完成了辣椒 漂盤苗的田間機械化移栽測試 試驗結果表明 漏栽 率 傷苗率 栽植深度合格率 株距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 2 4 3 2 76 7 4 6 滿足指標要求 直立度合 格率為88 7 低于93 的指標下限 該辣椒漂盤苗 與移栽機適應性較好 基本能達到機械化移栽作業(yè)要 求 為了提高辣椒漂盤苗在貴州典型種植地機械化 移栽的栽植質(zhì)量 移栽作業(yè)前的整地 起壟環(huán)節(jié)需做 到土壤細碎 壟面平整 壟溝平直 對于黏性土壤條 件下機械移栽作業(yè) 需根據(jù)實際栽植情況 適當二次 人工覆土 確保苗的直立度和覆土量達到農(nóng)藝要求 5 直立度合格率低于標準值下限值 主要是由于 貴州土壤黏重 鴨嘴式栽植器栽插后回土困難所致 為了適應貴州黏重土壤條件下辣椒機械化移栽要求 課題組下一步計劃開發(fā)一種帶主動覆土裝置的移 栽機 參考文獻 1 杜濤 貴州辣椒產(chǎn)業(yè)規(guī)模穩(wěn)步提升 N 中國食品報 2022 02 28 002 2 喻麗華 徐志波 韓忠祿 等 丘陵山區(qū)辣椒機械化移栽適 應性分析 J 農(nóng)機化研究 2020 42 10 184 188 194 3 羅震 喻麗華 韓忠祿 等 基于減粘降阻特性的辣椒移栽 仿生栽植器研究 J 農(nóng)機化研究 2022 44 6 133 138 4 胡雙燕 胡敏娟 王佳 辣椒穴盤苗機械化移栽研究進展 J 中國農(nóng)機化學報 2021 42 8 24 31 5 韓長杰 肖立強 徐陽 等 辣椒穴盤苗自動移栽機設計與 試驗 J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21 37 13 20 29 6 田應書 詹永發(fā) 貴州山地辣椒井窖打孔移栽技術規(guī)程 J 農(nóng)技服務 2020 37 2 41 43 7 吳彥強 侯加林 黃圣海 等 自走式高密度智能辣椒移栽 機的研制 J 農(nóng)機化研究 2020 42 4 72 76 8 金麗宇 辣椒缽育移栽機栽植機構設計與試驗 D 大 慶 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 2021 9 徐志波 喻麗華 羅震 等 辣椒移栽機栽植機構的參數(shù)設 計與仿真研究 J 機電工程 2020 37 9 1057 1062 10 唐玉新 曲萍 劉曉宏 等 適合機械化移栽的辣椒穴盤 育苗技術規(guī)程 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17 45 23 112 115 11 趙晨陽 郭俊先 劉娜 等 和田地區(qū)適宜機械化移栽的 辣椒穴盤苗研究 J 中國農(nóng)機化學報 2020 41 7 40 45 12 汪丹會 不同育苗方式對辣椒農(nóng)藝性狀與產(chǎn)量的影響 J 農(nóng)技服務 2010 27 9 1 127 13 張?zhí)m芳 辣椒漂浮育苗的優(yōu)點及應用前景 J 長江蔬 菜 2017 2 17 19 14 楊紅 姜虹 辣椒漂浮育苗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J 長江 蔬菜 2011 20 3 1 3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旱地栽植機械 JB T 10291 2013 S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4 481 2024年8月 農(nóng) 機 化 研 究 第8期 Study on Adaptability of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of Capsicum Floating Seedlings Wu Xuemeia Guan Yixuanb Gen Guangdongb Zhang Dabina a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 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n order to explore the adaptability of capsicum floating seedlings to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the capsicum floating seedlings at the appropriate planting period in a capsicum base in Guizhou and 2ZB 2 dry land hanging cup duckbill clip transplanter were tested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capsicum seedl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seedling media loss and field mechanized planting were comple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dia of the floating seedlings was full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common duckbill clip planter When the moisture con tent of media of floating seedlings is 56 4 63 5 it is beneficial to maintain the media of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The qualified rate of planting depth the rate of missed planting and the rate of injured seedlings were 76 7 2 4 and 3 2 respectively which meet the index requirements The acceptable rate of straightness is 88 7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lower limit of 93 In general the adaptability of capsicum floating plate seedling and transplanter is good which can basic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echanized capsicum planting in Guizhou Key words capsicum floating seedling mechanized transplanting dry land transplanter planting performance 上接第178頁 17 石林榕 孫偉 趙武云 等 馬鈴薯種薯機械排種離散元 仿真模型參數(shù)確定及驗證 J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8 34 6 35 42 18 郭世魯 王衛(wèi)兵 李猛 等 馬鈴薯機械碰撞有限元分析 與試驗研究 J 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 2016 45 1 56 59 Abstract ID 1003 188X 2024 08 0174 EA Elastic plastic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Test and Damage Analysis of Potato Shen Yang1 2 Hu Hubiao1 2 Xu Guangtai1 2 Chen Qi1 2 Zhou Minggang1 2 Zhang Chao1 2 1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2 Hube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quipment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Wuhan 430068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tatoes can guide the design of potato harvesting processing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to effectively reduce damage of potatoes Traditionally potato is considered as a linear elas tic material and no bio yield point In this paper fresh potato samples are cut as a cylindrical specimen and conducted compression tests using a Food Texture Analyzer The elastic p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tatoes is discovered through the force 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of potato specimen The potato failure stress elastic modulus tangential modulus and Poisson s ratio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compression test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o yield point in potatoes After the compression force of the potato specimen exceeds the bio yield point the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are approximately proportional linear relationship When po tatoes are impacted damage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inside the potato and occurs mainly within the inner tangent sphere with the potato collision point as the tangent poin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plas tic material and with the existing damage experimental results Key words potato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compression test plastic deform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581 2024年8月 農(nóng) 機 化 研 究 第8期
- 關 鍵 詞:
- 辣椒 漂盤苗 機械化 移栽 適應性 研究 吳雪梅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