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溫和光周期對加州新小綏螨性別分化及繁殖的影響.pdf
36 2 294 299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0 年 4 月 收稿日期 2019 08 20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 2018YFD0201400 國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四川創(chuàng)新團隊 sccxtd 04 作者簡介 胡昊旻 研究生 E mail 576176461 通信作者 博士 教授 E mail liq8633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0 02 016 變溫和光周期對加州新小綏螨性別分化及繁殖的影響 胡昊旻 李 慶 蔣春先 王海建 楊群芳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 成都 611130 摘要 本研究以朱砂葉螨為獵物 研究了在 23 13 26 16 29 19 32 22 和 35 25 五個變溫和 14L 10D 12L 12D 和 10L 14D 三個光周期共 15 個組合對加州新小綏螨性比分化及繁 殖的影響 明確 32 22 的變溫與光周期 14L 10D 組合的雌性比最高 為 78 38 其次為 32 22 的變溫和光周期 10L 14D 的組合 為 77 32 32 22 的變溫和光周期 10L 14D 組合的每雌平均產(chǎn)卵 量最高為 91 12 顯著高于 32 22 的變溫和光周期 14L 10D 的每雌平均產(chǎn)卵量 43 55 32 22 的 變溫和光周期 10L 14D 組合利于加州新小綏螨種群發(fā)展 該研究結果為規(guī)模繁育加州新小綏螨 實現(xiàn)種群 快速增長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jù) 關 鍵 詞 加州新小綏螨 變溫 光周期 性別分化 中圖分類號 S476 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 9261 2020 02 0294 06 Effects of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 on Sex Differenti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Parasitiformes Phytoseiidae HU Haomin LI Qing JIANG Chunxian WANG Haijian YANG Qunfang College of Agronom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With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as the prey sex differentia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were examined under combinations of 5 fluctuating temperatures 23 13 26 16 29 19 32 22 and 35 25 temperatures in photophase scotophase and 3 photoperiods 14L 10D 12L 12D 10L 14D A significant higher female rate 78 4 was detected at the condition of 32 22 and 14L 10D The second higher female rate 77 3 was observ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32 22 and 10L 14D However the highest fecundity 91 1 eggs female occurr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32 22 and 10L 14D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43 55 in the combination of 32 22 and 14L 10D In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32 22 and 10L 14D is most beneficial to the reproduction of N californicus This finding serves to support the mass breeding of N californicus Key words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alternating temperature photoperiod sex differentiation 葉螨在糧 棉 果 蔬等作物上普遍發(fā)生 為世界性有害生物 對多種農(nóng)作物及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生巨大的 為害 生產(chǎn)上長期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1 