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卡视频在线_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_风间一区二区无码有码_1024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苜蓿2012.doc

  • 資源ID:9889       資源大?。?span id="asnpixa" class="font-tahoma">1.59MB        全文頁數:2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苜蓿2012.doc

NY/T 2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發(fā)布-實施-發(fā)布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紫花苜蓿和雜花苜蓿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Lucerne(Medicago sativa L. & Medicago varia Martyn)(UPOV:TG/6/5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Lucerne, NEQ)(報批稿)NY/T 20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國國家標準ICS 65.020.20B 05 1目 次前 言21 范圍3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33 術語和定義34 符號35 繁殖材料的要求46 測試方法47 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結果的判定 58 性狀59 品種分組510 技術問卷5附 錄 A (規(guī)范性附錄)苜蓿性狀表6附 錄 B(規(guī)范性附錄)苜蓿性狀的解釋10附 錄 C(規(guī)范性附錄)苜蓿技術問卷18前 言本指南依據GB/T 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指南使用重新起草法非等效采用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指南“UPOV:TG/6/5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Lucerne”。 本指南對應于UPOV指南TG/6/5,與TG/6/5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 本指南與UPOV指南TG/6/5相比存在技術性差異,主要差異如下:增加了“根:根蘗性”、“葉:中央小葉寬度”、“葉:中央小葉長度”、“葉:葉形”、 “莢:莢果主要類型”和“抗性:苜蓿霜霉病”共6個性狀;經過試驗確定了57個標準品種,其中,UPOV標準品種31個,增加標準品種26個;刪除了“抗性:苜蓿黃萎病”、“抗性:苜蓿莖線蟲”、“抗性:苜蓿無網蚜”共3個性狀。本指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科技教育司提出。本指南由全國植物新品種測試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77)歸口。本指南起草單位:蘭州大學草地農業(yè)科技學院、農業(yè)部科技發(fā)展中心、農業(yè)部牧草與草坪草種子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蘭州)。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王彥榮、余玲、孫建華、南志標、曾彥軍、劉文獻、李世雄、唐浩、段廷玉、張吉宇、王玉青。