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磷鉀配比施肥對草莓生長和光合特性的影響.pdf
·131·試 驗 研 究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 2018年第9期摘要: 以盆栽豐香草莓為試材,研究了不同氮磷鉀配比施肥對草莓植株生長和光合特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適宜的氮(220.7 mg/L)、磷(110.35 mg/L)、鉀(145 mg/L)能夠促進草莓植株的生長發(fā)育。合理的氮磷鉀配比對草莓光合速率影響極顯著,氮的影響最大,磷最小。在該試驗條件下氮磷鉀最佳用量為N180 mg/L,P2O595.75 mg/L,K2O153.40 mg/L,最佳配比為N:P2O5:K2O=1:0.53:0.85。關(guān)鍵詞 :草莓;配比施肥;植株生長;光合特性0 引言草莓果實色澤鮮艷,果肉多汁,甜酸適口,芳香濃郁,營養(yǎng)豐富,在果品中上市較早、周期最短,深受人們的喜愛,故有“水果皇后”之美譽。近幾年隨著設施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大棚草莓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其鮮果在冬季和早春水果淡季上市,市場價格高,經(jīng)濟效益好。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我國的一些果農(nóng)在草莓生產(chǎn)中普遍存在偏重施用化肥現(xiàn)象,但隨著人們消費意識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水果無公害、無污染、高品質(zhì)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因此對草莓進行科學合理施肥,是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增收增效的關(guān)鍵。本試驗探討不同氮磷鉀配比施肥對草莓植株生長和光合特性的影響,旨在對日光溫室草莓生產(chǎn)進行科學合理施肥,提高草莓產(chǎn)量和品質(zhì)。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供試草莓品種為:“豐香”(Fragaia ananassa)。試驗基質(zhì)為:草炭、蛭石和珍珠巖=2:1:1。試驗肥料采用:尿素(含46%純氮)、氯化鉀(含60%K2O)、過磷酸鈣(含14%P2O5)。1.2 試驗設計本試驗采用“311-A”最優(yōu)混合設計,即氮磷鉀三因子五水平,共11個處理組合,3次重復,共33個試驗小區(qū),每小區(qū)面積6.9 m2。試驗所設計的上下限水平,參考陳倫壽、陸景陵等人。具體方案如表1:1.3 試驗方法1.3.1 生長指標的測定。于草莓植株定植15天、24天、32天、40天、48天后進行采樣,測定株高、葉片長度、葉片寬度。株高:用直尺測量基質(zhì)表面到最高葉片的自然高度(cm)。葉長和葉寬:取中心展開葉往外第三片展平的功能葉,用直尺測量其三出復葉中央小葉的長和寬。葉面積:葉長×葉寬×0.73(cm2)。1.3.2 植株養(yǎng)分含量的測定。植株全氮:植株烘干后,進行H2SO4-H2O2消煮,利用凱氏定氮法進行測定。植株全磷:植株烘干后,進行H2SO4-H2O2消煮,利用釩鉬黃比色法進行測定。植株全鉀:植株烘干后,進行H2SO4-H2O2消煮,利用火焰光度法進行測定。1.3.3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于草莓植株定植15天、24天、32天、40天、48天后進行采樣,每處理隨機采取植株心葉向外第二片展平的功能葉葉片35片,利用比色法進行測定。1.3.4 光合作用的測定。于晴天上午9:0011:00,用英國PP-Systems公司生產(chǎn)的CIRAS-2光和作用測定系統(tǒng)測定。2 結(jié)果與分析2.1 不同氮磷鉀配比對株高的影響圖1 不同氮磷鉀水平下草莓植株高度的變化過程由圖1可看出,在不同氮磷鉀水平下的草莓植株高度在草莓整個生育期階段的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都明顯的呈現(xiàn)出增加趨勢,較高磷水平的6號處理植株高度高于其他處理,其值分別為17.84 cm、22.03 cm、21.04 cm、18.86 cm,較低磷水平處理10號株高低于其它處理,其均值為14.47 cm。