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耦合對基質(zhì)栽培辣椒前期產(chǎn)量和光合作用的影響_徐剛.pdf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8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 水肥耦合對基質(zhì)栽培辣椒前期產(chǎn)量和光合作用的影響 徐 剛 , 高文瑞 , 王 欣 , 李德翠 , 孫艷軍 , 韓 冰 , 史瓏燕 ( 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江蘇省高效園藝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 , 南京210014 ) 摘 要 : 為 明 確 辣 椒 新 型 有 機 基 質(zhì) 栽 培 水 肥 精 確 管 理 技 術(shù) , 本 研 究 以 辣 椒 品 種 蘇 椒5 號 為 試 材 , 以 前 期 篩 選 的 最 優(yōu) 基 質(zhì) 配 方T8 為 栽 培 基 質(zhì) , 采 用4 因 素5 水 平 二 次 回 歸 正 交 設 計 試 驗 方 案 , 研 究 不 同 水 肥 組 合 對 辣 椒 前 期 產(chǎn) 量 、 品 質(zhì) 和 光 合 參 數(shù) 等 的 影 響 , 分 析 氮 肥(N) 、 磷 肥(P2O5) 、 鉀 肥(K2O) 和 水 分 的 耦 合 效 應 。 結(jié) 果 表 明 , 低 水 平 氮 肥 量 和 高 水 平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能 增 強 光 合 作 用 、 提 高 辣 椒 前 期 產(chǎn) 量 ; 磷 肥 量 對 辣 椒 生 長 發(fā)育的影響不大 。 氮肥 、 磷肥 、 鉀肥 、 水對于辣椒產(chǎn)量交互效應大小順序為 : 氮水鉀水磷水磷鉀 氮 鉀 氮 磷 。 通 過 對 建 立 的 辣 椒 產(chǎn) 量 二 次 多 項 式 回 歸 模 型 分 析 , 可 知 每 株 辣 椒 施 入 基 肥N0.88g 、 P2O5 0.40g 、 K2O3.31g 、 基質(zhì)含水量63.53% , 辣椒前期產(chǎn)量最高 , 驗證試驗表明構(gòu)建的模型準確可靠 。 關(guān)鍵 詞 : 辣椒 ; 水肥耦合 ; 二次回歸正交設計 ; 產(chǎn)量 中圖 分 類號 : S143 文獻標志碼 : A 論文編號 : casb18010094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Effect on Early Yield and Photosynthesis of Pepper Cultivated in Organic Substrate Xu Gang, Gao Wenrui, Wang Xin, Li Decui, Sun Yanjun, Han Bing, Shi Longyan ( Institute of Vegetable Crops,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Horticultural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 Nanjing 210014) A b s t r a c t : The paper aims to clarify the accur ate manage ment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pepper cultivated in new organic substrate. The authors took pepper variety Sujiao 5 as test material and optimal matrix formula T 8 as sub strate according to early screening, and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pepper yield, fruit quality,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and analyzed the coupling effect of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2 O 5 ) and potassium (K 2 O) fertilizer and water, by