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馬鈴薯栽培技術.pdf
栽 栽培 培 技 技術 術 Z Z a a i i p p e e i i j j i i s s h h u u 塑 料大棚 馬 鈴薯栽培技 術 鄧琴玉 近 年 來 全 縣 馬 鈴 薯 種 植 面 積 逐 年 擴 大 2019 年 種 植 面 積 達 49 91 萬 畝 塑 料 大 棚 馬 鈴 薯 栽 培 技 術 資 金 投 入 少 經(jīng) 濟 效 益高 較 大 田 栽 培可提 前 上市 20 30 天 一 播 種 前 的準備 1 選 地 與 整 地 一 是 選 擇 土 壤 肥 沃 地 勢 平 坦 排 灌 方 便 土 層 深 厚 土 質 疏 松 的 微 酸 性 沙 壤 土 或 壤 土 進 行 栽 培 二 是 馬 鈴 薯 忌 連 作 適 宜 與 禾 谷 類 作 物 輪 作 前 茬 最 好 為 麥 類 谷 子 玉 米 等 作 物 為 好 其 次 是 豆 科 十 字 花 科 茄 科 蔬 菜 等 作 物 茬 口 不 宜 種 植 2 蓋 棚 及 施 肥 蓋 棚 時 間 立 春 后7 10 天 大 棚 應 該 在 馬 鈴 薯 播 種 前15 20 天 建 造 完 畢 并 扣 上 棚 膜 以 利 于 土 壤 化 凍 提 高 地 溫 棚 蓋 好 土 壤 解 凍 后 結 合 整 地 每 畝 施 有 機 肥 料3000 公 斤 過 磷 酸 鈣5 0 公 斤 尿 素30 公 斤 硫 酸 鉀20 公 斤 施 肥 亦 可 結 合 秋 季 整 地 提 前 施 入 若 地 塊 地 下 害 蟲 比 較 嚴 重 時 在 整 地 起 壟 時 每 畝 用8 0 敵 百 蟲 可 濕 性 粉 劑5 00 克 加 水 稀 釋 制 成 毒 沙 土40 公 斤 撒 施 3 起 壟 覆 膜 起 壟 帶 一 般 幅 寬 1 0m 壟 面 寬 7 0c m 溝 寬 30c m 壟高 10 15 c m 采 用 幅寬 120c m 的地膜 4 種薯選 擇 與 處理 1 選 用 株 型 緊 湊 抗 逆 性 強 薯 形 整 齊 商 品 形 狀 好 產(chǎn) 量 高 品質 優(yōu) 良 的 中早熟 脫 毒種薯 如 克 新 2 號 克 新 6 號 隴 薯 7 號 興 佳 2 號 冀 張 薯 12 號 希 森 3 號 希 森 6 號 L K 99 費 烏 瑞 它等優(yōu)良品種 脫毒種薯 一 定要 選擇 經(jīng)過 認證 的 堅 決杜絕 把商 品薯當做種薯 栽 培 2 催 芽 播 前 15 天 在 較 溫 暖 的 室 內(nèi) 或 大 棚 內(nèi) 18 20 將切好的種塊 分 為 5 7 層 層間 覆 2 3 厘 米厚 的濕土 或沙土 半 濕半干 不 可 過 濕 更 不 能有 凍 塊 之后加蓋 農(nóng) 膜 草 苫 或 其 他 覆 蓋物保濕避光 溫度保 持 15 25 低 于 10 易 爛種 二 播 種 當 前 期 工 作準 備 好 約 在 2 月 下旬就可以播種 播 種深度 15 厘 米 左右 根 據(jù)品 種 的 生 育 期 株 距 控 制 在 27 33c m 每畝保苗 4000 5 000 株 小 整薯 播種 小 整 薯 播 種 可 避免病 毒病 和細菌性病害 通 過 切刀 傳染 增 強 抗 逆性 可 增 產(chǎn) 15 以上 三 田 間 管 理 1 苗期管 理 播種后 20 天左右 出苗 要及 時放苗 讓幼 苗出 土 放苗時間 一 般應在晴 天 早上 9 時 左右 為宜 和下午 4 時左右 陰天可全天放 苗 2 現(xiàn)蕾期 及 結 薯期 管理 根 據(jù) 馬鈴薯的 長 勢 和 土 壤 墑 情 及 時 澆 水 追 肥 澆 水 不 可 大 水 漫 灌 澆 至 壟 高 1 3 1 2 為 宜 防 止 積水 注 意 不 能 等到土 壤 過干再 澆 3 棚溫管 理 溫度 升高 后 觀 察 大棚 內(nèi) 溫 度 及 時 通 風 或 遮 陰 苗期 大棚溫 度保持在 30 左 右 在盛 花期 當 晚 上氣溫 穩(wěn)定 在 12 以上 后 從 棚 兩頭 向 中 間 逐 漸 卷 撤 棚 膜 3 