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一種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及輔助裝置.pdf
19 中華 人民共和國 國家知識產權局 12 發(fā)明 專利申請 10 申請公布號 43 申請公布日 21 申請 號 202110073389 2 22 申請日 2021 01 20 71 申請人 農業(yè)農村 部南京農業(yè)機 械化研究所 地址 210014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中山門 外柳營10 0號 72 發(fā)明人 宋志禹 蔣清海 梅松 丁文芹 夏先飛 楊光 趙映 金月 張健飛 韓余 王文明 占才學 74 專利代理 機構 常州易瑞智新專利代理事務 所 普通 合 伙 323 38 代理人 徐琳淞 51 Int Cl A01G 17 00 2006 01 A01D 46 26 2006 01 A01G 17 10 2006 01 A01G 17 14 2006 01 54 發(fā)明名稱 一種標準 化藍 莓種植方法及輔助裝置 57 摘要 本發(fā) 明公開了一種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具 體做法是將 藍莓植株栽種成行 在行首和行尾各 設置一個龍門框架 龍門框架上設置有第一安裝 孔 第一安裝孔的位置對齊藍莓的掛果區(qū) 之后 將鋼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龍門框架的第一 安裝孔 鋼繩與藍莓植株行平行 然后將藍莓植 株的掛果枝條固定在鋼繩上 并在藍莓植株生長 過程中 將增高的掛果枝條松綁后繼續(xù)固定在更 高的鋼繩上 本發(fā)明的藍莓種植方法利用鋼繩對 藍莓植株行中所有藍莓植株的掛果枝條進行固 定 使得藍莓植株的掛果枝條整齊排列成行 方 便對藍莓進行機械化護理 尤其在采收時 用戶 激振鋼繩即可將振動精確傳遞至掛果枝條 不但 采收效率高而 且不損傷藍 莓植株的主體 權利要求書1頁 說明書3頁 附圖5頁 CN 112690165 A 2021 04 23 CN 112690165 A 1 一種標準 化藍 莓種植方法 其特 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 將藍莓植株栽種成行 在行首和行尾各設置一個龍門框架 龍門框架上設置有 第一 安裝孔 第一 安裝孔的位置對齊藍 莓的掛 果區(qū) 步驟2 將鋼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龍門框架的第一安裝孔 鋼繩與藍莓植株行平 行 步驟3 將藍 莓植株的掛 果枝條固定在鋼繩上 步驟4 在藍 莓植株生長過程中 將增高的掛 果枝條松 綁后繼續(xù)固定在更高的鋼繩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2中 將搖振框 與鋼繩連接 所述搖振框上設置有與龍門框架上第一安裝孔對應的第二安裝孔 所述搖振 框通過第二 安裝孔與鋼繩固定 所述搖振框間隔一個或者多個藍 莓植株布置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1中 在藍莓植 株中間也布置一個或多個龍門框架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1中 處于行首 和行尾的龍門框架 距離最近的藍 莓植株保持一個 株距的距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1中 首先在地 面 起壟 然后在壟上栽種成行的藍 莓植株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步驟5 在藍莓植株 生長過程中修剪高出掛 果區(qū)的枝條 在藍 莓植株結果初期修剪低于掛 果區(qū)的枝條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龍門框架上設置有斜 拉鋼繩 8 一種標準化藍莓種植輔助裝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龍門框架和鋼繩 龍門框架上設置 有第一安裝孔 第一安裝孔的位置對齊藍莓的掛果區(qū) 龍門框架布置在藍莓植株行的行首 行間和行尾 鋼繩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龍門框架的第一安裝孔并且張緊 鋼繩用于固定藍 莓植株的掛 果枝條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輔助裝置 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搖振框 所述 搖 振框上設置有與龍門框架上第一安裝孔對應的第二安裝孔 所述搖 振框通過第二安裝孔 與鋼繩固定 所述搖振框間隔一個或者多個藍 莓植株布置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標準化藍莓種植輔助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龍門框架上設 置有斜拉鋼繩 權 利 要 求 書 1 1 頁 2 CN 112690165 A 一種標 準化 藍 莓種植 方 法及輔助裝 