adopting the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with 4 factors and 5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level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high level of substrate moisture could improve the photosynthesis and early yield of pepper; phosphorus application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epper.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water on the yield of pepper were: nitrogen and water> potassium and water> phosphorus and water>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nitrogen and potassium>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quadratic polynomial regression model of pepper yield, we can conclude that p epper has the highest early yiel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 0 . 88 g, P 2 O 5 0 . 40 g, K 2 O 3 . 31 g to individual plant as the basal fertilizer and the matrix moisture content is 63. 53% , and the verification test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K e y w o r d s : pepper;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yield 0 引言 辣椒養(yǎng)分含量高 、 生長期長 , 因而整個生育期吸肥 量 較 大 , 氮 磷 鉀 的 施 用 量 可 以 顯 著 影 響 辣 椒 的 產(chǎn) 量 和 品 質(zhì) 1-2 。 水 分 和 肥 料 是 影 響 作 物 生 長 發(fā) 育 和 生 產(chǎn) 力 水 平 提 高 的 重 要 物 質(zhì) 基 礎 , 其 相 互 促 進 、 相 互 制 約 3-4 。 水 是 肥 效 發(fā) 揮 的 關(guān) 鍵 , 肥 是 打 開 水 土 系 統(tǒng) 生 產(chǎn) 效 能 的 鑰 匙 5 。 但 基金項 目 : 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資金CX(15)1003 ; 十三五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D0201007) 。 第 一 作 者 簡 介 : 徐 剛 , 男 , 1963 年 出 生 , 研 究 員 , 博 士 , 主 要 從 事 蔬 菜 設 施 栽 培 技 術(shù) 及 相 關(guān) 栽 培 生 理 等 研 究 。 通 信 地 址 : 210014 江 蘇 省 農(nóng) 業(yè) 科 學 院 蔬 菜 研究所 , Tel : 025-84390143 , E-mail : xugang90163.com 。 收稿日 期 : 2018-01-17 , 修回日期 : 2018-02-22 。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8,34(14):40-47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長期以來 , 設施蔬菜生產(chǎn)過程中水肥管理一直沿用 “ 糞 大 水 勤 , 不 用 問 人 ” 的 傳 統(tǒng) 經(jīng) 驗 管 理 模 式 , 不 僅 對 作 物 生長發(fā)育不利 , 還將導致水肥資源浪費 、 溫室土壤鹽漬 化 以 及 病 蟲 害 頻 發(fā) 等 問 題 , 從 而 影 響 設 施 農(nóng) 業(yè) 的 健 康 發(fā) 展 6 。 