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連棟大棚內(nèi)辣椒煙粉虱的綠色防控研究_陳傳翔.pdf
- 資源ID:4140 資源大小:292.57KB 全文頁數(shù):7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權(quán)限:游客/注冊會員/VIP會員 下載費用:0金幣 【人民幣0元】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
連棟大棚內(nèi)辣椒煙粉虱的綠色防控研究_陳傳翔.pdf
環(huán) 境昆蟲學報 2018, 40 ( 3) : 669 675 http: hjkcxb. alljournals. ne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doi: 10. 3969/j. issn. 1674 0858. 2018. 03. 22陳 傳翔 , 謝洪芳 , 周福才 , 等 連棟大棚內(nèi)辣椒煙粉虱的綠色防控研究 J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 2018, 40 ( 3) : 669 675連棟大棚內(nèi)辣椒煙粉虱的綠色防控研究陳 傳翔1, 謝 洪芳1, 周 福才2*, 于 淦軍3, 齊 曉花2, 吳 曉霞2,張 海波2, 石 英躍2, 張 浩4( 1. 南 京市植保植檢站 , 南京 210008; 2. 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 , 江蘇揚州 225009;3. 江蘇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 南京 210036; 4. 南京市溧水區(qū)華成蔬菜合作社 , 南京 211216)摘 要 : 為探討連棟大棚內(nèi)蔬菜上煙粉虱的綠色防控 , 系統(tǒng)研究了芹菜不同種植方式 ( 辣椒與芹菜按 5 1、10 3、15 5、兩側(cè)各種植 2 行芹菜 ) 、棚內(nèi)種植蓖麻和噴施擬青霉等措施對辣椒上煙粉虱的控制作用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 辣椒和芹菜以 5 1、10 3 間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等 3 種種植方式對生長中期 ( 10 月 11 日 ) 的辣椒上煙粉虱均具有明顯的驅(qū)避作用 , 其中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后辣椒上煙粉虱蟲量較對照下降 71. 14%, 辣椒和芹菜15 5 間作對辣椒煙粉虱沒有明顯的驅(qū)避作用 ; 辣椒和芹菜以 5 1、10 3、15 5 間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等 4 種種植方式對生長中后期 ( 11 月 10 日 ) 辣椒上煙粉虱均具有明顯的驅(qū)避作用 , 和對照相比 , 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辣椒上煙粉虱蟲量 ( 3. 90 頭 /3 葉 ) 下降了 64. 85%。在棚內(nèi)種植蓖麻后 , 辣椒上煙粉虱成蟲和若蟲的數(shù)量分別下降了 62. 99%和 53. 07%。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 , 以濃度 106個 分生孢子 /mL 的孢子懸液的溶液噴霧 , 5 1、10 3 間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的種植方式 , 擬青霉對煙粉虱的侵染率達到了 80% 以上 ,但 15 5 間作的處理與對照沒有明顯差異 。芹菜不同種植方式對辣椒產(chǎn)量有一定的影響 , 芹菜以 5 1、5 3 和行外種 2 行辣椒產(chǎn)量明顯高于 10 3 和對照 , 兩側(cè)種 2 行芹菜的辣椒產(chǎn)量比對照高 34. 69%。關(guān)鍵詞 : 大棚蔬菜 ; 辣椒 ; 煙粉虱 ; 芹菜 ; 蓖麻 ; 擬青霉 ; 綠色防控中圖分類號 : Q968. 1; S433. 39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674 0858 ( 2018) 03 0669 07基 金項目 : 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 BE2017347) ; 江蘇省重點研發(fā)計劃 ( BE2017379 3) ; 江蘇省三新工 程項目 ( SXGC 2017 011) ;江 蘇省農(nóng)業(yè)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資金 ( CX ( 17) 2004)作者簡介 : 陳傳翔 , 男 , 1962 年生 , 高級農(nóng)藝師 , 江蘇南京人 , 研究方向為植物病蟲家控制和植物檢疫 , E mail: 565048721 qq. com*通 信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fczhou yzu. edu. cn收稿日期 eceived: 2018 02 06; 接受日期 Accepted: 2018 02 24Study on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itefly on pepper plantedinmulti-span greenhouseCHEN Chuan-Xiang1, XIE Hong-Fang1, ZHOU Fu-Cai2 *, YU Gan-Jun3, QI Xiao-Hua2, WU Xiao-Xia2, ZHANG Hai-Bo2, SHI Ying-Yue2, ZHANG Hao4( 1.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NanjingCity, Nanjing 210008, 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al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 Jiangsu Province, China; 3. Plant Protection and Plant Quarantine of JiangsuProvince, Nanjing 210036, China; 4. The Vegetables Cooperative Society of Nanjing Li-shui Area,Nanjing 211216, China)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emisia tabaci ( whitefly) inmulti-span greenhouse by using following 3 different strategies: pepper-celery intercropping ( 51, 10 3,15 5 rows of pepper-celery intercropping and 2 lines of celery outer the pepper field) , grown castor ingreenhouse, and spraying of spore suspension of Pecilomyces variot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mid-環(huán) 境昆蟲學報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40 卷period ( Oct. 11) of pepper growth, the significant repell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 pepper leaves withpepper-celery intercropping design of 5 1, 10 3 ( number of pepper rows: number of celery rows) and2 rows of celery outer the pepper field. The density of whitefly on pepper leaves grown with 2 rows ofcelery outer the pepper field decreased 71. 14% compared with control, while the design of 155 pepper-celery intercropping showed no serious repellent effects. During mid and late period ( Nov. 10) of peppergrowth, four intercropping models all showed extensive repellent effects. The density of adult whitefly onpepper leaves treated with 2 rows of celery outer the pepper field was average 3. 9 whitefly every 3 leavesand decreased 64. 85%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 average 11. 10 whitefly every 3 leaves) Afterplanting castor in the greenhouse, the number of adults and nymphs of B. tabaci on the pepper leavesdecreased by 62. 99% and 53. 