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卡视频在线_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_风间一区二区无码有码_1024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歡迎來到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幫助中心 分享價值,成長自我!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換一換
首頁 園藝星球(共享文庫) > 資源分類 > PDF文檔下載
 

甜瓜尾孢葉斑病病原分離與鑒定.pdf

  • 資源ID:4423       資源大?。?span id="7h3fvbb" class="font-tahoma">3.15MB        全文頁數(shù):5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快捷注冊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0金幣 【人民幣0元】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系統(tǒng)會自動生成賬號(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下次登錄下載和查詢訂單;
驗證碼:   換一換

加入VIP,免費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甜瓜尾孢葉斑病病原分離與鑒定.pdf

<p>49 卷 南 方 農(nóng) 業(yè) 學 報 · 476 · 0 引言 【 研 究 意 義 】 甜 瓜 是 葫 蘆 科 黃 瓜 屬 (Cucumis Linn. ) 一 年 生 蔓 生 草 本 植 物 , 分 為 薄 皮 甜 瓜 和 厚 皮 甜 瓜 兩 大 類 型 。 厚 皮 甜 瓜 ( 包 括 哈 密 瓜 、 白 蘭 瓜 和 粗 皮 甜 瓜 等 ) 原 產(chǎn) 非 洲 和 亞 洲 熱 帶 地 區(qū) , 我 國 新 疆 為 厚 皮 甜 瓜 次 生 起 源 中 心 之 一 。 廣 西 引 進 厚 皮 甜 瓜 種 植 始 于20 世 紀90 年 代 中 期 , 并 于1998 年 開 始 通 過 改 用 大 棚 保 護 地 避 雨 栽 培 試 種 獲 得 成 功 , 2003 年 后 種 植 面 積 迅 速 擴 大 , 常 年 種 植 總 面 積 約4000 ha , 種 植 甜 瓜 已 成 為 廣 西 部 分 瓜 農(nóng) 脫 貧 致 富 的 重 要 途 徑 。 由 于 廣 西 的 氣 候 高 溫 多 雨 , 大 棚 內(nèi) 濕 度 大 , 加 上 大 棚 栽 培 難 以 實 施 輪 作 , 致 使 大 棚 甜 瓜 生 產(chǎn) 受 到 多 種 病 害 的 威 甜瓜尾孢葉斑病病原分離與鑒 定 葉云峰 1 , 杜嬋娟 2 ,覃斯華 1* ,柳唐鏡 1 ,洪日新 1 ,付 崗 2* , 李 桂芬 1 , 黃金艷 1 ( 1 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園藝研究所 , 南寧 530007; 2 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 , 南寧 530007 ) 摘要 : 【 目的 】 明確近 年來引 起廣西 大棚厚 皮甜瓜 葉斑病 的病原 , 為該病 害的有 效防治 提供參 考依據(jù) 。 【 方法 】 采用 單 孢 分 離 法 直 接 從 罹 病 厚 皮 甜 瓜 葉 片 上 分 離 病 原 菌 , 以 離 體 葉 片 接 種 法 驗 證 病 原 菌 的 致 病 性 。 對 致 病 菌 的 菌 落 、 產(chǎn) 孢 結 構 、 分 生 孢 子 等 形 態(tài) 特 征 進 行 觀 察 , 同 時 對 致 病 菌 的rDNA-ITS 基 因 序 列 進 行 同 源 性 比 對 分 析 。 【 結 果 】 病 原 菌 形 態(tài) 特 征 與 瓜 類 尾 孢 (Cercospora citrullina ) 基 本 一 致 , rDNA-ITS 基 因 序 列 與 瓜 類 尾 孢 的 同 源 性 達99% 。 結 合 病 原 菌 的 形 態(tài) 學 和 分 子 生 物 學 特 征 , 將 該 病 害 的 病 原 菌 鑒 定 為 瓜 類 尾 孢 。 【 結 論 】 近 年 在 廣 西 大 棚 厚 皮 甜 瓜 產(chǎn) 區(qū) 嚴 重 發(fā) 生 的 甜 瓜葉斑病由瓜類尾孢引起 , 該病是廣西厚皮甜瓜上的一種新病害 。 