實 現(xiàn) 水 肥 的 合 理 利 用 , 對 其 產(chǎn) 量 及 水 肥 利 用 率 的 提 高 乃 至 世 界 農(nóng) 業(yè) 的 可 持 續(xù) 發(fā) 展 均 至 關(guān) 重 要 7 。 水 肥 耦 合 效 應 指 在 農(nóng) 業(yè) 生 態(tài) 系 統(tǒng) 中 , 土 壤 礦 物 元 素 與 水 這2 個 體 系 融 為 一 體 , 相 互 作 用 、 互 相 影 響 , 對 植 物 的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或現(xiàn)象 。 水肥耦合能較好地促 進植物生長 、 提高水分和養(yǎng)分的利用效率 , 其效果比只 進行水分管理或養(yǎng)分管理更好 8 。 大 量 研 究 已 證 明 , 養(yǎng) 分 和 水 分 耦 合 能 有 效 提 高 水 肥 資 源 的 利 用 率 9-11 , 同 時 還 能 促 進 植 株 的 生 長 , 提 高 作物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12-18 。 適當?shù)卣{(diào)節(jié)水分和肥料 , 使水 肥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 , 對提高作物產(chǎn)量 、 節(jié)約水肥資源和保 護 環(huán) 境 有 重 要 的 意 義 。 近 年 來 , 關(guān) 于 設 施 內(nèi) 土 壤 栽 培 辣椒水肥耦合效應的研究已有大量報道 19-24 , 但目前關(guān) 于 有 機 基 質(zhì) 無 土 栽 培 條 件 下 , 蔬 菜 的 肥 水 耦 合 效 應 多 集 中 在 番 茄 6 、 甜 瓜 25-26 等 作 物 上 , 關(guān) 于 辣 椒 的 相 關(guān) 研 究還未見報道 。有機基質(zhì)無土栽培常用的方式有槽式 栽培 、 桶式栽培及袋培等 , 其中桶式栽培和袋式栽培因 為操作方便 , 發(fā)展?jié)摿Υ?, 但因為其基質(zhì)體積及栽培桶 和栽培袋體積的限制 , 基質(zhì)的緩沖性能差 , 且水分損耗 也 大 , 因 此 , 水 肥 管 理 在 其 栽 培 的 過 程 中 非 常 的 關(guān) 鍵 。 前人對水肥耦合效應的研究中均是針對全生育期的研 究 , 但 研 究 表 明 , 不 同 的 生 育 時 期 , 蔬 菜 作 物 對 養(yǎng) 分 和 水 分 需 求 差 異 很 大 , 水 肥 管 理 差 異 也 很 大 27-28 , 需 要 針 對不同的生育階段分別進行水肥耦合效應的研究 。 因 此 , 筆者以前期研發(fā)出的新型有機基質(zhì)為栽培基質(zhì) , 采 用 二 次 回 歸 正 交 設 計 法 設 計 試 驗 方 案 , 旨 在 通 過 研 究 水肥耦合對辣椒有機基質(zhì)桶式栽培前期產(chǎn)量及果實品 質(zhì) 的 影 響 , 為 辣 椒 新 型 有 機 基 質(zhì) 桶 式 栽 培 高 效 水 肥 管 理技術(shù)提供理論依據(jù) 。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 、 地點 試 驗 于2015 2016 年 在 南 京 市 六 合 區(qū) 江 蘇 農(nóng) 科 院試驗基地的塑料大棚內(nèi)進行 。 大棚基本結(jié)構(gòu)為跨度 8.0 m , 頂 高3.3 m , 肩 高1.8 m , 檔 距75 cm , 長58 m , 南 北 走 向 。 采 用 塑 料 桶 進 行 種 植 , 桶 的 規(guī) 格 為31.0 cm ( 外徑 ) ×26.5cm ( 高 ) , 桶的體積為15L 。 1.2 試驗材料 1.2.1 供 試 基 質(zhì) 前 期 研 究 篩 選 出 的 適 合 辣 椒 生 長 的 最 佳 基 質(zhì) , 其 容 重 為0.31 g/cm 3 、 總 孔 隙 為76.86% 、 通 氣 孔 隙 為16.32% 、 持 水 孔 隙 為60.54% 、 pH 6.63 、 電 導 率 EC 3.82 mS/cm 、 全 氮 含 量 為 13.71 g/kg 、 全 磷 為 4.88 g/kg 、 全 鉀 為23.86 g/kg 、 堿 解 氮 為80.47 mg/kg 、 速 效 磷 為83.13 mg/kg 、 速 效 鉀 為3.73 g/kg 、 有 機 質(zhì) 為 30.78% 。 1.2.2 辣 椒 品 種 蘇 椒5 號 。 1.2.3 供試肥 料 尿素 ( 含N46.4% ) , 磷酸二 氫鉀 (96% , 含P2O551.5% , 含K2O34% ) , 硫 酸 鉀 ( 含K2O50% ) 。 1.3 試驗方法 1.3.1 試 驗 設 計 試 驗 采 用4 因 素5 水 平 二 次 回 歸 正 交 設 計 法 進 行 試 驗 設 計 。 