07%, respectively. Under appreciat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spraying106concentration of spores suspension on peppers grown under three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models( 5 1, 10 3 rows of pepper-celery intercropping and 2 lines of celery outer the pepper field) causedmore than 80. 0% parasitic rate of P. varioti. compare with that of control. Our results also confirmedthat intercropping model could influence the output of pepper. The outputs of peppers treated with the5 1, 5 3 rows of pepper-celery intercropping and 2 lines of celery outer the pepper field were significant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and 10 3 rows of pepper-celery intercropping. The output of peppers growinginner 2 rows of celery increased 34. 69% compared with control.Key words: Greenhouse vegetable; pepper; whitefly; celery; castor; Pecilomyces varioti; green control煙 粉虱 Bemisia tabaci 是蔬菜 , 特別是設(shè)施茄果類蔬菜上的重要害蟲 , 嚴重影響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 在發(fā)生為害嚴重的地區(qū) , 蔬菜產(chǎn)量損失可達80%以上 ( 徐志英 , 2006; 楊愛民 , 2014; 胡榮利 , 2014) 。隨著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 , 我國設(shè)施蔬菜面積迅速增加 , 復種茬次增多 , 加重了設(shè)施蔬菜煙粉虱的發(fā)生和危害 ( 鮑宇等 , 2011; 郭喜紅等 , 2014; 司升云等 , 2014) 。目前生產(chǎn)上常用化學農(nóng)藥防控煙粉虱的方法增大了農(nóng)藥殘留超標的風險 。為了提高蔬菜產(chǎn)品的安全性 , 近 10 多年來 , 一些專家提出綜合利用天敵 、防蟲網(wǎng) 、誘集劑 、黃板等措施控制煙粉虱 , 如草蛉 Chrysoperlarufilabriz ( 林 克 劍 , 2006 ) 、麗 蚜 小 蜂 EncarsiaFormosa ( 徐 維 紅 , 2003 ) 、玫 煙 色 擬 青 霉Verticillium lecanill ( 黃 振 , 2007 ) 和 小 黑 瓢 蟲Delphastus catalinef ( 王聯(lián)德 , 2001) 等在蔬菜上控制煙粉虱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結(jié)果 。為了提高天敵的控制作用 , 有學者根據(jù)植物載體系統(tǒng)的控蟲原理 ( 肖英方 , 2012) , 探 討了應用蓖麻粉虱作為載體植物系統(tǒng)中替代寄主用于煙粉虱的防控 ( 王秀爽 , 2016) 。利用煙粉虱對不同寄主植物的嗜性差異 ( 楊中俠 , 2004; 周福才 , 2008) , 在目標植物中間種嗜 好性植物或弱選擇性植物誘集或驅(qū)避煙粉虱可以有效地減少主栽蔬菜上煙粉虱的種群數(shù)量 , 減輕煙粉虱的為害 , 如在辣椒 ( 周福才等 , 2014;衡森 , 2017) 、黃瓜 ( 鐘蘇婷等 , 2009) 中間作芹菜可以大幅度降低主栽蔬菜上煙粉虱的蟲口密度 。但不同品種 、不同生育期芹菜 ( 涂洪濤 , 2014) ,以 及芹菜的不同種植方式 ( 衡森 , 2017) 對煙粉虱的驅(qū)避作用存在明顯的差異 。在黃瓜上噴施芹菜汁液 ( 鐘蘇婷等 ,2009 ) 、在番茄上噴施蓖麻粗提物 ( 趙斌 , 2010) 對煙粉虱也有顯著的驅(qū)避作用 。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益 , 目前一些農(nóng)業(yè)園區(qū)建設(shè)了連棟大棚 , 單個連棟大棚面積有數(shù)畝之多 , 甚至更大 。連棟大棚面積大 、高度高 , 這對蔬菜煙粉虱的防控帶來較大的困難 , 而現(xiàn)有的用于單體棚防控煙粉虱技術(shù)不能完全適應這種大型設(shè)施 。另外 , 在主栽蔬菜中間作芹菜不便于田間的管理和提高種植效益 。