關鍵詞: 甜瓜;葉斑病; 病原鑒定 ; 瓜類 尾孢 中圖分類號:S436.5 文獻標志碼 : A 文章編號: 2095-1191 (2018 ) 03-0476-05 收稿日期 : 2017-09-19 基 金 項 目 : 廣 西 創(chuàng) 新 驅(qū) 動 發(fā) 展 專 項 資 金 項 目 ( 桂 科AA17204097 ) ; 廣 西 科 學 研 究 與 技 術 開 發(fā) 計 劃 項 目 ( 桂 科 能1598025-47 ) ; 廣 西 農(nóng)業(yè)科學院科技發(fā)展基金項目 ( 桂農(nóng)科2017JM17 ) ; 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項目 (2015YT49 ) 作 者 簡 介 : * 為 通 訊 作 者 : 覃 斯 華 (1977- ) , 副 研 究 員 , 主 要 從 事 西 甜 瓜 育 種 與 栽 培 研 究 工 作 , E-mail :nkyqsh163.com ; 付 崗 (1979- ) , 博 士 , 副 研 究 員 , 主 要 從 事 植 物 病 害 防 治 研 究 工 作 , E-mail :fug110gxaas.net 。 葉 云 峰 (1978- ) , 博 士 , 副 研 究 員, 主要從事西甜瓜病蟲害防治研究工作, E-mail :yeyunfeng111126.com Isolationandidentificationofpathogencausing Cercospora leafspotofmuskmelon YEYun-feng 1 ,DUChan-juan 2 ,QINSi-hua 1* ,LIUTang-jing 1 ,HONGRi-xin 1 , FUGang 2* ,LIGui-fen 1 ,HUANGJin-yan 1 ( 1 Hort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 ,Guang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 ; 2 Plant ProtectionResearchInstitute ,Guang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 ThepathogencausingleafspotdiseaseonmuskmeloningreenhouseinGuangxiinrecentyears was clarifi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Method 】 The pathogenic fungi were isolated by single spore isolation method from leaves of diseased muskmelon. The pathogenicity of pathogenic fungi was verified by inoculation of detached leaves. Furthermore ,the colony ,conidiophores and conidi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were observed.HomologyanalysisonrDNA-ITSgenesequencesofthepathogenicfungiwasconducted. 【Result 】 Themorph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were consistent with Cercospora citrullina. And its rDNA-ITS gene sequences showed 99% similarity with C. citrullina.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C. citrullina. 【Conclusion 】The serious leaf spot appeared on muskmelon in greenhouse in Guangxi these yearsiscausedbyC.citrullina.ItisanewdiseaseonmuskmeloninGuangxi. Keywords :muskmelon ;leafspot ;identificationofpathogen ;Cercosporacitrullina 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 JournalofSouthernAgriculture 2018 , 49 ( 3 ) : 476 - 480 ISSN 2095 - 1191 ; CODEN NNXAAB http:/www.nfnyxb.com DOI : 10 . 