試 驗 中4 因 素 分 別 為N 、 P2O5 、 K2O 和 水 , 對 其4 因 素 分 別 設 置5 個 水 平 ( 見 表1 ) , 共 17 個 處 理 。2015 年3 月24 日 育 苗 , 4 月31 日 移 栽 , 具 體 試 驗 設 計 見 表2。 每 個 處 理20 桶 辣 椒 , 3 次 重 復 , 采 用隨機區(qū)組進行排列 , 株距40cm , 行距50cm 。 為 確 保 模 型 的 可 靠 性 和 準 確 性 , 試 驗 依 據(jù) 模 型 尋 找 得 到 的 最 佳 組 合 , 于2016 年4 月 在 原 大 棚 內(nèi) 進 行 驗 代碼值 -1.3531 -1 0 1 1.3531 N( X1)/(g/ 株) 0.88 3 9 15 17.11 P2O5(X2)/(g/ 株) 0.40 1.37 4.12 6.87 7.84 K2O( X3)/(g/ 株) 3.31 5.78 12.77 19.76 22.23 含水量(X4)/% 36.47 40 50 60 63.53 表 1 因素水平與編碼值表 處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X1 1 1 1 1 -1 -1 -1 -1 -1.353127 1.3531267 0 0 0 0 0 0 0 X2 1 1 -1 -1 1 1 -1 -1 0 0 -1.353127 1.3531267 0 0 0 0 0 X3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353127 1.3531267 0 0 0 X4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1.353127 1.3531267 0 表 2 水肥耦合試驗設計 徐 剛 等 : 水 肥 耦 合 對 基 質(zhì) 栽 培 辣 椒 前 期 產(chǎn) 量 和 光 合 作 用 的 影 響 · · 41中國農(nóng)學通報 http:/www.casb.org.cn 證試驗 , 辣椒品種與栽培基質(zhì)等與前面試驗相同 。 1.3.2 測定指標及方法 (1 ) 辣 椒 可 溶 性 固 形 物 、 可 溶 性 糖 、 可 溶 性 蛋 白 和 Vc 指 標 的 測 定 方 法 。 參 照GB12295 90 折 射 儀 測 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 , 可 溶 性 蛋 白 含 量 采 用 考 馬 斯 亮 藍G-250 染 色 法 測 定 , 維 生素C(Vc) 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鈉法測定 29-30 。 (2 ) 辣 椒 前 期 產(chǎn) 量 測 定 。 產(chǎn) 量 為 辣 椒 第 一 、 二 、 三 分叉處的辣椒果實總重 。 每個處理隨機選10 株 。 (3 ) 辣 椒 光 合 參 數(shù) 的 測 定 方 法 。 于 辣 椒 結(jié) 果 初 期 , 采 用 便 攜 式 光 和 測 定 儀 (LI-6400 型 , 美 國LI-Cor 公 司 ) 于9:00 11:00 對 辣 椒 生 長 點 下 第3 片 功 能 葉 進 行 葉 片 凈 光 合 速 率(Pn) 、 胞 間CO2 濃 度( Ci) 、 蒸 騰 速 率(Tr) 、 氣 孔 導 度( Gs) 的 測 定 , 測 定 時 葉 室 溫 度 控 制 在(25±1) , 光 照 強 度 控 制 在800 mol/(m 2 ·s) , 大 氣 環(huán) 境CO2 濃 度 為 (380±10) mol/mol , 相 對 濕 度(RH) 為60%70% 。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 用Excel 軟 件 繪 圖 , 用DPS 7.05 軟 件 進 行 顯 著 性 測 驗 、 二 次 多 項 式 回 歸 模 型 分 析 、 Duncan 新 復 極 差 法多重比較 。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水肥耦合對辣椒單株產(chǎn)量的影響 2.1.1 建 立 辣 椒 產(chǎn) 量 二 次 多 項 式 回 歸 模 型 據(jù) 表3 試 驗 產(chǎn)量結(jié)果 , 運用二次回歸正交設計計算程序 , 以辣椒產(chǎn) 量 為 目 標 函 數(shù) Y3 , 以 氮 肥 量 X1(N) 、 磷 肥 量 X2(P2O5) 、 鉀 肥 量 X3(K2O) 、 基 質(zhì) 含 水 量(X4)4 因 素 為 控 制 變 量 , 對 數(shù) 據(jù) 進 行 計 算 機 處 理 , 建 立 辣 椒 產(chǎn) 量 對4 因 素 的 回 歸 模 型 ( 代碼值方程 ) , 見公式(1) 。 