說明適宜的施磷處理對草莓株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不同氮磷鉀配比施肥對草莓生長和光合特性的影響蔡艷華,田亨達,都 鈞,胡 冰(長春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科技情報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111)表1 試驗設計方案處理組合treatments編碼值 coded date 因素 factorX1( N) X2( P2O5) X3( K2O) N( mg/L) P2O5( mg/L) K2O( mg/L)1 0 0 2 150 75 1802 0 0 -2 150 75 403 -1.414 -1.414 1 79.3 39.65 1454 1.414 -1.414 1 220.7 39.65 1455 -1.414 1.414 1 79.3 110.35 1456 1.414 1.414 1 220.7 110.35 1457 2 0 -1 250 75 758 -2 0 -1 50 75 759 0 2 -1 150 125 7510 0 -2 -1 150 25 7511 0 0 0 150 75 1100510152025305.24 6.3 6.11 6.19 6.27株高(cm)Plant height日期 date1 2 3 4 5 6 7 8 9 10 11葉面積:葉長×葉寬×0.73(cm2) 。1.3.2 植株養(yǎng)分含量的測定。植株全氮:植株烘干后,進行 H2SO4-H2O2消煮,利用凱氏定氮法進行測定。植株全磷:植株烘干后,進行 H2SO4-H2O2消煮,利用釩鉬黃比色法進行測定。植株全鉀:植株烘干后,進行H2SO4-H2O2消煮,利用火焰光度法進行測定。1.3.3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于草莓植株定植 15天、24天、32天、40天、48天后進行采樣,每處理隨機采取植株心葉向外第二片展平的功能葉葉片35 片,利用比色法進行測定。1.3.4 光合作用的測定。 于晴天上午 9:0011:00, 用英國PP-Systems 公司生產(chǎn)的 CIRAS-2光和作用測定系統(tǒng)測定。2 結(jié) 果 與 分 析2.1 不 同 氮 磷 鉀 配 比 對 株 高 的 影 響圖 1 不 同 氮 磷 鉀 水 平 下 草 莓 植 株 高 度 的 變 化 過 程由圖1 可看出, 在不同氮磷鉀水平下的草莓植株高度在草莓整個生育期階段的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都明顯的呈現(xiàn)出增加趨勢,較高磷水平的 6號處理植株高度高于其他處理,其值分別為17.84 cm、22.03 cm、21.04 cm、18.86 cm,較低磷水平處理 10號株高低于其它處理,其均值為14.47 cm。說明適宜的施磷處理對草莓株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2 不 同 氮 磷 鉀 配 比 對 草 莓 葉 面 積 的 影 響圖 2 不 同 氮 磷 鉀 水 平 處 理 下 草 莓 葉 面 積 的 變 化 過 程從圖2 可以明顯的看出,在不同氮磷鉀水平處理下,草莓葉面積在整個生育期明顯呈上升趨勢,并且均以較高氮水平的 4、6、9、11號處理的葉面積較大,其值分別為27.84 cm2、36.21cm2、31.75 cm2、27.04 cm2。而以較低氮水平 8號處理的葉面積最小,其值為 19.29 cm2。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氮磷鉀比例水平處理下草莓的葉面積大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2.3 不 同 氮 磷 鉀 配 比 對 草 莓 植 株 全 氮 、 全 磷 、 全 鉀 及 葉 綠 素 含 量 的 影 響表 2 方 差 分 析 結(jié) 果·132·試 驗 研 究 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 2018年第9期2.2 不同氮磷鉀配比對草莓葉面積的影響圖2 不同氮磷鉀水平處理下草莓葉面積的變化過程從圖2可以明顯的看出,在不同氮磷鉀水平處理下,草莓葉面積在整個生育期明顯呈上升趨勢,并且均以較高氮水平的4、6、9、11號處理的葉面積較大,其值分別為27.84 cm2、36.21cm2、31.75 cm2、27.04 cm2。而以較低氮水平8號處理的葉面積最小,其值為19.29 cm2。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氮磷鉀比例水平處理下草莓的葉面積大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2.3 不同氮磷鉀配比對草莓植株全氮、全磷、全鉀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表2 方差分析結(jié)果指標名稱IndexF值F value顯著水平Prsignificant level植株全氮total N 43.20 <0.0001植株全磷total P 256.45 <0.0001植株全鉀total K 5.03 0.0008<0.01葉綠素chlorophyll 3.02 0.0077<0.01通過表2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組合對植株全氮、全磷、全鉀以及葉綠素含量等指標均達到顯著水平,說明合理的氮磷鉀配比對提高草莓植株全氮、全磷、全鉀及葉綠素含量等指標有重要作用。