3969 /j.issn. 2095- 1191 . 2018. 03. 10 3 期 · 477 · 脅 。 本 課 題 組 于20152016 年 在 廣 西 南 寧 、 北 海 和 欽 州 等 厚 皮 甜 瓜 主 產(chǎn) 區(qū) 開 展 甜 瓜 病 害 種 類 調(diào) 查 時 發(fā) 現(xiàn) 一 種 葉 部 新 病 害 , 該 病 害 侵 染 北 甜 一 號 、 好 運11 號 和 新 金 鳳 凰 等 厚 皮 甜 瓜 品 種 , 其 癥 狀 與 以 往 發(fā) 生 的 甜 瓜 葉 部 病 害 癥 狀 存 在 明 顯 差 異 , 主 要 表 現(xiàn) 為 在 葉 片 上 形 成 近 圓 形 或 倒 “V ” 字 形 褐 色 大 型 病 斑 。 該 病 在 春 茬 甜 瓜 上 的 發(fā) 病 率 為30%50%, 在 秋 茬 甜 瓜 上 發(fā) 生 更 嚴 重 , 多 數(shù) 大 棚 發(fā) 病 率 在80% 以 上 , 嚴 重 的 發(fā) 病 率 達100%, 成 為20152016 年 廣 西 大 棚 甜 瓜 最 嚴 重 的 葉 部 病 害 之 一 。 該 病 主 要 造 成 甜 瓜 葉 片 大 面 積 枯 死 , 植 株 早 衰 , 嚴 重 影 響 果 實 后 期 的 營 養(yǎng) 吸 收 , 降 低 果 實 品 質(zhì) 和 產(chǎn) 量 , 造 成20%40% 的 經(jīng) 濟 損 失 。 目 前 該 病 病 原 菌 的 分 類 地 位 尚 不 明 確 , 因 此 , 開 展 該 病 原 的 鑒 定 研 究 , 對 有 效 防 治 該 病 害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導 意 義 。 【 前 人 研 究 進 展 】 在 我 國 南 方 地 區(qū) 大 棚 甜 瓜 上 常 發(fā) 生 的 病 害 主 要 有 霜 霉 病 、 白 粉 病 、 蔓 枯 病 、 病 毒 病 、 枯 萎 病 、 炭 疽 病 、 猝 倒 病 和 根 結 線 蟲 病 等 ( 何 毅 等 , 2005 ; 周 靈 芝 等 , 2006 ) 。 經(jīng) 比 對 , 本 課 題 組 調(diào) 查 發(fā) 現(xiàn) 的 甜 瓜 葉 部 新 病 害 癥 狀 與 上 述 常 見 病 害 的 葉 部 癥 狀 存 在 明 顯 差 異 , 關 于 這 種 新 病 害 目 前 未 見 相 關 研 究 報 道 。 此 外 , 前 人 對 植 物 病 害 的 鑒 定 通 常 采 用 病 原 菌 形 態(tài) 學 和 分 子 生 物 學 相 結 合 的 方 法 , 該 方 法 能 將 病 原 菌 鑒 定 到 種 的 水 平 ( 王 爽 等 , 2013 ; 冉 雙 飛 等 , 2016 ; 趙 楊 等 , 2016 ; 歐 陽 秋 飛 等 , 2017 ) 。 【 本 研 究 切 入 點 】 對 于 一 種 新 發(fā) 生 的 病 害 , 準 確 鑒 定 其 病 原 菌 是 進 行 有 效 防 治 的 基 本 前 提 。 目 前 對 近 年 來 廣 西 大 棚 甜 瓜 葉 片 上 發(fā) 生 的 新 病 害 尚 無 文 獻 報 道 。 【 擬 解 決 的 關 鍵 問 題 】 采 用 單 孢 分 離 法 對 厚 皮 甜 瓜 上 新 發(fā) 生 的 葉 部 病 害 進 行 病 原 菌 分 離 , 用 離 體 葉 片 接 種 法 進 行 致 病 性 測 定 , 同 時 對 病 原 菌 的 形 態(tài) 特 征 進 行 顯 微 觀 察 , 并 對 其rDNA-ITS 基 因 序 列 進 行 同 源 性 比 對 分 析 , 結 合 病 原 菌 的 形 態(tài) 學 特 征 和 分 子 生 物 學 分 析 結 果 進 行 鑒 定 , 以 明 確 該 病 原 菌 的 分 類 地 位 , 為 該 病 害 的有效防治提供 參考 依據(jù) 。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病原 菌分 離和 接種 均采 用厚 皮甜 瓜品 種好 運11 號 , 種 植 于 廣 西 南 寧 市 武 鳴 區(qū) 鑼 圩 鎮(zhèn) 武 帽 農(nóng) 場 。 病 原菌分離采用馬鈴薯瓊脂培養(yǎng)基 (PDA ) 。 1.2 病害癥狀觀察 2015 年8 月2016 年12 月 , 在 南 寧 市 武 鳴 區(qū) 、 青 秀 區(qū) 和 北 海 市 銀 海 區(qū) 等 厚 皮 甜 瓜 主 產(chǎn) 區(qū) , 于 不 同 發(fā) 病 時期對厚皮甜瓜葉斑病進行癥狀觀察 、 記錄和拍照 。 1.3 病 原菌鑒定 1. 3. 