Y3=71.67- 34.53X1- 5.39 X2- 12.54 X3 + 56.20X4- 6.90 X1 X1 + 0.66X2 X2 + 14.45X3 X3 + 5.69 X4 X4- 9.37X1 X2 + 6.35 X1 X3- 15.34X1 X4- 2.08 X2 X3- 19.50X2 X4- 3.26X3 X4 (1) 經(jīng) 方 差 分 析 P 值=0.02590.05) 。 表 明 模 型 的 預 測 值 和 實 測 值 吻 合 較 好 , 構(gòu) 建 的 模 型 準 確 可 靠 。 2.1.2 辣 椒 產(chǎn) 量 單 因 素 效 應 分 析 將 辣 椒 產(chǎn) 量 模 型( Y3) 分別固定3 個因素于零水平 , 可以得到剩下的1 個因素 與辣椒產(chǎn)量的一元回歸模型 , 將此模型求一階偏導 , 可 得 到1 組 單 因 子 效 應 模 型 , 據(jù) 此 模 型 可 繪 成 單 因 子 效 應 曲 線 ( 見 圖1 ) , 由 圖1 可 知 , 在-1.3531-1.0825 范 圍 處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X1 1 1 1 1 -1 -1 -1 -1 -1.353127 1.3531267 0 0 0 0 0 0 0 X2 1 1 -1 -1 1 1 -1 -1 0 0 -1.353127 1.3531267 0 0 0 0 0 X3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353127 1.3531267 0 0 0 X4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1.353127 1.3531267 0 預測值/(g/ 株) 46.111 69.1796 4.627 6.3056 54.351 89.7616 187.097 227.2316 105.7762 12.3382 80.1922 65.6002 115.1038 81.1767 6.0582 158.1402 71.6879 前期產(chǎn)量 Y3/(g/ 株) 47.64 65.948 6.156 3.074 55.88 86.53 188.626 224 107.636 14.198 82.052 67.46 124 76 7.918 160 63.62 表 3 結(jié)構(gòu)矩陣與前期產(chǎn)量數(shù)據(jù) · · 42內(nèi) , 辣 椒 產(chǎn) 量 高 低 為K2O N P2O5 水 , 說 明 在 此 范 圍 內(nèi) , 單 施 對 辣 椒 產(chǎn) 量 的 影 響 大 小 依 次 為K2O 、 N 、 P2 O5 、 水 。 如圖1 所示 , 在-1.08250 范圍內(nèi) , 辣椒產(chǎn)量高低為 N K2O P2O5 水 , 說 明 在 此 范 圍 內(nèi) , 單 施 對 辣 椒 產(chǎn) 量的影響大小依次為N 、 K2O 、 P2O5 、 水 。 如 圖1 所 示 , 在01.3531 范 圍 內(nèi) , 辣 椒 產(chǎn) 量 高 低 為 水 K2O P2O5 N , 說 明 在 此 范 圍 內(nèi) , 單 施 對 辣 椒 產(chǎn) 量的影響大小依次為水 、 K2O 、 P2O5 、 N 。 如 圖1 所 示 , 隨 著 施N 量 的 增 加 , 辣 椒 產(chǎn) 量 呈 現(xiàn) 明 顯 下 降 趨 勢 , 說 明 作 為 基 肥 , 低 水 平N 量 能 增 加 辣 椒 產(chǎn) 量 。 隨 著 施P2O5 量 的 增 加 , 辣 椒 產(chǎn) 量 呈 現(xiàn) 很 緩 慢 的 下 降 趨 勢 , 說 明 作 為 基 肥 , P2O5 對 辣 椒 產(chǎn) 量 的 影 響 不 明 顯 。 隨 著 施K2O 量 的 增 加 , 辣 椒 產(chǎn) 量 呈 現(xiàn) 先 降 低 后 升 高 的 趨 勢 , 說 明 作 為 基 肥 , 低K2O 或 高K2O 水 平 均 能 提 高 作 物 產(chǎn) 量 。 隨 著 灌 水 量 的 增 加 , 辣 椒 產(chǎn) 量 呈 現(xiàn) 明 顯 上升趨勢 , 說明增加灌水量可明顯提高辣椒產(chǎn)量 。 2.1.3 辣椒產(chǎn)量雙因素效應分析 分別將產(chǎn)量回歸方程 中 的2 個 因 子 固 定 在0 水 平 , 可 以 得 到 其 他2 個 因 素 與 辣 椒 產(chǎn) 量 模 型 , 使 用DPS 數(shù) 據(jù) 處 理 軟 件 進 行 作 圖 ( 見 圖2a 、 圖2b 、 圖2c 、 圖2d 、 圖2e 、 圖2f ) 。