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卡视频在线_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_风间一区二区无码有码_1024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品質(zhì)、產(chǎn)量及發(fā)病率的影響.pdf

  • 資源ID:6103       資源大?。?span id="jfp4b0a" class="font-tahoma">326.84KB        全文頁數(shù):8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品質(zhì)、產(chǎn)量及發(fā)病率的影響.pdf

<p>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 , 2019, 21( 4) : 8895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收稿日期 : 2018-07-18; 接受日期 : 2018-09-25基金項目 : 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 ( 17226915D) ; 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 ( 161490132A) 資助 。作者簡介 : § 師建華與齊連芬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師建華 , 高級農(nóng)藝師 , 主要從事設施蔬菜栽培和工廠化育苗研究 。E-mail:13785101151 163com; 齊連芬 , 高級農(nóng)藝師 , 主要從事新品種選育和設施栽培技術研究 。E-mail: nkyqlf 163con。*通信作者 : 田東良 , 研究員 , 主要從事經(jīng)濟作物研究 。E-mail: tdliang 163com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品質(zhì) 、產(chǎn)量及發(fā)病率的影響師建華1 §, 齊連芬1 §, 王丹丹1, 李 燕1, 張慶銀1, 葛喜珍2, 田東良1*( 1石家莊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 , 石家莊 050021; 2北京聯(lián)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 , 北京 100023)摘 要 : 為研究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產(chǎn)量 、品質(zhì)及發(fā)病率的影響 , 明確溫室番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防控措施 , 以“瑞粉一號 ”番茄為試驗材料 , 設置對照 ( W1) 、化學防控對氯苯氧乙酸點花 ( W2) 、生物防控對氯苯氧乙酸點花 ( W3) 、生物防控熊蜂授粉 ( W4) 共 4 個處理 , 檢測番茄的單果重 、維生素 C、可滴定酸 、可溶性糖 、可溶性固形物 、糖酸比 、固酸比 、口感接受度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晚疫病發(fā)病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共 12項指標 , 應用主成分分析法對 12 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結(jié)果表明 , 12 項指標歸為 2 個主成分 , 代表 8857%的主要品質(zhì)性狀遺傳信息量 , 不同處理的綜合得分排名為 W4W3W2W1。不同防控措施中 W4 處理 ( 生物防控措施下熊蜂授粉 ) 綜合得分最高 , 且該處理的植株田間長勢好 、發(fā)病率低 。因此 , 通過生物防控病蟲害措施 , 結(jié)合熊蜂授粉 , 能提高番茄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 減少病害發(fā)生 , 為番茄栽培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 : 番茄 ; 生物防控 ; 果實品質(zhì) ; 產(chǎn)量 ; 發(fā)病率 ; 主成分分析doi: 1013304/jnykjdb20180432中圖分類號 : S6412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8-0864( 2019) 04-0088-08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rol Measures on TomatoQuality, Yield and Disease Incidence in GreenhouseSHI Jianhua1 §, QI Lianfen1 §, WANG Dandan1, LI Yan1, ZHANG Qingyin1,GE Xizhen2, TIAN Dongliang1*( 1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21;2College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China)Abstract: Taking tomato “ uifen 1“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trolmeasures on tomato fruit quantity, quality and disease incidence in greenhouse, so as to identify the best preventionand control measure for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of