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黑腐病和枯萎病兼抗材料的鑒定篩選.pdf
<p> 甘藍黑腐病和枯萎病兼抗材料的鑒定篩選 孔樅樅 劉 星 邢苗苗 楊麗梅 莊 木 張揚勇 王 勇 方智遠 *呂紅豪 *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農(nóng)業(yè)部園藝作物生物學(xué)與種質(zhì)創(chuàng)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1) 摘 要:采用噴霧法與浸根法,分別對99份國內(nèi)外甘藍種質(zhì)資源(83份自交系、16份雜交種)進行黑腐病與枯萎病苗期人 工接種抗性鑒定。共篩選出26份抗黑腐病的材料,其中2份表現(xiàn)高抗,即99-192和20-2-5(病情指數(shù)10) ;同時還篩選 獲得引162、奧奇娜、96-100-919等54份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病情指數(shù)10)。其中,秋德、99-192、HB34、JS119、ZL66 為高抗或抗黑腐病兼高抗枯萎病的材料,且JS119和ZL66為早熟、圓球類型材料。進一步對抗性材料的地理來源及主要農(nóng) 藝性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83份自交系材料中高抗枯萎病的材料多來自日、韓等國家,且多為早熟、圓球類型;而高抗黑腐病 材料多為晚熟、扁球類型,早熟類型中對黑腐病有較強抗性的材料較少。分別對不同抗性材料配制的16份雜交種進行遺傳 分析,結(jié)果表明甘藍黑腐病、枯萎病的抗性分別符合隱性和顯性遺傳。 關(guān)鍵詞:甘藍;黑腐病;枯萎??;兼抗材料;農(nóng)藝性狀 (李明遠 等,2006;Jensen et al.,2010)。 甘藍黑腐病由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 種(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 引起,該病自20世紀50年代在我國發(fā)現(xiàn)后迅速 蔓延,至80年代已在全國普遍流行(李明遠, 1997) 。XCC的傳播方式主要為傷口傳播、水孔傳 播以及種子長距離傳播等(Williams,1980;彭銳 和雷建軍,1998) 。病原菌侵入植株后快速進入維 管束,在質(zhì)外體增殖,產(chǎn)生的多糖等分泌物與病 菌一起堵塞木質(zhì)部導(dǎo)管,限制水分運輸,導(dǎo)致植 株葉緣部位呈現(xiàn)“V”型病斑,發(fā)病嚴重時葉脈變 黑,甚至整株萎蔫、死亡,對甘藍生產(chǎn)造成嚴重危 害(Alvarez,2000;黃德芬 等,2011;Vicente & Holub,2013) 。甘藍枯萎病由尖孢鐮刀菌粘團?;?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onglutinans,F(xiàn)OC) 引起,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Smith,1899;耿 麗華 等,2009) ,自21世紀初我國在北京延慶地 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甘藍枯萎病,近年來已蔓延至河北、甘 肅、山西、陜西等北方甘藍主產(chǎn)區(qū),成為危害甘藍 生產(chǎn)的毀滅性病害(李明遠 等,2003;張揚 等, 2007,2011)。FOC侵入植株后可使葉脈變黃,通 常植株下部葉片先發(fā)病,葉脈呈現(xiàn)網(wǎng)狀黃化,隨后 葉片變黃萎蔫,并逐漸蔓延至整個植株,病株維管 束組織阻塞、變黑褐色,并最終導(dǎo)致整株萎縮死亡 孔樅樅,女,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方向:蔬菜遺傳育種,E-mail: 13121238399163.com *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 :方智遠,男,中國工程院院 士,研究員,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蔬菜遺傳育種研究,E-mail: fangzhiyuancaas.cn;呂紅豪,男,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遺傳 育種研究,E-mail:lvhonghaocaas.cn 收稿日期:2017-12-21;接受日期:2018-02-06 基金項目 : 國 家 重 點 研 發(fā) 計 劃 項 目(2016YFD0100204, 2017YFD0101804)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項目 (Y2018YJ04,Y2016YJ09),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 (CAAS-ASTIP-IVFCAAS),大宗蔬菜產(chǎn)業(yè)技術(shù)體系項目(nycytx-35- gw01) 結(jié)球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簡稱甘藍,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是重要的十字花 科蕓薹屬蔬菜作物(方智遠,2008,2017)。