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新科18號早春日光溫室種植栽培技術(shù).pdf
肥 會 刺 激 病 菌 孢 子 萌 發(fā) 會 大 幅 加 重 灰 霉 病 的 發(fā) 生 程 度 4 5 白 天 噴 藥 晚 上 煙 熏 灰 霉 病 發(fā) 生 嚴(yán) 重 或 持 續(xù) 低 溫 寡 照 灰 霉 病 有 蔓 延 趨 勢 或 棚 室 內(nèi) 灰 霉 病 菌 數(shù) 量 較 大 時 要 在 白 天 進(jìn) 行 噴 霧 防 治 傍 晚 施 放 煙 霧 劑 加 強 殺 菌 效 果 快 速 控 制 病 害 可 選 用 3 噻 菌 靈 特 克 多 煙 霧 劑 50 g 100 m 3 或 10 速 克 靈 煙 劑 300 400 g 畝 每 畝 溫 室 大 棚 放 5 6 堆 傍 晚 在 棚 室 中 由 里 向 外 逐 個 點 燃 待 人 撤 出 后 閉 棚 密 閉 熏 蒸 一 晝 夜 次 日 充 分 通 風(fēng) 后 方 可 進(jìn) 入 棚 室 煙 劑 距 薄 膜 要 在 60 cm 以 上 不 要 讓 煙 霧 直 接 接 觸 葉 片 以 免 產(chǎn) 生 藥 害 在 陰 天 和 雨 雪 天 噴 霧 會 增 加 棚 室 內(nèi) 濕 度 也 要 用 煙 霧 劑 來 防 治 灰 霉 病 高 溫 時 煙 霧 劑 易 產(chǎn) 生 藥 害 不 要 使 用 煙 霧 劑 4 6 應(yīng) 用 新 型 藥 械 提 高 防 效 藥 械 落 后 是 目 前 保 護 地 番 茄 灰 霉 病 防 治 中 存 在 的 一 個 突 出 問 題 背 負(fù) 式 噴 霧 器 霧 化 效 果 差 用 水 量 大 嚴(yán) 重 影 響 防 治 效 果 建 議 保 護 地 噴 霧 要 采 用 水 霧 煙 霧 兩 用 機 這 種 藥 械 霧 化 效 果 好 用 水 量 少 覆 蓋 面 積 大 省 時 省 力 防 效 高 噴 藥 時 噴 口 要 離 植 株 80 100 cm 以 防 對 植 株 造 成 傷 害 噴 藥 時 要 做 好 個 人 防 護 施 藥 后 灰 霉 病 菌 的 霉 層 變 成 黑 褐 色 或 霉 層 逐 漸 消 失 病 菌 分 生 孢 子 的 活 性 降 低 或 死 亡 表 明 防 效 理 想 否 則 要 更 換 藥 劑 參 考 文 獻(xiàn) 1 高 學(xué) 文 陳 孝 仁 農(nóng) 業(yè) 植 物 病 理 學(xué) 第 五 版 M 北 京 中 國 農(nóng) 業(yè) 出 版 社 2018 412 415 2 李 明 遠(yuǎn) 果菜類蔬菜灰霉病的識別與防治 J 蔬 菜 2003 12 23 24 3 李 保 聚 李 鳳 云 朱 國 仁 摘 除 殘 留 花 瓣 一種防治番茄灰 霉 病 的 新 方 法 J 中 國 蔬 菜 1997 3 55 4 馬 青 王 陽 馮 禪 婧 以生態(tài)調(diào)控為主的設(shè)施番茄灰霉病防 治 J 西 北 園 藝 2016 2 40 41 5 楊 甫 徐 希 蓮 王 鳳 鶴 設(shè)施番茄應(yīng)用熊蜂授粉綜合技術(shù) J 北 方 園 藝 2010 13 53 54 新 科 18 號 是 河 南 省 新 鄉(xiāng) 市 農(nóng) 業(yè) 科 學(xué) 院 現(xiàn) 代 農(nóng) 業(yè) 所 利 用 雄 性 不 育 系 161A 與 恢 復(fù) 系 07 199C 培 育 出 的 三 系 雜 交 辣 椒 新 品 種 2016 年 10 月 通 過 河 南 省 種 子 管 理 站 的 農(nóng) 作 物 品 種 鑒 定 該 品 種 生 長 勢 強 早 熟 青 熟 果 黃 綠 色 果 實 羊 角 形 初 花 節(jié) 位 9 10 節(jié) 果 長 28 32 