tomato in greenhouse The paper set up 4 treatments, includingthe control ( W1) , chemical pest prevention and P-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pollination ( W2) , biological pestprevention and P-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pollination ( W3) , biological pest prevention and bumblebee pollination( W4) The main components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welve indexes, including single fruit weight,vitamin C content, titrate acid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soluble solid content, sugar acid ratio, solid acid rate,taste acceptance, physiological disease fruit incidence rate, late blight incidence rate, gray mold incidence rate, andleaf mold incidence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2 indicators of the tested tomato were converted into 2 principalcomponents, representing 8857% genetic information of the main quality traits Comprehensive score ranking was W4W3 W2 W1 Treatment W4 ( bumblebee pollination under biological prevention measure) had the highestcomprehensive score The plants under W4 treatment had good field conditions and low disease incidence rateTherefore, through biological control measures combined with bumblebee pollination can improve tomato yield andquality, reduce disease occurrence These results provided technological guidance for tomato cultivationKey words: tomato; bi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ruit quality; yield; disease incidence;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農(nóng)藥施用是植物保護的一項重要手段 , 但我國化學農(nóng)藥施用量較為嚴重 , 施用方法不當 , 農(nóng)藥利用率偏低 , 由此引發(fā)農(nóng)殘超高 、環(huán)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1。我國耕地面積占世界總耕地面積的7%, 農(nóng)藥用量卻超過世界總用量 30% 2。我國每年農(nóng)藥殘留污染的作物面積達 40%, 尤其是蔬菜作物 3。設施蔬菜病害發(fā)生頻繁 , 加劇了農(nóng)藥的使用量 , 而農(nóng)藥的頻繁使用嚴重破壞溫室生態(tài)平衡 , 病害的抗藥性也越來越強 4?;瘜W農(nóng)藥防控雖然能防治番茄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 , 但長期過量使用化學農(nóng)藥容易引起農(nóng)藥殘留 ( residue) 、病菌抗藥性 ( resistance) 和再猖獗 ( resurgence) , 即“3”問題 58。生物防控技術是以蟲治蟲和以菌治蟲 , 其主要措施是保護和利用自然界害蟲的天敵 、繁殖優(yōu)勢天敵 、發(fā)展性激素防治蟲害等 , 是人類依靠科技進步向病蟲草害做斗爭的重要措施之一 9。利用煙草誘殺粉虱 、麗蚜小蜂防治粉虱 、芹菜趨避蚜蟲 、生物農(nóng)藥代替化學農(nóng)藥防治病蟲害 、熊蜂授粉代替生長素點花技術等是常用的生物防控技術 。近年來 , 研究綠色防控栽培綜合技術成為我國農(nóng)業(yè)的緊要任務 , 以低毒 、環(huán)保 、殘留少 、不殺傷天敵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李想等 10研究表明綜合生物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控煙草青枯病 , 并能有效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 。俞寅達等 11概述了真菌類拮抗微生物等生物防控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雷仲仁 12論述了病蟲害生物防治是實現(xiàn)蔬菜安全生產(chǎn)的主要途徑 。喬俊卿等 13研究表明生物防控技術對設施番茄增產(chǎn)及土傳病害防控效果較好 。文剛 14研究表明綠色防控措施在有機蔬菜種植中應用效果良好 , 且熊蜂授粉法能有效提高果實產(chǎn)量 、改善品質(zhì) 1517, 熊蜂授粉法目前已成為我國設施農(nóng)業(yè)實現(xiàn)設施農(nóng)作物高產(chǎn) 、優(yōu)質(zhì) 、高效的一項重要配套技術措施 18, 19。