由于使用農(nóng)藥的時間長 用量大 在殺滅有害生物的同時也 會對天敵造成傷害 還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 造成環(huán)境污染 甚至帶來致畸 致癌 致突變等嚴重問題 2 近 年來對于葉螨的生物防治研究日益受到重視 而植綏螨作為一類能有效控制害螨的天敵生物 是近幾年來 害螨綠色防控的首選對象 3 植綏螨大多數(shù)是捕食性的 是各類作物 果樹和林木害螨的重要天敵 對其他小型昆蟲 如蚜蟲 介 殼蟲 薊馬等也有捕食作用 是很有利用價值的天敵資源 在農(nóng)業(yè)有害生物的防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4 我國植綏螨資源相當豐富 已知 10 個屬 到目前為止 我國已經(jīng)從不同地區(qū)作物上鑒定出植綏螨 260 余 第 2 期 胡昊旻等 變溫和光周期對加州新小綏螨性別分化及繁殖的影響 295 種 其中有利用價值的約 20 種左右 5 我國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 已利用多種植綏螨防治柑橘等果園害 螨 如四川 貴州已經(jīng)大面積利用草棲鈍綏螨 Amblyseius herbicolus Chant 防治茶樹上的側多食跗線螨 Polyphagotarsonnemus latus Banks 利用尼氏鈍綏螨 A nicholsi Ehara et Lee 大面積防治柑橘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 MeGregor 和柑橘始葉螨 Eototranhus kankitus Ehara 獲得成功 6 廣東釋放江原鈍綏螨 A eharai Amitai et Swirki 紐氏鈍綏螨 A newsami Evans 和卵圓鈍綏螨 A ovalis Evans 對柑橘全爪螨等害 螨進行防治 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6 7 我國從國外引種智利小植綏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 Hention 防治溫室葉螨 引進西方盲走螨 Metaseiulus occidentalis Nesbitt 防治果園害螨 都取得了 顯著效果 5 加州新小綏螨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McGregor 對入侵性害蟲西花薊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8 溫度是影響植綏螨后代性比的一個重要環(huán)境因子 植綏螨能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溫度變化來調(diào)節(jié)自身的性 比 以維持種群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9 在臺灣鈍綏螨 A taiwanicus 捕食跗線螨 Tarsonemus sp 的研究中 發(fā)現(xiàn)溫 度過高或過低時 雌性比均會有所降低 在溫度為 25 時其雌性比最高 為 88 10 Tanigoshi 10 的研究 表明西方盲走螨的性比也會受到高溫的影響 但在兩種變溫 20 30 23 33 和一種恒溫 25 條件下 以朱砂葉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為食物 長毛鈍綏螨 A longispinosus 后代雌性比 均在 70 左右 11 光照在昆蟲及螨類的生活周期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大多數(shù)昆蟲及螨類的發(fā)育和繁殖以及是否滯 育都與光周期有著直接關系 12 在光周期與溫度對麗蚜小蜂 Encarsia formosa Gahan 的協(xié)同影響的研究表 明 光照 13 h 溫度 26 最有利于其生長發(fā)育 13 對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Rambur 的研究表明 光周 期 15L 9D 和 9L 15D 對大草蛉滯育解除 滯育后發(fā)育和繁殖沒有明顯的影響 而溫度是調(diào)節(jié)大草蛉滯育 發(fā)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 14 在對亞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 e 和蘋果蠹蛾 Cydia pomonella Linnaeus 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光周期 溫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對其滯育誘導具有重要影響 其中光周期占主導作 用 15 16 有研究表明 溫度和光周期對斑翅食蚧蚜小蜂 Coccophagus ceroplastae 種群增長影響明顯 17 加州新小綏螨取食范圍廣 適應能力較強 已經(jīng)被開發(fā)為天敵商品 主要應用于二斑葉螨 蘋果全 爪螨 側多食跗線螨和柑桔全爪螨等害螨的生物防治 18 覃貴勇等 19 于 2010 年在成都采到加州新小綏 螨國內(nèi)種群 并發(fā)現(xiàn)其對柑橘全爪螨具有較大控制潛力 適應四川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能夠正常的生長繁殖 正因為加州新小綏螨生防價值大 溫度 光照等環(huán)境因子會影響其性別分化 因此本試驗旨在研究變溫 