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紫花苜蓿和雜花苜蓿1 范圍本指南規(guī)定了紫花苜蓿和雜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 Medicago x varia Martyn)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的技術要求和結果判定的一般原則。本指南適用于紫花苜蓿和雜花苜蓿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和結果判定。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19557.1 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總則3 術語和定義GB/T 19557.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 群體測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對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進行測量,獲得一個群體記錄。3.2 個體測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對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進行逐個測量,獲得一組個體記錄。3.3 群體目測 visual assessment by a single 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對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進行觀測,獲得一個群體記錄。3.4 個體目測 visual assessment by observation of 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對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逐個觀測,獲得一組個體記錄。4 符號下列符號適用于本文件:MG:群體測量MS:個體測量VG:群體目測VS:個體目測QL:質量性狀QN:數量性狀PQ:假質量性狀*:標注性狀為UPOV用于統(tǒng)一品種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狀,除非受環(huán)境條件限制性狀的表達狀態(tài)無法測試,所有UPOV成員都應使用這些性狀。(a)-(c):標注內容在B.2中進行了詳細解釋。(+):標注內容在B.3中進行了詳細解釋。A、B、C:在表A.1中“觀測時期/方法/試驗區(qū)”一欄,字母A、B、C分別表示穴播試驗區(qū)、條播試驗區(qū)和特殊試驗。5 繁殖材料的要求5.1 繁殖材料以苜蓿種子形式提供。5.2 遞交的種子數量至少1 kg。5.3 遞交的繁殖材料外觀應健康、活力好,未受到任何病蟲害的影響。繁殖材料的質量至少達到質量標準的要求:凈度98,發(fā)芽率85(含硬實,但應注明硬實率),含水量11%。5.4 遞交的繁殖材料不應進行任何影響品種性狀表達的處理。如果繁殖材料已處理,應提供處理的詳細說明。5.5 來自國外的繁殖材料,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手續(xù),并滿足植物檢驗檢疫的要求。6 測試方法6.1測試周期測試的周期至少為兩個完整的生長周期(從出苗或返青到種子成熟)。6.2 測試地點測試通常在一個地點進行。如果某些性狀在該地點不能充分表達,可在其他符合條件的地點對其進行觀測。6.3試驗設計及管理6.3.1 試驗設計申請品種和近似品種相鄰種植。試驗應在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的條件下進行;試驗區(qū)應地勢平坦,土壤質地及肥力等狀況應基本一致。試驗一般設有穴播、條播和特殊試驗三種: 穴播試驗區(qū):測試品種植株總數不少于60株,每品種3個重復,每重復不少于20株,株行距均為60 cm; 條播試驗區(qū):每品種3個重復,每重復2行,行長不小于2 m,行距30 cm,密度200株/m左右; 特殊試驗:對性狀評估的專項試驗,樣本大小依據測試性狀而定(見附錄A和附錄B)。