目前 , 有關生物防控綜合技術在番茄果實品質(zhì) 、產(chǎn)量 、發(fā)病率方面的研究較少 , 本文通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不同防控措施處理下番茄的果實品質(zhì) 、發(fā)病率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 , 明確最佳防控方法 , 為番茄的高效 、優(yōu)質(zhì)生產(chǎn)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區(qū)及試驗材料試驗區(qū)位于石家莊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趙縣基地日光溫室內(nèi) , N37°49&#39;59, E114°49&#39;26, 年均溫度 125。采用工廠化育苗 , 應用自動灌溉設施灌溉 。上下風口均安裝 60 目防蟲網(wǎng) 。供試番茄品種為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 瑞粉一號 , 2017 年3 月 6 日定植 , 株行距為 90 cm×35 cm, 密度為2 000株 /667 m2, 采用單干整枝 ( 及時去除側(cè)枝 ,只留一個結(jié)果枝 ) , 單株留 5 穗果 , 于 2017 年 5 月10 日打頂 。12 試驗設計試驗共設置 4 個處理 , 對照組 ( W1) 、化學防控 ( W2) 、生物防控 ( W3) 、生物防控+熊蜂授粉( W4) , 詳細措施見表 1。每個處理 500 株 , 處理間用塑料薄膜隔開 ( 防止不同處理間農(nóng)藥漂移和病蟲傳播 ) , 每個溫室為 1 次重復 , 設 3 個重復 , 分別在 3 個條件一致的溫室進行 ?;瘜W防蟲 , 采用石家莊神威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 5%吡蟲啉可溶性乳劑 、3%啶蟲脒乳油交替施用 , 全生長期共施用 2 次 , 吡蟲啉用量2 0003 000 倍液 , 啶蟲脒用量 2 000 2 500 倍液 ; 化學防病 , 葉面噴施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的金雷水分散粒劑 、25%的嘧菌酯懸浮劑 、325%的苯醚甲環(huán)唑懸浮劑 , 57 d 噴施一次 ,交替使用 ( 金雷有效成分 : 甲霜靈 4%, 代森錳鋅64%, 用量 100120 g/667 m2, 嘧菌酯用量 6090mL/667 m2, 苯醚甲環(huán)唑用量 2050 mL/667 m2) 。生物防蟲 , 采用溫室內(nèi)懸掛黃色粘蟲板 , 行間種植煙草誘集粉虱和蚜蟲 , 并用高效氯氰菊酯集中滅殺 ; 生物防病 , 采用葉面噴施 10%小檗堿 、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和植物免疫蛋白粉劑 , 小檗堿由馥稷生物科技發(fā)展 ( 上海 ) 有限公司提供 ,用量 600800 倍液 , 1012 d 噴施一次 , 枯草芽孢桿菌由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 有效成分 1 000 億芽孢 /g, 用量 3555 g/667 m2, 植物免疫蛋白由北京綠色農(nóng)華植物營養(yǎng)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 用量 1 000 倍液 ?;瘜W授粉 , 采用常州茂爾盛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濃度為 0004% 0005%的對氯苯氧乙酸點花 ; 熊蜂授粉 , 熊蜂為衡水沃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短舌熊蜂 , 每個處理用約100 只 。13 施肥管理4 個處理的施肥管理相同 。底肥 : 每個溫室施用發(fā)酵兩年的上層豬糞沼液 5 m3, 旋耕土地984 期 師建華等 : 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品質(zhì) 、產(chǎn)量及發(fā)病率的影響表 1 試驗設計Table 1 Experimental designation處理Treatment防控措施Prevention measure授粉方式Pollination methodW1: 對照 Control 無 None 化學授粉 Chemical pollinationW2: 化學防控 Chemical prevention化學防蟲 Chemical pest prevention化學防病 Chemical disease prevention化學授粉 Chemical pollinationW3: 生物防控 Biological prevention生物防蟲 Biological pest prevention生物防病 Biological disease prevention化學授粉 Chemical pollinationW4: 生物防控 +熊蜂授粉Biological prevention and bumblebee pollination生物防蟲 Biological pest prevention生物防病 Biological disease prevention熊蜂授粉 Bumblebee pollination2025 cm, 撒施三元復合肥 N-P2O5-K2O( 15-15-15) 40 kg, 整地做畦 。追肥 : 全生育期施入 N-P2O5-K2O( 13-7-30) 速效水溶肥共 4 次 , 均在每穗果的第一個果長至直徑 3 cm 左右時施入 ( 第五穗果不施 ) , 施用量分別為 5 kg、750 kg、750 kg、5kg, 共 25 kg, 每次施入時將肥料溶解于施肥罐內(nèi) ,隨灌溉施入 。14 品質(zhì)指標選擇選擇 12 個指標作為評價變量 , 分別為單果重( x1) 、維生素 C( x2) 、可滴定酸 ( x3) 、可溶性糖( x4) 、可溶性固形物 ( x5) 、糖酸比 ( x6) 、固酸比( x7) 、口感接受度 ( x8)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x9) 、晚疫病發(fā)病率 ( x10) 、灰霉病發(fā)病率 ( x11) 、葉霉病發(fā)病率 ( x12) , 各指標均設 3 次重復 。