和光周期組合對其性別分化的影響 研究結果為加州新小綏螨在國內(nèi)的開發(fā)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具有重 要的價值 1 材料與方法 1 1 供試螨源 朱砂葉螨采自四川省成都市溫江郊區(qū) 在 25 1 RH 85 光周期 14L 10D 光強度 6000 lx 的人工氣候箱 RXZ 436A LED 型智能人工氣候箱 寧波江南儀器廠 中 利用盆栽的刀豆 Canavalfia gladiata 葉片飼養(yǎng)繁殖 加州新小綏螨采自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 在實驗室內(nèi) 以朱砂葉螨為獵物 采用傳統(tǒng)的水隔盆養(yǎng)法 在 25 1 RH 85 光周期 14L 10D 光強度 6000 lx 的人工氣候箱中飼養(yǎng)加州新小綏螨 建立試 驗種群作為供試螨源 20 1 2 試驗裝置 采用海綿水盤法 在直徑為 6 cm 的培養(yǎng)皿內(nèi)放置一稍小的圓形海綿 后向培養(yǎng)皿內(nèi)滴加適量清水直 至將海綿浸透并使水平面與海綿最高處齊平 海綿上放一張直徑略小的圓形黑色塑料紙 再將洗凈擦干直 徑為 2 5 cm 的刀豆葉片葉背朝上置于黑色塑料紙上 1 3 試驗種群建立 參照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和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開發(fā)的智利小植綏螨的大 量繁殖工藝進行繁育研究 21 以健康厚實的刀豆葉片為朱砂葉螨的寄主 向豆苗上接入葉螨的時機為刀豆 296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6 卷 苗展開第一對真葉時 接入葉螨的蟲態(tài)為雌 雄成螨 待一定數(shù)量的朱砂葉螨成功接入刀豆苗后 將豆苗 置于溫度為 25 1 RH 85 光周期 14L 10D 光強度 6000 lx 的人工氣候箱內(nèi)飼養(yǎng) 當朱砂葉螨 的數(shù)量足夠多時 即當?shù)抖怪仓晟现焐叭~螨密度較大但未明顯結網(wǎng)時 一般在朱砂葉螨接入的兩周左右 向已經(jīng)繁殖了大量朱砂葉螨的刀豆葉片上接入少量加州新小綏螨雌 雄成螨進行繁殖 待兩種螨的數(shù)量均 能滿足試驗要求時 即可從刀豆葉片上分別挑取所需蟲態(tài)和相應數(shù)量的兩種螨接入飼養(yǎng)小室中的刀豆葉片 上進行試驗 1 4 加州新小綏螨 F1 代性比分化試驗 用 0 號毛筆挑取 1 頭初羽化的加州新小綏螨雌成螨于試驗裝置中 并同時挑取 1 頭初羽化的加州新小綏 螨雄成螨與之進行配對 每個試驗裝置的處理方法相同 將配對的所有裝置標號 分裝后置于 RH 85 光 照強度 6000 lx 條件下的光照培養(yǎng)箱內(nèi)進行飼養(yǎng) 參照近年春 夏 秋 3 個季節(jié)四川成都地區(qū)的日間平均氣 溫和夜間平均氣溫的范圍 以及光周期的變化范圍 設置 5 個梯度晝夜交替變溫 簡稱變溫 條件 23 13 26 16 29 19 32 22 35 25 和 3 個光周期 14L 10D 12L 12D 10L 14D 進行試驗 每組變溫與每個光周期的組合為一個處理 且每個處理的變溫條件中光照時段為對應高溫 黑暗時段為對 應低溫 共 15 個處理 取每個處理的有效重復 30 次 在整個試驗期間 需保證每個試驗裝置中單頭配對的加州新小綏螨均有足量的食物 朱砂葉螨 卵 幼螨 成螨 每隔 24 h 記錄每頭雌螨的產(chǎn)卵量 為了保證統(tǒng)計準確 每天需將每頭雌螨所產(chǎn)的卵進行計 數(shù) 同時將計數(shù)后的卵挑出至一新的具有充足朱砂葉螨的試驗裝置中 并將收集到的卵分別置于上述各處 理對應條件下單獨飼養(yǎng) 直到雌螨產(chǎn)下最后一粒卵為止 統(tǒng)計每頭雌螨從產(chǎn)第一粒卵開始到產(chǎn)最后一粒卵 的時間 即產(chǎn)卵期 待每個不同處理的卵孵化后 統(tǒng)計卵的孵化率 發(fā)育為成螨后 統(tǒng)計其性比 1 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采用 SPSS 19 0 統(tǒng)計軟件 將單因素試驗組間的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 One Way ANOVA 進行方差分析 并用 LSD 法檢驗且比較各處理間的差異水平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 1 光周期對加州新小綏螨 F1 代性比及繁殖的影響 當溫度為 26 16 29 19 和 32 22 時 同一變溫條件下的不同光周期處理 卵的孵化率 均接近 100 當溫度為 23 13 時 不同光周期處理卵的孵化率均在 88 左右 當溫度為 35 25 時 各光周期處理卵的孵化率均在 84 左右 在 5 個不同的變溫條件下 當光周期為 14L 10D 時 加州新 小綏螨 F1 代的雌性比均顯著高于光周期為 10L 14D 和 12L 12D 的處理 當溫度為 23 13 26 16 和 32 22 時 均呈現(xiàn)出隨光照時間的縮短 每處理平均每頭雌螨的產(chǎn)卵期隨光照時間的縮短逐漸增長 但當溫度為 29 19 時 光周期為 12L 12D 的處理比 14L 10D 處理的產(chǎn)卵期長 溫度為 35 25 時 光周期 12L 12D 與 10L 14D 間無顯著差異 當溫度為 26 16 和 32 22 時 隨光照時間的增長 每頭雌螨在產(chǎn)卵期內(nèi)的總產(chǎn)卵量逐漸降低 當溫度為 23 13 時 光周期 10L 14D 和 12L 12D 條件下 