1 病 原 菌 分 離 從 南 寧 市 武 鳴 區(qū) 鑼 圩 鎮(zhèn) 武 帽 農(nóng) 場5 個 大 棚 采 集 新 鮮 病 葉 各1 張 , 分 別 用 滅 菌 水 沖 洗 表 面 , 置 于28 下 保 濕2 d, 在 超 凈 工 作 臺 上 進 行 病 原 菌 單 孢 分 離 。 用 沾 了 無 菌 水 的 滅 菌 接 種 環(huán) 粘 取 病 斑 處 的 分 生 孢 子 , 在 水 瓊 脂 塊 表 面 劃 線 , 置 顯 微 鏡 下 觀 察 , 挑 取 單 孢 子 移 入 另 一 塊 水 瓊 脂 塊 表 面 , 再 次 用 顯 微 鏡 觀 察 , 確 認 第2 塊 水 瓊 脂 塊 上 只 含 有1 個 分 生 孢 子 , 將 第2 塊 水 瓊 脂 塊 移 到PDA 培 養(yǎng) 基 上 , 28 下 黑 暗 培 養(yǎng)10 d , 挑 取 菌 落 邊 緣 的 菌 絲 塊 轉 接 至PDA 斜面培養(yǎng)基上 , 培養(yǎng)10 d 后4 保存?zhèn)溆?。 1. 3. 2 病 原 菌 致 病 性 測 定 從 生 長 健 壯 的 甜 瓜 植 株 中 上 部 剪 取 健 康 葉 片 , 用 無 菌 水 沖 洗 干 凈 。 用 滅 菌 接 種 針 在 健 康 葉 片 上 的 每 個 接 種 點 針 刺5 下 , 在 傷 口 處 滴 半 滴 無 菌 水 。 從28 黑 暗 培 養(yǎng)15 d 的 菌 落 上 切 取 菌 絲 塊 (5 mm×5 mm ) , 將 長 菌 絲 的 一 面 貼 于 針 刺 傷 口 處 。 每 處 理3 張 葉 片 , 每 張 葉 片 接 種3 個 菌 絲 塊 ; 以 針 刺 傷 口 處 貼 放PDA 空 白 培 養(yǎng) 基 塊 為 對 照 。 將 處 理 和 對 照 葉 片 置 于28 下 保 濕 培 養(yǎng) , 定 期 觀 察 各 處 理 葉 片 的 發(fā) 病 情 況 。 發(fā) 病 后 對 病 斑 上 的 病 原 菌 進 行 再 分 離 , 比 較 分 離 菌 株 與 接 種 菌 株 的 菌 落 和 分 生 孢 子 形 態(tài) 是 否 相 同 , 如 分 離 菌 株 與 接 種 菌 株 的 菌 落 和 分 生 孢 子 形 態(tài) 相 同 , 則 說 明 是 同 一 種 真 菌 , 可 確 認為病原菌 。 1. 3. 3 病 原 菌 形 態(tài) 學 鑒 定 將 致 病 菌 接 種 到PDA 培 養(yǎng) 基 上 , 置 于28 下 黑 暗 培 養(yǎng) , 定 期 觀 察 記 錄 菌 落 的 形 態(tài) 特 征 和 生 長 情 況 。 另 外 , 用 滅 菌 解 剖 刀 片 從 葉 片 病 斑 上 刮 下 菌 體 , 置 于 載 玻 片 上 的 半 滴 無 菌 水 中 , 蓋 上 蓋 玻 片 , 置 顯 微 鏡 下 觀 察 病 菌 的 產(chǎn) 孢 結 構 和分生孢子形態(tài)特征 , 并測量大小 。 1. 3. 4 病 原 菌 分 子 生 物 學 鑒 定 采 用 天 根 生 化 科 技 ( 北 京 ) 有 限 公 司 生 產(chǎn) 的DNA 提 取 試 劑 盒 提 取 病 原 菌 基 因 組DNA 。 以 真 菌 通 用 引 物ITS1 (5&#39;-TCCG- TAGGTGAACCTGCGG-3&#39; ) 和ITS4 (5&#39;-TCCTCCGC TTATTGATATGC-3&#39; ) ( 朱 迎 迎 等 , 2016 ) 對 病 原 菌 的 rDNA-ITS 序 列 進 行PCR 擴 增 。PCR 反 應 體 系25.0 µL : 2.5 mmol/L dNTP 2.0 µL , 10×Buffer 2.5 µL , 5 U/µL Ex Taq 0.5 µL , 10 mol/L ITS1 和ITS4 各1.0 µL , 模 板 DNA 100 ng, 超 純 水 補 足 至25.0 µL 。 擴 增 程 序 : 95 預 變 性5 min ; 95 30 s , 58 30 s , 72 80 s , 進 行35 個 循 環(huán) ; 72 延 伸10 min 。PCR 擴 增 產(chǎn) 物 經(jīng) 1% 瓊 脂 糖 凝 膠 電 泳 后 , 回 收 目 標DNA 條 帶 , 送 交 金 唯 智 生 物 科 技 ( 北 京 ) 有 限 公 司 進 行 序 列 測 定 。 運 用 BLAST 將 測 序 結 果 與GenBank 數(shù) 據(jù) 庫 中 的 基 因 序 列 進行同源性比對分析 。 葉云峰等 : 甜瓜尾孢葉斑病病原分離與鑒定 49 卷 南 方 農(nóng) 業(yè) 學 報 · 478 · 2 結果與分析 2.1 病 害癥狀 該 病 害 在 厚 皮 甜 瓜 定 植 后 的 整 個 生 育 期 均 可 發(fā) 生 , 苗 期 發(fā) 生 較 輕 微 , 以 生 長 中 后 期 ( 結 果 期 至 采 收 期 ) 發(fā) 病 最 重 。 