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hù)地甜瓜常見病害的發(fā)生與防治.pdf
<p>保 護(hù) 地 甜 瓜 常 見病 害 的 發(fā) 生 與 防 治 吳麗 敏 ( 遼寧省新 民 市高臺子鎮(zhèn)經(jīng)濟(jì)發(fā)展服務(wù)中心 ) 1 甜瓜黑斑病 黑 斑 病 為 甜 瓜 的 重 要 病 害 , 局 部 地 區(qū) 發(fā) 生 分 布 , 保 護(hù) 地 種 植 受 害較重 。 一般 病 株率40%60% , 病害 嚴(yán) 重時均達(dá)100% , 多 數(shù)葉 片染 病枯死 , 顯 著影響甜 瓜 產(chǎn)量與品 質(zhì) 。 1.1 發(fā) 病癥狀 在 甜 瓜 各 生 育 期 都 可 發(fā) 生 , 以 生 長 中 后 期 受 害 重 , 主 要 侵 害 葉 片 。 初 期在葉背 面 出現(xiàn)淺黃 色 小點 , 周 圍水 漬 狀 , 逐 步發(fā)展成 近 圓形 至不規(guī)則形黃褐色至暗褐色壞死斑 , 外 圍墨綠 色 , 中 央 黃 褐 色 , 病 斑 邊緣明顯 , 大小差異 大 。 葉正面病斑初為褪綠暈狀小斑 , 以 后發(fā)展成 黃 褐 色 壞 死 斑 , 近 圓 形 , 隨 病 害 發(fā) 展 多 個 病 斑 相 互 連 接 成 壞 死 大 斑 致葉片枯死。 后 期病斑正 背 面均產(chǎn)生 黑 色 霉 狀 物 , 即 病 菌 分 生 孢 子 梗和分生 孢子 。 1.2 病 原菌 病 菌 分 生 孢 子 梗 單 生 或 束 生 , 頂 端 色 淡 , 基 部 細(xì) 胞 稍 大 , 不 分 枝 。 分生孢子 單 生或23 個串 生 , 倒棒狀 , 淺 褐色 , 孢身具 29 個 橫 隔膜 , 03 個 縱隔膜 , 分 隔處縊 縮 。 喙胞稍長 , 色淡 , 不分枝 , 具 有 03 個橫隔膜 , 孢身至喙 逐 漸變細(xì) 。 1.3 發(fā) 病特點 病菌以菌 絲 體或分生 孢 子在病殘 體 上 , 或 以 分 生 孢 子 在 病 組 織 上 , 或附 著 在種子表 面 越冬 。 越冬病菌 為 翌年初侵 染 菌源 , 借氣 流 或 雨 水 傳 播 , 分 生 孢 子 萌 發(fā) 可 直 接 侵 入 葉 片 , 發(fā) 病 后 很 快 形 成 分 生 孢 子 進(jìn) 行再侵染 。 病 菌生長溫度540 , 適宜 溫 度約2030 。 高 溫 、 高 濕 利于發(fā)病 。 甜 瓜生長期高溫多雨 , 或澆 水 后通風(fēng) 不及時 , 病 害發(fā) 生 嚴(yán) 重 、 擴(kuò) 展迅速 。 中 后期植株 脫 肥 , 生 長衰弱病 害 較重 。 1.4 防治 方 法 拉 秧后徹底 清 除植株病 殘 落葉 , 減少田間 菌 源 , 重 病 地 塊 與 非瓜 類 蔬菜輪作 。 增 施有 機(jī) 肥 , 中 后期適當(dāng) 追 肥 , 提 高 植 株 抗 病能 力 , 澆水后增加通風(fēng) , 嚴(yán) 防大 水 漫灌 。 藥劑防治 : 發(fā)病初 期 可 選 用 50% 撲 海 因 可 濕 性 粉 劑 1200 倍 , 或 65% 多 果 定 可 濕 性 粉 劑 1000 倍 液 , 或 50% 敵 菌 靈 可 濕 性 粉 劑 500 倍 液 , 或 50% 農(nóng) 利 靈 可 濕 性 粉 劑 1500 倍 液 , 或 80% 大 生 可 濕 性 粉 劑 800 倍 液 , 或 2% 農(nóng) 抗 120 水 劑 300 倍 液 。 