每頭雌螨的總產(chǎn)卵量顯著高于光周期 14L 10D 當溫度為 29 19 時 光周期為 12L 12D 時 每頭雌螨 的總產(chǎn)卵量顯著低于光周期 10L 14D 和 14L 10D 當溫度為 35 25 光周期 12L 12D 時 其每頭雌 螨的總產(chǎn)卵量顯著高于另外兩組 表 1 2 2 變溫對加州新小綏螨 F1 代性比及繁殖的影響 3 個不同光周期條件下 溫度為 26 16 29 19 和 32 22 時 卵的孵化率均接近 100 溫度 32 22 的處理 其雌性比均顯著高于其他各溫度處理 溫度為 29 19 的處理 其雌性比均顯 著低于其他各溫度處理 兩個低溫處理 23 13 26 16 與 32 22 處理產(chǎn)卵期較長 最高變溫 處理 35 25 與 29 19 處理產(chǎn)卵期較短 在 10L 14D 和 12L 12D 這兩個光周期條件下 32 22 處理每頭雌螨的總產(chǎn)卵量均表現(xiàn)為最高 光周期 14L 10D 時該溫度下的每頭雌螨的總產(chǎn)卵量僅次于 29 19 和 23 13 兩溫度處理 且與 23 13 處理下的產(chǎn)卵量無顯著差異 在光周期 10L 14D 和 12L 12D 下 高溫 35 25 和 29 19 處理的產(chǎn)卵量較低 但在光周期 14L 10D 條件下 29 19 第 2 期 胡昊旻等 變溫和光周期對加州新小綏螨性別分化及繁殖的影響 297 表 1 不同光周期對加州新小綏螨 F1 代生殖參數(shù)的影響 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light dark cycles on F1 reproduction parameter of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溫度 Temperature 光周期 Light cycle 孵化率 Hatching ratio 雌性比 Female ratio 產(chǎn)卵期 Spawning period d 每雌平均產(chǎn)卵量 Average eggs laid per female 23 13 10L 14D 88 62 0 20 a 66 32 0 20 c 37 32 0 71 a 54 52 0 39 a 12L 12D 88 52 0 12 a 68 23 0 20 b 35 45 0 43 a 55 09 0 30 a 14L 10D 88 56 0 10 a 72 62 0 20 a 23 46 0 23 b 45 79 0 37 b 26 16 10L 14D 99 60 0 21 a 68 59 0 35 b 40 23 0 74 a 76 44 0 50 a 12L 12D 99 62 0 26 a 67 86 0 07 b 23 26 0 57 b 39 42 0 94 b 14L 10D 99 80 0 11 a 76 22 0 37 a 18 98 0 26 c 36 26 0 30 c 29 19 10L 14D 99 93 0 07 a 54 22 0 43 b 22 44 0 62 a 53 70 0 78 a 12L 12D 99 83 0 09 a 53 26 0 21 b 14 93 0 46 c 28 53 0 31 b 14L 10D 99 77 0 12 a 58 59 0 25 a 19 34 0 31 b 51 88 0 52 a 32 22 10L 14D 99 87 0 13 a 77 32 0 31 b 42 31 0 47 a 91 12 0 55 a 12L 12D 99 80 0 12 a 69 84 0 12 c 30 32 0 51 b 56 79 0 31 b 14L 10D 99 73 0 15 a 78 38 0 28 a 21 89 0 22 c 43 55 0 66 c 35 25 10L 14D 84 23 0 32 a 64 71 0 27 c 16 21 0 87 a 22 03 0 35 b 12L 12D 84 33 0 22 a 66 57 0 24 b 17 67 0 62 a 36 36 0 40 a 14L 10D 84 14 0 20 a 71 53 1 02 a 12 04 0 58 b 21 27 0 59 b 注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 標準誤 相同溫度條件下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不同光周期水平下的卵孵化率 雌性比 產(chǎn)卵時間和每雌平均產(chǎn)卵量 在 0 05 水平上的差異顯著性 每個處理重復數(shù)均為 30 次 Note Data in the table were mean SE under the same temperature condition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the hatching rate female ratio spawning time and average egg production per female at different photoperiod level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level the numbers of repetitions per treatment is 30 處理的產(chǎn)卵量最高 35 25 處理的產(chǎn)卵量仍然最低 此外 在 3 個光周期條件下 23 13 和 26 16 這兩個處理的產(chǎn)卵量均表現(xiàn)為較高 表 2 3 討論 本試驗中的光周期條件對加州新小綏螨卵的孵化率基本無影響 同一光周期下 呈現(xiàn)出 26 16 29 19 和 32 22 