表3 不同氮磷鉀水平對草莓植株全氮、全磷、全鉀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單位:%)處理treatments全氮total N全磷total P全鉀total K葉綠素chlorophyll1 1.78cd 0.45e 9.43ab 2.57bc2 1.64de 0.42f 6.38d 2.56bc3 1.54efg 0.48d 10.24a 2.45bc4 1.84bc 0.37g 8.87abc 2.96ab5 1.44fg 0.54b 8.68abc 2.47bc6 2.57a 0.52c 8.61abc 3.13a7 1.97b 0.48d 6.60d 2.61bc8 1.41g 0.41f 7.54cd 2.17c9 1.80c 0.80a 8.55abc 2.74ab10 1.58ef 0.53bc 7.93bcd 2.48bc11 1.75cd 0.42f 9.07abc 2.85ab由表3可知:草莓植株中全氮含量以6號處理最高,并且顯著高于其它處理,為2.57%,與其它處理差異顯著,以8號處理全氮含量最低,僅為1.41%;9號處理全磷含量最高,為0.80%,顯著高于其它處理,4號處理全磷含量最低,僅為0.37%;全鉀含量以3號處理最高,為10.24%,除與處理6、9、11無顯著差異外,與其它處理差異及顯著。以2號處理全鉀含量最低,為6.38%;葉綠素含量以6號處理最高,為3.13%,除與4、9、11號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外,與其它處理差異顯著,以8號處葉綠素含量最低,僅為2.17%。2.4 不同氮磷鉀配比對草莓光和作用的影響表4 不同氮磷鉀水平對草莓光和作用的影響處理光和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µmolCO2·m-2·s-1)5.24 6.3 6.11 6.19 6.23 平均1 18.15ab 22.90a 24.95b 28.90a 15.65b 22.11ab2 12.62d 14.95de 15.18f 17.05f 12.30e 14.42def3 11.85d 13.70e 14.25f 15.95f 11.65e 13.48ef4 14.50cd 16.25d 19.05d 22.25d 13.15d 17.04cde5 12.35d 14.25e 14.80f 16.15f 11.95e 13.90ef6 19.90a 23.80a 26.55a 29.75a 18.50a 23.70a7 13.71cd 15.56d 16.56e 18.66e 11.76e 15.25de8 7.80e 8.75f 9.85h 11.20g 7.15g 8.95g9 16.10bc 17.90c 21.75c 24.75c 13.95c 18.89bcd10 8.20e 9.07f 10.97g 12.26g 10.15f 10.13fg11 18.30ab 21.60b 24.40b 26.50b 15.15b 21.19abc注:小寫字母表明達5%顯著水平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表4)和“311-A”最優(yōu)混合設計的結(jié)構(gòu)矩陣,以光合速率Y為目標函數(shù),以編碼值X1(N)、X2(P2O5)、X3(K2O)為決策變量,運用SAS8.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通過計算機進行回歸分析,建立三元二次多項式回歸方程:Y=21.29+1.97X1+1.72X2+1.89X3+0.78X1X2+0.39X1X3-0.47X2X3-1.64X12-1.04X22-0.76X32(1)對回歸方程的回歸關(guān)系和各回歸系數(shù)進行顯著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該數(shù)據(jù)回歸模型F=1735.94(F顯著水平概率Pr=0.0186P0.05),絕對復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99,說明該回歸數(shù)學模型的回歸關(guān)系達到0.05水平的顯著標準,這說明本試驗所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是正確的,可以用來決策和預報。由方程(1)可知,一次項影響大小次序為:X1X3X2,且均為正效應,說明在各個因素對草莓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氮、鉀,磷起次要作用。對方程(1)進行降維,即分別取X2、X3;X1、X3;X2、X3為零水平,導出氮磷鉀對葉片光合速率的單效應回歸方程:YN=21.29+1.97X1-1.64X12YP=21.29+1.72X2-1.04X22YK=21.29+1.89X3-0.76X32X1、X2、X3分別取-2、-1、0、1、2,經(jīng)SAS8.0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分析,得到氮磷鉀對光合速率的單效圖(見圖3)。