病 害 癥 狀 首 先 在 植 株 下 部 的 葉 片 上 出 現(xiàn) , 隨 后 向 中 上 部 葉 片 擴 展 。 初 期 在 葉 片 上 形 成 灰 白 色 圓 形 小 斑 點 , 后 逐 漸 擴 大 成 近 圓 形 褐 色 病 斑 , 病 斑 中 央 常 為 灰 白 色 , 外 圍 有 明 顯 黃 色 暈 圈 ( 圖 1-A ) 。 還 可 形 成 不 規(guī) 則 形 或 沿 著 葉 緣 葉 脈 向 葉 片 內(nèi) 部 擴 展 呈 倒 “V ” 字 形 的 大 型 病 斑 , 病 斑 均 為 褐 色 , 外 圍 有 黃 色 暈 圈 ( 圖1-B ) , 病 斑 大 小 差 異 較 明 顯 。 病 害 嚴 重 時 , 多 個 病 斑 融 合 在 一 起 , 致 葉 片 大 面 積 干 枯 死 亡, 造成植株早 衰 。 圖 1 厚皮甜瓜葉斑病自然發(fā)病癥狀 Fig.1 Naturalsymptomsofmuskmelonleafspot A : 近圓形病斑 ; B : 不規(guī)則形或倒 “V ” 字形病斑 A : Semiroundspot ; B : Irregularshapedorinverted “V ”shapedspots 2.2 病原菌分離和鑒定結果 2. 2. 1 病 原 菌 分 離 和 致 病 性 測 定 結 果 對5 張 來 自 不 同 大 棚 的 甜 瓜 病 葉 進 行 病 原 菌 單 孢 分 離 , 分 離 純 化 得 到 形 態(tài) 特 征 一 致 的 真 菌5 株 。 通 過 針 刺 接 種 法 將5 株 菌 株 的 菌 絲 塊 接 種 到 健 康 的 甜 瓜 葉 片 上 , 接 種4 d 后 , 接 種 部 位 均 出 現(xiàn) 明 顯 的 近 圓 形 褐 色 小 病 斑 , 直 徑810 mm , 外 圍 有 明 顯 黃 色 暈 圈 ( 圖2-B ) 。 隨 著 時 間 推 移 , 病 斑 不 斷 擴 大 , 接 種6 d 后 , 病 斑 直 徑 達2530 mm , 病 斑 癥 狀 與 自 然 發(fā) 病 的 近 圓 形 病 斑 癥 狀 相 似 ( 圖2-C ) 。 對 照 葉 片 未 發(fā) 病 ( 圖2-A ) 。 從 發(fā) 病 組 織 上 采 用 單 孢 分 離 法 再 分 離 得 到 的 菌 株 , 其 菌 落 和 分 生 孢 子 形 態(tài) 與 接 種 菌 株 相 同 , 表 明 再 分 離 獲 得 的 真 菌 菌 株 即 為 病 原 菌 。 選 取 其 中 一 株 菌 株TBD-2 進 行培養(yǎng)菌落的形態(tài)特征觀察和分子生物學鑒定 。 圖 2 菌株TBD-2接種甜瓜葉片后的發(fā)病癥狀 Fig.2 SymptomsaftermuskmelonleafinoculatedwithstrainTBD-2 A : CK ; B : 接種4d 后的發(fā)病癥狀 ; C : 接種6d后的發(fā)病癥狀 A : CK ; B : Symptom4dafterinoculation ; B : Symptom6dafterinoculation 3 期 · 479 · 2. 2. 2 病 原 菌 形 態(tài) 學 鑒 定 結 果 人 工 培 養(yǎng) 的 菌 落 在 PDA 培 養(yǎng) 基 上 生 長 緩 慢 , 28 下 黑 暗 培 養(yǎng)10 d, 菌 落 直 徑 僅 為3.03.5cm , 且 不 產(chǎn) 生 分 生 孢 子 。 菌 落 近 圓 形 , 邊 緣 平 滑 , 氣 生 菌 絲 致 密 , 菌 落 正 面 為 白 色 , 中 央 隆 起 ( 圖3-D ) , 菌 落 背 面 黑 褐 色 , 產(chǎn) 生 紅 色 色 素 。 菌 落 生 長 特 征基本與尾孢屬真菌相符 ( 雷玉明和張建文 , 2006 ) 。 從 葉 片 病 斑 上 觀 察 到 病 菌 子 實 體 葉 兩 面 生 。 刮 下 菌 體 制 成 臨 時 玻 片 在 顯 微 鏡 下 觀 察 , 可 見 子 座 小 或 不 明 顯 。 分 生 孢 子 梗 單 生 或212 根 簇 生 , 頂 部 淺 褐 色 , 基 部 深 褐 色 , 不 分 枝 , 直 立 或 彎 曲 , 有17 個 曲 膝 狀 折 點 , 18 個 隔 膜 , 頂 部 圓 錐 形 平 截 , 孢 痕 疤 明 顯 加 厚 ( 圖3-C ) , 大 小 為 (52.5245.0 ) m× (4.06.0 ) m 。 分 生 孢 子 針 形 , 直 或 稍 彎 曲 , 無 色 , 單 生 , 基 部 平 截 , 頂 端 漸 細 至 鈍 , 多 個 隔 膜 ( 圖3-A 和 圖3-B ) , 大 小 為 (48.5238.0 ) m× (2.75.4 ) m 。 