這 3 個溫度下的加州新小綏螨卵的孵化率接近 100 低溫處理 23 13 和 高溫處理 35 25 的孵化率均在 80 90 之間 這與稅玲等 22 對加州新小綏螨低溫條件的研究和袁 秀萍等 23 對加州新小綏螨短時高溫條件的研究有相似結果 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都對加州新小綏螨卵的孵化 不利 同一變溫條件下 加州新小綏螨雌成螨的產(chǎn)卵期大致呈現(xiàn)出隨光照時間的增長產(chǎn)卵期逐漸縮短的規(guī)律 同一光周期下 加州新小綏螨雌成螨的產(chǎn)卵期均表現(xiàn)為隨溫度的升高 產(chǎn)卵期呈現(xiàn)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過 程 張艷璇等 24 研究表明 加州新小綏螨的平均產(chǎn)卵期和平均壽命在 15 35 范圍內(nèi)均隨溫度的升高 逐漸降低 崔琦等 25 研究發(fā)現(xiàn)在 19 31 范圍內(nèi) 隨溫度的升高 加州新小綏螨存活時間變短 本試 驗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不能完全吻合 其原因可能是變溫條件與恒溫條件存在一定差異 在本試驗的 5 個溫 度條件中 32 22 最適合加州新小綏螨存活及產(chǎn)卵 加州新小綏螨雌成螨的每雌平均產(chǎn)卵量也基本與產(chǎn) 卵期的規(guī)律相似 從而說明產(chǎn)卵量會受到產(chǎn)卵期的影響 即產(chǎn)卵期的長短能直接影響產(chǎn)卵量的多少 變溫和光周期均對加州新小綏螨的后代性比有顯著影響 雖然 32 22 的變溫與光周期 14L 10D 的組合其雌性比最高 為 78 38 但其每雌平均產(chǎn)卵量顯著低于 32 22 的變溫與光周期 10L 14D 的 組合 該組合雌性比為 77 32 僅次于 78 38 由此看來 32 22 的變溫和 10L 14D 組合利于加州 新小綏螨種群發(fā)展 298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6 卷 表 2 晝夜交變溫度對加州新小綏螨 F1 代生殖參數(shù)的影響 Table 2 Effect of alternating different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 on F1 reproduction parameter of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光周期 Light cycle 溫度 Temperature 孵化率 Hatching ratio 雌性比 Female ratio 產(chǎn)卵期 Spawning period d 每雌平均產(chǎn)卵量 Average eggs laid per female 10L 14D 23 13 88 62 0 20 b 66 32 0 20 c 37 32 0 71 c 54 52 0 39 c 26 16 99 60 0 21 a 68 59 0 35 b 40 23 0 74 b 76 44 0 50 b 29 19 99 93 0 07 a 54 22 0 43 e 22 44 0 62 d 53 70 0 78 c 32 22 99 87 0 13 a 77 32 0 31 a 42 31 0 47 a 91 14 0 55 a 35 25 84 23 0 32 b 64 71 0 27 d 16 21 0 87 e 22 03 0 35 d 12L 12D 23 13 88 52 0 12 b 68 23 0 20 b 35 45 0 43 a 55 09 0 30 a 26 16 99 62 0 26 a 67 86 0 07 b 23 26 0 57 c 39 42 0 94 b 29 19 99 83 0 09 a 53 26 0 21 d 14 93 0 46 e 28 53 0 31 d 32 22 99 80 0 12 a 69 84 0 12 a 30 32 0 51 b 56 79 0 31 a 35 25 84 33 0 22 b 66 57 0 24 c 17 67 0 62 d 36 36 0 40 c 14L 10D 2 3 13 88 56 0 10 b 72 62 0 20 c 23 46 0 23 a 45 79 0 37 b 26 16 99 80 0 11 a 76 22 0 37 b 18 98 0 26 b 36 26 0 30 c 29 19 99 77 0 12 a 58 59 0 25 e 19 34 0 31 b 51 88 0 52 a 32 22 99 73 0 15 a 78 38 0 28 a 21 89 0 22 a 43 55 0 65 b 35 25 84 14 0 20 b 71 53 1 02 d 12 04 0 58 c 21 27 0 59 d 注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 標準誤 相同光周期水平下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卵孵化率 雌性比 產(chǎn)卵時間和每雌平均產(chǎn)卵量 在 0 05 水平上的差異顯著性 每個處理重復數(shù)均為 30 次 Note Data in the table were mean SE under the same photoperiod level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egg hatching rate female ratio spawning time and average fecundity