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花蝽對三種蚜蟲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pdf
38 1 149 158 中國生物防治學(xué)報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2 年 2 月 收稿日期 2020 12 23 基金項目 云南省基礎(chǔ)研究專項面上項目 202001AT070134 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支持計劃 青年拔尖人才專項 YNWRQNBJ2020291 中國煙草總公司云南省公司科技計劃項目 2018530000241015 國家大學(xué)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xùn)練計劃項目 201910676039 作者簡介 共同第一作者 段盼 本科生 E mail duapand 吳道慧 學(xué)士 實驗師 E mail 459687634 通信作者 博士 副教授 E mail zxmalex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1 05 006 南方小花蝽對三種蚜蟲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 段 盼 1 吳道慧 1 胡昌雄 1 何孟蘭 1 沈子嫻 1 陳國華 1 殷紅慧 2 徐天養(yǎng) 2 楊進波 3 張曉明 1 1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植物保護學(xué)院 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昆明 650201 2 云南省煙草公司文山州公司 文山 663000 3 云南格瑞生物科技有限責(zé)任公司 彌渡 675602 摘要 南方小花蝽 Orius similis 是我國南方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種對小型害蟲極具控害潛力的重要捕食性 天敵昆蟲 為了明確天敵南方小花蝽對云南小春作物上常見蚜蟲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 本文在實驗室條 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 雌雄成蟲對不同組獵物的捕食喜好性 選取云南小春作物上 3 種主要 蚜蟲種類 煙蚜 Myzus persicae 甘藍蚜 Brevicoryne brassicae 豌豆蚜 Acyrthosiphon pisum 組成的混合 獵物 A 組 煙蚜低日齡寄生蚜 煙蚜僵蚜和煙蚜健蚜 B 組 不同發(fā)育階段煙蚜混合共存 C 組 測定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選擇性 結(jié)果表明 南方小花蝽對煙蚜和甘藍蚜 A 組 煙蚜僵蚜和健蚜 B 組 煙蚜低齡若蚜和高齡若蚜 C 組 的捕食量高于同組其他蚜蟲 表現(xiàn)出正喜好性 C i 0 而對 豌豆蚜 A 組 低日齡寄生煙蚜 B 組 煙蚜成蚜 C 組 表現(xiàn)出負(fù)喜好性 C i 0 3 種混合獵物 環(huán)境下南方小花蝽的日總捕食量為 6 71 15 08 頭 d 對各組混合獵物的日總捕食量從大到小依次為 A 組 C 組 B 組 南方小花蝽對蚜蟲具有較強的捕食能力 能利用其控制小春作物上的蚜蟲 但南方小 花蝽對煙蚜繭蜂 Aphidius gifuensis 寄生煙蚜后形成的僵蚜存在較大誤食風(fēng)險 在利用南方小花蝽控制蚜 蟲時應(yīng)在僵蚜形成和子代蚜繭蜂羽化高峰期過后釋放 此外 混合獵物條件下 南方小花蝽日捕食總量 受混合獵物蚜蟲種類和類型的復(fù)雜程度影響 關(guān) 鍵 詞 南方小花蝽 煙蚜繭蜂 煙蚜 豌豆蚜 甘藍蚜 混合獵物 中圖分類號 S476 2 文獻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 9261 2022 01 0149 10 Predation Capacity and Preferences of Orius similis Zheng for Three Aphid Species DUAN Pan 1 WU Daohui 1 HU Changxiong 1 HE Menglan 1 SHEN Zixian 1 CHEN Guohua 1 YIN Honghui 2 XU Tianyang 2 YANG Jinbo 3 ZHANG Xiaoming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Yunnan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2 Wenshan Branch of Yunnan Tobacco Company Wenshan 663000 China 3 Yunnan Geru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Midu 675602 China Abstract Orius similis Zheng