N 、 P2O5 、 K2O 、 水 對 于 辣 椒 的 產(chǎn) 量 呈 現(xiàn) 不 同 的 交 互 效 應 , 交 互 效 應 大 小 為 氮 水 鉀 水 磷 水 磷 鉀 氮 鉀 氮 磷 。 由 圖2a 可 得 , 本 試 驗 條 件 下 , N 、 P2O5 互 作 最 理 想 的 值 : N 為-1.3531 、 P2O5 為1.3531 , 即 施N0.8812g/ 株 , P2O57.84g/ 株 , 產(chǎn) 量 達 到 最 大 值 , 為116 g/ 株 ; 由 圖2b 可 知 , N 、 K2O 互 作 最 理 想 的 值 : N 為-1.3531 、 K2O 為-1.3531 , 即 施N0.88g/ 株 , K2O3.31g/ 株 產(chǎn) 量 到 最 大 值 , 為160.82g/ 株 ; 由 圖2c 可 知 , 氮 、 水 互 作 最 理 想 的 值 : 氮 為-1.3531 、 水 為1.3531 , 即 施N 0.88 g/ 株 ,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為63.53% , 產(chǎn) 量 達 到 最 大 值 , 為220.32g/ 株 。 由 圖2d 可 知 , P2O5 、 K2O 互 作 最 理 想 的 值 : P2O5 為-1.3531 、 K2O 為-1.3531 , 即 施P2O50.4g/ 株 , K2O3.31g/ 株 , 產(chǎn) 量 達 到 最 大 值 , 為119.79g/ 株 。 由 圖 2e 可 知 , P2O5 、 水 互 作 最 理 想 的 值 : 磷 為-1.3531 、 水 為 1.3531 , 即 施P2O5 0.4 g/ 株 ,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為63.53% , 產(chǎn) 量 達 到 最 大 值 , 為 202.34 g/ 株 。 由 圖2f 可 知 , K2O 、 水 互 作 最 理 想 的 值 : K2O 為-1.3531 、 水 為1.3531 , 即 施 K2O 3.31 g/ 株 ,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為63.53% , 產(chǎn) 量 達 到 最 大 圖 1 單因素對辣椒產(chǎn)量的影響 代 碼 前 期 產(chǎn) 量 株 水 P2O5 K2O a.N 、 P2O5 對辣椒產(chǎn)量的交互效應 b.N 、 K2O 對辣椒產(chǎn)量的交互效應 徐 剛 等 : 水 肥 耦 合 對 基 質(zhì) 栽 培 辣 椒 前 期 產(chǎn) 量 和 光 合 作 用 的 影 響 · · 43中國農(nóng)學通報 http:/www.casb.org.cn 值 , 為207.53g/ 株 。 2.2 水肥耦合對辣椒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 如 表4 所 示 , 處 理3 、 4 、 5 、 6 均 處 于 干 旱 脅 迫 下 , 處 理3 與 處 理4 的 氮 、 磷 和 含 水 量 相 同 , 處 理5 與 處 理6 的 氮 、 磷 和 含 水 量 相 同 , 鉀 肥 含 量 大 小 為 處 理3= 處 理 5> 處 理4= 處 理6 , 其 含 量 維 生 素C 含 量 大 小 為 處 理3> 處 理4 , 處 理5> 處 理6 , 試 驗 結(jié) 果 表 明 , 在 干 旱 脅 迫 下 , 增 加 鉀 肥 施 用 量 , 可 以 提 高 辣 椒 果 實 維 生 素C 的 含 量 ; 處 理1 、 2 、 7 和8 的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為60% , 處 理16 的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為63.53% , 屬 于 高 水 平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 它 們 的 可 溶 蛋 白 質(zhì) 含 量 均 顯 著 低 于 其 他 處 理 , 試 驗 結(jié) 果 表 明 ,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高 時 會 降 低 辣 椒 果 實 的 可 溶 性 蛋 白 含 量 , 這 可 能 是 由 于 基 質(zhì) 含 水 量 高 時 , 辣 椒 吸 收 的 水 分 就 多 , 從 而 稀 釋 了 可 溶 性 蛋 白 的 含 量 。 