6.3.2田間管理可按當地大田生產管理方式進行。6.4 性狀觀測6.4.1觀測時期性狀觀測應按照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階段進行。生育階段描述見表B.1。6.4.2觀測方法除非另有要求,全部田間觀測應在穴播試驗區(qū)進行。若同時也在條播試驗區(qū)進行,性狀的表達及其記錄方法可能同穴播的植株有所不同,因為條播難以進行單株測試。性狀觀測應按照表A.1和表A.2規(guī)定的觀測方法(VG、VS、MG、MS)進行。部分性狀觀測方法見附錄B的B.2和B.3。6.4.3觀測數量除非另有說明,個體觀測性狀(VS、MS)植株取樣數量不少于60個,在觀測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時,每個植株取樣數量應為1個。群體觀測性狀(VG、MG)應觀測整個小區(qū)或規(guī)定大小的混合樣本。6.5 附加測試為了特殊目的,可以開展附加測試。必要時,可選用表A.2中的性狀或本指南未列出的性狀進行附加測試。7 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結果的判定 7.1 總體原則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的判定按照GB/T 19557.1確定的原則進行。7.2 特異性的判定申請品種應明顯區(qū)別于所有已知品種。在測試中,當申請品種至少在一個性狀上與近似品種具有明顯且可重現的差異時,即可判定申請品種具備特異性。7.3 一致性的判定申請品種的一致性水平應不低于同類品種的一致性水平。7.4 穩(wěn)定性的判定如果一個品種具備一致性,則可認為該品種具備穩(wěn)定性。一般不對穩(wěn)定性進行測試。必要時,可以種植該品種的下一代種子,與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若性狀表達無明顯變化,則可判定該品種具備穩(wěn)定性。8 性狀表根據測試需要,性狀分為基本性狀和選測性狀?;拘誀钍菧y試中必須使用的性狀,基本性狀見表A.1,選測性狀見表A.2。8.1 概述性狀表列出了性狀名稱、表達類型、表達狀態(tài)及相應的代碼和標準品種、觀測時期和方法等內容。8.2 表達類型根據性狀表達方式,性狀分為質量性狀、假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三種類型。8.3 表達狀態(tài)和相應代碼8.3.1 每個性狀劃分為一系列表達狀態(tài),以便于定義性狀和規(guī)范描述;每個表達狀態(tài)賦予一個相應的數字代碼,以便于數據記錄、處理和品種描述的建立與交流。8.3.2 對于質量性狀和假質量性狀,所有的表達狀態(tài)都應當在測試指南中列出;對于數量性狀,為了縮小性狀表的長度,偶數代碼的表達狀態(tài)可以不列出,偶數代碼的表達狀態(tài)可以前一個表達狀態(tài)到后一個表達狀態(tài)的形式來描述。8.4 標準品種性狀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狀有關表達狀態(tài)可參考的標準品種,以助于確定相關性狀的不同表達狀態(tài)和校正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差異。9 品種分組9.1 使用分組性狀,可以將已知品種分組種植,從而選擇出近似品種,并在安排種植試驗中,將這些近似品種種植在一起,以便于特異性判定。9.2 分組性狀的選擇和使用參照總則(GB/T 19557.1)和UPOV:TG/6/5文件的有關指導。9.3 品種分組性狀如下:a)根:根蘗性(表A.1中性狀4);b) *花:出現紫色花的頻率(表A.1中性狀10);c) *花:出現雜色花的頻率(表A.1中性狀11);d)*花:出現乳白色、白色或黃色花的頻率(表A.1中性狀12);10 技術問卷申請者應按附錄C格式填寫苜蓿新品種技術問卷。附 錄 A(規(guī)范性附錄)苜蓿性狀表A.1苜蓿基本性狀見表A.1。表A.1 苜?;拘誀畋硇蛱栃?