據(jù)聯(lián) 合國糧農(nóng)組織(FAO)統(tǒng)計,2014年全世界蔬菜收 獲面積2 011.9萬hm 2 ,其中甘藍類蔬菜收獲面積達 247.0萬hm 2 ,約占12%(http:/www.fao.org)。目前, 我國甘藍年栽培面積約90萬hm 2 ,占世界甘藍類 蔬菜收獲面積的1/3以上,在蔬菜周年供應(yīng)和出口 創(chuàng)匯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楊麗梅 等,2016) 。 黑腐病和枯萎病是威脅甘藍生產(chǎn)的兩大主要 病害。近年來,隨著栽培面積的逐漸增加及不合理 栽培方式的影響(如高密度、連作等) ,其危害程 度日趨嚴重,兩種病害同時為害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22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chǎn)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22 研究論文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2018(6):22 - 31 (Sherf & Macnab,1986;呂紅豪 等,2011)。 早在1955年,Bain就利用甘藍品種Hugenot 研究發(fā)現(xiàn)甘藍黑腐病抗性受1個或多個顯性基因控 制(Bain,1955)。而Williams等(1972)在研究 甘藍品種富士早生時發(fā)現(xiàn)黑腐病抗性受1對隱性 主效基因(ff)控制,雜合時受1對顯性(BB)和 1對隱性(aa)修飾基因影響。Dickson和Hunter (1987)根據(jù)對甘藍品種PI436606的研究認為黑 腐病抗性受1個單隱性基因控制。Guo等(1991) 通過利用甘藍型油菜、甘藍等十字花科作物得出 甘藍黑腐病抗性遺傳受1個或多個顯性基因控制 的結(jié)論。王曉武(1992)研究認為,甘藍黑腐病抗 性由隱性基因控制,并存在修飾基因。Vicente等 (2002)發(fā)現(xiàn),甘藍品種Badger Inbred-16的黑腐 病抗性受隱性基因控制,支持Williams等(1972) 的觀點。由此可見,甘藍黑腐病的抗性遺傳較為復(fù) 雜,遺傳規(guī)律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對于甘藍枯萎 病而言,其抗性遺傳規(guī)律較為清楚,總體來說分 為A、B抗型,即A抗型為顯性單基因控制,B抗 型為多基因控制;目前,A型抗性已在育種中應(yīng)用 并成功控制了枯萎病的蔓延(Walker,1930;康俊 根 等,2010;呂紅豪 等,2011;Lv et al.,2014a, 2014b)。 在對黑腐病和枯萎病的防治方面,傳統(tǒng)的化 學(xué)(如藥劑等) 、物理(如輪作等)等防治方法效 果有限且對環(huán)境污染較大,培育抗病品種是最為行 之有效的應(yīng)對方法(方智遠,2008) ;另一方面, 隨著甘藍栽培面積的增加和栽培方式的變化,多種 病害同時造成危害的情況越來越多,因此對高抗、 兼抗品種的需求也愈發(fā)強烈。由此可見,為滿足 市場需求、培育優(yōu)良多抗品種,亟待篩選出一批綜 合性狀優(yōu)良且具備復(fù)合抗性的材料。我國曾在20 世紀8090年代開展黑腐病育種工作,并篩選出 20-2-5等一些晚熟、扁球類型的抗源材料(李樹 德,1995) ,而早熟、圓球類型抗黑腐病材料或兼 抗黑腐病與枯萎病材料的篩選國內(nèi)鮮見報道,對培 育新一代具備復(fù)合抗性的甘藍品種造成了障礙。本 試驗通過對99份國內(nèi)外甘藍種質(zhì)資源黑腐病與枯 萎病的抗病鑒定和篩選,為優(yōu)良、兼抗品種的選育 提供種質(zhì)資源;同時,獲得的高抗和高感黑腐病材 料也將為進一步分析黑腐病抗性遺傳規(guī)律、挖掘抗 性基因提供基礎(chǔ)。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黑腐病菌菌株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蔬菜花卉 研究所植物病理課題組提供,菌株編號為XCBS, 保存于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nutrient agar medium, NAM),配方為:蛋白胨10 g·L -1 ,牛肉粉3 g· L -1 ,氯化鈉5 g·L -1 ,瓊脂15 g·L -1 ,pH值7.3。 