處 理3 、 8 的 可 溶 性 糖 含 量 顯 著 高 于 處 理2 、 5 、 7 、 13 、 14 、 17 。 處 理8 處 于 低 肥 高 水 環(huán) 境 下 , 其 維 生 素C 、 可 溶 性 糖 含 量 較 高 , 可 溶 性 蛋 白 含 量 較 低 , 說 明 低 肥 高 水 并 未 降 低 辣 椒 的 果 實 品 質(zhì) 。 2.3 不同水肥組合對辣椒葉片光合參數(shù)的影響 如 圖3 所 示 , 辣 椒 葉 片 各 光 合 參 數(shù) 的 變 化 趨 勢 基 本 e.P2O5 、 水對辣椒產(chǎn)量的交互效應 f.K2O 、 水對辣椒產(chǎn)量的交互效應 圖 2 雙因素對辣椒產(chǎn)量的影響 c.N 、 水對辣椒產(chǎn)量的交互效應 d.P2O5 、 K2O 對辣椒產(chǎn)量的交互效應 處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維生素C/ mg/(g·FW) 355.61±16.27a 179.09±21.72f 256.06±20.05de 163.79±25.48f 352.12±30.32ab 106.21±29.84gh 297.73±1.21bcd 311.82±40.05abc 241.82±37.80e 74.09±11.61h 284.39±41.80cde 129.09±37.12fg 333.78±5.26abc 303.94±10.91abcd 357.12±28.41a 337.27±14.52abc 78.03±4.30gh 可溶性蛋白/ mg/(g·FW) 8.88±0.33fg 8.66±1.17fg 14.61±1.71ab 9.81±1.00ef 10.29±0.51ef 10.24±1.17ef 7.45±0.71g 7.95±0.49g 8.67±1.11fg 9.91±0.31ef 15.63±0.79a 11.35±1.00de 9.72±0.31ef 9.91±0.65ef 12.48±1.05cd 7.47±0.67g 13.52±0.28bc 可溶性糖/ (mg/g) 73.12±3.70abcd 64.78±6.13d 78.65±4.06a 69.79±6.68abcd 65.80±5.65cd 71.94±1.06abcd 64.65±2.44d 79.53±7.33a 73.25±6.34abcd 72.74±5.40abcd 76.60±2.11ab 63.54±7.63d 67.88±3.47bcd 68.54±6.73bcd 75.62±5.52abc 73.40±4.97abcd 28.02±2.86e 表 4 水肥耦合對辣椒果實品質(zhì)的影響 · · 44 處 理 蒸 騰 速 率 處 理 胞 間 濃 度 相 同 。 處 理1 、 2 、 7 和8 的 各 光 合 參 數(shù) 均 大 于 處 理3、 4 、 5 和6 , 試 驗 表 明 在N 、 K 相 同 但P 肥 不 同 的 肥 料 水 平 下 , 基質(zhì)含水量高的有利于提高辣椒葉片的光合參數(shù) 。 處 理9 、 10 和17 除 施 氮 肥 量 不 同 外 , 其 他 因 素 均 相 同 , 施 氮 肥 量 大 小 為 處 理9< 處 理17< 處 理10 , 如 圖 所 示 辣 椒 葉 片 的 蒸 騰 速 率 大 小 為 處 理10< 處 理17< 處 理9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水 平 氮 肥 量 有 利 于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蒸 騰 速 率 ; 辣 椒 葉 片 的 凈 光 合 速 率 大 小 為 處 理17< 處 理10< 處 理9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 高 水 平 氮 肥 量 均 有 利 于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凈 光 合 速 率 , 且高水平氮肥水平下的凈光合速率較高 。 所 示 辣 椒 葉 片 的 胞 間CO2 濃 度 大 小 為 處 理10< 處 理17< 處 理9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水 平 氮 肥 量 能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胞 間CO2 濃 度 ; 辣 椒 葉 片 的 氣 孔 導 度 大 小 為 處 理10< 處 理17< 處 理9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水 平 氮 肥 量 能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氣 孔 導度 ; 綜上所述 , 低水平氮肥能提高前期辣椒葉片的光 合 作 用 。 