從 葉 片 病 斑 上 觀 察 到 的 病 原 菌 形 態(tài) 特 征 與 中 國 真 菌 志 第 二 十 四 卷 尾 孢 菌 屬 ( 郭 英 蘭 等 , 2005 ) 描 述 的 寄 生 在 葫 蘆 科 作 物 上 的 瓜 類 尾 孢 (Cercospora citrullina ) 基 本 一致 。 2. 2. 3 病 原 菌 分 子 生 物 學 鑒 定 結 果 用 真 菌 通 用 引 物ITS1 和ITS4 對 菌 株TBD-2 的rDNA-ITS 基 因 進 行PCR 擴 增 , 產(chǎn) 物 經(jīng)1% 瓊 脂 糖 凝 膠 電 泳 , 獲 得 長 度 約530 bp 的DNA 片 段 ( 圖4 ) 。 回 收 該DNA 片 段 進 行 測 序 , 得 到538 bp 的 基 因 序 列 (GenBank 登 錄 號 KY824771 ) , 將 該 序 列 與GenBank 數(shù) 據(jù) 庫 中 已 公 布 的 基 因 序 列 進 行BLAST 同 源 比 對 分 析 , 結 果 表 明 , 該序列與瓜類尾孢的同源性達99% 。 結 合 病 原 菌 的 形 態(tài) 學 和 分 子 生 物 學 鑒 定 結 果 , 將菌株TBD-2 鑒定為瓜類尾孢 (C. citrullina ) 。 3 討論 國 內(nèi) 外 已 報 道 能 引 起 甜 瓜 葉 斑 病 的 病 原 菌 有 多 種 , 包 括 瓜 鏈 格 孢 (Alternaria cucumerina ) (Egel and Harmon , 2007 ) 、 交 鏈 格 孢 (A. alternata ) (Zhou and Everts , 2008 ; Huang et al. , 2011 ) 、 多 主 棒 孢 霉 (Corynespora cassiicola ) ( 王 爽 等 , 2013 ) 和 丁 香 假 單 胞 桿 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 ( 李 亞 利 等 , 2007 ) 等 真 菌 和 細 菌 , 由 瓜 類 尾 孢 (C. citrullina ) 引 起 的 甜 瓜 葉 斑 病 未 見 相 關 文 獻 報 道 。 瓜 類 尾 孢 主 要 侵 染 葫 蘆 科 的 冬 瓜 、 西 瓜 、 南 瓜 、 西 葫 蘆 、 黃 瓜 、 絲 瓜 和 苦 瓜 等 作 物 ( 郭 英 蘭 等 , 2005 ) , 引 起 葉 斑 類 病 害 。 鑒 于 能 引 起 甜 瓜 葉 斑 病 的 病 原 種 類 較 多 , 為 避 免 混 淆 , 建 議 將 瓜 類尾孢引起的甜瓜葉斑病定名為甜瓜尾孢葉斑病 。 本 研 究 發(fā) 現(xiàn) 采 用 常 規(guī) 的 組 織 分 離 法 很 難 分 離 到 尾 孢 菌 , 其 原 因 可 能 是 尾 孢 菌 在 人 工 培 養(yǎng) 基 上 生 長 緩 慢 , 容 易 被 其 他 生 長 較 快 的 腐 生 真 菌 或 內(nèi) 生 真 菌 覆 蓋 , 因 此 采 用 組 織 分 離 法 通 常 分 離 到 其 他 真 菌 而 不 是 尾 孢 菌 。 而 采 用 挑 取 單 孢 的 分 離 法 , 可 有 效 分 離 到 純 的 尾 孢 菌 , 且 能 減 少 病 菌 分 離 純 化 的 工 作 量 。 劉 慶 奎 等 (2013 ) 、 張 小 飛 等 (2014 ) 也 是 采 用 單 孢分離法對尾孢屬真菌進行分離 。 瓜 類 尾 孢 在 人 工 培 養(yǎng) 基 上 生 長 緩 慢 , 這 一 特 性 與 其 他 尾 孢 屬 真 菌 相 同 ( 雷 玉 明 和 張 建 文 , 2006 ) 。 其 生 長 緩 慢 的 特 性 將 影 響 后 續(xù) 的 生 物 學 特 性 測 定 、 藥 劑 敏 感 性 測 定 等 室 內(nèi) 試 驗 的 開 展 , 因 此 , 促 進 該 病 原 菌 快速生長的培養(yǎng)條件和培養(yǎng)方法尚需進一步 探 究 。 圖 3 菌株TBD-2的形態(tài)特征 Fig.3 MorphologyofstrainTBD-2 A 和B : 分生孢子 ; C : 分生孢子梗和子座 ; D : 菌落 AandB : Conidia ; C : Conidiophoreandstroma ; D : Colony 圖 4 菌株TBD-2的rDNA-ITS 基因PCR 擴增電泳結果 Fig.4 PCR amplification electrophorogram results for rDNA- ITSgeneofstrainTBD-2 M : DL2000DNAMaker ; 1 : TBD-2 菌株StrainTBD-2 M 1 2000bp 1000bp 700bp 500bp 250bp 100bp 葉云峰等 : 甜瓜尾孢葉斑病病原分離與鑒定 49 卷 南 方 農(nóng) 業(yè) 學 報 · 480 · 4 結論 結 合 形 態(tài) 學 和 分 子 生 物 學 方 法 , 對 近 年 來 在 廣 西 大 棚 厚 皮 甜 瓜 上 嚴 重 發(fā) 生 的 一 種 葉 部 新 病 害 進 行 鑒 定 , 將 病 原 菌 鑒 定 為 瓜 類 尾 孢 (C. citrullina ) , 該 病 是廣西厚皮甜瓜上的一種新病害 。 