枯萎病菌菌株由本所甘藍課題組提供,菌株編號為 FGL03-6,保存于完全培養(yǎng)基(complete medium, CM) ,配方為:酵母提取物6 g·L -1 ,酶水解酪蛋 白3 g·L -1 ,酸水解酪蛋白3 g·L -1 ,蔗糖10 g·L -1 , 瓊脂10 g·L -1 。 參試99份甘藍材料均由本所甘藍課題組提 供,包括83份自交系和16份雜交種(表1、 2) 。以01-16-5為黑腐病與枯萎病共同感病對照 (CK 1 ) ,以20-2-5為黑腐病的抗病對照(CK 2 ), 以珍奇為枯萎病的抗病對照(CK 3 )。 1.2 試驗方法 所有參試材料均于2016年9月進行第1次人 工接種鑒定試驗,并于2017年5月進行重復(fù)試驗, 試驗地點均為本所南區(qū)試驗基地。 1.2.1 黑腐病抗性鑒定 采用苗期噴霧法接種,具 體參考李永鎬和徐麗波(1990)的方法, 稍作改動。 育苗:將參試甘藍材料種子分別放入50 熱 水中,恒溫水浴處理10 min,晾干后播種到裝有滅 菌土的營養(yǎng)缽(10 cm×10 cm)中,每缽1粒。在 溫室內(nèi)育苗,幼苗生長至46片真葉時(約30 d 苗齡),選擇生長健壯、一致的幼苗進行接種鑒定。 接種: 接種菌液制備。將黑腐病病菌菌株 XCBS移至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nutrient broth medium, NBM)中,在28 、200 r·min -1 條件下?lián)u培 24 h,用適量無菌水調(diào)節(jié)濃度至1×10 8 cfu·mL -1 (OD 600 =0.2) ,備用。 接種方法。接種前將幼苗 移入鑒定室內(nèi),澆透水并蓋塑料膜保濕1224 h (1520 ) ,使葉緣吐露。第2天早上用醫(yī)用喉 頭噴霧器將菌液均勻噴灑到植株葉片上,以葉片無 液滴滴落為度。接種后繼續(xù)保濕24 h,除去薄膜后 幼苗于2025 室溫下培養(yǎng)。 病情調(diào)查和分級:每份甘藍材料設(shè)3組重復(fù), 23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chǎn)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23 研究論文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每重復(fù)10株幼苗, 接種后1215 d調(diào)查發(fā)病情況。 分級標準為:0級,接種葉片無任何癥狀;1級, 接種葉片水孔處有黑色枯死,無擴展;3級,接 種葉片病斑從水孔向外擴展,占葉面積5%以下; 5級,接種葉片病斑從水孔向外擴展,占葉面積 5%25%;7級,接種葉片病斑從水孔向外擴展, 占葉面積25%50%;9級,接種葉片病斑從水孔 向外擴展,占葉面積50%以上(圖1)。 病情指數(shù)(disease index,DI)=(病級葉數(shù)×該病 極值)/(調(diào)查總?cè)~數(shù)×最高病級)×100 抗性水平劃分:依據(jù)甘藍材料的葉片病情級 別,分別計算出DI平均值,進而確定其抗性水平, 劃分標準參考李錫香(2008)的方法,并稍作改動。 高抗(HR),0DI10;抗病(R),10DI30; 中抗(MR),30DI50;感?。⊿),50DI 70;高感(HS),DI70。 圖1 甘藍黑腐病葉片病情級別劃分標準 彩色圖版見中國蔬菜網(wǎng)站:www.cnveg.org,下圖同。 1.2.2 枯萎病抗性鑒定 采用浸根法接種,具體參 考呂紅豪等(2011)的方法。 育苗:種子消毒方法同1.2.1,晾干后播種在 育苗盤中,幼苗三葉一心期(約30 d苗齡)進行 接種鑒定。 接種: 接種菌液制備。將枯萎病病菌菌株 FGL03-6在CM液體培養(yǎng)基中28 搖培72 h(200 r·min -1 ) ,過濾除去菌絲后調(diào)節(jié)孢子懸浮液濃度至 1×10 6 cfu·mL -1 ,備用。 接種方法。采用浸根 法接種(楊宇紅 等,2011) ,將幼苗拔起后輕輕抖 落根部泥土,在孢子懸浮液中浸根15 min,然后將 幼苗移栽到裝有滅菌土的培養(yǎng)缽(10 cm×10 cm) 中,置于溫室內(nèi)培養(yǎng)(白天28 ,夜間23 )。 病情調(diào)查和分級:每份甘藍材料設(shè)3組重復(fù), 每重復(fù)8株幼苗,接種后810 d調(diào)查發(fā)病情況。 病情分級標準為:0級,植株生長正常,無癥狀; 1級,1片葉葉脈輕微變黃;2級,12片葉葉脈 輕微至中度變黃;3級,除心葉外,半數(shù)葉片中度 變黃或萎蔫;4級,全部葉片重度變黃或萎蔫;5級, 全部葉片完全萎焉,甚至植株死亡。 病情指數(shù)(DI)=(發(fā)病等級×相應(yīng)級別發(fā)病株 數(shù))/(調(diào)查總株數(shù)×最高病級)×100 抗性水平劃分:高抗(HR),0DI10; 抗?。≧) ,10DI30;中抗(MR),30DI 50;感?。⊿),50DI70;高感(HS),DI70。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利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 析。