Hemiptera Anthocoridae is an important predatory natural enemy against tiny pest insects in agro ecosystems in south China The predation capacity and preference of O similis to main aphid species on winter crop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determined in 5 th instar nymphs male adults and female adults of O similis using different mixed aphids group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ree main aphid species Myzus persicae Hemiptera Aphididae Brevicoryne brassicae Hemiptera Aphididae and Acyrthosiphon pisum Hemiptera 150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xué) 報 第 38 卷 Aphididae on winter crop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mixed prey A hereinafter called MA M persicae parasitized by Aphidius gifuensis Hymenoptera Aphidiidae in three different parasitic status were selected as mixed prey B MB and young nymphs old nymphs and adults of M persicae were used as mixed prey C MC The O similis predated more preys of M persicae and B brassicae MA mummified aphids and healthy aphids M persicae MB and low instar nymphs and high instar nymphs of M persicae MC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aphids in the same group showing a positive preference C i 0 while showed a negative preference for A pisum MA low instar parasitic aphids M persicae MB and adults M persicae MC C i 0 The total daily predation ranged between 6 71 15 08 and ranked as MA MC MB O similis had great predation capacity to aphids and can be used to control aphids on winter crops However O similis stands a high risk to predate mummified M persicae therefore O similis should be released after peak formation period of mummified and eclosion of offspring A gifuensis Meanwhile under the coexistence of mixed preys the total daily predation of O similis is affected by the complexity of aphid species and types of mixed prey Key words Orius similis Aphidius gifuensis Myzus persicae Acyrthosiphon pisum Brevicoryne brassicae mixed prey 蚜蟲是一類隸屬半翅目 Hemiptera 胸喙亞目 Sternorrhyncha 極具破壞性的農(nóng)業(yè)害蟲 具有種類多 寄主 雜 繁殖快 適應(yīng)環(huán)境能力強等特點 1 蚜蟲不僅能通過刺吸直接為害蔬菜和煙草等作物 導(dǎo)致作物畸形 生長 萎蔫甚至枯死 而且能傳播黃瓜花葉病毒 CMV 等多種植物病毒產(chǎn)生嚴(yán)重的間接為害 造成農(nóng)作 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下降 2 小春作物是第一年播種第二年初夏收獲的作物 如油菜 蠶豆 小麥等 云南地處 中國西南 干濕季節(jié)分明 干季從 11 月持續(xù)至翌年 4 月 與小春作物栽種和收獲期基本重合 期間氣溫 適宜 干旱少雨 為蚜蟲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加之全省小春作物栽培面積大 