保 護(hù) 地 種 植 還 可 選 用 5% 百 菌 清粉 塵 劑 或5% 加端農(nóng)粉 塵 劑15 千克/ 公頃噴粉防治 。 2 甜 瓜褐 脈 病 褐脈病為甜瓜的重要病害 , 局部 地 區(qū)發(fā)生分 布 。 一般病株率 5%10% , 輕 度 影 響 甜 瓜 生 產(chǎn) , 個 別 棚 室 或 地 塊 發(fā) 病 率 可 達(dá) 10% 以 上 , 明 顯影 響 甜瓜產(chǎn)量 與 品質(zhì) 。 此 病可 侵 害多種其 它 作物 。 2.1 發(fā)病 癥 狀 此病在甜瓜全生育期都可發(fā)生 , 主 要危害葉 片 和莖蔓 。 幼 苗 染 病 , 新 葉 出 現(xiàn) 不 規(guī) 則 銹 褐 色 壞 死 斑 , 周 圍 具 有 黃 綠 色 暈 環(huán) , 隨 病 害發(fā) 展 瓜苗逐漸 變 褐枯萎而 死 亡 。 成 株染病 , 葉 片細(xì) 脈 褪綠變 褐 , 呈網(wǎng)狀壞 死 , 逐漸形成銹褐色壞死大斑 , 致病 葉 局 部 枯 死 , 最 后 整 葉壞死 。 與此 同 時 , 葉 柄和莖蔓 上 出現(xiàn)銹褐 色 凹 陷 條 紋 , 后 期 變成 較 大的壞死 條 斑 , 終 使植株由 下 向上焦枯 死 亡 。 2.2 發(fā)病 特 點 甜瓜葉脈壞死病毒可種傳 , 主要通過 汁 液和 桃 蚜 非 持 久 性 傳 毒 , 高 溫有 利 于發(fā)病 。 種子帶毒率高 , 管理粗放 , 蚜蟲數(shù)量 多 發(fā) 病 嚴(yán)重 。 2.3 防治 方 法 加 強(qiáng)檢疫防 病 , 防止種子傳毒 。 選用無病 種 子 , 商 品 種 子 可 用 10% 磷 酸 三 鈉 溶 液 浸 種 20 分 鐘 后 清 水 洗 凈 , 再 催 芽 播 種 。 加 強(qiáng) 田 間 管 理 , 及 時 防 治 蚜 蟲 , 重 病 株 盡 早 拔 除 , 減 少 田 間 毒 源 。 必 要時發(fā)病 前 期與初期 噴 施 20% 病毒 A 可 濕 性 粉 劑500 倍 液 , 或 1.5% 植 病 靈 乳 劑 1000 倍 液 , 或 1% 抗 毒 劑 1 號 水 劑 800 倍 液 , 或 5% 菌 毒 清 水 劑 400 倍 液 , 1015 天 防 治 1 次 , 視 病 情 防 治13 次 即可 。 3 甜 瓜果 腐 病 3.1 發(fā)病 癥 狀 成株期發(fā)病主要危害果實和近成熟果 實 , 初 在 靠 近 土 面 處 果 實 上 發(fā) 病 , 產(chǎn) 生不規(guī)則 形 褐斑 , 濕度大時 病 部長出白 色 菌絲 。 3.2 病原 菌 立枯 絲核 菌具3 個 或 以上 的 細(xì)胞核 , 菌 絲較大 型 , 直 徑 約 610 微米 。 在土 壤中形 成 薄 層蠟質(zhì)狀 或 白粉色網(wǎng)狀至網(wǎng)膜狀子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8.01/02.028 ·49 · 只 有 合 作 , 才 會 成 功 。 吉 林 蔬 菜 雜 志 , 圓 您 致 富 之 夢 ! 吉 林 蔬 菜 展 示 新 形 象 創(chuàng) 新 發(fā) 展 植 物 醫(yī) 院 實 層 , 產(chǎn) 生 的 擔(dān) 子 桶 形 至 亞 圓 筒 形 , 比 支 撐 擔(dān) 子 的 菌 絲 略 寬 一 些 。 