為此 , 我們以連棟大棚內(nèi)的辣椒為對象 , 通過在棚內(nèi)種植蓖麻 、在主裁蔬菜中種植芹菜等多樣化的種植模式 , 結(jié)合應用蟲生真菌 , 探討連棟大棚中蔬菜煙粉虱的綠色防控技術(shù) ,以期為菜農(nóng)防控煙粉虱提供更多的可選擇控制技術(shù) , 實現(xiàn)蔬菜的高效 、綠色生產(chǎn) 。1 材 料與方法1. 1 供 試材料辣椒 : 蘇椒 5 號 , 江蘇省農(nóng)科院蔬菜研究所0763 期 陳傳翔等 : 連棟大棚內(nèi)辣椒煙粉虱的綠色防控研究生 產(chǎn) 。7 月 13 日穴盤育苗 , 8 月 25 日定植 , 定植時 6 張葉片 。株距 40 cm, 行距 60 cm。芹菜 : 中華藥芹 , 北京華蔬種子有限公司 。蓖麻 : 淄蓖 5 號 , 山東省淄博市農(nóng)科所生產(chǎn) 。1. 2 試驗方法1. 2. 1 試驗地概況試驗分別在南京市溧水區(qū)華成蔬菜合作社 、南京市谷里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示范區(qū)進行 。大棚長 48 m、寬 40 m, 中間由一排鋼柱將大棚分成 6 個區(qū) 。每個區(qū)內(nèi)再分成 10 個小區(qū) , 每個小區(qū)一個處理 。1. 2. 2 試驗設(shè)計芹菜種植處理 : 6 月 20 日穴盤育苗 , 8 月25 日定植 , 定植時 8 張葉片 。芹菜株距 10 cm。試驗設(shè) 5 個處理 , 辣椒行間按 5 1 ( 5 行辣椒 1 行芹菜 ) 的密度種植 ; 辣椒行間按 10 3 ( 10 行辣椒 3 行芹菜 ) 的密度種植 ; 辣椒行間按 15 5( 15 行辣椒 5 行芹菜 ) 的密度種植 ; 每小區(qū)種2 畦辣椒 , 辣椒的兩側(cè)各種植 2 行芹菜 ( 正文中簡稱 “2 行 ”, 圖 、表中簡稱 “2”, ) ; 每 小區(qū)種2 畦辣椒 , 中間 1 個小畦種芹菜 ( 文中簡稱 “寬窄畦 ”, 圖表中簡稱 “BN B”) 。蓖麻種植處理 : 7 月 18 日穴盤育苗 , 8 月17 日定植 , 定植時 5 張葉片 。在棚內(nèi)沿鋼架柱子種植 1 行蓖麻 , 株距 1 m, 蓖麻開花后剪去果穗 。棚內(nèi)不種蓖麻作對照 。1. 2. 3 田間煙粉虱蟲量調(diào)查煙粉虱蟲量調(diào)參照周福才等 ( 2005) 方法 。在田間 5 點取樣 , 每點取 4 株 。每株選上 、中 、下部葉片各 1 張 , 輕輕翻轉(zhuǎn)被調(diào)查植物的葉片 , 計成蟲數(shù)量 。將調(diào)查過成蟲的葉片從葉柄基部切斷 ,帶回實驗室進行若蟲調(diào)查 。若蟲調(diào)查方法 : 取一張白紙 , 中間劃一個 1 cm2正 方形的小孔 , 將有小孔的白紙放在葉片上 , 用解剖鏡觀察正方形的小孔中的煙粉虱卵 、若蟲數(shù)量 。每張葉片上隨機取3 點 。芹菜間作處理區(qū)分別于 10 月 11 日和 11 月10 日調(diào)查辣椒上煙粉虱成蟲數(shù)量 , 11 月 10 日調(diào)查蓖麻處理區(qū)煙粉虱成蟲和若蟲的數(shù)量 。1. 2. 4 擬青霉的分離提純和侵染率取被侵染的煙粉虱 , 在 PDA 平板上培養(yǎng) 、純化 。取孢子粉用 PDA 培養(yǎng)液在搖床上培養(yǎng) , 形成發(fā)酵液 。將米裝入自封口袋中 , 高壓滅菌 30 min,冷卻后倒入發(fā)酵液 , 在 28 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7 d。向培養(yǎng)袋中加入 5吐溫 80 水 , 配成 106個 分生孢子 /mL 的孢子懸液噴霧 。擬青霉處理 10 d 后調(diào)查煙粉虱的侵染率 。調(diào)查方法 : 每處理隨機取有粉虱的辣椒葉片 30 張 , 統(tǒng)計全葉片上煙粉虱總數(shù)和被侵染的煙粉虱蟲量 ( 在 20 倍的手持擴大鏡下發(fā)現(xiàn)菌絲定為被侵染 ) , 計 算侵染率 。1. 2. 5 產(chǎn)量測定每次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取 30 株辣椒 , 稱重 、記錄收獲辣椒數(shù) 。全部收獲后計算單株辣椒重量 、單果重 。1. 3 數(shù)據(jù)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 DPS 軟件處理 , 應用 Duncan 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jié) 果與分析2. 1 芹菜不同種植方式對辣椒上煙 粉虱蟲量的影響芹菜不同種植方式對辣椒煙粉虱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差異 ( 表 1) , 從 表 1 可以看出 , 在辣椒生長中期 ( 10 月 11 日 ) , 辣 椒和芹菜以 5 1、10 3間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等 3 種種植方式對辣椒煙粉虱均具有明顯的驅(qū)避作用 , 其中以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的驅(qū)避作用最強 ( 4. 