15 指標測定方法2017 年 6 月 5 日 , 取新鮮成熟果實樣品測定品質(zhì)指標 。單果重用 LA8200S 電子天平 ( 德國Sartorious 公司 ) 進行測定 。維生素 C 含量用鉬藍比色法 20測定 ??傻味ㄋ岷坑盟釅A滴定法 21測定 ??扇苄蕴呛坑幂焱?20測定 ??扇苄怨绦挝锖坑?PAL-43S 型的手持折光儀 ( 日本ATAGO 公司 ) 測定 。用可溶性糖含量與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計算糖酸比 。用可溶性固形物與可滴定酸含量的比值計算固酸比 ??诟薪邮芏葴y定采用 Malundo 等 22建立的鮮食番茄口感接受度模型進行計算 。t=543+051a1+264a2 9其中 , a1為可溶性糖質(zhì)量分數(shù) ; a2為可滴定酸質(zhì)量分數(shù) 。田間發(fā)病情況統(tǒng)計 : 每個處理分 5 個點進行取樣觀察 , 每個點 50 株 , 自定植開始每 7 d 一次 ,直到第一穗果成熟 , 統(tǒng)計各處理發(fā)病情況 ( 葉片 、果實或莖稈有一處感病即為此株番茄發(fā)病 ) , 計算發(fā)病率 。16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進行基礎數(shù)據(jù)處理 , 采用 SPSS 180 對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和主成分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21 番茄果實產(chǎn)量比較不同處理番茄果實產(chǎn)量見表 2。對照處理( W1) 顯著低于化學防控處理 ( W2) 、生物防控處理 ( W3) 和生物防控+熊蜂授粉處理 ( W4) , 產(chǎn)量僅為 4 31200 kg/667 m2, W4 處理的產(chǎn)量最高 , 為6 47067 kg/667 m2, 其次為 W2 和 W3 處理 , 但 3個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 ( P005) 。表 2 不同處理番茄果實產(chǎn)量Table 2 Yield of tomato fruit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處理Treatment產(chǎn)量 ( kg/667 m2)Yield ( kg/667 m2)W1 4 31200±26662 bW2 6 36860±29797 aW3 6 25320±24100 aW4 6 47067±6487 a注 :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 P005 水平差異顯著 。Note: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005level22 番茄果實品質(zhì)比較不同防控措施的番茄果實品質(zhì)結(jié)果 ( 表 3) 顯示 , 不同處理的番茄果實品質(zhì)差異較大 , W2、W3和 W4 的單果重和維生素 C 含量均顯著高于 W1,09 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 21 卷W3 的單果重最大 , 為 15440 g, W4 的維生素 C含量最高 , 為 1084 mg/100 g, 但 W2、W3、W4 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W3 和 W4 的可滴定酸含量顯著低于 W1 和 W2 處理 , 表明生物防控病蟲害處理可降低番茄果實可滴定酸水平 。W2、W3、W4 三個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W1( 29 42 mg/g) , 且 W4 處理最高 , 為 51 24mg/g, W3 和 W2 處理次之 。不同處理間可溶性固形物差異不顯著 。W4 的糖酸比 、固酸比和口感接受度均最高 , 分別為 9550、1005、3034, 除固酸比外 , 均顯著高于 W3、W2 和 W1 處理 。結(jié)果表明生物防控處理可以顯著提高番茄果實的單果重 、維生素 C 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糖酸比 、固酸比和口感接受度 , 生物防控+熊蜂授粉處理效果最好 。23 不同處理的田間發(fā)病情況在果實成熟期對各處理溫室番茄發(fā)病情況進行統(tǒng)計 , 結(jié)果 ( 表 4) 表明 , 4 個處理的生理性病害果 、晚疫病 、灰霉病 、葉霉病均有發(fā)生 , W1 處理病害發(fā)生最嚴重 , 每種病害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W2 與 W3 病害發(fā)生較輕 , 且發(fā)病程度相似 , 除葉霉病外 , 其他病害發(fā)生情況無顯著性差異 。W4處理生理性病害果和灰霉病發(fā)生率顯著低于W2、W3, 說明熊蜂授粉可避免生理性病害果 ( 畸形果 ) 發(fā)生 , 并且能明顯降低灰霉病的發(fā)病程度 。24 相關性分析對 12 個番茄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 。