per femal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 05 level the number of repetitions per treatment is 30 本研究表明 變溫和光周期影響加州新小綏螨性別分化 進一下研究其分化機制 以期得到在表觀影 響因素的前提下 挖掘與性別相關的基因 深入了解性別分化調(diào)控機理 為該天敵生物的開發(fā)利用提供有 利參考 參 考 文 獻 1 Zhang Z Q Mites of greenhouses identification biology and control J Mites of Greenhouses Identification Biology Control 2003 5 563 2 徐學農(nóng) 呂佳樂 王恩東 捕食螨繁育與應用 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5 31 5 647 656 3 雷仲仁 吳圣勇 王海鴻 我國蔬菜害蟲生物防治研究進展 J 植物保護 2016 42 1 1 6 4 朱群 金道超 郭建軍 等 植綏螨系統(tǒng)學研究進展 J 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 2007 35 1 107 110 5 唐斌 張帆 陶淑霞 等 中國植綏螨資源及其生物學研究進展 J 昆蟲知識 2004 41 6 527 531 6 包建中 古德祥 中國生物防治 M 太原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665 7 吳偉南 藍文明 我國柑桔園植綏螨及其利用問題 J 昆蟲知識 1988 25 6 341 344 8 馬鶴娟 加州新小綏螨對西花薊馬的控制作用初探 D 武漢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4 9 姜曉環(huán) 擬長毛鈍綏螨后代性比之影響因素研究 D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0 10 Helle W Sabelis M W Spider mites their biology natural enemies and control M Elsevier 1985 11 Logan J A Wollkind D J Hoyt S C et al An analytic model for description of temperature dependent rate phenomena in arthropods 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1976 5 6 1133 1140 12 卓德干 李照會 門興元 等 昆蟲滯育研究進展 J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 45 2 86 90 13 朱楠 王玉波 張海強 等 光周期 溫度對麗蚜小蜂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J 植物保護學報 2011 38 4 381 382 14 程麗媛 張艷 陳珍珍 等 光周期和溫度對大草蛉滯育解除及滯育后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 J 昆蟲學報 2017 60 3 318 327 第 2 期 胡昊旻等 變溫和光周期對加州新小綏螨性別分化及繁殖的影響 299 15 劉月英 羅進倉 周昭旭 等 光周期和溫度對蘋果蠹蛾滯育誘導的影響 J 植物保護學報 2015 42 1 39 44 16 郭建青 張洪剛 王振營 等 光周期和溫度對亞洲玉米螟滯育誘導的影響 J 昆蟲學報 2013 56 9 996 1003 17 張方平 符悅冠 彭正強 等 溫度和光周期對斑翅食蚧蚜小蜂發(fā)育與繁殖的影響 J 生態(tài)學報 2010 30 5 1280 1286 18 張艷璇 季潔 陳霞 等 溫度對加州新小綏螨以截形葉螨為獵物的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 J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2 34 2 190 195 19 覃貴勇 李慶 溫度對加州新小綏螨捕食作用影響及高溫耐饑餓能力研究 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3 26 3 1034 1037 20 李慶 崔琦 蔣春先 等 加州新小綏螨對朱砂葉螨的控制作用 J 植物保護學報 2014 41 3 257 262 21 劉佰明 谷希樹 徐維紅 等 智利小植綏螨的大量繁殖與應用研究進展 J 山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2 44 10 106 109 22 稅玲 蒲頗 李慶 等 低溫貯藏對加州新小綏螨生物學特性和捕食能力的影響 J 植物保護學報 2016 43 5 759 767 23 袁秀萍 汪小東 王佳武 等 短時高溫對加州新小綏螨發(fā)育的影響 J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 26 3 853 858 24 張艷璇 季潔 陳霞 等 溫度對加州新小綏螨發(fā)育及繁殖的影響 J 福建農(nóng)業(yè)學報 2012 27 2 157 161 25 崔琦 李慶 溫度對以朱砂葉螨為食的加州新小綏螨實驗種群參數(shù)的影響 J 植物保護 2015 41 3 40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