狀觀測時期/方法/試驗區(qū)表達狀態(tài)標 準 品 種代 碼1植株:生長習性QN(+)02/VG/B直立新疆大葉苜蓿,甘農3號苜蓿,蔚縣苜蓿1半直立隴東苜蓿,天水苜蓿,北疆苜蓿,準格爾苜蓿3中間5半匍匐7匍匐Jindera92*植株:播種當年秋季自然高度QN(a)02/MS或MG/A或B矮Jindera3中公農2號苜蓿5高73*植株:播種當年越冬前自然高度QN(a)03/MG/B矮Jindera3中公農2號苜蓿,準格爾苜蓿5高74根:根蘗性QL(+)04/VG/A無隴東苜蓿1有公農3號苜蓿,甘農2號苜蓿,潤布勒苜蓿95植株:第二年春季返青自然高度QN(a)(+)03/MS或MG/A或B矮關中苜蓿,無棣苜蓿,天水苜蓿,晉南苜蓿3中新牧1號苜蓿,甘農3號苜蓿5高76*初花期QN(+)05/MS或MG/A或B早隴東苜蓿,無棣苜蓿,關中苜蓿3中龍牧803苜蓿,甘農1號苜蓿,甘農3號苜蓿5晚公農1號苜蓿,圖牧1號苜蓿77葉:中央小葉長度QN(b)(+)05/MS/A短天水苜蓿,晉南苜蓿,龍牧803苜蓿3中圖牧1號苜蓿5長Prime78葉:中央小葉寬度QN(b)(+)05/MS/A窄天水苜蓿,北疆苜蓿3中甘農3號苜蓿5寬新疆大葉苜蓿,Prime,SA3215279葉:形狀PQ(b)(+)05/VS/A中等倒卵圓形北疆苜蓿,公農1號苜蓿,新牧2號苜蓿1闊倒卵圓形SA32152,新疆大葉苜蓿2倒披針形天水苜蓿,隴東苜蓿,圖牧2號苜蓿,蔚縣苜蓿3表A.1(續(xù))序號性 狀觀測時期/方法/試驗區(qū)表達狀態(tài)標 準 品 種代 碼10*花:出現紫色花的頻率QN(+)05/VS/A無或極低1低3中5高隴東苜蓿,天水苜蓿,隴中苜蓿711*花:出現雜色花的頻率QN(+)05/VS/A無或極低Symphonic1低Luzelle,Letizia3中Franken Neu,Karlu(M.v.)5高712*花:出現乳白色、白色或黃色花的頻率QN(+)05/VS/A無或很低1低甘農3號苜蓿,甘農2號苜蓿,公農2號苜蓿,新牧1號苜蓿3中5高713*莖:最長莖稈長度QN(+)06/MS/A矮關中苜蓿,新牧1號苜蓿,新牧2號苜蓿,新疆大葉苜蓿3中天水苜蓿,隴東苜蓿,圖牧1號苜蓿,蔚縣苜蓿5高714植株:第一次刈割后3周自然高度QN07/MS或MG/A或B矮Jindera3中蔚縣苜蓿,陜北苜蓿,甘農2號苜蓿5高Prime,Defi715植株:第二次刈割后3周自然高度QN08/MS或MG/A或B矮Jindera3中蔚縣苜蓿5高Prime,Defi716植株:第三次刈割后3周自然高度QN09/MS或MG/A或B矮Jindera3中蔚縣苜蓿,隴東苜蓿5高717植株:第四次刈割后3周自然高度QN10/MG/A矮Jindera3中蔚縣苜蓿5高718植株:第二年秋季自然高度QN(a)11/MG/B矮Jindera3中公農2號苜蓿5高719植株:第二年越冬前自然高度QN(a)12/MG/B矮Jindera3中公農2號苜蓿,準格爾苜蓿5高7表A.1(續(xù))序號性 狀觀測時期/方法/試驗區(qū)表達狀態(tài)標 準 品 種代 碼20莢:莢果主要類型PQ(+)13/VG/A鐮刀形1單螺旋圈2雙螺旋圈隴東苜蓿,隴中苜蓿,甘農3號苜蓿3三螺旋圈421*植株:秋眠性QN(+)10或11/MG或VG/ C1級Maverick12級Vernal23級Boja,Ranger34級Legend,Mercedes45級Archer56級Abi 700,Dorine67級Sutter,Oro78級Maricopa,Carmen89級CUF 101,Medina910級UC-18871011級UC-146511A.2苜蓿選測性狀見表A.2。表A.2苜蓿選測性狀表序號性 狀觀測時期和方法表達狀態(tài)標 準 品 種代 碼22抗性:霜霉病QN(c)(+)01/VS/C低3中隴東,新疆大葉,天水5高中蘭1號723抗性:炭疽病QN(c)(+)01/VS/C極低Saranac1低Venus3中5高Saranac AR7極高Arc924抗性:疫霉根腐病(c)(+)01/VS/C極低Hunterfield1低3中Trifecta5高7極高Aquarius925抗性:苜蓿彩斑蚜QN(c)(+)01/VS/C極低Hunter River1低3中Trifecta5高7極高Aurora9附 錄 B(規(guī)范性附錄)苜蓿性狀的解釋B.1 苜蓿生育階段見表B.1。