相關關系矩陣如表 5 所示 , 可見 , 單果重與維生素 C、可溶性糖 、口感接受度均呈極顯著正相關 , 與固酸比呈顯著正相關 , 與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晚疫病發(fā)表 3 不同處理番茄果實品質(zhì)Table 3 Tomato fruit qual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指標 Index W1 W2 W3 W4單果重 ( g)Single fruit weight( g)12320±762 b 15163±709 a 15440±595 a 15333±154 a維生素 C ( mg/100 g)Vitamin C ( mg/100 g)791±033 b 971±046 a 1016±081 a 1084±072 a可滴定酸 Titrate acid 064%±005% ab 076%±007% a 061%±009% b 054%±006% b可溶性糖 ( mg/g)Soluble sugar( mg/g)2942±112 d 3895±194 c 4640±197 b 5124±211 a可溶性固形物 Soluble solid 410%±064% a 450%±088% a 508%±085% a 544%±080% a糖酸比 Sugar acid ratio 4649%±540% c 5115%±222% c 7734%±849% b 9550%±810% a固酸比 Solid acid ratio 650%±125% bc 589%±106% c 840%±109% ab 1005%±047% a口感接受度 Taste acceptance 1845±094 d 2204±038 c 2733±031 b 3034±069 a注 : 同行數(shù)據(jù)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 P005 水平差異顯著 。Note: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005 level表 4 不同處理田間病害發(fā)生情況Table 4 Field disease occurrence of tomat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處理Treatment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Physiological diseasefruit incidence rate晚疫病發(fā)病率Late blight incidence rate灰霉病發(fā)病率Gray mold incidence rate葉霉病發(fā)病率Leaf mold incidence rateW1 3625%±606% a 6812%±211% a 4336%±252% a 3858%±228% aW2 2312%±336% b 1131%±160% b 2265%±126% b 1681%±201% bW3 1781%±210% b 964%±096% bc 2019%±188% b 1128%±155% cW4 384%±072% c 734%±077% c 591%±101% c 1058%±174% c注 : 同行數(shù)據(jù)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 P005 水平差異顯著 。Note: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005 level194 期 師建華等 : 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品質(zhì) 、產(chǎn)量及發(fā)病率的影響病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均極顯著負相關 ; 維生素 C 與可溶性糖 、可溶性固形物 、固酸比 、口感接受度均呈極顯著正相關 , 與糖酸比顯著正相關 , 與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晚疫病發(fā)病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均極顯著負相關 ; 可滴定酸與糖酸比 、固酸比均極顯著負相關 ; 可溶性糖與可溶性固形物 、糖酸比 、固酸比 、口感接受度均極顯著正相關 , 與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晚疫病發(fā)病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均極顯著負相關 ; 可溶性固形物與固酸比極顯著正相關 , 與口感接受度顯著正相關 ; 糖酸比與固酸比和口感接受度均極顯著正相關 , 與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均極顯著負相關 , 與晚疫病發(fā)病率顯著負相關 ; 固酸比與口感接受度極顯著正相關 , 與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顯著負相關 ; 口感接受度與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晚疫病發(fā)病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均極顯著負相關 ; 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與晚疫病發(fā)病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均極顯著正相關 ; 晚疫病發(fā)病率與灰霉病發(fā)病率 、葉霉病發(fā)病率均極顯著正相關 ; 灰霉病發(fā)病率與葉霉病發(fā)病率極顯著正相關 。可見 , 這些品質(zhì)指標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 , 表明指標間存在著信息重疊 , 需剔除指標間信息重復才能進行綜合評價 。表 5 果實品質(zhì)指標相關矩陣Table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of fruit quality indexes指標Index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1x2 0751x3009 014 1x4 079093035 1x5045 084010 0731x6 059*070*076087052 1x7039 0710720770760881x8 074087052 098070*0940841x9078078046 090049 088068*0921x10094085005 085048 063*041 0790811x11083086034 093053 084064*0910970901x12093084021 089047 074050 0850870980931注 : x1: 單果重 ; x2: 維生素 C 含量 ; x3: 可滴定酸含量 ; x4: 可溶性糖含量 ; x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x6: 糖酸比 ; x7: 固酸比 ; x8: 口感接受度 ;x9: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 x10: 晚疫病發(fā)病率 ; x11: 灰霉病發(fā)病率 ; x12: 葉霉病發(fā)病率 。