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 農業(yè)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標準 化藍 莓種植方法及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技術的藍莓種植方法是 以設定 的間距和行距將藍莓植株成行栽種 然后對 藍莓植株進 行常規(guī)的施肥 噴灌 捕蟲和除草等護理 這種常規(guī)的藍莓種植導致生長出來的 藍莓枝 條隨機散發(fā) 沒有明確的掛果區(qū) 非常不利用對藍莓進 行機械化管理 尤其難以對藍 莓進行機械化采收 現有技術中針對藍莓的機械化采收主要是搖振式采收和氣力式采收 搖振式采收主要做法是使用激振源拍打藍莓植株 拍打位置的隨機性強 不能直接有效的 作用在掛果區(qū)域 采收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擊中藍莓果實 氣力式采收則只能操作氣力部件 經過藍莓果 實較為集中的區(qū)域進 行采收 采收完畢后一般還會遺漏大量藍莓果實需要 人工 補采 發(fā)明內容 0003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的藍莓種植方法無法控制藍莓的掛果區(qū) 導 致藍 莓的機 械化采收難以應用 0004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標準化藍莓種植方法 包括 如下步驟 0005 步驟1 將藍莓植株栽種 成行 在行首和行尾各設置一個龍門框架 龍門框架上設 置有第一安裝孔 第一安裝孔的位置對齊藍莓的掛果區(qū) 第一安裝孔的數量為多個 上下相 鄰的第一安裝孔應左右交錯 藍莓植株宜選用帶有3 8根基生桿莖 樹齡2年以上 苗高400 600mm的藍莓樹苗 藍莓植株的株距宜保持1500 2000mm 相鄰的藍莓植株行之間行距宜保 持1800 2000mm 藍莓的掛果區(qū)高度一般是500 1500mm 對應的 第一安裝孔應分布在500 1500mm的高度范圍內 如果藍莓植株行的長度較長 也可以在藍莓植株行的中間布置一個 或者多個龍門框架 處于行首和行尾的龍門框架距離最近的藍莓植株保持一個株距的距 離 為將來藍 莓采收預留空間 0006 步驟2 將鋼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龍門框架的第一安裝孔 鋼繩與藍莓植株行 平行 如果藍 莓植株中間布置有龍門框架 則鋼繩從行間的龍門框架的第一 安裝孔 穿過 0007 步驟3 將藍 莓植株的掛 果枝條固定在鋼繩上 0008 步驟4 在藍莓植株生長過程中 將增高的掛果枝條松綁后繼續(xù)固定在更高的鋼繩 上 0009 本發(fā)明的藍莓種植方法利用鋼繩對藍莓植株行中所有藍莓植株的掛果枝條進行 固定 使得藍莓植株的掛果枝條整齊排列成行 既能方便葉面施肥也能方便后期采收藍莓 果 實 特別是在后 期采用搖 振法采收果實時 用戶激振鋼繩即可精準的搖 振掛果枝 條 既能 提高采果效率又不會損傷藍 莓植株本身 0010 進一步的 在所述步驟2中 將搖振框與鋼繩連接 所述搖振框上設置有與龍門框 說 明 書 1 3 頁 3 CN 112690165 A 架上第一安裝孔對應的第二安裝孔 所述搖振框通過第二安裝孔與鋼繩 固定 所述搖振框 間隔一個或者多個藍莓植株布置 搖振框一般通過第二安裝孔和鋼繩懸空在前后藍莓植株 的中間位置 搖 振框的作用在于將不同的鋼繩連接起來 在后 期采收時 振動任意一根鋼繩 即可同步振動其 他鋼繩 0011 進一步的 在所述步驟1中 首先在地面起壟 然后在壟上栽種成行的藍莓植株 通 過起壟作業(yè)能夠在地面上形成排水溝渠 達到防澇的效果 一般起壟高度 100 200mm 壟面 寬度500 600mm 壟底寬800mm 在 壟上依次挖坑放苗 將有機肥與土壤充分混勻 后回填苗坑 至略高于壟面 然后將藍 莓樹 苗扶正后壓實即可完成栽種 0012 進一步的 藍莓種植方法還包括步驟5 在藍莓植株生長過程中修剪高出掛果區(qū)的 枝條 在藍莓植株結果初期以及藍莓植株發(fā)芽抽新枝時修剪低于掛果區(qū)的枝條 主要是修 剪藍莓植株根莖上方500mm范圍內的芽和枝 藍莓植株的部分側枝可能生長過高導致無法 固定在最高1500mm高度的鋼繩上 此時需要將該側枝剪去 促進掛果區(qū)的側枝生長 選擇長 勢良好的掛 果區(qū)側枝就近固定在鋼繩上 并控制鋼繩上掛 果枝條的數量 為3 6根 0013 進一 步的 所述龍門框架上設置有斜拉鋼繩 斜拉鋼繩用于固定龍門框架 0014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標準化藍莓種植輔助裝置 包括龍門框架和鋼繩 龍門框架 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 第一安裝孔的位置對齊藍莓的掛果區(qū) 龍門框架布置在藍莓植株行 的行首 行間和行尾 鋼繩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龍門框架的第一安裝孔并且張緊 鋼繩用于 固定 藍 莓植株的掛 果枝條 0015 進一步的 藍莓種植輔助裝置還包括搖振框 所述搖振框上設置有與龍門框架上 第一安裝孔對應的第二安裝孔 所述搖振框通過第二安裝孔與鋼繩 固定 所述搖振框間隔 一個或者多個藍 莓植株布置 0016 進一步的 所述龍門框架上設置有斜拉鋼繩 斜拉鋼繩用于將處于行首和行尾的 龍門框架固定在地 面 0017 有益效果 1 