對20162017年的2次鑒定結(jié)果進行整合, 病情指數(shù)為2次試驗(共6個重復(fù))的平均值。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甘藍自交系材料對黑腐病及枯萎病的抗性鑒定 2.1.1 甘藍自交系材料對黑腐病的抗性表現(xiàn) 從表 1可以看出,參試83份甘藍自交系中,2份材料對 黑腐病表現(xiàn)高抗,即99-192、20-2-5(CK 2 ), 占 總數(shù)的2.4%;抗病材料6份,即秋德、富士早生、 HB34、JS119、ZL66、8020,占總數(shù)的7.2%;中抗 材料18份,占總數(shù)的21.7%;感病材料37份,占 總數(shù)的44.6%,高感材料20份,占總數(shù)的24.1%。 其中,99-192與20-2-5的抗病性最強,表現(xiàn)最好 (圖2) ,平均病情指數(shù)僅為9.9和6.7;在抗病材 料中,JS119和ZL66為首次篩選獲得的早熟、圓球 類型抗病甘藍材料,這4份材料可作為甘藍黑腐病 抗源材料在今后的抗病育種中利用。 2.1.2 甘藍自交系材料對枯萎病的抗性表現(xiàn) 從 表1可以看出,參試甘藍自交系中枯萎病抗性材料 比例較高,且多為高抗,這是因為參試的部分材 料已經(jīng)過初步田間抗性篩選。其中,高抗枯萎病材 0級 1級 3級 5級 7級 9級 24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chǎn)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24 研究論文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表1 83份甘藍自交系材料對黑腐病和枯萎病的抗性鑒定結(jié)果 編號 材料名稱 來源 熟性 球形 葉色 黑腐病 枯萎病 病情指數(shù) 抗性級別 病情指數(shù) 抗性級別 KB1 01-16-5(CK 1 ) 加拿大 早 圓 綠 72.2±2.8 HS 78.1±4.2 HS KB5 引162 荷蘭 早 圓 灰 81.1±1.8 HS 0 HR KB10 秋德 日本 晚 扁 灰 26.2±8.2 R 0 HR KB11 富士早生 日本 晚 扁 淺綠 24.5±2.1 R 82.4±2.3 HS KB12 99-192 日本 晚 扁 深綠 9.9±0.1 HR 0 HR KB15 奧奇娜 日本 晚 扁 灰綠 62.5±6.2 S 0 HR KB16 華扁1 日本 晚 扁 綠 56.6±5.0 S 0 HR KB23 HB34 日本 晚 扁 灰 26.2±2.2 R 0 HR KB24 96-109-645 日本 中早 近圓 深綠 48.1±1.4 MR 17.2±1.3 R KB27 08-754 美國 早 圓 綠 36.4±2.5 MR 57.2±9.4 S KB29 96-100-919 印度 早 圓 灰綠 65.8±4.3 S 0 HR KB33 HB1180-716 日本 早 圓 深綠 44.0±0.5 MR 0 HR KB34 HB1180-723 日本 早 圓 深綠 56.9±1.9 S 0 HR KB35 BJ1012 荷蘭 早 圓 灰 42.9±2.3 MR 12.4±2.6 R KB36 旺旺871 日本 早 圓 綠 32.9±4.9 MR 0 HR KB38 205-786 日本 早 圓 深綠 46.6±3.0 MR 0 HR KB39 205-792 日本 早 圓 深綠 74.3±2.2 HS 0 HR KB40 205-799 日本 早 圓 深綠 85.2±2.7 HS 0 HR KB41 207-801 日本 早 圓 綠 83.8±6.0 HS 0 HR KB42 207-809 日本 早 圓 綠 41.7±7.1 MR 1.9±0.7 HR KB44 BJ118 日本 早 圓 綠 82.5±1.2 HS 0 HR KB46 BJ348 日本 早 圓 綠 63.2±2.1 S 0 HR KB48 BJ869 日本 早 圓 綠 33.4±5.6 MR 0 HR KB49 JS119 日本 早 圓 灰 22.4±4.9 R 0 HR KB50 JS350 日本 早 圓 灰 47.3±4.0 MR 0 HR KB53 JS885 日本 早 圓 灰 69.2±2.0 S 0 HR KB54 HN1 日本 中晚 扁 深綠 64.6±5.2 S 0 HR KB57 1038-1 荷蘭 中早 近圓 深綠 47.0±3.1 MR 0 HR KB58 1038-2 荷蘭 中早 近圓 深綠 32.0±3.0 MR 0 HR KB60 QS9-1 中國 晚 扁 灰 30.7±4.2 MR 90.7±0.7 HS KB64 ZL66 日本 早 圓 灰 26.9±1.8 R 2.9±0.4 HR KB65 非洲甜牛心 贊比亞 晚 尖 綠 72.3±0.5 HS 82.7±.0.1 HS KB67 HN011 日本 早 圓 灰 80.8±5.6 HS 0 HR KB68 HN035 日本 早 圓 灰 44.6±2.0 MR 0 HR KB69 覺綠 日本 早 圓 深綠 60.5±2.8 S 0 HR KB71 20-2-5(CK 