由圖可看出,三因素單效應圖均呈開口向下的拋物線,氮、磷、鉀的最佳點分別為0.6、0.83、1.24,超過此最佳點光合速率均隨著各試驗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圖3 氮磷鉀對草莓光合速率的單效應圖0510152025305.24 6.3 6.11 6.19 6.27株高(cm)Plant height日期 date1 2 3 4 5 6 7 8 9 10 11葉面積:葉長×葉寬×0.73(cm2) 。1.3.2 植株養(yǎng)分含量的測定。植株全氮:植株烘干后,進行 H2SO4-H2O2消煮,利用凱氏定氮法進行測定。植株全磷:植株烘干后,進行 H2SO4-H2O2消煮,利用釩鉬黃比色法進行測定。植株全鉀:植株烘干后,進行H2SO4-H2O2消煮,利用火焰光度法進行測定。1.3.3 葉綠素含量的測定。于草莓植株定植 15天、24天、32天、40天、48天后進行采樣,每處理隨機采取植株心葉向外第二片展平的功能葉葉片35 片,利用比色法進行測定。1.3.4 光合作用的測定。 于晴天上午 9:0011:00, 用英國PP-Systems 公司生產(chǎn)的 CIRAS-2光和作用測定系統(tǒng)測定。2 結(jié) 果 與 分 析2.1 不 同 氮 磷 鉀 配 比 對 株 高 的 影 響圖 1 不 同 氮 磷 鉀 水 平 下 草 莓 植 株 高 度 的 變 化 過 程由圖1 可看出, 在不同氮磷鉀水平下的草莓植株高度在草莓整個生育期階段的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都明顯的呈現(xiàn)出增加趨勢,較高磷水平的 6號處理植株高度高于其他處理,其值分別為17.84 cm、22.03 cm、21.04 cm、18.86 cm,較低磷水平處理 10號株高低于其它處理,其均值為14.47 cm。說明適宜的施磷處理對草莓株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2 不 同 氮 磷 鉀 配 比 對 草 莓 葉 面 積 的 影 響圖 2 不 同 氮 磷 鉀 水 平 處 理 下 草 莓 葉 面 積 的 變 化 過 程從圖2 可以明顯的看出,在不同氮磷鉀水平處理下,草莓葉面積在整個生育期明顯呈上升趨勢,并且均以較高氮水平的 4、6、9、11號處理的葉面積較大,其值分別為27.84 cm2、36.21cm2、31.75 cm2、27.04 cm2。而以較低氮水平 8號處理的葉面積最小,其值為 19.29 cm2。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氮磷鉀比例水平處理下草莓的葉面積大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2.3 不 同 氮 磷 鉀 配 比 對 草 莓 植 株 全 氮 、 全 磷 、 全 鉀 及 葉 綠 素 含 量 的 影 響表 2 方 差 分 析 結(jié) 果計算機進行回歸分析,建立三元二次多項式回歸方程:Y=21.29+1.97X1+1.72X2+1.89X3+0.78X1X2+0.39X1X3-0.47X2X3-1.64X12-1.04X22-0.76X32(1)對回歸方程的回歸關(guān)系和各回歸系數(shù)進行顯著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該數(shù)據(jù)回歸模型F=1735.94(F顯著水平概率Pr=0.0186P 0.05) ,絕對復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99,說明該回歸數(shù)學模型的回歸關(guān)系達到 0.05水平的顯著標準,這說明本試驗所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是正確的,可以用來決策和預報。由方程(1)可知,一次項影響大小次序為:X 1X 3X 2,且均為正效應,說明在各個因素對草莓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氮、鉀,磷起次要作用。對方程(1)進行降維,即分別取 X 2、X 3;X 1、X 3;X 2、X 3為零水平,導出氮磷鉀對葉片光合速率的單效應回歸方程:YN=21.29+1.97X1-1.64X12YP=21.29+1.72X2-1.04X22YK=21.29+1.89X3-0.76X32X1、X 2、X 3分別取-2、-1、0、1、2,經(jīng) SAS8.0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分析,得到氮磷鉀對光合速率的單效圖(見圖 3) 。由圖可看出,三因素單效應圖均呈開口向下的拋物線,氮、磷、鉀的最佳點分別為0.6、0.83、1.24,超過此最佳點光合速率均隨著各試驗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圖 3 氮 磷 鉀 對 草 莓 光 合 速 率 的 單 效 應 圖3 結(jié) 論 與 討 論氮為 220.7 mg/L、磷為 110.35 mg/L、鉀為 145 mg/L的 6號處理草莓植株生長健壯、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最高,對植株全氮、全磷、全鉀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達到了顯著水平。