* 表示在 P005 水平顯著相關 , 表示在 P001 水平極顯著相關 。Note: x1: Single fruit weight; x2: Vitamin C; x3: Titrate acid; x4: Soluble sugar; x5: Soluble solid; x6: Sugar acid ratio; x7: Solid acid ratio; x8:Taste acceptance; x9: Physiological disease fruit incidence rate; x10: Late blight incidence rate; x11: Gray mold incidence rate; x12: Leaf moldincidence rate * indicate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P005 level, indicates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P001 level25 主成分分析采用 SPSS 180 軟件對單果重 ( x1) 、維生素 C( x2) 、可滴定酸 ( x3) 、可溶性糖 ( x4) 、可溶性固形物 ( x5) 、糖酸比 ( x6) 、固酸比 ( x7) 、口感接受度( x8)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 x9) 、晚疫病發(fā)病率( x10) 、灰霉病發(fā)病率 ( x11) 、葉霉病發(fā)病率 ( x12) 共12 項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 , 結(jié)果 ( 表 6) 顯示 , 前 2個主成分的累積方差貢獻率達 8857%, 表示前 2個主成分包含了原始數(shù)據(jù)的大部分信息 , 因此選擇前 2 個主成分為主要主成分 , 達到降低變量個數(shù)但保留大部分原始信息的目的 。第 1 主成分的貢獻率為 7443%, 主要綜合了可溶性糖 、口感接受度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灰霉病發(fā)病率的信息 , 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口感接受度在第 1 主成分上呈正向分布 ,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和灰霉病發(fā)病率呈負向分布 , 即在 PC1坐標正向 , PC1越大可溶性糖含量和口感接受度的值越大 ,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和灰霉病發(fā)病率的取值則越小 , 說明29 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 21 卷口感接受度較高的番茄 , 其病害發(fā)生率較高 。第2 主成分 PC2的貢獻率為 1414%, 主要綜合了可滴定酸 、糖酸比 、固酸比的信息 , 可滴定酸為負向指標 , 糖酸比和固酸比為正向指標 , 即在正向坐標上值越大 , 可滴定酸的值越小 , 糖酸比和固酸比的值越大 。表 6 主成分特征值 、方差貢獻率和因子載荷矩陣Table 6 Eigen valu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andloading matrix factor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因子 FactorPC1PC2x1083 042x2092 018x3042 083x4098 003x5069 004x6090 040x7079 055x8098 014x9094 002x10087 045x11096 012x12092 031特征值 Eigen value 893 170貢獻率 Contribution rate 7443% 1414%累積貢獻率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7443% 8857%注 : x1: 單果重 ; x2: 維生素 C 含量 ; x3: 可滴定酸含量 ; x4: 可溶性糖含量 ; x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x6: 糖酸比 ; x7: 固酸比 ; x8:口感接受度 ; x9: 生理性病害果發(fā)生率 ; x10: 晚疫病發(fā)病率 ; x11:灰霉病發(fā)病率 ; x12: 葉霉病發(fā)病率 。Note: x1: Single fruit weight; x2: Vitamin C; x3: Titrate acid; x4:Soluble sugar; x5: Soluble solid; x6: Sugar acid ratio; x7: Solidacid ratio; x8: Taste acceptance; x9: Physiological disease fruitincidence rate; x10: Late blight incidence rate; x11: Gray moldincidence rate; x12: Leaf mold incidence rate26 不同處理番茄品種的綜合評價根據(jù)林海明等 23計算 2 個主成分與 12 個指標的主成分表達式 , 其線性組合為 :y1= 059x1+ 065x2 030x3+ 070x4+ 049x5+ 064x6+ 056x7+ 070x8 067x9 062x10 068x11 065x12y2= 058x1 024x2 115x3 004x4+ 006x5+ 055x6+ 076x7+ 019x8 003x9+ 062x10+016x11+ 043x12應用這一線性組合計算出各主成分值 , 最后利用綜合主成分函數(shù) y綜合= 074y1+ 014y2求得不同防控措施的番茄品質(zhì)綜合得分 ( 表 7) , 綜合得分由高到低的順序為 : W4W3W2W1, 說明W4 處理的番茄綜合品質(zhì)最佳 、發(fā)病率最低 , 即生物防控下雄蜂授粉效果最好 , 其次是生物防控下對氯苯氧乙酸點花處理 , 而對照的綜合得分最低 ,其綜合品質(zhì)最差 、發(fā)病率最高 。