2 ) 中國 晚 扁圓 灰 6.7±2.5 HR 86.6±0.3 HS KB72 8020 日本 晚 扁 綠 22.5±6.1 R 72.5±8.2 HS KB73 21-3 中國 中 扁圓 灰綠 63.0±2.6 S 72.9±5.6 HS KB75 夏結(jié)229 日本 晚 扁 深綠 58.2±1.9 S 89.5±2.4 HS KB76 似柳生 日本 晚 扁 深綠 63.3±3.7 S 83.6±5.7 HS KB77 夢舞臺252 日本 晚 扁 深綠 68.4±3.4 S 26.2±8.2 R KB78 夢舞臺253 日本 晚 扁 綠 69.4±4.6 S 19.4±2.0 R KB79 HN1 日本 中晚 扁 深綠 63.9±1.1 S 0 HR KB80 YF308 日本 中 圓 綠 68.3±2.1 S 0 HR KB81 YF313 日本 中 圓 綠 65.5±6.8 S 0 HR KB82 華扁2 日本 晚 扁 綠 58.7±7.6 S 0 HR KB83 春藍 日本 晚 扁 綠 52.4±2.4 S 0 HR KB84 1039 荷蘭 中早 近圓 深綠 43.8±1.6 MR 78.5±3.5 HS KB86 歐圓324 荷蘭 中 圓 綠 67.5±4.8 S 64.7±2.8 S 25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chǎn)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25 研究論文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編號 材料名稱 來源 熟性 球形 葉色 黑腐病 枯萎病 病情指數(shù) 抗性級別 病情指數(shù) 抗性級別 KB87 歐圓326 荷蘭 中 圓 綠 57.5±0.4 S 54.3±0.2 S KB88 LY328 日本 早 圓 綠 69.1±5.7 S 28.5±1.5 R KB92 HB1186 日本 中早 圓 灰綠 63.7±3.5 S 23.6±2.1 R KB94 LY857 日本 早 圓 綠 72.0±14.7 HS 12.0±0.7 R KB95 珍奇(CK 3 ) 日本 中早 近圓 灰綠 65.7±8.9 S 0 HR KB96 似珍奇 日本 中 圓 灰綠 62.3±4.0 S 0 HR KB97 96-109-646 日本 中早 近圓 深綠 54.2±0.0 S 24.3±1.6 R KB98 99-198 韓國 早 圓 灰 58.5±1.3 S 0 HR KB99 96-100-660 印度 早 圓 灰綠 69.0±2.2 S 0 HR KB100 CB521 泰國 早 圓 深綠 72.7±8.2 HS 83.7±5.3 HS KB101 嘉寶 日本 早 圓 深綠 70.4±4.3 HS 0 HR KB103 旺旺868 日本 早 圓 綠 55.8±5.3 S 0 HR KB104 引650綠 荷蘭 早 圓 綠 59.5±2.1 S 0 HR KB107 207-812 日本 早 圓 綠 44.1±3.6 MR 0 HR KB108 207-820 日本 早 圓 綠 62.7±0.9 S 0 HR KB109 0102-831 日本 早 圓 灰 59.5±0.3 S 18.7±1.2 R KB110 0102-833 日本 早 圓 灰 49.2±5.5 MR 19.8±1.6 R KB123 084 丹麥 早 圓 綠 71.2±5.0 HS 41.3±3.5 MR KB124 02-12 中國 早 尖 灰綠 76.3±4.1 HS 77.6±4.5 HS KB125 01-20中 加拿大 早 圓 綠 72.1±0.8 HS 83.3±0.5 HS KB126 01-88 加拿大 早 圓 淺綠 71.7±0.1 HS 78.6±4.2 HS KB127 87-534 德國 早 圓 綠 72.8±5.4 HS 76.9±5.5 HS KB128 雪早 日本 早 圓 綠 73.2±1.4 HS 82.0±5.8 HS KB129 SG643 丹麥 早 圓 綠 59.4±8.6 S 29.1±1.4 R KB130 79-156 丹麥 早 圓 淺綠 66.0±6.1 S 76.7±4.4 HS KB131 綠球 韓國 早 圓 綠 81.2±5.2 HS 21.6±2.2 R KB132 美早473 日本 早 圓 綠 65.6±6.6 S 75.7±3.9 HS KB133 美早477 日本 早 圓 綠 66.4±1.2 S 76.5±4.3 HS KB134 HN137 日本 早 圓 深綠 64.3±4.5 S 74.8±7.4 HS KB135 夏結(jié)226 日本 晚 扁 綠 47.7±3.6 MR 87.1±8.9 HS KB136 CB516 泰國 早 圓 綠 74.1±8.8 HS 74.5±6.2 HS KB137 GlobeStar 日本 早 圓 綠 73.6±3.7 HS 78.5±5.9 HS KB138 HB1180-708 日本 早 圓 深綠 55.4±2.0 S 0 HR KB139 XW721 日本 早 圓 綠 38.7±7.4 MR 29.0±2.2 R 注:HR高抗,R抗病,MR中抗,S感病,HS高感;下表同。 