cm 果 粗 3 5 cm 肉 厚 0 3 0 6 cm 平 均 單 果 質(zhì) 量 76 9 g 前 期 坐 果 特 別 集 中 且 連 續(xù) 結(jié) 果 能 力 強 后 期 果 形 順 直 鮮 果 維 生 素 C 含 量 0 911 mg g 辣 味 中 等 口 感 極 好 商 品 性 極 佳 適 合 塑 料 大 棚 和 日 光 溫 室 栽 培 辣椒新科 18 號早春 日光溫室種植栽培技術(shù) 作 者 簡 介 王 玲 燕 1980 女 碩 士 助 理 研 究 員 從事農(nóng)作物示范與推廣 E mail xxnkywly 通 訊 作 者 任 福 森 1970 男 副 研 究 員 主要從事蔬菜遺傳育種工作 E mail 3077048 王 玲 燕 任 福 森 郭 志 偉 陳 昊 放 張 金 霞 孫 強 河 南 省 新 鄉(xiāng) 市 農(nóng) 業(yè) 科 學(xué) 院 新 鄉(xiāng)453000 摘 要 新 科 18 號 是 河 南 省 新 鄉(xiāng) 市 農(nóng) 業(yè) 科 學(xué) 院 利 用 三 系 配 套 雜 交 研 制 出 的 辣 椒 品 種 適 宜 河 南 省 辣 椒 種 植 區(qū) 種 植 針 對 新 科 18 號 的 特 征 特 性 根 據(jù) 多 年 的 試 驗 示 范 研 究 總 結(jié) 出 配 套 的 高 產(chǎn) 栽 培 技 術(shù) 要 點 關(guān) 鍵 詞 辣 椒 新 科 18 號 早 春 日 光 溫 室 栽 培 技 術(shù) 近 年 來 新 科 18 受 到 業(yè) 界 的 關(guān) 注 該 品 種 在 生 產(chǎn) 中 已 達(dá) 到 75 000 kg hm 2 的 高 產(chǎn) 解 決 了 人 們 對 辣 椒 優(yōu) 質(zhì) 超 高 產(chǎn) 的 需 求 是 一 個 高 產(chǎn) 穩(wěn) 產(chǎn) 早 熟 多 抗 廣 適 辣 椒 新 品 種 在 河 南 省 多 個 辣 椒 種 植 地 區(qū) 長 勢 不 錯 突 出 表 現(xiàn) 為 整 齊 抗 病 抗 蟲 超 高 產(chǎn) 性 能 好 具 有 廣 闊 的 推 廣 利 用 前 景 筆 者 在 示 范 推 廣 過 程 中 通 過 試 驗 總 結(jié) 出 一 套 新 科 18 號 綜 合 栽 培 技 術(shù) 措 施 1 育 苗 1 1 育 苗 時 間 早 春 種 植 日 光 溫 室 栽 培 10 月 中 下 旬 播 種 育 苗 塑 料 大 棚 栽 培 11 月 中 下 旬 播 種 育 苗 育 苗 時 間 可 比 傳 統(tǒng) 育 苗 推 后 20 d 左 右 1 2 育 苗 方 式 采 用 穴 盤 基 質(zhì) 育 苗 最 佳 一 是 用 種 量 少 且 幼 苗 出 苗 整 齊 二 是 不 受 土 壤 中 病 害 傳 染 長 勢 整 齊 三 是 方 便 管 理 1 3 種 子 處 理 一 般 每 公 頃 的 溫 室 大 棚 用 種 量 為 900 1 500 g 播 前 對 種 子 進(jìn) 行 適 當(dāng) 殺 毒 殺 菌 處 理 把 種 子 放 入 盛 有 55 的 熱 水 容 器 中 連 續(xù) 攪 拌 15 min 后 在 溫 水 中 浸 泡 5 8 h 或 先 在 清 水 中 浸 泡 3 4 h 再 用 10 磷 酸 三 鈉 溶 液 浸 泡 20 30 min 用 清 水 洗 凈 可 防 治 病 毒 病 2 播 種 2 1 播 種 量 穴 盤 基 質(zhì) 育 苗 一 般 每 穴 點 播 2 粒 如 果 用 苗 床 育 苗 一 般 每 平 方 米 苗 床 播 種 量 控 制 在 10 g 左 右 2 2 播 種 方 法 當(dāng) 被 催 芽 的 種 子 有 70 破 嘴 或 者 露 白 時 即 可 進(jìn) 