表B.1 苜蓿生育階段表生育階段代碼描 述01幼苗期(從子葉展開到長出45片真葉)02播種當年秋分(9月22日)后2周03播種當年秋分后6周04返青期05初花期(穴播區(qū)觀測植株有3個花序開花的平均日期;條播區(qū)有25%的植株開花的平均日期)06盛花期(80%的植株開花)07第1次刈割(盛花期)后3周08第2次刈割(第1次刈割后3周)后3周09第3次刈割(第2次刈割后3周)后3周10第4次刈割(第3次刈割后3周)后3周11第二年秋分后2周12第二年秋分后6周13種子成熟期(60%的種子成熟)B.2 涉及多個性狀的解釋(a)秋分前2周刈割。量取地表至植株自然頂部不需人為拉直的垂直高度。(b)自第一花序枝條向下,主莖上的第3葉片。(c)整個試驗期對全部供測幼苗進行觀測。B.3 涉及單個性狀的解釋性狀分級和圖中代碼見表A.1。性狀1 植株:植株生長習性,見圖B.1。性狀4 根 根蘗性春季土壤解凍后返青前觀測。刨開根部土壤,目測水平根的有無。性狀5植株:第二年春季返青自然高度返青后約一個月,最早返青的品種生長至15 cm左右測量。性狀6 初花期計算時,統(tǒng)計申請品種與近似品種初花日期的天數差值。3 - 半直立 1 - 直立 9 - 匍匐 7- 半匍匐 5 - 中間圖B.1 植株生長習性圖示(引自加拿大苜蓿 DUS 測試性狀描述)性狀7 葉:中央小葉長度見圖B.2,測量中央小葉的最長部位,但不包括葉柄。中央小葉 圖B.2 中央小葉長度與寬度測量圖示性狀8葉:中央小葉寬度見圖B.2,測量中央小葉的最寬部位。性狀9葉:葉形見圖B.3,對中央小葉的葉形進行描述。1闊倒卵圓形 2中等倒卵圓形 3倒披針形圖B.3 葉形圖示性狀10 花:出現紫色花的頻率見圖B.4,統(tǒng)計紫色花植株占供測植株的百分率。圖B.4 紫色花圖示性狀11 花:出現雜色花的頻率見圖B.5,統(tǒng)計雜色花植株占供測植株的百分率。白黃雜色花 黃紫雜色花圖B.5 雜色花圖示性狀12花:出現乳白色、白色或黃色花的頻率見圖B.6,統(tǒng)計乳白色、白色或黃色花植株占供測植株的百分率。乳白色 白色 黃色圖B.6 乳白色、白色或黃色花圖示性狀13 莖:最長莖稈長度量取最長莖稈(包括花序)的實際長度。性狀20莢:莢果主要類型,見圖B.7。1鐮刀形 2單螺旋圈 3雙螺旋圈 4三螺旋圈圖B.7 莢果形狀圖示性狀21植株:秋眠性在中國北方于秋季嚴重霜凍前測定。根據測試地點霜凍時間的早晚,刈割和測定時間可按照性狀18或性狀19規(guī)定進行。測試地點如果符合試驗條件即可直接在本指南的B區(qū)測定;否則應另外選擇適宜地點進行田間試驗;具體試驗設計、取樣數量和田間管理等同本指南B區(qū)。根據性狀18和性狀19的方法進行測定,按表B.1進行分級記載。表B.1 苜蓿秋眠性分級方法對照品種秋眠分級代碼Maverick11Vernal22Boja,Ranger33Legend,Mercedes44Archer55Abi 700,Dorine66Sutter,Oro77Maricopa,Carmen88CUF 101,Medina99UC-18871010UC-14651111性狀22植株:霜霉病 (1) 菌種的收集與保存 苜蓿霜霉菌(Peronospora aestivalis Syd.) 存在生理小種,應廣泛地收集孢子用于篩選。在田間自然感病植株上收集的孢子易受細菌和真菌的污染,且萌發(fā)力較低,因此多以溫室培育的幼苗上產生的孢子用于抗病性測定。為了避免污染,可在每ml 接種物中加入50 g 制霉菌素(nystatin)和10 g 四環(huán)素。在進行抗性測定時,應額外多種幾盆苜蓿,采用高感品種、加大播量,以便收獲孢子供下次接種用。收獲前,應對苜蓿盆加罩保濕12 h16 h,以促進孢子形成。剪下帶病幼苗后,應全部保存于水中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孢子的萌發(fā)力。如果植物收獲過遲或孢子于干燥的空氣中暴露數秒種,分生孢子的生活力便迅速下降。將帶菌幼苗存于-20 ,可使少量孢子存活數周,而在液氮中貯藏,孢子的生活力可保持多年。(2) 分生孢子的配制與接種 制備分生孢子時,剪下帶孢子的幼苗或葉片,立即置于不含氯化物的水中用力振蕩,而后過濾孢子懸浮液,移去植株殘體。接種時噴灑孢子懸浮液,直至幼苗完全濕潤。 接種物應含具生活力的孢子25 000個/ml,方可保證均勻染病。 (3) 培養(yǎng)與評價接種后的植物應在20 黑暗、近于100%相對濕度條件下密封培養(yǎng),除指定的黑暗期外,其余時間連續(xù)提供5 000 lux10 000 lux 的光照,建議采取如下步驟:第1 d:在盛細砂的盆中播種,播深1.5 cm左右,密度2粒3粒種子/cm,行距2.5 cm 。每盆一半播供測品種,另一半播標樣品種,整個試驗每品種至少需50棵4棵或25棵8棵幼株。 第3 d5 d:每天往盆中灑水2次,以使砂子緊貼種子,保證出苗一致。 第5 d:種苗出土且子葉已擴展,噴灑接種物,罩封植物,至少每日12 h關閉光源。第6 d:移開罩子,開燈,鏟除自接種后新出的幼苗。第7 d10 d:繼續(xù)鏟除新出幼苗。 第11 d:蓋罩子并關閉光源12 h16 h(過夜),以誘發(fā)孢子形成。在臨罩住植物之前不必灑水,因為在自來水中孢子不易產生。第12 d:評價。計算各品種未感霜霉病植株占供測株數的百分率,并將供測品種與標準種進行比較。性狀23植株 炭疽病具體方法如下:(1)育苗 取土壤混合物置于10 cm的塑料盒或托盤里,每重復50株,不少于4個重復。 播種后置于23 ,16 h光照的溫室中培養(yǎng)。定期施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昆蟲。(2)菌株的收集和保存自感染的莖組織分離病原菌,于4 條件下,將菌株保存在土壤或硅膠中,保存壽命至多7年。(3)孢子懸浮液的制備與接種取23 條件下在燕麥培養(yǎng)基上生長7 d的菌株,以每升含有2滴吐溫的蒸餾水配制孢子懸浮液,濃度為2106/ml。在幼苗7 d14 d接種時噴灑孢子懸浮液,每盆3 ml10 ml, 直至幼苗完全濕潤。(4)培養(yǎng)與評價:接種后的植物在23 黑暗,近于100%濕度的保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8 h,其余時間在23 的溫室中培養(yǎng)。接種后10 d14 d以幼苗存活率進行抗性分級??剐苑旨墭藴嗜缦拢嚎剐约墑e 品種舉例高抗型(>50%) Sequel HR抗型(3150%) Trifecta中抗型(1530%) 低抗型(6140%) Venus易感型(0<6%) Hunter River表B.2 檢測品種預期大致抗性(%)可接受的抗性范圍(%)抗Arc65704580Saranac AR454060Sequel HR503065感病Saranac105Hunter River10015性狀24 植株 疫霉根腐病(1)育苗: 取土壤混合物(水癬混合土:珍珠巖=3:2,不宜使用純沙培養(yǎng)基)置于幼苗孔或平板上,放在蓄水池中。每重復50株70株,最少3個重復。播種后置于20 24 、12 h16 h/d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2)接種培養(yǎng):自生長于感染病菌土壤的苜蓿幼苗分離病菌,保存于玉米粉或V-8汁瓊脂培養(yǎng)基上,保存溫度為 412 。在苜蓿幼苗10 d12 d(第一個三葉開始展開)時,用孢子法或菌絲法接種。孢子法用Miller and Maxwell(1984)的方法生產游動孢子,孢子濃度為50個/1 ml。接種前預先加水使土壤飽和,然后將游動孢子液淋于幼苗上。菌絲法取在V-8汁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9 d的菌絲,搗碎,按照一個培養(yǎng)菌(9 cm直徑)于1 L水的濃度配制,每株幼苗單獨用一個培養(yǎng)皿的菌絲接種。接種前先用菌絲溶液浸透土壤淺層,然后用水飽和土壤。(3)培養(yǎng)與評價:齊苗后計數(播種7 d8 d后)。接種后的植物在溫室或培養(yǎng)箱進行培養(yǎng),保持2 d淹水狀態(tài);當幾乎所有感病對照品種都生長停頓并開始死亡時開始分級。在分級之前保持濕潤。游動孢子接種10 d12 d后、菌絲接種14 d后進行抗性分級??剐钥剐苑旨墭藴嗜缦拢杭墑e 品種舉例高抗型(>50%) Aquarius抗型(31%50%)中抗型(15%30%) Trifecta低抗型 (6%14%) 感病型(0<6%) Hunterfield分級:抗病植株生長旺盛,主根和次生根無或較輕壞死;子葉下胚軸無或較輕出現萎黃子葉。感病植物生長停滯或壞死,根、子葉下胚軸和子葉出現中等程度或嚴重壞死。