00 頭 /3 葉 ) , 和 對照相比 , 蟲量下降了 71. 14%, 5 1、10 3 對煙粉虱的驅(qū)避作用相當 , 辣椒和芹菜 15 5表 1 芹菜不同間作方式辣椒上煙粉虱的蟲量 ( 南 京華成 )Table 1 The number of the adult Bemisia tabacion pepper plants with planting celery atdifferent patterns ( Huachen, Nanjing)處理Treatments辣椒上煙粉虱成蟲蟲量 ( 頭 /3 葉 )The number of adult Bemisia tabaci10 月 11 日Oct. 1111 月 10 日Nov. 105 1 7. 40 ±0. 90 b 6. 30 ±0. 67 c10 3 7. 35 ±0. 71 b 8. 00 ±0. 58 bc15 5 12. 07 ±0. 89 a 8. 80 ±0. 65 b2 4. 00 ±0. 58 c 3. 90 ±0. 60 dCK 13. 86 ±1. 11 a 11. 10 ±0. 84 a注 :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 均數(shù) ± 標準誤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 0. 05 水平上差異顯著 ( P 0. 05) 。下同 。Note: Thedata in the table is Mean ± S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at 0. 05level. The same below.176環(huán) 境昆蟲學報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40 卷間 作對辣椒上煙粉虱沒有明顯的驅(qū)避作用 。在辣椒生長中后期 ( 11 月 10 日 ) , 辣 椒和芹菜以 5 1、10 3、15 5 間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等4 種植方式對辣椒煙粉虱均具有明顯的驅(qū)避作用 , 對煙粉虱的驅(qū)避作用大小依次為 2 行 5 1 =10 3 =15 5, 和對照相比 , 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辣椒上煙粉虱蟲量 ( 3. 90 頭 /3 葉 ) 下降了 64. 85%。在南京谷里 , 芹菜不同間作處理對辣椒上煙粉虱的驅(qū)避作用也有類似的表現(xiàn) 。11 月 10 日對南京谷里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 與對照相比 , 辣椒與芹菜以5 1、10 3、15 5 間作 , 辣椒上煙粉虱的蟲量分別下降了 76. 92%、61. 54%和 20. 51%, 在辣椒行邊種植一窄行芹菜 , 辣椒上煙粉虱的蟲量下降了82. 22%, 表現(xiàn)出較強的驅(qū)避作用 ( 表 2) 。表 2 芹菜不同間作方式下煙粉虱成蟲的蟲口密度( 南 京谷里 )Table 2 The number of the adult Bemisia tabaci onpepper plants with planting celery at different patterns( Guli, Nanjing)處理Treatments辣椒上煙粉虱成蟲蟲量 ( 頭 /3 葉 )The number of adult Bemisia tabaci5 1 2. 70 ±0. 54 cd10 3 4. 50 ±0. 60 c15 5 9. 30 ±0. 79 bB N B 2. 10 ±0. 46 dCK 11. 70 ±0. 73 a2. 2 棚內(nèi)種植蓖麻對辣椒上煙粉虱的影響棚 內(nèi)種植蓖麻對辣椒上煙粉虱有明顯的影響 ,從表 3 可以看出 , 在棚內(nèi)種植蓖麻后 , 辣椒上煙粉虱成蟲和若蟲的數(shù)量分別下降了 62.99%和 53.07%。2. 3 擬青霉寄生對辣椒煙粉虱的影響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 , 擬青霉對煙粉虱具有較強的侵染力 ( 圖 1) 。從圖 1 可以看出 , 以 106個分 生孢子 /mL 的孢子懸液的溶液噴霧后 , 5 1、10 3 間作以及在辣椒行外種植 2 行芹菜的種植方式 , 擬青霉對煙粉虱的侵染率達到了 80% 以上 。從圖 1 還可以看出 , 不同的間作方式下擬青霉對煙粉虱的侵染率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 , 如在辣椒邊上種兩行芹菜 , 擬青霉對煙粉虱的侵染率比對照高 28. 95%, 但 15 5 間作的處理對對照沒有明顯差異 。表 3 棚內(nèi)種植蓖麻后辣椒煙粉虱的蟲量Table 3 The number of the adult Bemisia tabacion pepper plants with planting castor蟲 態(tài)Stage辣椒上煙粉虱的蟲量( 成蟲 : 頭 /葉 , 若蟲 : 頭 /cm2)The number of Bemisia tabaci蓖 麻 Castor CK成 蟲 Adult 1. 