擔(dān) 孢 子 橢 圓 形 至 寬 棒 狀 , 基 部 較 寬 , 擔(dān) 孢 子 能 重 復(fù) 萌 發(fā) , 在 擔(dān) 子 上 形 成 2 次 擔(dān) 子 。 立枯 絲 核 菌 是 由 單一 菌 絲尖端的 分 枝密集而 形 成 或 是 由 尖 端 緊 密 地 和 菌 絲 密 集 而 形 成 菌 絲 結(jié) 。 菌 絲 融 合 群 不 同 , 在 形 態(tài) 、 病 理 、 生 理和生 態(tài) 方 面也不完 全 相同 。 至 于各 合 群的致病 特 異 性 及 它 們 之 間 的 內(nèi) 在 聯(lián) 系 及 在 自 然 界 的 作 用 還 需 進(jìn) 一 步 明 確 。 3.3 發(fā) 病特點 病 原 菌 在 土 壤 中 越 冬 , 第 2 年 種 植 甜 瓜 后 , 甜 瓜 果 實 與 土 壤 接 觸 , 遇 有 澆 水 或 降 雨 , 即 可 引 起 發(fā) 病 , 久 旱 后 突 然 遇 雨 , 植 株 特 別 容 易 發(fā) 病 。 3.4 防 治方法 栽 培措施 : 發(fā) 病重 地 區(qū)或田地 把 瓜墊起 。 藥劑 防 治 : 必 要 時 噴 灑 10% 立枯 靈 水劑300 倍 液 。 4 甜瓜鐮刀菌果腐病 4.1 發(fā) 病癥狀 主 要 危 害 成 熟 果 實 。 發(fā) 病 初 期 出 現(xiàn) 褐 色 至 深 褐 色 水 浸 狀 病 斑 , 病 斑 的 大 小 1.53 厘 米 , 深 約 1.5 厘 米 , 病 情 擴(kuò) 展 后 內(nèi) 部 開 始 腐 爛 , 病 組 織 白 色 或 玫 瑰 色 , 濕 度 大 或 貯 運(yùn) 中 , 病 部 長 出 白 色 至 粉 紅 色 霉 。 4.2 病 原菌 為 粉 紅 鐮 孢 , 屬 半 知 菌 亞 門 真 菌 。 分 生 孢 子 梗 單 生 或 集 成 分 生 孢 子 座 ; 大 型 分 生 孢 子 兩 邊 彎 曲 度 不 同 , 中 部 近 圓 筒 形 , 伸 長 成 線 形 或鐮刀狀 , 兩端 漸 細(xì) , 分 生孢子多 為 橙紅色 。 菌 絲及子 座具多 種 顏 色 : 蒼 白色或玫 瑰 色至紫色 。 4.3 發(fā) 病特點 病 原 菌 在 土 壤 中 越 冬 。 果 實 與 土 壤 接 觸 , 遇 有 適 宜 發(fā) 病 條 件 即 可 引起發(fā)病 , 一般 高 溫多雨季 節(jié) 或濕度大 發(fā) 病重 。 4.4 防 治方法 栽 培 措 施 : 施 用 充 分 腐 熟 的 有 機(jī) 肥 , 采 用 地 膜 覆 蓋 和 高 畦 栽 培 。 多雨季節(jié)要注意雨后及時排水 , 適 當(dāng)控制澆水 , 地 表濕 度 大 時 要 把瓜墊起 來 , 避免與土壤直接接觸 。 加 強(qiáng)田 間 管理 , 防止 果 實 產(chǎn) 生 人為或機(jī) 械 傷口 , 發(fā)現(xiàn)病果 及 時采摘深 埋 。 藥劑 防 治 : 發(fā) 病 后 噴 藥 , 常 用 藥 劑 有 50% 苯 菌 靈 可 濕 性 粉 劑 1500 倍 液 , 60% 防 霉 寶 超 微 可 濕 性 粉 劑 8001000 倍 液 , 36% 甲 基 硫 菌 靈 懸 浮 劑 500 600 倍 液 , 40% 百 菌 清 懸 浮 劑 500 倍 液 , 47% 加 瑞 農(nóng) 可 濕 性 粉 劑 700800 倍 液 , 56% 靠 山 水 分 散 顆 粒 劑 800 倍 液 。 