表B.3 檢測品種預期大致抗病性(%)可接受的抗性范圍(%)高抗WAPH-1555560Aquarius554570抗Agate332540感病Saranac105Hunterfield407性狀25植株 苜蓿彩斑蚜(1)育苗取土壤混合物(如,8份沙子;3份泥炭土;3份珍珠巖;體積比為1.4的石灰)置于6 cm31 cm55 cm或近似尺寸的托盤里。種子經軟化后用殺菌劑處理以抑制腐爛。種子播深1 cm,行距3 cm,上覆蛭石。每重復50株70株,3次重復。播種后放在溫室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為26 4 ;18 h光照。(2)蚜蟲的收集與培養(yǎng)每年自種植區(qū)采集蚜蟲種群,置于蚜蟲敏感的苜蓿(如 Arc,Caliverde)上,在溫度為 26 4 ,光照18 h的溫室中進行培養(yǎng)。(3)培養(yǎng)與評價種子萌發(fā)后7 d8 d,真葉期,統(tǒng)計幼苗數目。將蚜蟲噴灑在植物上,保證每株蟲口數2。約18 d后或當85%的敏感植株死亡并且耐受檢測在預期范圍內,噴殺蟲劑終止試驗。試驗終止10 d15 d后對植物進行抗性分級??剐苑旨墭藴嗜缦拢嚎剐约墑e 品種舉例高抗型(>50%) Aurora抗型(3150%)中抗型(1530%) Trifecta低抗型(6140%)易感型(0<6%) Hunter River抗性分級: 12 抗 植株至少形成1個三葉結構3 易感 感染期生長緩慢4 易感 植株存活但是不形成三葉結構5 易感 植株死亡(總出苗1到4級)附錄 C (規(guī)范性附錄)苜蓿技術問卷申請?zhí)枺?申請日: 由審批機關填寫(申請人或代理機構簽章)C.1品種暫定名稱:_C.2 植物學分類中文名: 拉丁名: C.3品種類型 在相符的類型 中打。C.3.1 育種方式育成品種 地方品種 引進品種 野生栽培馴化品種 C.4 申請品種的具有代表性彩色照片品種照片粘貼處(如果照片較多,可另附頁提供)C.5 其它有助于辨別申請品種的信息(如品種用途、品質和抗性,請?zhí)峁┰敿氋Y料)C.6 品種種植或測試是否需要特殊條件?在相符的 中打。是 否 (如果回答是,請?zhí)峁┰敿氋Y料)C.7 品種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條件? 在相符的 中打。是 否 (如果回答是,請?zhí)峁┰敿氋Y料)C.8 申請品種需要指出的性狀在表C.1中相符的代碼后 中打,若有測量值,請?zhí)顚懺诒鞢.1中。表C.1 申請品種需要指出的性狀序號性 狀表達狀態(tài)代 碼測量值1*植株:播種當年秋季自然高度(性狀2)極矮1 極矮到矮2 矮3 矮到中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極高8 極高9 2*植株:播種當年越冬前自然高度(性狀3)極矮1 極矮到矮2 矮3 矮到中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極高8 極高9 3根蘗性(性狀4)無1 有9 4*初花期(性狀6)極早1 極早到早2 早3 早到中4 中5 中到晚6 晚7 晚到極晚8 極晚9 表C.1(續(xù))序號性 狀表達狀態(tài)代 碼測量值5*花:出現紫色花的頻率(性狀10)極低1 極低到低2 低3 低到中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極高8 極高9 6*花:出現雜色花的頻率(性狀11)極低1 極低到低2 低3 低到中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極高8 極高9 7*花:出現乳白色、白色或黃色花的頻率(性狀12)極低1 極低到低2 低3 低到中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極高8 極高9 8*莖:最長莖稈長度(性狀13)極矮1 極矮到矮2 矮3 矮到中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極高8 極高9 _21

注意事項

本文(苜蓿2012.doc)為本站會員(周軍)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