導(dǎo)致蚜蟲發(fā)生為 害嚴(yán)重 3 目前 實際規(guī)?;瘧?yīng)用防治蚜蟲的措施有色板誘殺 化學(xué)殺蟲劑和微生物藥劑防治等 基于對 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等因素的考慮 防治蚜蟲仍主要依賴化學(xué)防治 但過度依賴化學(xué)防治易導(dǎo)致蚜蟲產(chǎn)生 強抗藥性 以及造成農(nóng)藥污染等問題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治的難度 4 南方小花蝽 Orius similis 隸屬半翅目 Hemiptera 花蝽科 Anthocoridae 小花蝽屬 Orius 是一種極具潛力 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 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其活動能力強 能捕食蚜蟲 薊馬等多類 小型害蟲 有較大的利用價值 近年來逐漸成為害蟲生物防治領(lǐng)域研究的熱點 5 混合獵物條件下小花蝽 屬的美洲小花蝽 O insidiosus 東亞小花蝽 O sauteri 微小花蝽 O minutus 南方小花蝽等對不同獵物的捕 食均存在一定的選擇性 6 9 南方小花蝽對煙蚜和蠶豆蚜 Aphis craccivora 的日理論最大捕食量分別可達 103 1 頭和 227 3 頭 10 11 煙蚜繭蜂 Aphidius gifuensis 隸屬膜翅目 Hymenoptera 蚜繭蜂科 Aphidiidae 蚜繭蜂 屬 Aphidius 是一種內(nèi)寄生蚜蟲的專性寄生蜂 能寄生煙蚜 Myzus persicae 蘿卜蚜 Lipaphis erysimi 甘藍 蚜 Brevicoryne brassicae 等 對多種蚜蟲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12 13 目前煙蚜繭蜂的繁育和產(chǎn)品化技術(shù)較為 成熟 僵蚜苗作為田間釋放煙蚜繭蜂的主要載體 已實現(xiàn)一定規(guī)?;a(chǎn) 但其產(chǎn)品化生產(chǎn)仍存在僵蚜收 集難 易損傷 羽化率不高等瓶頸 14 16 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治是調(diào)控害蟲種群的一種有效的且對環(huán)境友好的途徑 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害蟲綜合 治理策略中 17 許多生物防治策略中采用了兩種及以上天敵混合利用 不同天敵之間出現(xiàn)生態(tài)位的互補使 得生防效果增強 18 但多種天敵組合后 也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如種間干擾和競爭作用等 19 21 近年有關(guān) 捕食性 寄生性天敵混合釋放防控效果的大多數(shù)研究表明聯(lián)合應(yīng)用較單獨釋放的效果更好 22 24 對于蚜蟲捕 食性天敵南方小花蝽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于其在不同飼養(yǎng)條件下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對害蟲的捕食功能反應(yīng) 以及對常用殺蟲劑的抗性敏感程度等 有關(guān)南方小花蝽與蚜蟲寄生性天敵煙蚜繭蜂種間關(guān)系和聯(lián)合應(yīng)用的 研究還鮮有報道 25 28 課題組前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云南小春作物上蚜蟲發(fā)生嚴(yán)重 常見種類有煙蚜 甘藍蚜 豌豆蚜 Acyrthosiphon pisum 等 煙蚜是多種作物上的優(yōu)勢害蟲 本研究選取上述 3 種常見蚜蟲研究南方小 花蝽對其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 以期為正確評價和利用南方小花蝽防控蚜蟲提供科學(xué)參考 此外 僵蚜成 功羽化是應(yīng)用煙蚜繭蜂防治蚜蟲的前提和實現(xiàn)長久持續(xù)防控的保障 本研究選取煙蚜被煙蚜繭蜂寄生形成 的僵蚜 低日齡寄生蚜以及未被寄生的健康蚜蟲 通過室內(nèi)捕食選擇性試驗 明確南方小花蝽對僵蚜的 第 1 期 段盼等 南方小花蝽對 三 種蚜蟲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 151 喜好程度和對子代煙蚜繭蜂的潛在影響 可為聯(lián)合利用南方小花蝽和煙蚜繭蜂進行高效生物防治提供理 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 1 供試蟲源 供試南方小花蝽和 3 種蚜蟲于 2019 年 1 月采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紅花大金元特色煙葉科 技研發(fā)基地 25 23 31 17 N 100 24 44 07 E 寄主植物為十字花科蔬菜 蘿卜 白菜 和豆科蔬菜 豌豆 蠶豆 該地年平均氣溫 17 3 小春作物種植的壩區(qū)蚜蟲混合種發(fā)生嚴(yán)重 供試?yán)ハx在云南 