圖2 部分甘藍自交系黑腐病抗性表現(xiàn) 從左至右依次為高感材料205-799、高抗材料99-192、高感材料205-799、高抗材料20-2-5(CK 2 )。 (續(xù)表) 26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chǎn)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26 研究論文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料43份,占總數(shù)的51.8%;抗病材料13份,占總 數(shù)的15.7%;中抗材料1份,占總數(shù)的1.2%;感病 材料3份,占總數(shù)的3.6%;高感材料23份,占總 數(shù)的27.7%。圖3為部分甘藍自交系枯萎病的抗性 表現(xiàn)。 2.1.3 雙抗材料的篩選 通過對83份甘藍自交系 材料進一步分析可知,5份對黑腐病表現(xiàn)高抗或抗 病的材料同時對枯萎病表現(xiàn)高抗,這5份甘藍材料 分別為秋德、99-192、HB34、JS119、ZL66,均是 優(yōu)良的雙抗種質(zhì)資源,尤其以99-192表現(xiàn)最好, 對黑腐病和枯萎病均為高抗。另外,還有14份對 黑腐病表現(xiàn)中抗的材料同時對枯萎病表現(xiàn)高抗或抗 圖3 部分甘藍自交系枯萎病抗性表現(xiàn) 從左至右依次為高感材料01-16-5(CK 1 )、高抗材料96-100-919、高抗材料99-192、高抗材料HB34、高感材料01-20中。 圖4 甘藍黑腐病抗性與地理來源及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關(guān)系 圖5 甘藍枯萎病抗性與地理來源及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關(guān)系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材料/份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材料/份 HR R MR S HS HR R MR S HS 地理來源 熟性 日韓 中國 早 中 晚 歐美 其他 葉球類型 扁 圓 尖 葉片顏色 綠 灰綠 灰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材料/份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材料/份 HR R MR S HS HR R MR S HS 地理來源 熟性 日韓 中國 早 中 晚 歐美 其他 葉球類型 扁 圓 尖 葉片顏色 綠 灰綠 灰 病。這19份材料作為雙抗種質(zhì)資源,不僅可以用 于甘藍育種研究,還可用于抗性遺傳分析和基因挖 掘等研究,其中ZL66、205-786、JS119、HB1180- 716、BJ1012、旺旺871、BJ869、JS350、HN035、 207-809、207-812、0102-833、XW721為首次篩 選出的早熟類型抗性材料。 2.1.4 甘藍自交系材料的抗性與地理來源及主要農(nóng) 藝性狀的關(guān)系 對表1中不同抗性表現(xiàn)的甘藍自交 系材料的地理來源及主要農(nóng)藝性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 (圖4、5) ,在地理來源方面,抗黑腐病的26份 自交系大多數(shù)來自日本,共計19份,占73.1%; 其次是荷蘭,為4份;其他抗病材料來自中國和美 國。在57份枯萎病抗病材料中,有46份來自日本, 占80.7%,其他抗病材料來自荷蘭、印度、韓國、 丹麥。 黑腐病抗性與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關(guān)系:從熟性 來看,具有黑腐病抗性的材料大多為早熟材料,為 18份,晚熟材料為8份,無中熟材料,但是高抗 黑腐病的99-192與20-2-5(CK 2 )卻為晚熟材料, 說明早熟性狀中高抗黑腐病的材料較少;從葉球類 型來看,圓球類型的抗性材料有19份,占圓球型 材料總數(shù)的29.7%,扁球類型的材料有7份,占扁 球型材料的41.2%,2份尖球類型材料均高感黑腐 27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chǎn)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27 研究論文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從葉片顏色來看,綠色的抗性材料有16份, 占綠色材料總數(shù)的26.7%,灰色抗性材料有10份, 占灰色材料總數(shù)的66.7%,8份灰綠色材料均感病。 