參考文獻 : 郭 英 蘭 , 劉 錫 琎 , 謝 文 瑞. 2005. 中 國 真 菌 志 ( 第 二 十 四 卷 尾 孢 菌 屬 ) M . 北 京 : 科 學 出 版 社 : 103-105. Guo Y L , Liu X J , Xie W R. 2005. Chinese Fungi (Volume 24, Cer- cospora ) M . Beijing : Science Press : 103-105. 何 毅 , 樊 學 軍 , 李 天 艷 , 洪 日 新 , 覃 斯 華 , 李 文 信. 2005. 南 方 厚 皮 甜 瓜 大 棚 栽 培 主 要 病 害 與 綜 合 防 治 J . 中 國 瓜 菜 , (4 ) : 51-53. He Y , Fan X J , Li T Y , Hong R X , Qin S H , Li W X. 2005. Integrated control of main diseases of muskmelon cultivated in greenhouse in south China J . China Cucurbits and Vegetables , (4 ) : 51-53. 雷 玉 明 , 張 建 文. 2006. 草 本 植 物 三 種 真 菌 新 病 害 J . 草 地 學 報 , 14 (3 ) : 284-286. Lei Y M , Zhang J W. 2006. Three new fungous disease of forage grasses J . Acta Agrestia Sinica , 14 (3 ) : 284-286. 李 亞 利 , 賈 迎 春 , 蒲 崇 建 , 楊 成 德 , 陳 秀 蓉. 2007. 采 用16S rDNA 鑒 定 甜 瓜 細 菌 性 葉 斑 病 菌 J . 植 物 保 護 , 33 (3 ) : 65-68. Li Y L , Jia Y C , Pu C J , Yang C D , Chen X R. 2007.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 of bacterial spot of cucurbits leaves based on 16S rDNA sequences J . Plant Protection , 33 (3 ) : 65-68. 劉 慶 奎 , 秦 子 惠 , 張 小 利 , 江 凱 , 陳 茂 功 , 武 小 菲 , 何 月 秋 , 王 桂 清 , 晉 齊 鳴 , 王 曉 鳴. 2013. 中 國 玉 米 灰 斑 病 病 原 菌 的 鑒 定 及 其 基 本 特 征 研 究 J . 中 國 農(nóng) 業(yè) 科 學 , 46 (19 ) : 4044- 4057. Liu Q K , Qin Z H , Zhang X L , Jiang K , Chen M G , Wu X F , He Y Q , Wang G Q , Jin Q M , Wang X M. 2013. Identification of Cercospora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maize gray leaf spot in China J . Scientia Agricul- tura Sinica , 46 (19 ) : 4044-4057 歐 陽 秋 飛 , 黃 嬌 麗 , 農(nóng) 艷 豐 , 李 榮 峰 , 馬 博 , 楊 瑞 虎 , 樊 虹 伶. 2017. 百 色 桑 枯 萎 病 病 原 菌 的 分 離 與 鑒 定 J . 江 西 農(nóng) 業(yè) 學報 , 29 (7 ) : 71-74. Ouyang Q F , Huang J L , Nong Y F , Li R F , Ma B , Yang R H , Fan H L. 2017.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tion causing mulberry wilt disease in Baise Guangxi J .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 29 (7 ) : 71-74. 冉 雙 飛 , 陳 云 , 姜 于 蘭 , 劉 洪. 2016. 朱 頂 紅 赤 斑 病 病 原 菌 鑒 定 J . 貴 州 農(nóng) 業(yè) 科 學 , 44 (1 ) : 72-74. Ran S F , Chen Y , Jiang Y L , Liu H. 2016. Pathogenic identification of ama- ryllis red spot disease J .