行 播 種 播 種 前 苗 床 或 營 養(yǎng) 缽 或 穴 盤 用 水 澆 透 然 后 將 催 芽 后 的 種 子 撒 在 苗 床 上 或 者 點 播 在 營 養(yǎng) 缽 穴 盤 內(nèi) 確 保 一 播 全 苗 2 3 苗 期 管 理 2 3 1 溫 度 早 春 育 苗 根 據(jù) 不 同 階 段 不 同 苗 情 對 溫 室 的 溫 度 采 取 不 同 的 溫 度 控 制 具 體 見 附 表 2 3 2 光 照 低 溫 階 段 育 苗 要 盡 可 能 的 增 加 光 照 增 加 透 光 率 提 高 溫 室 內(nèi) 的 溫 度 2 3 3 水 分 如 果 是 苗 床 育 苗 一 般 在 播 種 前 澆 足 底 水 力 爭 一 水 全 苗 分 苗 時 澆 透 水 保 證 苗 床 透 氣 性 良 好 穴 盤 基 質(zhì) 育 苗 基 質(zhì) 的 空 隙 度 大 水 分 易 蒸 發(fā) 根 據(jù) 情 況 及 時 補 水 每 次 補 水 保 證 噴 勻 噴 透 2 3 4 施 肥 苗 床 育 苗 如 床 土 足 夠 肥 沃 分 苗 前 不 用 再 施 肥 穴 盤 基 質(zhì) 育 苗 基 質(zhì) 營 養(yǎng) 不 夠 在 分 苗 前 需 不 斷 補 充 養(yǎng) 分 可 采 有 葉 面 專 用 肥 或 1 的 三 元 復(fù) 合 肥 進(jìn) 行 葉 面 噴 施 2 3 5 煉 苗 定 植 前 5 7 d 逐 漸 降 低 溫 室 內(nèi) 的 溫 度 煉 苗 并 控 制 水 分 白 天 溫 度 控 制 在 15 20 夜 間 溫 度 控 制 在 使 經(jīng) 過 低 溫 鍛 煉 的 苗 可 以 耐 4 的 低 溫 冷 害 3 定 植 3 1 整 地 辣 椒 多 為 一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根 系 較 淺 種 植 辣 椒 要 求 耕 性 良 好 排 灌 方 便 地 勢 平 坦 的 沙 壤 土 不 能 在 鹽 堿 和 低 洼 地 上 栽 培 結(jié) 合 耕 地 要 施 足 基 肥 施 優(yōu) 質(zhì) 腐 熟 的 農(nóng) 家 肥 75 000 110 000 kg hm 2 復(fù) 合 肥 750 kg hm 2 深 耕 20 25 cm 按 120 cm 壟 距 起 壟 3 2 定 植 密 度 及 方 式 寬 窄 行 單 株 定 植 株 距 35 40 cm 行 距 50 60 cm 定 植 后 澆 水 每 公 頃 保 留 基 本 苗 75 000 90 000 株 定 植 后 溫 室 內(nèi) 溫 度 穩(wěn) 定 后 及 時 澆 水 4 田 間 管 理 4 1 溫 度 定 植 后 進(jìn) 入 緩 苗 階 段 此 階 段 主 要 是 營 養(yǎng) 生 長 階 段 要 保 持 高 溫 高 濕 促 進(jìn) 幼 苗 盡 快 緩 苗 一 般 溫 室 白 天 控 制 在 25 30 夜 間 最 低 15 到 開 花 結(jié) 果 果 實 膨 大 期 需 要 適 當(dāng) 降 低 溫 度 控 溫 通 風(fēng) 排 濕 以 防 生 長 過 旺 造 成 落 花 落 果 一 般 白 天 以 26 28 為 宜 夜 間 以 15 18 為 宜 4 2 光 照 早 春 種 植 階 段 覆 蓋 物 盡 量 早 揭 晚 蓋 盡 可 能 的 增 加 光 照 時 間 如 夏 季 種 植 則 應(yīng) 用 遮 陽 網(wǎng) 等 物 進(jìn) 行 遮 陰 4 3 水 分 定 植 后 2 3 d 及 時 澆 第 一 次 緩 苗 水 要 澆 足 澆 透 進(jìn) 入 開 花 期 后 要 控 制 澆 水 防 止 營 養(yǎng) 生 長 過 旺 而 附表 苗期溫度管理指標(biāo) 時 期 日 溫 夜 溫 