61 ±0. 36*4. 35 ±1. 21若 蟲 Nymph 2. 29 ±0. 88*4. 88 ±1. 98注 : “*”表示同行成對數(shù)字經(jīng) t 檢 驗在 0. 05 水平上差異顯著 。Note: figure followed by mark “*”mean significantdifferential in a row by“t”test ( P 0. 05)2. 4 不同處理對辣椒產(chǎn)量的影響芹菜不同種植 方式對辣椒產(chǎn)量有一定的影響 。從表 4 可以看出 , 芹菜 5 1、5 3 和邊上種 2 行辣椒產(chǎn)量明顯高于 10 3 和對照 。如兩側(cè)種 2 行芹菜 , 辣椒產(chǎn)量比對照高 34. 69%。不同處理結(jié)果數(shù)量和單果重沒有明顯的差異 。圖 1 芹菜不同間作方式下擬青霉對煙粉虱的寄生率Fig. 1 Parasitic rate of Penicillium pseudomyces on Bemisiatabaci under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patterns of celery3 結(jié) 論與討論連 棟大棚具有面積大 、高度高的特點 。由于安裝防蟲網(wǎng)會影響大棚的通風 、增加棚內(nèi)濕度 ,容易誘發(fā)病害發(fā)生 , 因此生產(chǎn)上許多大棚不裝防蟲網(wǎng) , 這為煙粉虱進入棚內(nèi)提供了便利 。為了有效防控煙粉虱 , 一些專家提出了利用非寄主植物阻止煙粉虱進入大棚 、驅(qū)離棚內(nèi)煙粉虱 , 或利用嗜好寄主植物引誘煙粉虱遠離主栽作物等煙粉虱2763 期 陳傳翔等 : 連棟大棚內(nèi)辣椒煙粉虱的綠色防控研究表 4 芹菜不同間作模式下辣椒的產(chǎn)量Table 4 The yield of pepper under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patterns of celery處 理Treatment結(jié)果數(shù) ( 個 /株 )Number of pepper單果重 ( g)Weight of single fruit總產(chǎn)量 ( g)Full production capacity5 1 21. 53 ±1. 27 a 40. 92 ±3. 83 a 885. 25 ±31. 53 a5 3 20. 16 ±1. 16 a 41. 85 ±1. 30 a 845. 11 ±44. 66 a10 3 19. 18 ±1. 50 a 40. 25 ±2. 80 a 772. 56 ±35. 74 b2 21. 97 ±3. 29 a 39. 48 ±4. 38 a 891. 67 ±51. 91 aCK 17. 95 ±1. 63 a 36. 58 ±3. 43 a 662. 01 ±21. 14 c注 :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數(shù) ± 標 準誤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 0. 05 水平上差異顯著 ( P 0. 05) 。Note: The data in the table isMean ± S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at 0. 05 level.的控制理念和方法 ( 周 福才 , 2014) , 取 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在生產(chǎn)上如何種植這些植物 , 既能達到控制煙粉虱的目的 , 又能提高綜合效益是這些技術(shù)能否推廣和應用的關(guān)鍵 。3. 1 芹菜的種植管理芹菜對煙粉虱具有較好的驅(qū)避作用 , 在辣椒田中以 5 1 的方式間作辣椒上煙粉虱的蟲口減退率可以達到 73. 33% ( 衡森 , 2017)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在辣椒兩側(cè)各種 2 行芹菜 , 可減少辣椒產(chǎn)量損失34. 69%。芹菜是我國重要的蔬菜 , 將間作驅(qū)蟲的芹菜作為商品蔬菜利用起來可以提高生產(chǎn)效益 。生產(chǎn)實踐中發(fā)現(xiàn) , 在辣椒行內(nèi)間作芹菜 , 由于種植的量相對較少 , 較難作為商品蔬菜生產(chǎn) , 并且間作在辣椒行內(nèi) , 日常管理也較費工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 在辣椒周邊種植 2 行芹菜或者在主栽辣椒邊上種一小畦芹菜 , 辣椒上煙粉虱的蟲口減退率分別下降 71. 14% 和 82. 22%, 對辣椒煙粉虱的控制作用與行間 5 1 間作的效果相當 。從生產(chǎn)管理方面看 , 在主栽蔬菜兩側(cè)種數(shù)行或種 1 畦芹菜 , 不僅可以保證對煙粉虱的驅(qū)避效果 , 而且對芹菜的生產(chǎn)管理也相對方便 , 有利于芹菜作為商品蔬菜的生產(chǎn) , 減少因間作驅(qū)蟲用芹菜而降低的棚內(nèi)土量利用率 , 提高大棚的綜合效益 。