省昆明市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昆蟲系養(yǎng)蟲室建立室內(nèi)種群 所采煙蚜 豌豆蚜 綠色型 和甘藍蚜分別用盆栽 煙苗 豌豆植株和甘藍苗連續(xù)飼養(yǎng) 選取煙蚜 豌豆蚜 甘藍蚜的成蚜 以及煙蚜的低齡若蚜 1 2 齡 若蚜 高齡若蚜 3 4 齡若蚜 備用 南方小花蝽用煙蚜 豌豆蚜 甘藍蚜混合飼養(yǎng) 3 代 選取南方 小花蝽 5 齡若蟲 雄成蟲和雌成蟲饑餓 12 h 備用 供試健蚜 未被煙蚜繭蜂寄生的煙蚜成蚜 低日齡 寄生蚜 被寄生 2 4 d 的低日齡寄生煙蚜成蚜 僵蚜 經(jīng)篩選完整 無損傷被寄生 5 6 d 以上的高日 齡寄生煙蚜成蚜 以及盆栽煙苗由彌渡縣紅花大金元特色煙葉科技研發(fā)基地提供 豌豆植株和甘藍苗來 自市售 1 2 試驗條件 將潔凈消毒后的玻璃培養(yǎng)皿 d 12 cm 濾紙 d 12 cm 及脫脂棉放于電熱鼓風(fēng)恒溫干燥箱 上 海市崇明實驗儀器廠 101A 2 中烘干備用 所有試驗在人工氣候箱 上海三騰儀器 LTC 1000 中進行 人工氣候箱設(shè)置條件 溫度 25 1 相對濕度 70 5 光周期 16L 8D 光照強度 20000 lx 1 3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蚜蟲的捕食喜好性試驗 采用上述煙蚜 豌豆蚜 甘藍蚜組合的混合獵物 簡稱 A 組獵物 進行試驗 蚜蟲為健康 活動能力 良好的無翅胎生雌蚜 先在培養(yǎng)皿底均勻鋪放一層用清水浸潤過的濕脫脂棉并覆蓋濾紙 將新鮮的煙草 豌豆 甘藍葉片用打孔器取直徑為 2 cm 的葉碟 7 在培養(yǎng)皿中呈 品 字形背面朝上放入 3 種寄主葉碟各 1 片 接入 1 頭南方小花蝽 分別采用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 雌成蟲 雄成蟲進行試驗 然后立即用細毛 筆將煙蚜 豌豆蚜 甘藍蚜各 30 頭 即按比例 1 1 1 混合后接入到葉碟上 采用保鮮膜封口并用 1 號 昆蟲針扎若干小孔 以保持培養(yǎng)皿通風(fēng) 29 試驗設(shè)置 24 個重復(fù) 隨機分為 3 組 不接入南方小花蝽為對 照組 用以檢查獵物自然死亡數(shù)量 24 h 后在解剖鏡下檢查各獵物死亡數(shù)量 計算南方小花蝽第 1 天的捕 食量 各獵物校正被捕食量 處理蚜蟲死亡數(shù) 對照組蚜蟲自然死亡數(shù)量 10 由于自然條件下大多數(shù)種類蚜蟲呈聚集分布 獵物蚜蟲數(shù)量遠遠多于天敵數(shù)量 本試驗供試獵物的總 數(shù)量設(shè)置足夠 此外 蚜蟲繁殖能力很強 經(jīng)前期預(yù)試驗發(fā)現(xiàn)甘藍蚜繁殖子代速率較快 因此處理期間每 隔 6 h 觀察一次 將新生蚜蟲從培養(yǎng)皿中清除掉 下同 1 4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不同寄生狀態(tài)煙蚜的捕食喜好性試驗 采用上述健蚜 低日齡寄生蚜 僵蚜組合的混合獵物 B 組獵物 進行試驗 同種寄生狀態(tài)煙蚜的體 型大小 寄生日齡一致 試驗方法同 1 3 節(jié) 在培養(yǎng)皿底鋪放濕脫脂棉和濾紙后 呈 品 字形背面朝上 放入煙草葉碟 3 片 每培養(yǎng)皿接入 1 頭南方小花蝽 分別采用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 雌成蟲 雄成蟲進行 試驗 然后用細毛筆將健蚜 低日齡寄生蚜 僵蚜各 30 頭 即按比例 1 1 1 混合后接入到煙草葉碟上 用保鮮膜封口并扎若干孔 設(shè)置 24 個重復(fù) 隨機分為 3 組 不接入南方小花蝽為對照組 用以檢查獵物 自然死亡數(shù)量 24 h 后在解剖鏡下檢查各獵物死亡數(shù)量 僵蚜待足夠時長后進行鏡檢 羽化成功的僵蚜?xí)?留下空的僵蚜殼 將不能羽化的僵蚜記為被捕食 分別計算南方小花蝽對健蚜 低日齡寄生蚜 僵蚜第 1 天的捕食量 僵蚜校正被捕食量 僵蚜被捕食量 對照組未成功羽化出煙蚜繭蜂僵蚜數(shù)量 其它獵物 校正被捕食量 處理蚜蟲死亡數(shù) 對照組蚜蟲自然死亡數(shù)量 1 5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不同發(fā)育階段煙蚜的捕食喜好性試驗 采用上述煙蚜低齡若蚜 高齡若蚜和成蚜組合的混合獵物 C 組獵物 進行試驗 各發(fā)育階段選取體 型一致的健康煙蚜 成蚜為無翅胎生雌蚜 試驗方法同 1 4 節(jié) 獵物數(shù)量設(shè)置為 煙蚜低齡若蚜 高齡若 152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xué) 報 第 38 卷 蚜和成蚜各 30 頭 即按比例 1 1 1 接入培養(yǎng)皿 設(shè)置 24 個重復(fù) 隨機分為 3 組 不接入南方小花蝽 為對照組 用以檢查獵物自然死亡數(shù)量 24 h 后在解剖鏡下檢查獵物死亡數(shù)量 分別計算南方小花蝽對煙 蚜低齡若蚜 高齡若蚜和成蚜第 1 天的捕食量 1 6 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獵物的捕食量變化 完成上述捕食喜好性試驗后 用細毛筆挑出各組培養(yǎng)皿內(nèi)的南方小花蝽 將其重新接入新的培養(yǎng)皿中 葉碟 