短時間最低夜溫 播 種 至 齊 苗 25 30 18 15 13 齊 苗 至 分 苗 前 20 25 15 10 10 分 苗 至 緩 苗 25 30 20 15 10 緩苗后至定植前 20 25 16 12 10 定 植 前 5 7 d 15 20 15 8 7 引 起 落 花 結(jié) 果 期 需 要 有 充 足 的 田 間 空 氣 濕 度 和 土 壤 中 充 足 的 水 分 供 應(yīng) 一 般 一 周 深 澆 水 一 次 4 4 肥 料 辣 椒 要 比 其 他 茄 果 類 作 物 喜 肥 耐 肥 應(yīng) 多 追 辣 椒 專 用 肥 或 增 施 磷 鉀 肥 有 利 豐 產(chǎn) 并 能 提 高 果 實 品 質(zhì) 盛 果 期 要 隨 水 追 肥 2 3 次 以 利 果 實 充 分 發(fā) 育 防 止 落 花 落 果 一 般 每 公 頃 施 300 kg 復(fù) 合 肥 或 專 用 肥 4 5 植 株 調(diào) 整 對 椒 摘 除 后 及 時 打 掉 門 椒 分 杈 以 下 萌 發(fā) 的 側(cè) 枝 結(jié) 果 中 期 量 大 時 可 采 用 塑 料 繩 吊 枝 或 其 他 方 法 防 倒 伏 5 常 見 病 蟲 害 防 治 5 1 蟲 害 防 治 5 1 1 茶 黃 螨 1 定 期 清 理 辣 椒 地 周 圍 雜 草 保 持 溫 室 內(nèi) 衛(wèi) 生 減 少 蟲 源 2 選 用 雙 甲 脒 乳 油 克 螨 特 滅 螨 凈 及 掃 螨 凈 等 藥 液 進(jìn) 行 噴 霧 殺 死 茶 黃 螨 在 發(fā) 生 初 期 進(jìn) 行 藥 劑 噴 霧 一 般 每 隔 7 10 d 噴 1 次 連 噴 2 3 次 噴 藥 重 點 主 要 是 葉 片 的 背 面 注 意 輪 換 用 藥 可 選 用 35 殺 螨 特 乳 油 1 000 倍 液 噴 霧 或 用 5 尼 索 朗 乳 油 2 000 倍 液 噴 霧 或 用 15 噠 螨 靈 乳 油 1 000 1 500 倍 液 防 治 或 用 5 卡 死 克 乳 油 1 000 1 500 倍 液 噴 霧 或 用 20 螨 克 1 000 1 500 倍 液 噴 霧 或 用 0 9 愛 福 丁 乳 油 3 500 4 000 倍 液 噴 霧 防 治 5 1 2 蚜 蟲 白 粉 虱 1 溫 室 內(nèi) 設(shè) 置 黃 色 粘 蟲 板 誘 殺 成 蟲 每 公 頃 放 450 600 塊 7 10 d 換 一 次 2 藥 劑 防 治 用 1 0 滅 蟲 靈 乳 油 5 000 倍 液 或 用 10 吡 蟲 啉 粉 劑 4 000 倍 液 或 用 5 吡 蟲 啉 乳 油 3 000 倍 液 或 用 25 撲 虱 靈 可 濕 性 粉 劑 1 000 2 000 倍 液 2 5 天 王 星 乳 油 2 000 倍 液 25 滅 螨 錳 可 濕 性 粉 劑 1 500 2 000 倍 液 6 7 d 噴 一 次 藥 連 續(xù) 防 治 2 次 噴 藥 時 要 周 到 細(xì) 致 均 勻 5 1 3 棉 鈴 蟲 1 生 物 防 治 噴 施 阿 維 菌 素 蘇 云 金 桿 菌 及 核 多 角 體 病 毒 NPV 等 生 物 農(nóng) 藥 可 有 效 控 制 危 害 且 對 天 敵 安 全 2 化 學(xué) 防 治 可 選 用 1 8 阿 維 菌 素 乳 油 或 2 5 氯 氟 氰 菊 酯 乳 油 600 900 mL hm 2 噴 霧 或 用 40 辛 硫 磷 乳 油 750 1 500 mL hm 2 或 用 40 丙 溴 磷 乳 油 1 500 2 250 mL hm 2 噴 霧 防 治 5 2 病 害 防 治 5 2 1 青 枯 病 該 病 屬 于 細(xì) 菌 性 病 害 防 治 方 法 1 在 辣 椒 青 枯 病 病 害 嚴(yán) 重 的 區(qū) 域 每 公 頃 進(jìn) 行 