每 隔 10 天 左 右 防治1 次 , 連續(xù)防治23 次 。 5 甜瓜細(xì)菌性角斑病 5.1 發(fā) 病癥狀 危害葉片 、 葉柄 、 莖 、 卷 須和果實 , 苗期 至 成株期均 可 發(fā)生 。 子 葉 發(fā) 病 初 期 呈 水 浸 狀 斑 , 漸 變 淡 褐 色 , 病 斑 受 葉 脈 限 制 呈 多 角 形 , 灰 褐 或 黃 褐 色 , 濕 度 大 時 病 部 葉 背 溢 有 乳 白 灰 渾 濁 水 珠 狀 菌 膿 , 干 后 有 白 痕 , 病 斑 質(zhì) 脆 , 易 穿 孔 ; 莖 、 葉 柄 、 卷 須 等 發(fā) 病 時 出 現(xiàn) 水 浸 狀 小 點 , 沿 莖 溝 縱 向 擴(kuò) 展 , 呈 短 條 狀 , 濕 度 大 時 也 可 見 菌 膿 , 嚴(yán) 重 時 縱 向 開 裂 , 呈 水 浸 狀 腐 爛 , 變 褐 干 枯 , 表 層 殘 留 白 痕 。 果 實 發(fā) 病 時 出 現(xiàn) 水 浸狀 小 斑點 , 擴(kuò) 展后 不 規(guī)則 或連 片 , 病 部溢 出 大量 污白 色 菌 膿 , 受害的果實常伴有軟腐病原菌侵染 , 呈 黃褐色 水漬 狀腐 爛 。 5.2 病 原菌 菌 體 短 桿 狀 相 互 呈 鏈 狀 連 接 , 具 端 生 鞭 毛 15 根 , 有 莢 膜 , 無 芽 孢 , 革 蘭 氏 染 色 陰 性 , 在 金 氏 B 平 板 培 養(yǎng) 基 上 , 菌 落 白 色 , 近 圓 或 略 呈 不 規(guī) 則 形 , 扁 平 , 中 央 凸 起 , 污 白 色 , 不 透 明 , 具 同 心 環(huán) 紋 , 邊 緣 一 圈 薄 且 透 明 , 菌 落 直 徑 57 毫 米 , 外 緣 有 放 射 狀 細(xì) 毛 狀 物 , 具黃綠色 熒 光 。 生長 適溫2428 , 最 高 39 , 最 低4 , 4850 經(jīng) 10 分 鐘 致 死 , 除 侵 染 冬 瓜 、 節(jié) 瓜 外 , 還 侵 染 葫 蘆 、 西 葫 蘆 、 絲 瓜 、 甜 瓜 、 西 瓜 等 。 5.3 發(fā) 病特點 病 原 菌 在 種 子 內(nèi) 或 隨 病 殘 體 在 土 壤 中 越 冬 , 成 為 第 2 年 初 侵 染 源 。 病 原菌生長 溫 度為2428 , 45 條 件下經(jīng)過10 分 鐘致 死 。 適 宜 的 相 對 濕 度 70% 以 上 , 隨 雨 季 的 到 來 和 田 間 澆 水 開 始 發(fā) 病 , 病 原 菌隨氣流 傳 播 。 發(fā) 病的 條 件主要是 濕 度 , 尤其 是 下 雨 , 如飽和 濕 度 在 6 小時 之 上病斑大 且 典型 。 5.4 防 治方法 種 子處理 : 瓜 種 可 用 50 溫 水 浸 種 20 分 鐘 , 撈 出 晾 干 催 芽 播 種 ; 或 用 100 萬單位硫 酸 鏈霉素 500 倍液或 農(nóng) 用 鏈 霉 素 浸 種 2 小 時 , 沖 洗 干 凈 后 催 芽 播 種 。 栽 培 措 施 : 選 育 耐 病 品 種 , 從 無 病 瓜 上 留 種 ; 與 非 瓜 類 實 行 2 年 以 上 的 輪 作 ; 加 強(qiáng) 田 間 管 理 , 生 長 后 期 及 收 獲 后 清 除 病 葉 及 時 深 埋 ; 瓜 溝 要 有 一 定 深 度 , 這 樣 便 于 澆 水 , 不 致 于 瓜 溝 太 小 , 出 現(xiàn) 水 漫 瓜 秧 的 現(xiàn) 象 。 