混合獵物比例等與上述設(shè)置條件一致 24 h 后 記作第 2 d 檢查獵物死亡數(shù)量 之后再次將上述 南方小花蝽接入新的培養(yǎng)皿中 培養(yǎng)皿仍按上述條件設(shè)置 24 h 后 記作第 3 d 再次檢查獵物死亡數(shù)量 并分別計算出第 2 d 第 3 d 各獵物的被捕食量 1 7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根據(jù)周集中和陳常銘 30 采用多種獵物共存時捕食者對不同獵物的喜好性指數(shù) C i 值判定南方小花蝽對 各供試獵物的喜好性 其方程表達式為 C i Q i F i Q i F i 式中 C i 為捕食者對第 i 種獵物的喜好 性 Q i 為捕食者對第 i 種獵物的捕食比例 F i 為第 i 種獵物在環(huán)境中所占的比例 設(shè) N i 為環(huán)境中第 i 種獵 物的數(shù)量 Na i 為捕食者捕食第 i 種獵物的數(shù)量 則 F i N i N i Q i Na i Na i C i 0 表示捕食者對第 i 種 獵物無喜好性 0 C i 1 表示捕食者對第 i 種獵物有正喜好性 1 C i 0 表示捕食者對第 i 種獵物有負(fù)喜 好性 所有處理喜好性 C i 值均進行單一樣本 t 檢驗 與零假設(shè) C i 0 進行差異顯著性比較 采用 Excel 2016 統(tǒng)計試驗數(shù)據(jù)并計算 C i 值 采用 SPSS 25 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不同處理南方小花蝽對不 同獵物的捕食量和喜好性利用 Duncan s 新復(fù)極差法比較其差異顯著性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蚜蟲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煙蚜 甘藍蚜 豌豆蚜 3 種蚜蟲混合 24 h 后 單頭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 雌成蟲 雄成蟲對煙蚜的捕 食量均較大 以雌成蟲對煙蚜的捕食量最大 為 7 46 頭 d 對甘藍蚜的捕食量少于煙蚜 對豌豆蚜的捕食 量較小 以雄成蟲對豌豆蚜的捕食量最小 為 1 38 頭 d 南方小花蝽各發(fā)育階段對煙蚜和甘藍蚜均表現(xiàn)正 喜好性 對豌豆蚜表現(xiàn)負(fù)喜好性 表 1 表 1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蚜蟲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Table 1 Predatory number and preference of Orius similis to three kinds of aphid species 南方小花蝽 Orius similis 蚜蟲種類 Aphid species 捕食量 頭 d Predatory number ind per day 喜好性指數(shù) C i Preference index C i 煙蚜 4 58 0 17 aB 0 1279 0 0092 aB 甘藍蚜 4 50 0 07 aB 0 1194 0 0118 aA 5 齡若蟲 5 th instar nymphs 豌豆蚜 1 54 0 11 bA 0 3949 0 0187 bA 煙蚜 7 46 0 42 aA 0 1940 0 0136 aA 甘藍蚜 5 79 0 29 bA 0 0704 0 0094 bB 雌成蟲 Female adults 豌豆蚜 1 83 0 11 cA 0 4656 0 0230 cA 煙蚜 5 25 0 19 aB 0 2060 0 0035 aA 甘藍蚜 3 75 0 14 bC 0 0406 0 0159 bB 雄成蟲 Male adults 豌豆蚜 1 38 0 19 cA 0 4365 0 0466 cA 注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 標(biāo)準(zhǔn)誤 經(jīng) Duncan s 多重比較 同一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獵物的捕食量或喜好性差異 顯著 P 0 05 同一列不同大寫字母表示不同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蝽對同一獵物的捕食量或喜好性差異顯著 P 0 05 表示與零假設(shè)差 異顯著 P 0 05 表 2 和表 3 同 Note Data in the table are mean S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predatory number or prey preference of Orius similis in the same stage to different preys P 0 05 and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predatory number or prey preference of Orius similis in different stages to the same prey P 0 05 