處 理11 、 12 和17 除 施 磷 肥 量 不 同 外 , 其 他 因 素 均 相 同 , 施 磷 肥 量 大 小 為 處 理11< 處 理17< 處 理12 , 處 理11 、 12 和17 之 間 的 蒸 騰 速 率 間 均 無 明 顯 差 異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施 磷 肥 量 對 辣 椒 葉 片 的 蒸 騰 速 率 影 響 不 大 ; 辣 椒 葉 片 的 凈 光 合 速 率 大 小 為 處 理 12< 處 理17< 處 理11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水 平 磷 肥 量 能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凈 光 合 速 率 ; 辣 椒 葉 片 的 胞 間CO2 濃 度 大 小 為 : 處 理17< 處 理11< 處 理12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 高 水 平 磷 肥 量 均 能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胞 間CO2 濃 度 , 且 高 水 平 磷 肥 量 下 的 胞 間 CO2 濃 度 較 高 ; 辣 椒 葉 片 的 氣 孔 導 度 大 小 為 處 理17< 處 理12< 處 理11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 高 水 平磷肥量均能提高辣椒葉片的氣孔導度 , 且低 、 高水平 磷 肥 量 下 的 氣 孔 導 度 無 顯 著 性 差 異 , 說 明 施 磷 對 辣 椒 葉 片 的 蒸 騰 速 率 影 響 不 大 , 但 低 水 平 磷 肥 能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凈 光 合 速 率 , 低 水 平 和 高 水 平 磷 肥 能 提 高 胞 間 CO2 濃度和氣孔導度 。 處 理13、 14 和17 除 施 鉀 肥 量 不 同 外 , 其 他 因 素 均 相 同 , 施 鉀 肥 量 大 小 為 處 理13< 處 理17< 處 理14 , 如 圖3 所 示 辣 椒 葉 片 的 蒸 騰 速 率 大 小 為 處 理17< 處 理13< 處 理14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 高 水 平 鉀 肥 量 均 有 利 于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蒸 騰 速 率 ; 辣 椒 葉 片 的 凈 光 合 速 率 大 小 為 處 理17< 處 理14< 處 理13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因素相同時 , 低 、 高水平鉀肥量均能提高辣椒葉片的 凈光合速率 , 且低水平鉀肥量下的凈光合速率較高 ; 辣 圖 3 不同水肥組合對辣椒葉片光合參數(shù)的影響 處 理 凈 光 合 速 率 處 理 氣 孔 導 度 凈光合速率/ mol/(m 2 ·s) 氣孔導度/mol/(m 2 ·s) 蒸騰速率/mmol/(m 2 ·s) 徐 剛 等 : 水 肥 耦 合 對 基 質(zhì) 栽 培 辣 椒 前 期 產(chǎn) 量 和 光 合 作 用 的 影 響 · · 45中國農(nóng)學通報 http:/www.casb.org.cn 椒 葉 片 的 胞 間CO2 濃 度 大 小 為 處 理17< 處 理14< 處 理 13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 高 水 平 鉀 肥 量 均 能 提 高 辣 椒 葉 片 的 胞 間CO2 濃 度 , 且 低 水 平 鉀 肥 量 下 的 胞 間CO2 濃 度 較 高 ; 辣 椒 葉 片 的 氣 孔 導 度 大 小 為 處 理17< 處 理14< 處 理13 , 說 明 當 其 他3 個 因 素 相 同 時 , 低 、 高水平鉀肥量均能提高辣椒葉片的氣孔導度 , 且低 水平鉀肥量下的氣孔導度較高 。 綜上所述 , 低 、 高水平鉀肥量均能提高辣椒葉片的 蒸 騰 速 率 、 凈 光 合 速 率 、 胞 間CO2 濃 度 和 氣 孔 導 度 , 且 低水平鉀肥量下的辣椒葉片的蒸騰速率 、 凈光合速率 、 胞 間CO2 濃 度 和 氣 孔 導 度 較 高 。 處 理15 、 16 和17 除 基 質(zhì)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