不同品種和不同生育期的芹菜的驅(qū)蟲活性物質(zhì)存在明顯的差異 ( 衡森 , 2017) , 對 煙粉虱的驅(qū)避作用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 抽薹期的芹菜對煙粉虱的驅(qū)蟲作用較苗期強 。因此 , 在生產(chǎn)上可以通過調(diào)查播種期的方法 , 使芹菜在煙粉虱的發(fā)生高峰期以前進入抽薹期 , 以提高驅(qū)蟲效果 。在品種的選擇上 , 既要考慮芹菜的驅(qū)蟲效果 , 又要兼顧芹菜作為蔬菜的銷售 , 以提高綜合經(jīng)濟效益 。3. 2 蓖麻的種植管理蓖麻對煙粉虱也具有較強的驅(qū)避作用 ( 周福才 , 2014) , 在 番茄上噴施蓖麻葉片提取物 , 2 d后對煙粉虱成蟲的驅(qū)避作用可以達到 56. 25% ( 趙斌 , 2010) 。由于普通大棚棚體小 、高度較低 、空間相對較小 , 在設(shè)施蔬菜煙粉虱的防控中一般將蓖麻種植在普通大棚的外側(cè) , 以阻止露地作物上的煙粉虱向大棚內(nèi)的遷入量 ( 周福才 , 2014) 。連棟大棚面積大 、高度高 , 沿棚內(nèi)鋼柱種植蓖麻占地少 , 驅(qū)蟲效果好 。本研究發(fā)現(xiàn) , 在棚內(nèi)種植蓖麻煙粉虱成蟲的數(shù)量下降了 62. 99%。麗蚜小蜂是我國煙粉虱重要的寄生性天敵( 王竹紅等 , 2010; 徐維紅 , 2003) , 但 由于寄生性天敵的跟隨性特點 , 在煙粉虱發(fā)生前期麗蚜小蜂對煙粉虱的控制作用有限 。研究發(fā)現(xiàn) , 蓖麻粉虱 Trialeurods ricini ( Misra) 可以取食蓖麻 , 但不取食辣椒 、番茄 、黃瓜 、茄子等蔬菜 , 而蓖麻粉虱和煙粉虱是麗蚜小蜂共同的寄主 , 因此 , 在蓖麻 、蓖麻粉虱 、麗蚜小蜂這個系統(tǒng)中 , 蓖麻是重要的載體植物 ( 王秀爽 , 2016) , 蔬菜大棚中種植蓖 麻可以為麗蚜小蜂的增殖提供條件 , 為煙粉虱的防控提供更豐富的天敵資源 。蓖麻具有豐富的殺蟲活性物質(zhì) , 粗提物中的蓖麻毒素對天幕毛蟲 、桃蚜 、小菜蛾等害蟲有殺滅作用 , 對小菜蛾化蛹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 溫燕梅 , 2008) , 對 赤擬谷盜和銹赤扁谷盜成蟲具有較強的驅(qū)避作用 ( 鄧天福 , 2008) 。因此 , 大棚內(nèi)種植蓖麻還可以兼治蔬菜上的其他害蟲 。蓖麻屬錦葵科植物 , 植物相對較高大 , 而較大的生物量可能會造成與主栽植物爭空間 、搶光 ,影響主栽植物的生長的現(xiàn)象 , 因此 , 在蓖麻品種376環(huán) 境昆蟲學報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40 卷的 選擇上 , 應優(yōu)先考慮植株相對較矮 、生物量相對較小的品種 , 如果植株過高 , 可以用藥劑適當控制營養(yǎng)生長 。3. 2 擬青霉的應用擬青霉對煙粉虱具有較強的寄生能力 , 在黃瓜上處理 14 d 后煙粉虱的校正死亡率可達到95. 59%, 6 d 的校正死亡率可達到 70. 79% ( 黃振 , 2007) 。擬青霉的萌發(fā)和侵染需要有一定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條件 , 而田間濕度的增大同時會增大主栽蔬菜誘發(fā)病害發(fā)生的風險 。因此在使用擬青霉防控煙粉虱時要綜合考慮病蟲發(fā)生的風險 , 在噴施 6 d 后可以適度通風降濕 , 降低病害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 ( eference)Bao Y, Wang CY, Zhang SC, et al. Occurrence reasons of small pests ingreenhouse and green control measures J China AgriculturalTechnology Extension, 2011, 7 ( 27) : 44 45. 鮑 宇 , 王成云 ,張書臣 , 等 . 棚室蔬菜小型害蟲發(fā)生重的原因及綠色防控措施 J 中國農(nóng)技推廣 , 2011, 7 ( 27) : 44 45Deng TF, Wang ZY, Wei JQ. Castor and other plant extracts on the twostored grain pests activity J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3: 69 72. 鄧 天福 , 王爭艷 , 尉吉乾 . 蓖麻等植物提取物對兩種儲糧害蟲的活性研究 J 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 , 2008, 3: 69 72Guo L, Chen T, Chen XL, et al.