氮、磷、鉀作為植株生長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元素,在植株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相關(guān)資料顯示一定的氮素水平對植株葉面積、葉綠素含量等都有顯著的作用。不同氮磷鉀水平對草莓光合速率的吸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氮的影響程度最大,磷影響最小,說明氮在草莓葉片光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增加氮元素有利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這與氮素的豐缺與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有密切關(guān)系的結(jié)論相一致。氮、磷、鉀在植物體內(nèi)都發(fā)揮著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在本試驗條件下,氮磷鉀最佳用量為 N180 mg/L,P2O595.75 mg/L,K 2O153.40 mg/L,最佳配比為:P 2O5:K2O=1:0.53:0.85??梢妼Φ?、磷、鉀進行合理配比有利于草莓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為日光溫室草莓生產(chǎn)提質(zhì)增效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參 考 文 獻1 陳素娟,陳國元,袁衛(wèi)明,等.大棚草莓膜下滴灌栽培技術(shù)規(guī)范J.北方園藝,2013,(16):50-52.2 周愛芹,薛鵬俊,周春明.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技術(shù)J.當代蔬菜,2005,(9):283 KIM K M, ROUSH F W. Generalied fuzzy matrixJ.Fuzzy Set and System,1980,(4):239-351.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rate(µmolCO2m2s1)·133·試 驗 研 究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 2018年第9期3 結(jié)論與討論氮為220.7 mg/L、磷為110.35 mg/L、鉀為145 mg/L的6號處理草莓植株生長健壯、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最高,對植株全氮、全磷、全鉀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達到了顯著水平。氮、磷、鉀作為植株生長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元素,在植株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相關(guān)資料顯示一定的氮素水平對植株葉面積、葉綠素含量等都有顯著的作用。不同氮磷鉀水平對草莓光合速率的吸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氮的影響程度最大,磷影響最小,說明氮在草莓葉片光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增加氮元素有利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這與氮素的豐缺與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有密切關(guān)系的結(jié)論相一致。氮、磷、鉀在植物體內(nèi)都發(fā)揮著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在本試驗條件下,氮磷鉀最佳用量為N180 mg/L,P2O595.75 mg/L,K2O153.40 mg/L,最佳配比為:P2O5:K2O=1:0.53:0.85??梢妼Φ?、磷、鉀進行合理配比有利于草莓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從而為日光溫室草莓生產(chǎn)提質(zhì)增效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參考文獻1 陳素娟,陳國元,袁衛(wèi)明,等.大棚草莓膜下滴灌栽培技術(shù)規(guī)范J.北方園藝,2013,(16):50-52.2 周愛芹,薛鵬俊,周春明.