本發(fā)明的藍莓種植方法利用鋼繩對藍莓植株行中所有藍莓植株 的 掛果枝 條進 行固定 使 得藍莓植株的掛果枝 條整齊排列成行 方便對藍莓進行機械化護理 有利于提高 噴灌 葉面施肥 捕蟲等環(huán)節(jié)的效率 也提高了藍莓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2 本發(fā) 明的藍莓種植方法利用鋼繩串聯(lián)所有的掛果枝條 通過激振鋼繩即可達到采收的目的 振 動經過鋼繩精確傳遞至掛果枝 條 不但采收效率高而且不損傷藍莓植株的主體 3 本發(fā)明 的藍莓種植方法利用搖 振框連接所有的鋼繩 振動搖振框或者其上任意一根鋼繩即可帶動 所有鋼繩振動 采收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0018 圖1是實施例1中種植的藍 莓植株行示 意圖 主視角 0019 圖2是實施例1中種植的藍 莓植株行示 意圖 斜視角 0020 圖3是圖2的A放大圖 0021 圖4是實施例1中龍門框架的零件圖 隱藏 斜拉鋼繩 0022 圖5是實施例1中搖振框的零件圖 0023 其中 100 藍莓植株 200 壟 300 龍門框架 310 第一安裝孔 320 斜拉鋼繩 400 搖振框 410 第二 安裝孔 5 00 鋼繩 說 明 書 2 3 頁 4 CN 112690165 A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 步詳細說明 0025 實施例1 0026 如圖1至圖3所示 本實施例標準 化藍 莓種植方法 包括如下步驟 0027 步驟1 在地面起壟 然后在壟200上栽種成行的藍莓植株100 起壟高度100 200mm 壟200面寬度500 600mm 壟200底寬800mm 在壟200上依次挖坑放苗 將有機肥與土 壤充分混勻后回填苗坑至略高于壟面 然后將藍莓樹苗扶正后壓實即可完成栽種 藍莓植 株100選用帶有3 8根基生桿莖 樹齡2年以上 苗高400 600mm的藍莓樹苗 藍莓植株100的 株距宜保持15 00 2000mm 相鄰的藍 莓植株10 0行之間行距宜保持180 0 2000mm 0028 步驟2 在行首 行 間和行尾各設置一個龍門框架300 龍門框架300的結構如圖3和 圖4所示 為了方便觀 察 圖3中只保留一棵藍莓植株 龍門框架300呈音叉形 龍門框架300 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310 第一安裝孔310的位置對齊藍莓的掛果區(qū) 第一安裝孔310左右各 五個并且左右對稱 上下相鄰的第一安裝孔310左右交錯 第一安裝孔310的高度位于500 1500mm之間 龍門框架3 00上還設置有斜拉鋼繩320固定 0029 步驟3 將鋼繩500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行首和行尾的龍門框架300的第一安裝孔 310 鋼繩 500從行間的龍門框架300的第一安裝孔310穿過 鋼繩 500與藍莓植株100行平行 鋼繩500同步串聯(lián)搖振框400 搖振框400的結構如圖3和圖5所示 搖振框400上設置有與龍 門框架300上第一安裝孔310對應的第二安裝孔410 搖振框400通過第二安裝孔410與鋼繩 500固定 搖振框40 0間隔一個藍 莓植株10 0布置 0030 步驟4 將藍 莓植株10 0的掛 果枝條固定在鋼繩5 00上 0031 步驟5 在藍莓植株100生長過程中 將增高的掛果枝條松綁后繼續(xù)固定在更高的 鋼繩5 00上 0032 步驟6 在 藍莓植株100生長過程中修剪高出掛果區(qū)的枝條 在藍莓植株 100結果初 期修剪低于掛果區(qū)的枝條 修剪藍莓植株100根莖上方500 mm范圍內的芽和枝 藍莓植株100 的部分側枝可能生長過高導致無法固定在最高1500mm高度的鋼繩500上 此時需要將該側 枝剪去 選擇長勢良好的掛 果區(qū)側枝就近固定在鋼繩5 00上 0033 本 實施例的藍莓種植方法利用鋼繩500對藍莓植株100行中所有藍莓植株100的掛 果枝 條進行固定 藍莓果 實始終處于500 1500mm高度區(qū)間內并且分列在藍莓植株100兩側 既能方便葉面施肥也能方便后期采收藍 莓果實 0034 如果采用搖振法進行機械采收 用戶需要利用激振源振動搖振框400或者鋼繩 500 將藍莓果實振動下來 振動能夠直接傳導至掛果枝條 最大限度降低搖振對藍莓植物 的損傷 另一方面 激振 源不進入掛 果區(qū) 避免激振 源損傷藍 莓果實 0035 雖然說明書中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 但這些實施方式只是作為提示 不應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省略 置換和變更均 應包 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說 明 書 3 3 頁 5 CN 112690165 A 圖1 說 明 書 附 圖 1 5 頁 6 CN 112690165 A 圖2 說 明 書 附 圖 2 5 頁 7 CN 112690165 A 圖3 說 明 書 附 圖 3 5 頁 8 CN 112690165 A 圖4 說 明 書 附 圖 4 5 頁 9 CN 112690165 A 圖5 說 明 書 附 圖 5 5 頁 10 CN 11269016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