by Duncan 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null hypothesis The same for table 2 and 3 第 1 期 段盼等 南方小花蝽對 三 種蚜蟲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 153 同一發(fā)育階段的南方小花蝽對 3 種蚜蟲的捕食量和喜好性不同 表 1 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 雌成 蟲 雄成蟲對煙蚜與甘藍蚜的捕食量 F 2 6 200 7010 P 0 0001 F 2 6 90 8910 P 0 0001 F 2 6 121 1630 P 0 0001 和喜好性 F 2 6 468 9970 P 0 0001 F 2 6 460 3430 P 0 0001 F 2 6 137 0590 P 0 0001 顯著高于對豌豆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此外 不同發(fā)育階段的南方小花蝽所偏好的蚜蟲也有所不同 表 1 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對甘藍蚜 的喜好性顯著高于雌成蟲和雄成蟲 F 2 6 9 8520 P 0 0127 雌成蟲和雄成蟲對煙蚜的喜好性顯著高 于 5 齡若蟲 F 2 6 18 7880 P 0 0026 雌 雄成蟲對煙蚜的喜好性無顯著差異 各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 蝽對豌豆蚜的喜好性無顯著差異 F 2 6 1 2410 P 0 3540 2 2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不同寄生狀態(tài)煙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健蚜 低日齡寄生蚜和僵蚜共存環(huán)境中 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和雌成蟲對僵蚜的捕食量較大 以雌成 蟲對僵蚜的捕食量最大 為 3 29 頭 d 各發(fā)育階段對健蚜的捕食量較大 對低日齡寄生蚜的捕食量較小 以雄成蟲對低日齡寄生蚜的捕食量最小 為 2 04 頭 d 南方小花蝽各發(fā)育階段對健蚜和僵蚜均表現(xiàn)正喜好 性 對低日齡寄生蚜表現(xiàn)負(fù)喜好性 表 2 同一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蝽對不同寄生狀態(tài)煙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不同 表 2 南方小花蝽 5 齡若蟲 雌成蟲 雄成蟲對僵蚜與健蚜的捕食量 F 2 6 16 1740 P 0 0038 F 2 6 43 4450 P 0 0003 F 2 6 26 2340 P 0 0011 和喜好性 F 2 6 16 3130 P 0 0037 F 2 6 65 9020 P 0 0001 F 2 6 243 5270 P 0 0001 均顯著高于對低日齡寄生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此外 南方小花蝽不同發(fā)育階段偏好的寄生態(tài)煙蚜也有所不同 表 2 雄成蟲對健蚜的喜好性顯著 高于 5 齡若蟲和雌成蟲 F 2 6 11 4040 P 0 0090 雌成蟲對僵蚜的喜好性顯著高于 5 齡若蟲和雄成蟲 F 2 6 12 4700 P 0 0073 各發(fā)育階段小花蝽對低日齡寄生蚜的喜好性無顯著差異 F 2 6 3 5770 P 0 0949 表 2 南方小花蝽對不同寄生狀態(tài)煙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Table 2 Predatory number and preference of Orius similis to different parasitism of Myzus persicae 南方小花蝽 Orius similis 獵物類型 Prey types 捕食量 頭 d Predatory number ind per day 喜好性指數(shù) C i Preference index C i 健蚜 2 46 0 04 aB 0 0113 0 0056 aB 低日齡寄生蚜 2 13 0 07 bA 0 0619 0 0195 bA 5 齡若蟲 5 th instar nymphs 僵蚜 2 63 0 07 aB 0 0438 0 0113 aB 健蚜 2 79 0 11 bAB 0 0044 0 0121 bB 低日齡寄生蚜 2 21 0 04 cA 0 1117 0 0169 cA 雌成蟲 Female adults 僵蚜 3 29 0 08 aA 0 0870 0 0045 aA 健蚜 2 88 0 13 aA 0 0583 0 0070 aA 低日齡寄生蚜 2 04 0 04 bA 0 1115 0 0052 cA 雄成蟲 Male adults 僵蚜 2 75 0 07 aB 0 0368 0 0055 bB 2 