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4 (1 ) : 72-74. 王 爽 , 黃 貴 修 , 李 博 勛 , 孔 祥 義. 2013. 甜 瓜 棒 孢 葉 斑 病 病 原 菌 鑒 定 及 其 生 物 學 特 性 研 究 J . 熱 帶 作 物 學 報 , 34 (12 ) : 2446-2452. Wang S , Huang G X , Li B X , Kong X Y 2013.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 rynespora cassiicola causing Corynespora leaf spot on muskmelon J .ChineseJournalofTropicalCrops , 34 (12 ) : 2446-2452 張 小 飛 , 李 曉 , 崔 麗 娜 , 鄒 成 佳 , 楊 曉 蓉. 2014. 西 南 地 區(qū) 玉 米 灰 斑 病 病 原 種 類 分 子 鑒 定 J . 西 南 農(nóng) 業(yè) 學 報 , 27 (3 ) : 1079-1081. Zhang X F , Li X , Cui L N , Zou C J , Yang X R. 2014.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race from maize gray leaf spot in southwest China J .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 27 (3 ) : 1079-1081 趙 楊 , 米 建 華 , 李 洪 連 , 文 才 藝 , 汪 敏. 2016. 河 南 省 紫 荊 黃 萎 病 菌 的 分 離 和 鑒 定 J . 河 南 農(nóng) 業(yè) 科 學 , 45 (10 ) : 89-92. Zhao Y , Mi J H , Li H L , Wen C Y , Wang M. 2016. Iso- 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on Chi- nese redbud in Henan J .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45 (10 ) : 89-92. 周 靈 芝 , 吳 月 先 , 李 文. 2006. 甜 瓜 南 方 大 棚 無 土 栽 培 主 要 病 害 及 防 治 技 術 J . 廣 西 農(nóng) 學 報 , 21 (6 ) : 34-35. Zhou L Z , Wu Y X , Li W. 2006. Techniqu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pests and no-soil cultivation of sweet gourd in greenhouse in south China J . 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 21 (6 ) : 34-35 朱 迎 迎 , 李 敏 , 高 兆 銀 , 章 武 , 楊 冬 平 , 陳 亮 , 胡 美 姣. 2016. 火 龍 果 炭 疽 病 病 原 菌 的 鑒 定 及 生 物 學 特 性 研 究 J . 南 方 農(nóng) 業(yè) 學 報 , 47 (1 ) : 59-66 Zhu YY , Li M , Gao Z Y , Zhang W , Yang D P , Chen L , Hu M J. 2016.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thracnose pathogen</p>

注意事項

本文(甜瓜尾孢葉斑病病原分離與鑒定.pdf)為本站會員(magazine@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固源瑞禾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18-2020 華科資源|Richland Sources版權所有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9050149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8994號


 

 

 

收起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