表 7 主成分分析綜合評價Table 7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評價EvalutionW1 W2 W3 W4綜合得分Comprehensive score264 1072 1442 1804排名 anking 4 3 2 13 討論生物防治的根本是以蟲治蟲和以菌治蟲 , 其主要措施是保護和利用自然界害蟲的天敵 、繁殖優(yōu)勢天敵 、發(fā)展性激素防治蟲害等 9。喬俊卿等 13研究表明 , 生物防治和秸稈還田技術能提高設施番茄產(chǎn)量 。吉沐祥等 24研究了綠色防控措施對大棚草莓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的影響 , 從選用優(yōu)質(zhì)抗病品種和無病種苗 、采用物理生物方法控制連作病害 、培育健壯苗 、重施基肥與平衡施肥 、調(diào)節(jié)大棚溫濕度 , 預防為主 、合理用藥 、優(yōu)先選用生物藥劑防治等方面詳細闡述了綠色防控措施能有效防治草莓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 ??莶菅挎邨U菌是一類能生存于各種環(huán)境 , 對人類和家畜無害 , 并且對環(huán)境不會造成污染的有益菌 25。李雅麗等 26通過對 6 株枯草芽孢桿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 發(fā)現(xiàn) 6 株細菌均有耐酸性強 、能產(chǎn)高活性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等特性 。蘭瑩等 27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桿菌可抑制黃瓜枯萎病病原真菌孢子的萌發(fā) , 抑制率達 7683%。王翠梅等 28在枯草芽孢桿菌在有機蔬菜種植中的應用中提到 , 枯草芽孢桿菌可防治番茄 、黃瓜等蔬菜的灰霉病 。植物免疫蛋白是從植物 、酵母和微生物中提取的初生多肽復合蛋白 ( NAC) 29。植物免疫誘導劑能使植物自身抗性增強 , 減弱病害發(fā)生 , 降低農(nóng)藥使用量 , 是實現(xiàn) 2020 年農(nóng)藥使用零增長戰(zhàn)略目標的有394 期 師建華等 : 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品質(zhì) 、產(chǎn)量及發(fā)病率的影響效途徑之一 30。錢玲等 31研究表明 , 植物免疫蛋白能有效促進草莓生長 、改善草莓品質(zhì) 、提高產(chǎn)量 。盛世英等 32研究指出植物免疫蛋白能有效促進小麥生長 、提高防御酶活性 、增強植株抗病性等 。葛智文等 33研究表明植物免疫蛋白能提高茶葉產(chǎn)量 、水浸出物及茶多酚含量等 。陳麗麗等 29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免疫蛋白處理的有機栽培番茄植株比對照植株的生長 、產(chǎn)量 、果實品質(zhì)及抗病性方面均有提高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葉面噴施小檗堿 、枯草芽孢桿菌和植物免疫蛋白可有效防治番茄生產(chǎn)中的病害 , 提高番茄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 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相似 。本試驗結(jié)果還表明生物防控下熊蜂授粉( W4) 的番茄果實大小相近 , 生理性病害果 ( 畸形果 、筋腐果 、臍腐果 、空洞果 、裂果 ) 極少 , 發(fā)生率僅為 384%, 較化學授粉效果更優(yōu) 。本試驗對日光溫室不同防控措施的番茄 12 項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 , 將 12 個指標轉(zhuǎn)化為 2 個主成分 , 代表主要品質(zhì)性狀指標的 8857%的信息量 , 并對結(jié)果進行了綜合評價 , 綜合得分排名為 W4W3W2W1, 生物防控措施 +熊蜂授粉 ( W4) 的綜合效果最好 。生物防控處理不僅果實產(chǎn)量較高 、果實品質(zhì)好 , 而且田間發(fā)病情況最輕 , 同時施藥間隔期比化學防控增長 70%以上 , 節(jié)省人力 , 植株生長健壯 , 后期無早衰 。與防控處理的植株相比 , 對照的產(chǎn)量 、品質(zhì)等均較低 。因此 , 通過對果實產(chǎn)量 、果實品質(zhì) 、田間發(fā)病情況等綜合分析 , 生物防控措施+熊蜂授粉的番茄果實品質(zhì)最佳 、病害發(fā)生率最低 。本研究結(jié)果為設施番茄的綠色綜合防控種植提供技術參考和理論依據(jù) 。參 考 文 獻 1 曾衍德 持續(xù)推進化肥農(nóng)藥減量增效 努力增加綠色優(yōu)質(zhì)農(nóng)產(chǎn)品供給 N 農(nóng)民日報 , 20180205( 007) 2 王興國 農(nóng)業(yè)供給側(cè)結(jié)構性改革應從微觀政策給予激勵 J 農(nóng)村工作通訊 , 2018( 10) : 48</p>

注意事項

本文(不同防控措施對溫室番茄品質(zhì)、產(chǎn)量及發(fā)病率的影響.pdf)為本站會員(ly@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