5 天 后 方 可 完 全撤去棚膜 讓 植株適 應 外界環(huán) 境 4 根外追 肥 從苗 期 開 始 在 葉 面 噴 施 0 1 0 3 的 硼 砂 或 硫 酸 鋅 或 0 5 的 磷 酸 二 氫 鉀 水 溶 液 進 行 葉 面 噴 施 一 般 7 10 天噴一次 連 噴 2 3 次 四 馬 鈴 薯 主要病 蟲 害 1 馬鈴薯 病 害 種類 1 早 疫 病 首先 從 底部葉 片 上 出現(xiàn) 黑 褐 色 小 點 逐 漸 擴 大 成近圓形病斑 病 斑內(nèi) 有暗 褐 色 同 心輪紋 病 斑 上 生 出 黑 色 霉 層 發(fā)病 嚴 重 時 葉片干 枯 脫落 發(fā) 病 近年 呈 上 升 趨 勢 危 害 程 度 僅 次 于晚 疫 病 2 晚疫 病 馬鈴 薯 晚 疫病 主要危害植株 葉 片 葉柄 莖 和塊 莖 葉片 發(fā) 病初 期 葉尖 或葉 緣 出現(xiàn) 開始 產(chǎn) 生 暗 綠 色 水 漬 狀 斑 點 天 氣 潮濕 時 病 斑迅速 擴大 邊 緣生 出 白 色 霉 輪 葉 子 背 面 較 為 明 顯 氣候 干 燥時 病斑 干枯 變 褐 莖部受害 初呈 稍凹陷 的條 斑 氣 候 潮濕 時 表 面產(chǎn)生 白色 霉 層 薯塊受害時 形 成淡褐 色不 規(guī) 則 形的 小 斑點 逐漸擴大 形 成 稍凹 陷的 圓 形 或 近 圓 形 或 不 規(guī) 則 形 病斑 切開 病 薯可看 到由 表 面向 內(nèi)擴 展 1 厘 米 左 右 的 一 層 銹 褐 色壞 死 斑 與 健康組 織界 限 不整 齊 病 薯 在 高 溫 多 濕 條 件 下 常 伴 隨其 他 病菌浸染而糜 爛 3 黑脛 病 主要浸染莖 或薯 塊 從苗 期 到 生 育 后 期 均 可 發(fā) 病 種薯染病時腐爛成黏 團 狀 不發(fā)芽 或剛發(fā)芽 即 爛在土中 不 能 出 苗 幼苗 染 病 一般株 高 15 18 厘 米 出現(xiàn)癥狀 植 株 矮 小 葉 片 上 卷 退綠 黃 化 節(jié)間短 縮 莖部 變黑 橫 切 莖 可 見 三 條 主 要 維 管 束 變?yōu)?褐 色 潮 濕時莖 基部 腐 爛加 劇 整株 萎 蔫 倒 伏 死 亡 薯 塊 染 病 始 于 臍 部 呈 放 射 狀 向 髓 部 擴 展 病 部 黑 褐 色 橫 切 維 管 束 呈黑 褐 色 薯塊變黑褐色 濕 爛發(fā) 臭 別于青 枯病 4 環(huán)腐 病 細菌性維管 束病 害 病株 莖 葉 和 塊 莖 都 表 現(xiàn) 癥 狀 全 株 浸染 葉片從 下 部 開始 枯黃上卷 最后干 枯 但葉片 不脫 落 橫切薯塊 維管束 一 圈 或半 圈呈褐色 用手擠 壓 有乳黃 色菌 液 流 出 薯皮 薯 肉 分離 5 病毒 病 節(jié)間 縮 短 植株矮化 葉片上 呈 現(xiàn)黃 綠相間 或深 綠 的 斑點 葉 片 皺縮 植株 矮化 2 馬 鈴 薯病 蟲 害的防 治技 術 1 早 晚 疫 病 的 防 治 7 月 中 下 旬 早 晚 疫 病 發(fā) 生 初 期 畝 用 5 8 寶 大 森 100 克 或 64 殺 毒 礬 可 濕 性 粉 劑 5 00 配 液 或 者 7 7 可 殺 得 可 濕 性 粉 劑 600 配 液 間 隔 10 15 天 噴 一 次 連 續(xù) 噴 霧3 5 次 留種 田 尤 其 如此 當蚜蟲嚴重發(fā)生時 結 合防病 畝用 2 5 的 敵殺 死 乳油 15 20 毫升噴 霧 2 及時 拔 除病株 收 獲前 清 除田 間病 殘 組 織 減 少 塊 莖 傳 播 機 會 馬 鈴薯 收獲前半月左 右 割 掉地 上 部莖葉 然 后采挖 采挖 后 清 除 田間 殘 枝落葉 以 減少 各 種病 菌對 塊 莖 傳 播 機 會 及 第 二 年 初 侵染 源 五 收 獲 塊 莖 有 一 定 大 小 時 及 早 上 市 結 合 采 收 清 除 田 間 地 膜 以 免對 土 壤造成污染 作 者單 位 7 305 00 甘 肅省臨 洮 縣 農(nóng)業(yè) 農(nóng) 村局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