撒 施 熟 石 灰 粉 1 500 kg 可 有 效 地 抑 制 辣 椒 青 枯 病 的 發(fā) 生 2 用 50 綠 乳 銅 乳 油 500 倍 液 或 14 絡(luò) 氨 銅 水 劑 300 倍 液 或 用 高 科 30 甲 霜 惡 霉 靈 或 用 4 嘧 啶 核 苷 類 抗 菌 素 或 用 72 農(nóng) 用 鏈 霉 素 可 濕 性 粉 劑 4 000 倍 液 進(jìn) 行 藥 劑 防 治 5 2 2 疫 病 該 病 屬 于 真 菌 性 病 害 防 治 方 法 1 淺 中 耕 對 于 土 壤 濕 度 大 的 地 塊 提 高 土 壤 通 透 性 提 高 根 系 抗 病 力 2 合 理 灌 根 3 藥 劑 防 治 可 選 用 58 甲 霜 靈 可 濕 性 粉 劑 800 倍 液 或 用 50 甲 霜 銅 可 濕 性 粉 劑 800 倍 液 或 用 75 百 菌 清 可 濕 性 粉 劑 600 800 倍 液 或 用 64 殺 毒 礬 可 濕 性 粉 劑 400 500 倍 液 防 治 注 意 采 用 不 同 藥 劑 交 替 輪 換 使 用 以 延 緩 抗 藥 性 產(chǎn) 生 5 2 3 病 毒 病 該 病 毒 病 主 要 通 過 昆 蟲 傳 播 接 觸 傳 播 癥 狀 主 要 有 輕 型 花 葉 重 型 花 葉 黃 化 壞 死 和 畸 形 5 種 1 農(nóng) 業(yè) 防 治 種 子 消 毒 處 理 清 除 雜 草 合 理 密 植 滅 蚜 防 病 等 2 藥 劑 防 治 幾 種 藥 劑 混 合 復(fù) 配 施 用 避 免 單 一 用 藥 在 辣 椒 分 苗 移 栽 定 植 和 每 次 中 耕 前 3 5 d 噴 灑 葉 連 葉 嗎 啉 胍 乙 銅 菇 類 蛋 白 多 糖 水 等 藥 劑 來 進(jìn) 行 預(yù) 防 或 用 病 毒 110 100 g 裝 30 g 對 水 15 kg 葉 面 噴 施 隔 3 d 噴 1 次 連 噴 3 次 防 治 效 果 十 分 顯 著 同 時 可 加 入 防 治 刺 吸 式 口 器 害 蟲 的 藥 劑 如 吡 蟲 啉 啶 蟲 脒 等 1 周 左 右 1 次 連 續(xù) 防 治 3 4 次 5 2 4 灰 霉 病 1 農(nóng) 業(yè) 防 治 加 強 大 棚 溫 室 通 風(fēng) 及 時 清 除 病 果 和 處 理 病 株 等 2 藥 劑 防 治 可 用 15 腐 霉 利 煙 劑 3 750 4 500 g hm 2 熏 煙 或 用 70 嘧 霉 胺 水 分 散 粒 劑 1 000 1 500 倍 液 或 用 50 氯 溴 異 氰 尿 酸 可 溶 性 粉 劑 750 1 500 倍 液 防 治 對 灰 霉 病 有 較 好 的 防 治 效 果 并 同 時 防 治 各 種 并 發(fā) 癥 對 細(xì) 菌 性 病 害 也 有 特 效 每 7 d 左 右 噴 一 次 視 病 情 連 續(xù) 噴 2 3 次 6 采 收 當(dāng) 果 實 充 分 成 熟 果 皮 表 面 發(fā) 亮 且 具 有 一 定 硬 度 即 可 采 收 門 椒 對 椒 下 層 果 實 應(yīng) 適 時 早 收 以 免 影 響 植 株 進(jìn) 入 旺 盛 生 長 階 段 此 后 一 般 在 果 實 充 分 長 大 肉 變 硬 后 分 批 采 收 參 考 文 獻(xiàn) 1 王 得 元 王 鳴 早 熟 高產(chǎn)辣椒品種模式化選育的初步研究 J 中 國 辣 椒 2001 2 9 12 2 徐 明 振 朱 伯 良 劉 樂 昌 干制辣椒品種紅龍三號及其栽培技 術(shù) 要 點 J 中 國 種 業(yè) 2004 4 32 3 耿 三 省 陳 斌 張 曉 芬 我國甜辣椒品種市場需求的變化趨 勢 J 中 國 蔬 菜 2006 10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