藥 劑 防 治 : 發(fā) 病 初 期 及 蔓 延 開 始 期 噴 灑 氧 氯 化 銅 、 甲 霜 銅 、 可 殺 得 可 濕 性 粉 劑 , 此 外 還 可 選 用 硫 酸 鏈 霉 素 、 農(nóng) 用 鏈 霉 素 等 , 以 及 1:2:200 的 波 爾 多 液 進(jìn) 行防 治 。 6 甜瓜軟腐病 6.1 發(fā) 病癥狀 主 要 危 害 果 實 , 有 時 也 危 害 莖 蔓 。 果 實 發(fā) 病 時 病 部 初 現(xiàn) 水 浸 狀 深 綠 色 斑 , 擴(kuò) 大 后 凹 陷 發(fā) 軟 , 逐 漸 轉(zhuǎn) 為 褐 色 , 病 斑 周 圍 有 水 浸 狀 暈 環(huán) , 從 病 部 向 內(nèi) 腐 爛 , 散 發(fā) 出 惡 臭 味 。 莖 蔓 發(fā) 病 多 始 于 傷 口 , 病 斑 呈 不規(guī)則形 水 漬狀 , 向內(nèi)軟腐 , 病部出水 , 嚴(yán)重 時 爛斷 。 6.2 病 原菌 菌 體 短 桿 狀 , 不 產(chǎn) 生 芽 孢 , 無 莢 膜 , 革 蘭 氏 染 色 陰 性 , 生 育 最 適 溫 度 2530 , 最 高 40 , 最 低 2 , 致 死 溫 度 50 , 經(jīng) 10 分 鐘 , 適宜pH 值5.39.3 , 最 適 pH 值 7.3 。 除侵染茄 科 蔬菜外 , 還可 侵 染 十字 花科蔬 菜及蔥 類 、 芹菜 、 胡蘿卜 、 萵 苣等 。 6.3 發(fā) 病癥狀 病 原 菌 隨 病 殘 體 在 土 壤 中 越 冬 , 第 2 年 借 雨 水 、 灌 溉 水 以 及 昆 蟲 傳播 , 由傷口侵 入 。 病原菌侵 入 后分泌果膠酶溶解 中 膠層 , 引 起 細(xì) 胞水分外 溢 , 引起腐爛 。 陰天 或 露水未落干時整枝 打 杈 , 或 蟲 傷 多 發(fā)病重 。 6.4 防 治方法 栽 培措 施 : 實 行與 非 葫蘆科 、 茄 科及十 字 花 科 蔬 菜 進(jìn) 行 2 年 以 上 輪 作 。 及 時 清 潔 田 園 , 尤 其 要 把 病 果 清 除 帶 出 田 外 燒 毀 或 深 埋 。 培育壯苗 , 適時定植 , 合理密植 。 雨季及時 排 水 。 保 護(hù)地栽 培 要 加 強(qiáng) 放風(fēng) , 防止 棚 內(nèi)濕度過 高 。 藥 劑防治 : 雨 前雨后 及時噴 藥 , 常 用 藥 劑 有 72% 農(nóng) 用 硫 酸 鏈 霉 素 可 溶 性 粉 劑 4000 倍 液 , 新 植 霉 素 4000 倍 液 , 50% 琥 膠 肥 酸 銅 可 濕 性 粉 劑 500 倍 液 , 77% 可 殺 得可 濕性微 粒 粉 劑 500 倍 液 , 14% 絡(luò) 氨 銅 水 劑 300 倍 液 , 12% 綠 乳 銅乳 油600 倍液 , 47% 加瑞農(nóng)可 濕 性粉劑 800 倍液 。 每隔 710 天 防治1 次 , 連續(xù)防治23 次 。 ·50 · 歡 迎 刊 發(fā) 廣 告 , 歡 迎 種 業(yè) 界 商 家 朋 友 贊 助 、 協(xié) 辦 。 蔬 菜 科 技 服 務(wù) 新 農(nóng) 村 致 富 百 姓 植 物 醫(yī) 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