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volatile oil from celery seed J Henan Science, 2003, 21 ( 6) :728 729. 郭 蕾 , 陳彤 , 陳曉嵐 , 等 . 芹菜籽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研究 J 河南科學 , 2003, 21 ( 6) : 728 729Guo XH, Dong M, Yin Z.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the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Vegetables M Beijing: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Technology Publishing, 2014. 郭 喜紅 , 董民 , 尹哲 . 蔬菜主要病蟲害安全防控原理與實用技術(shù) M 北京 :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 2014Heng S, Zhou FC, Chen XH, et al.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planting methods of celery on three green Bemisia tabaci invegetables J Plant Protection, 2017, 43 ( 3) : 110 113. 衡森 , 周 福才 , 陳學好 , 等 . 芹菜不同種植方式對 3 種蔬菜煙粉虱的控制作用 J 植物保護 , 2017, 43 ( 3) : 110 113HuL, Zhu SD, Zhou FC, et al. Effects of Bemisia tabaci on the fruitquality of tomatoes J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 Edition) , 2014, 35 ( 3) : 80 84. 胡 榮利 , 祝樹德 , 周福才 , 等 . 煙粉虱為害對番茄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 J 揚州大學學 報 ( 農(nóng) 業(yè) 與 生 命 科 學 版 ) ,2014 ,35 ( 3) : 80 84Huang Z, en SX, Li CJ. Bioassay of Pacilomyces fumosoroseus onBemisia tabaci to Bemisia tabaci ( Gennadius) J Journal of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7, 28 ( 1) : 40 44. 黃振 , 任 順祥 , 黎崇軍 . 玫煙色擬青霉對煙粉虱的致病力測定 J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 2007, 28 ( 1) : 40 44Lin KJ, Wu KM, Liu SB, et al. Functional responses of Chrysopasinica, Propylaea japonica and Leis axyridis to Bemisia tabaci J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2006, 43 ( 3) : 339 343. 林 克劍 , 吳孔明 , 劉山蓓 , 等 . 中華草蛉 、龜紋瓢蟲和異色瓢蟲對B 型煙粉虱的捕食功能反應 J 昆蟲知識 , 2006, 43 ( 3) :339 343Samantha MC, Zeyaur K, John A. The use of push pull strategies in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J Annu. eview of Entomology,2007, 52: 375 400.Si SY, Li M, Pan PL, et al. Survey on the occurrence of main pests ofvegetables in 2013 and trends in 2014 J China Vegetables,2014, 3: 1 4. 司 升云 , 李芒 , 潘鵬亮 , 等 . 蔬菜主要害蟲2013 年發(fā)生概況及 2014 年發(fā)生趨勢 J 中國蔬菜 , 2
- 注意事項
-
本文(連棟大棚內(nèi)辣椒煙粉虱的綠色防控研究_陳傳翔.pdf)為本站會員(magazine@RS)主動上傳,園藝星球(共享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園藝星球(共享文庫)(發(fā)送郵件至admin@cngreenhouse.com或直接QQ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