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技術(shù)J.當代蔬菜,2005,(9):28.3 KIM K M,ROUSH F W. Generalied fuzzy matrixJ.Fuzzy Set and System,1980,(4):239-351.4 朱立武,馬定保,楊建永.關(guān)于安徽省草莓促成栽培規(guī)范化問題J.安徽農(nóng)學通報,1998,4(4):32-33.5 陳倫壽,陸景陵.蔬菜營養(yǎng)與施肥技術(shù)M.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6 于麗杰.四季草莓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J.北方園藝,1993,(6):43-45.7 王磊,白由路.不同氮處理春玉米葉片光譜反射率與葉片全氮和葉綠素含量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05,38(11):2268-2276.8 Pailard,N,Sp. Pitoulis,A.Mattei. Techniques preparation analyse larome quelques fruitsJ.Lebensmittel-Wiss.u.Tchnol,1970,(3):107-114.3)合理安排藥材種植,避免豆科作物連作或套種,與豆莢螟不喜歡取食的作物間作,實行輪作,與非豆科蔬菜輪作2年;4)調(diào)整播期,使黃芪開花、幼莢期避開成蟲盛發(fā)期,可適當降低種植密度。5.2 物理防治1)燈光誘殺:5月下旬10月于21:0022:00在田間放置頻振式殺蟲燈或懸掛白熾燈誘殺成蟲;2)人工采摘被害花莢和捕捉幼蟲。5.3 生物防治1)在老熟幼蟲入土前,田間濕度高時,可撒施白僵菌粉劑(用1.5 kg/667 m2加細土4.5 kg);2)豆莢螟成蟲期,在田間懸掛豆莢螟性信息素誘芯3套/畝,誘捕豆莢螟成蟲;3)充分利用和保護自然天敵的作用,以控制豆莢螟的發(fā)生。豆莢螟的天敵有寄生性天敵:微小花蝽、屁步甲、赤眼蜂、非洲姬蜂等;捕食性天敵:七星瓢蟲、龜紋瓢蟲、草蛉和螞蟻等;由于豆莢螟的蛹以繭室形式存在,且高齡幼蟲蛀入莢內(nèi)為害,所以利用天敵防治的重點應放在卵和低齡幼蟲階段。5.4 藥劑防治1)做好蟲情測報,選擇有代表性的田塊,定期抽樣調(diào)查豆莢螟的消長動態(tài),掌握在豆莢螟卵孵始盛期(中藥材進入結(jié)莢始盛期)及時噴藥;2)掌握防治適期,藥劑防治應采取“治花不治莢”作為防治策略。施藥時間一般選擇晴朗上午7點到10點黃芪開花期,以初孵幼蟲剛剛發(fā)生或開花盛期作為防治適期;3)選用藥劑:5%普尊懸浮劑1 000倍液,苜核·蘇云金桿菌懸浮劑(楊康)500倍液,50 g/L氟啶脲乳油3 000倍液,對黃芪豆莢螟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不同農(nóng)藥要交替輪換使用,嚴格掌握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噴藥時一定要均勻噴到植株的花蕾、花莢、葉背、葉面和莖稈上,噴藥量以濕有滴液為宜。參考文獻1 邢占民,石愛麗,丁貴江,等.承德人工栽培黃芪病蟲種類及為害程度調(diào)查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5,(3):24-26.2 石愛麗,邢占民,牛杰,等.承德地區(qū)苦參主要病蟲害危害種類調(diào)查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15,(18):114-116,120.3 石愛麗,邢占民,郭玉煒,等.殺菌劑與殺蟲劑配合施用的黃芪根腐病田間防效評價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6,20(1):55-59.4 羅光宏,陳葉,王振,等.黃芪根腐病發(fā)生危害及防治J.植物保護,2005,(4):74-75.5 鄧成貴.黃芪根腐病病原鑒定研究初報J.中藥材,2005,(2):85.6 王立新,孫先榮,白全江,等.黃芪根腐病病原菌鑒定J.華北農(nóng)學報,1994,(2):104-109.7 黃俊斌,衛(wèi)楊斗,周茂繁.西洋參根腐病的病原鑒定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0,(增刊):34-36.8 駱得功,韓相鵬,鄧成貴,等.定西市藥用黃芪病害調(diào)查與病原鑒定J.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04,(1):38-40.9 方中達.植物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10 趙慶芳,周紫鵑,王樹紅,等.7種植物對黃芪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45(5):92-95.(上接第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