枯萎病抗性與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關(guān)系:從熟性來 看,具有枯萎病抗性的早熟材料有43份,中熟材 料有3份,晚熟材料有11份,早熟材料居多;從 葉球類型來看,64份圓球類型材料中有46份表現(xiàn) 抗病,占71.9%,扁球類型材料中有11份表現(xiàn)抗 病,占扁球型材料總數(shù)的64.7%,尖球類型材料都 不抗枯萎病;從葉片顏色來看,綠色的抗病材料較 多,為38份,8份灰綠色材料中有6份表現(xiàn)抗病, 還有13份灰色材料表現(xiàn)抗病,占灰色材料總數(shù)的 86.7%。 總體來說,對甘藍黑腐病與枯萎病有較高抗性 的材料大多來自于日本、韓國等國家。從農(nóng)藝性狀 來看,高抗或抗黑腐病材料多為晚熟、扁球類型, 且抗性材料很少;對枯萎病而言,由于所選材料已 經(jīng)過初步田間抗性鑒定,本次鑒定中枯萎病抗性材 料較多,且多為早熟、圓球類型。 2.2 甘藍雜交組合的抗性及黑腐病抗性遺傳規(guī)律 初探 從表2可以看出,16份甘藍雜交組合均對黑 腐病表現(xiàn)感病或高感;但大多對枯萎病具有抗性, 其中11份表現(xiàn)高抗,3份表現(xiàn)抗病。 表2 16份甘藍雜交組合對黑腐病和枯萎病的抗性表現(xiàn) 編號 雜交組合 親本材料名稱 黑腐病 枯萎病 病情指數(shù) 抗性級別 病情指數(shù) 抗性級別 KB61 KB29×KB11 96-100-919×富士早生 63.4±0.4 S 0 HR KB62 KB125×KB11 01-20中×富士早生 58.3±0.3 S 78.7±0.6 HS KB63 KB127×KB11 87-534×富士早生 71.4±1.0 HS 73.4±0.4 HS KB66 KB129×KB127 SG643×87-534 58.5±5.7 S 21.6±1.5 R KB111 KB78×KB135 夢舞臺253×夏結(jié)226 54.0±0.0 S 23.0±0.2 R KB112 KB95×KB80 珍奇×YF308 77.6±5.7 HS 0 HR KB113 KB95×KB81 珍奇×YF313 79.8±6.4 HS 0 HR KB114 KB95×KB84 珍奇×1039 68.5±1.6 S 0 HR KB115 KB71×KB83 20-2-5×春藍 59.4±3.7 S 0 HR KB116 KB29×KB97 96-100-919×96-109-646 77.4±9.2 HS 0 HR KB117 KB100×KB81 CB521×YF313 70.8±0.7 HS 0 HR KB118 KB41×KB80 207-801×YF308 67.9±0.1 S 0 HR KB119 KB41×KB84 207-801×1039 67.3±0.9 S 0 HR KB120 KB81×KB88 YF313×LY328 78.7±8.2 HS 0 HR KB121 KB100×KB88 CB521×YF328 75.3±7.9 HS 25.4±0.2 R KB122 KB80×KB92 YF308×HB1186 79.0±7.7 HS 0 HR 在遺傳規(guī)律方面,由黑腐病抗性材料富士早 生、1039、夏結(jié)226、20-2-5以及感病材料96- 100-919、87-534、01-20中、珍奇、207-801、夢舞 臺253、春藍配成的雜交種KB61、KB62、KB63、 KB111、KB114、KB115、KB119對黑腐病均表現(xiàn) 高感或感病,初步推斷甘藍黑腐病為隱性遺傳,但 是否為單基因遺傳尚不明確,還有待深入研究。 甘藍枯萎病抗病材料96-100-919、SG643、夢舞 臺253、珍奇、春藍、YF313與感病材料富士早生、 87-534、夏結(jié)226、1039、20-2-5、CB521配制的 雜交組合KB61、KB66、KB111、KB114、KB115、 KB117均表現(xiàn)抗病,進一步驗證了前人關(guān)于甘藍枯 萎病為顯性遺傳的研究報道(Walker,1930;康俊 根 等,2010;呂紅豪 等,2011)。 3 結(jié)論與討論 國外在甘藍黑腐病育種工作方面起步較早。 在抗源篩選方面,20世紀50年代,Bain(1952) 就利用種子侵染接種法篩選出了富士早生、Hugent 兩個對黑腐病有高水平抗性的甘藍品種。Hunter 等(1987)研究發(fā)現(xiàn)了苗期與成株期抗性一致的 PI436609,該品種已經(jīng)成為甘藍育種上優(yōu)良的抗 源材料。國內(nèi)黑腐病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在20世 紀8090年代我國才開展抗黑腐病育種工作,且 篩選出的抗病材料多為晚熟材料,幾乎沒有早熟材 料,也未見兼抗黑腐病與枯萎病甘藍材料的報道 28 新優(yōu)品種 栽培管理 本期視點 產(chǎn)業(yè)市場 病蟲防控 28 研究論文 中 國 蔬 菜 CHINA VEGETABLES (李樹德,1995)。劉佳等(1988)對110份甘藍 材料進行鑒定后發(fā)現(xiàn)8286-1和20-2-5-2兩份材料 對黑腐病表現(xiàn)高抗。簡元才和釘貫靖久(1994)采 用離體剪葉法在24份甘藍材料中篩選出91-306、 91-304、91-316等3份抗病材料。張恩慧等 (2001) 采用苗期室內(nèi)人工接種結(jié)合田間自然誘發(fā)鑒定的 方法,篩選出甘藍3種病害(TuMV、黑腐病、 CMV)的抗源材料H8501和B8502。