3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不同發(fā)育階段煙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南方小花蝽各發(fā)育階段對煙蚜低齡若蚜的捕食量均大于高齡若蚜和成蚜 其中雌成蟲對煙蚜低齡若蚜 的捕食量最大 為 4 04 頭 d 雄成蟲對煙蚜成蚜的捕食量最小 為 2 58 頭 d 南方小花蝽各發(fā)育階段對低 齡若蚜和高齡若蚜均表現(xiàn)正喜好性 對成蚜表現(xiàn)負(fù)喜好性 表 3 同一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發(fā)育階段煙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不同 表 3 其中南方小花蝽雌成 蟲 雄成蟲對低齡若蚜和高齡若蚜的捕食量顯著高于對成蚜 F 2 6 11 5040 P 0 0088 F 2 6 6 9330 P 0 0275 的捕食量 各發(fā)育階段對低齡若蚜和高齡若蚜的喜好性均顯著高于對成蚜 F 2 6 9 3560 P 0 0143 F 2 6 29 6580 P 0 0008 F 2 6 12 0760 P 0 0079 的喜好性 但不同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蝽對 不同發(fā)育階段煙蚜的喜好性差異不大 表 3 154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xué) 報 第 38 卷 表 3 南方小花蝽對煙蚜低齡若蚜 高齡若蚜和成蚜的捕食量和喜好性 Table 3 Predatory number and preference of Orius similis to low instar nymphs high instar nymphs and adults of Myzus persicae 南方小花蝽 Orius similis 獵物類型 Prey types 捕食量 頭 d Predatory number ind per day 喜好性指數(shù) C i Preference index C i 低齡若蚜 3 21 0 08 aB 0 0312 0 0159 aA 高齡若蚜 3 08 0 11 abB 0 0110 0 0058 aA 5 齡若蟲 5 th instar nymphs 成蚜 2 75 0 13 bA 0 0465 0 0153 bA 低齡若蚜 4 04 0 27 aA 0 0682 0 0158 aA 高齡若蚜 3 67 0 15 aA 0 0211 0 0065 aA 雌成蟲 Female adults 成蚜 2 83 0 04 bA 0 1065 0 0231 bB 低齡若蚜 2 92 0 08 aB 0 0216 0 0126 aA 高齡若蚜 2 88 0 07 aB 0 0145 0 0073 aA 雄成蟲 Male adults 成蚜 2 58 0 04 bA 0 0388 0 0078 bA 2 4 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獵物的捕食量變化情況 在 2 次替換獵物的連續(xù) 3 天內(nèi) 起始發(fā)育階段為 5 齡若蟲 雌成蟲 雄成蟲的南方小花蝽每日對同一 獵物的捕食量呈現(xiàn)減少趨勢 圖 1 3 對同一組混合獵物的日捕食總量也有所減少 圖 4 不同混合獵物條件下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獵物的捕食量存在差異 圖 1 3 在煙蚜 甘藍蚜 豌豆蚜 共存環(huán)境下 南方小花蝽對煙蚜和甘藍蚜的捕食量顯著高于豌豆蚜 P 0 05 在煙蚜健蚜 低日齡寄生 蚜 僵蚜共存環(huán)境下 南方小花蝽對僵蚜和健蚜的捕食量顯著高于低日齡寄生蚜 P 0 05 在煙蚜低齡 若蚜 高齡若蚜 成蚜共存環(huán)境下 南方小花蝽對低齡若蚜和高齡若蚜的捕食量高于成蚜 在各組蚜蟲混合獵物共存環(huán)境下 南方小花蝽雌成蟲對各蚜蟲的總捕食量高于 5 齡若蟲和雄成蟲 此 外 南方小花蝽在 3 種混合獵物環(huán)境下的日總捕食量為 6 71 15 08 頭 對各組混合蚜蟲獵物的總捕食量 大小依次為 A 組獵物 C 組獵物 B 組獵物 說明密閉空間混合獵物條件下 南方小花蝽日捕食總量受混 合獵物蚜蟲種類和類型的復(fù)雜程度影響 圖 4 3 討論 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種類蚜蟲的捕食量存在差異 在煙蚜 甘藍蚜 豌豆蚜共存的環(huán)境中 南方小花蝽 各發(fā)育階段對煙蚜和甘藍蚜的捕食量較大 表現(xiàn)出正喜好性 而對豌豆蚜表現(xiàn)負(fù)喜好性 南方小花蝽最喜 捕食量 頭 天 Predat ory n u mber i nd per day 注 圖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 標(biāo)準(zhǔn)誤 同一天誤差線上方不同小寫字母表示 Duncan s 多重比較同一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獵物的捕食量差異顯著 P 0 05 下同 Note Data in the figure are mean SE And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above the error bar