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卡视频在线_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_风间一区二区无码有码_1024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院士盧永根今晨病逝,生前曾捐出880萬積蓄

2019-08-12 15:05 | 人氣:1389
分享至:

2019年8月12日早晨4時41分,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yè)大學老校長盧永根因病醫(yī)治無效逝世。

【人物事跡】

盧永根,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授,被人們稱為“布衣院士”。

盧永根出生于香港,現(xiàn)年89歲,70年前就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輩子傾心研究學術,保存了華南地區(qū)富有特色的野生稻基因庫。

生于兵荒馬亂之際,為黨的事業(yè)奮斗70載,盧永根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打上了大時代的烙??;他的命運,也早與黨和祖國緊密相連。

2006年,盧永根參加廣東省院士活動時,在湛江湖光巖與小朋友合影↑

從困難年代里走來,他很“小氣”;為了黨和國家的科教事業(yè),他又很“大方”,將畢生積蓄880多萬捐給教育事業(yè)。

青年入黨,誓為黨和祖國奉獻一生

“要把一生獻給黨和祖國!”盧永根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承諾。

1930年,祖籍廣州花都的盧永根出生于香港一個中產(chǎn)家庭。

1941年,香港淪陷,當時讀小學六年級的盧永根在鄉(xiāng)下避難時親眼目睹了日軍的兇殘,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返回香港就讀嶺英中學時,盧永根碰到了思想進步的語文老師林莽中(蕭野),并經(jīng)他介紹到香港培僑中學讀高中。在培僑中學的三年時光,讓他從一個無知的青少年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

1947年12月,盧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同志會”,并積極開展地下活動。1949年8月9日,19歲的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舉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中國人是守諾的,你向黨、向人民作過許諾、宣誓,那自己要遵守?!北R永根的命運自此與黨和祖國緊密相連,始終不渝地踐行著這份承諾。

高中畢業(yè),黨組織決定安排盧永根回內地,到嶺南大學讀書和從事革命工作,到廣州去迎接解放。

就這樣,一位自小接受英式教育的“香港仔”成為了年輕的革命者。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嶺南大學與中山大學兩校農學院合并為華南農學院(今華農前身),丁穎任院長,盧永根是首屆學生。

丁穎比盧永根年長40多歲,是他的恩師,學術領路人,也是他的“忘年交”。盧永根緊跟丁穎的步伐,繼承了恩師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種,后來逐漸擴充到一萬多份,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盧永根(中)在水稻試驗地指導博士研究生↑

在盧永根的鼓勵和支持下,1956年,丁穎以68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當時廣州地區(qū)高級知識分子中引起了極大反響。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北R永根常把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的名言掛在嘴邊。

他曾三次到國外探親和訪學,在異國豐厚的物質生活面前,他選擇學成歸國。

改革開放后,盧永根到美國探望病重的母親,以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留學。在美期間,美國的親人竭力說服他留下來,但被他堅決地拒絕了。他說:“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需要我!”

1983年,盧永根開始擔任華農校長。

1984年的一個夜晚,他在學校做了一場演講,那晚沒有燈光,草坪上密密麻麻坐滿了學生。他對學生們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二者皆可拋?!?/span>

當時國內收入低,科研條件差,連實驗臺都是水泥砌的,為了廣納人才回國,盧永根一次次聯(lián)系國外高端人才。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海外留學的人才回國任教,與他一道在水稻育種等方面拼命趕超。如今,我國水稻研究技術在很多領域超過了國際水稻研究所。

2001年,盧永根在廣東省佛風縣龍山鎮(zhèn)湴鎮(zhèn)村考察↑

擔任校長13年間,借助國外學習的知識和經(jīng)驗,盧永根大刀闊斧改革,推動了華農的跨越式發(fā)展。

1987年,華農的人事改革成為全國關注焦點:破格晉升8名中青年學術骨干,其中5人更是直接由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以破解人才斷層困局,破論資排輩風氣。

破格晉升“華農八大金剛”,盧永根頂住了重重壓力,也打開了華農人才培養(yǎng)的新格局。

如今,這些當年破格晉升的青年才俊,已經(jīng)分別成長為學界、政界的優(yōu)秀人才。

他常說:“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薄拔宜斫獾恼尉褪顷P心世界和國家大事,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需要聯(lián)系在一起,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為推動自己工作的動力。”

多年來,即便頭上有諸多“光環(huán)”,盧永根依然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誠底色,保持科學家的求真求知熱情和深沉家國情懷,指導學生讀書,看論文,整理著述。

捐出880萬積蓄,傾其一生獻給黨的事業(yè)

“我的青春年華已經(jīng)獻給黨和國家的科教事業(yè),我準備把晚年繼續(xù)獻給這個事業(yè)?!?/span>

2017年3月21日下午,身患癌癥尚在治療期間,盧永根攜夫人徐雪賓鄭重地在捐贈協(xié)議上簽下名字。

他們分兩次將畢生積蓄880萬余元轉入華南農業(yè)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賬戶,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

這是華農建校108年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黨培養(yǎng)了我,我要將個人財產(chǎn)還給國家。”盧永根說。很多人不知道,對自己,盧老是近乎苛刻的節(jié)約。他家里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還在用老式收音機、臺燈。

師生們回憶,入院治療前,盧永根幾乎每天都到辦公室,忙碌地回復郵件,拿起放大鏡讀書、看論文。一到中午,他就拎著一個鐵飯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園飯?zhí)?,和學生一起排隊,打上兩份飯。每份飯有一個葷菜、一個素菜和二兩飯。在飯?zhí)贸酝?,盧永根再將剩下的一份飯帶回家給老伴徐雪賓。

很多華農師生都曾在學校飯?zhí)媚硞€不起眼的位置見到這名“布衣院士”的身影,知道他愛吃青菜配蒸魚,每次都把打的飯菜吃得很干凈。

隨著年紀漸長,同事學生們勸他請個保姆,出門叫學校派車,習慣了布衣的老兩口一聽直搖頭,繼續(xù)“我行我素”——盧老背個挎包、頭戴遮陽帽,緩緩步行到公交站坐公車,如遇上大雨,就摞起褲腿,趟水回家;徐雪賓則踩著一輛28寸鳳凰單車,車鈴叮叮當當,響徹華農校道……

盧永根年輕時的照片↑

就連身在病榻之上,盧永根也不忘誓言。2017年3月,應他要求,“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成立,每月支部成員把黨和國家重要方針政策、科研最新動態(tài)帶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堅持認真研究、學習。

他還辦理了遺體捐獻卡,在身后將遺體無償?shù)鼐璜I給醫(yī)學科研和醫(yī)學教育事業(yè)。“作為中科院院士,作為共產(chǎn)黨員,捐獻遺體是為黨和國家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貢獻。”盧永根說。

【人物簡介】

盧永根,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8月在香港加入黨組織,后入讀私立嶺南大學,領導地下學聯(lián)工作。1953年畢業(yè)留校任教,1962-1964年任丁穎院士科研助手,開展“中國水稻品種光溫條件反應研究”的項目研究。1983-1995年任華南農業(yè)大學校長。

中共廣東省委授予盧永根同志“廣東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授予他“南粵楷?!狈Q號;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他“全省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當選201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來源 | 羊城派

圖片|華南農業(yè)大學


還可以輸入500字符   

暫無回復,趕快搶占沙發(fā)吧。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