目前,國內(nèi)外 育種工作者在黑腐病抗源材料篩選上均取得了一定 研究進展,獲得了一些優(yōu)良的抗病材料,但晚熟、 扁球類型材料居多,限制了其在育種中的進一步應(yīng) 用(彭銳和雷建軍,1998)。為了獲得新型抗源材料, 國內(nèi)外學(xué)者近年來在不斷進行著鑒定篩選工作, Lema等(2012)從256份甘藍材料中篩選出具有 黑腐病抗性的材料Balón和Quintal de Alsacia;張 云霞(2014)采用不同的接種方法篩選出了1份穩(wěn) 定高抗黑腐病的甘藍材料C7;但鑒定篩選工作進 展較為緩慢,高抗黑腐病中的早熟、優(yōu)良甘藍種質(zhì) 資源仍然較少(張黎黎 等,2012) 。因此,抗病育 種工作仍受到較大限制,目前育成的抗黑腐病的栽 培品種也較少。本試驗鑒定了99份不同來源的甘 藍材料(包括83份自交系和16份雜交種)的黑腐 病和枯萎病抗性,篩選出了一批黑腐病抗性種質(zhì), 尤其是首次獲得了13份優(yōu)良雙抗且早熟的種質(zhì)資 源,不僅豐富了育種材料,也為下一步培育兼抗或 高抗、早熟品種提供了種質(zhì)資源。 目前,苗期人工接種已經(jīng)廣泛地應(yīng)用于植物的 抗病性鑒定,其優(yōu)點在于試驗周期短、速度快,節(jié) 省大量人力物力,且環(huán)境條件容易控制(崔瑞峰, 2004) 。苗期噴霧法接種和浸根法接種對于鑒定甘 藍黑腐病和枯萎病來說技術(shù)體系較為成熟(龔靜 等,2001;田仁鵬 等,2009) ,方法簡便、快速, 能較好地反映不同品種間的抗性水平。本試驗采用 苗期噴霧法和浸根法對99份甘藍材料進行黑腐病 及枯萎病的抗性鑒定,鑒定結(jié)果表明不同材料對兩 者的抗性表現(xiàn)不盡相同,各材料之間也存在著顯著 的差異。同時,本試驗探討了自交系抗性與其地理 來源和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目前國外的抗性 材料較多,尤其是日本,但是在早熟材料中高抗或 抗黑腐病的材料仍然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利用 鑒定出的抗病種質(zhì)作為抗源材料,結(jié)合常規(guī)育種、 單倍體育種、分子輔助選擇等育種方法,培育出農(nóng) 藝性狀優(yōu)良的抗病甘藍新品種。此外,本試驗還初 步分析了甘藍黑腐病的抗性遺傳規(guī)律,根據(jù)抗、感 雜交組合及親本的抗性表現(xiàn),初步判斷甘藍黑腐病 為隱性遺傳,支持Dickson和Hunter(1987)、王 曉武(1992)等的觀點;也初步佐證了甘藍枯萎病 為顯性遺傳的報道(Walker,1930;康俊根 等, 2010;呂紅豪 等,2011) 。然而,甘藍黑腐病的遺 傳規(guī)律較為復(fù)雜,為探明黑腐病抗性的遺傳規(guī)律和 抗性機制,還需開展更加系統(tǒng)和深入的工作。 參考文獻 崔瑞峰.2004.甘藍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鑒定研究碩士論文 .晉 中: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方智遠.2008.甘藍栽培技術(shù).北京:金盾出版社:1-7. 方智遠.2017.中國蔬菜育種學(xué).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542-547. 耿麗華,遲勝起,焦曉輝,康俊根,田仁鵬.2009.北京延慶縣甘 藍枯萎病病原菌的分離及其生物學(xué)特性的研究.中國蔬菜, (2):34-37. 龔靜,朱玉英,吳曉光.2001.甘藍黑腐病抗性材料篩選及接種方 法的研究.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4):87. 黃德芬,李成瓊,司軍,任雪松,宋洪元.2011.甘藍黑腐病生理 小種劃分及其抗病性鑒定研究進展.中國蔬菜,(18):6-10. 簡元才,釘貫靖久.1994.甘藍黑腐病抗病性材料的鑒定及篩選. 農(nóng)業(yè)新技術(shù),(3):29-30. 康俊根,田仁鵬,耿麗華,陳延陽,簡元才,丁云花.2010.甘藍 抗枯萎病種質(zhì)資源的篩選及抗性基因分布頻率分析.中國蔬 菜,(2):15-20. 李明遠.1997.注意防治十字花科黑腐病.蔬菜, (4):23-24. 李明遠,張濤濤,李興紅,嚴紅.2003.十字花科蔬菜枯萎病及其 病原鑒定.植物保護,29(6):44-45. 李明遠,馬永軍,姚金亮.2006.警惕十字花科蔬菜枯萎病在我國 蔓延.中國植保導(dǎo)刊,26(1):21-22. 李樹德.1995.中國主要蔬菜抗病育種進展.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 617-619. 李錫香.2008.蘿卜種質(zhì)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北京:中國農(nóng) 業(yè)出版社:82-83. 李永鎬,徐麗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