in the same day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predatory number of Orius similis to different preys by Duncan s multiple range test P 0 05 The same below 圖 1 南方小花蝽對 3 種蚜蟲的捕食量變化情況 Fig 1 Changes in predatory number of Orius similis to three kinds of aphid species 第 1 期 段盼等 南方小花蝽對 三 種蚜蟲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 155 a a a b b b a a a 1 8 2 2 2 6 3 0 3 4 健蚜 Healthy aphids 低日齡寄生蚜 Low aged parasitized aphids 僵蚜 Mummified aphids b b b c c c a a a 1 8 2 2 2 6 3 0 3 4 a a a b bb a a a 1 8 2 2 2 6 3 0 3 4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5齡若蟲 5 th instar nymphs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雌成蟲 Female adults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雄成蟲 Male adults 圖 2 南方小花蝽對不同寄生狀態(tài)煙蚜的捕食量變化情況 Fig 2 Changes in predatory number of Orius similis to different parasitism of Myzus persicae a a a ab a a b a b 2 0 2 4 2 8 3 2 3 6 4 0 4 4 低齡若蚜 Low instar nymphs 高齡若蚜 High instar nymphs 成蚜 Adults a a a a a a b b b 2 0 2 4 2 8 3 2 3 6 4 0 4 4 a a a a a a b b a 2 0 2 4 2 8 3 2 3 6 4 0 4 4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5齡若蟲 5 th instar nymphs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雌成蟲 Female adults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雄成蟲 Male adults 圖 3 南方小花蝽對不同發(fā)育階段煙蚜的捕食量變化情況 Fig 3 Changes in total predatory number of Orius similis to Myzus persicae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A組混合獵物 Mixed group A B組混合獵物 Mixed group B C組混合獵物 Mixed group C 4 6 8 10 12 14 16 4 6 8 10 12 14 16 4 6 8 10 12 14 16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5齡若蟲 5 th instar nymphs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雌成蟲 Female adults 第 1天 1 st day 第 2天 2 nd day 第 3天 3 rd day 雄成蟲 Male adults 圖 4 不同混合獵物共存條件下不同發(fā)育階段南方小花蝽的總捕食量變化情況 Fig 4 Changes in total predatory number of Orius simili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to different mixed prey 好捕食煙蚜 造成此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有 1 豌豆蚜更難被南方小花蝽成功捕食并逃脫 3 種供試蚜蟲的 體型大小為豌豆蚜 甘藍蚜 煙蚜 其中豌豆蚜成蚜體型是南方小花蝽的 2 3 倍 胸足較長 活動能力 強 能有效躲避天敵的捕食 31 2 蚜蟲體色的變化能有效逃避捕食 32 豌豆蚜有紅色型和綠色型兩種 生物型 本研究豌豆蚜為綠色型 綠色型較紅色型更不易被捕食性天敵捕食 33 3 甘藍蚜對天敵有一 定防御能力 其體表密布蠟粉 亦能釋放有芥末油氣味的化學(xué)物質(zhì)干擾天敵的捕食行為 34 南方小花蝽各發(fā)育階段對煙蚜健蚜和僵蚜的捕食量明顯高于低日齡寄生蚜 對健蚜和僵蚜表現(xiàn)正喜好 性 而對低日齡寄生蚜表現(xiàn)負(fù)喜好性 Chatha 和 Naz 35 研究了七星瓢蟲 Cocconella septempunctata 分別 以煙蚜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