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麻試管苗根_葉的形態(tài)解剖學研究
<p>C H I N E S E H O R T I C U L T U R E A B S T R A C T S蕨麻試管苗根、 葉的形態(tài)解剖學研究韋梅琴 李軍喬 沈寧東 李 寧 湯青川 馬國 良青海大學農(nóng)牧學院農(nóng)林系 , 青海 西寧 青海民族大學 , 青海 西寧摘要:通過對蕨麻試管苗和大田實生苗根、 葉形態(tài)解剖的觀察比較, 在離體培養(yǎng)條件下 : 蕨麻的株形呈直立狀 , 葉色淺綠 , 葉形 與 自 然條件下實生苗相似,只是葉片數(shù)少而小 , 葉片 光滑 、 葉被絨毛稀少 ;從解剖結構看:試管苗的根與大田苗的幼根結構極為相似, 根中初生木質部為四原型 ; 葉的結構 , 兩類苗葉肉均有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的分化 , 屬于背腹型葉 ; 區(qū)別在于試管苗葉的葉表無角質層 ,氣孔突起、 開口 大, 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比值較低。 綜合這些指標 , 說明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 與環(huán)境是相互依存、 互為統(tǒng)一的 。關鍵詞: 蕨麻 ; 試管苗 ; 解剖結構廉麻是魔錢條棱菜 膨大的塊根 , 屬干薔薇科,委陵菜屬 , 是具有匍匍莖的多年生克隆植物。 常生長于海拔 山坡、 草地、 河岸 畜圏旁。 在溫暖的地方根系不膨大 , 常作為飼料 , 只有在青藏高原根系才能膨大, 其生態(tài)適應性廣 , 抗瘠薄,耐寒 ,也具有耐踩踏 , 綠色期長 , 花 、 葉均可觀賞的特點 由于蕨麻在野外采挖, 隨著經(jīng)濟價值提升, 導致濫采亂挖 ,且產(chǎn)量低, 對本已嚴重退化的環(huán)境造成破壞 , 也對蕨麻資源造成威脅。 近年來 , 已積極開展對蕨麻的引種、 組織培養(yǎng) 、 生長特性 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對離體條件下及生長于大田的蕨麻根、 葉進行了解剖學觀察 , 以期探討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蕨麻葉片的結構特征, 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礎資料。試驗樹料與方法試驗材料取青海大學農(nóng)林科學院試驗田 中生長較為健壯的蕨麻莖尖 , 經(jīng)過初代培養(yǎng) 、 繼代培養(yǎng)獲得完整的試管苗 ; 取中上部葉片和根進行解剖結構研究, 同時 , 與田間生長的蕨麻幼根和中上部葉進行比較。試驗方法將上述材料用 固定液固定 , 系列梯度酒精脫水 ,二甲苯透明, 石蠟包埋切片厚度 上海產(chǎn)中性樹膠封片。 在 光學顯微鏡下拍照、 觀察、 測微 , 所得數(shù)據(jù)為 個視野的平均值。結果與分析蕨麻葉片外部形態(tài)特征兩種生境下蕨麻葉片同為奇數(shù)羽狀復葉 。 葉基生, 小葉無柄, 長圓形或倒卵形 。 區(qū)別在于 : 試管苗株型直立、無匍匐莖 , 葉色淺且較光滑 , 葉被絨毛稀少 , 葉片缺刻淺, 小葉數(shù) 對;而大田生長的蕨麻, 植株平鋪地面,具有發(fā)達的匍匐莖 , 葉色深綠其背面密被白色絨毛, 小葉數(shù) 對, 葉片卵狀, 矩圓形 , 先端鈍化, 缺刻較深 見圖 、 。蕨麻解剖結構特征圖 蕨麻大田苗蕨麻根解剖結構變化 蕨麻試管苗的根與大田苗幼根解剖結構極為相似, 二者差異不大 見表 、 圖 、 。 橫切面觀近似圓形, 可明顯看到由表皮 、 皮層 、 中柱三部分組成。 表皮細胞單層 , 皮層細胞較大 , 由 層薄壁細胞組成,具有細胞間隙 , 根中初生木質部為四原型 導管分布頻率較低。表 不同環(huán)境廢麻幼根解剖結構特征測試項目 試管苗 大田苗皮層厚度(維管柱厚度(最大導管口徑皮層 根半徑圖 蕨麻試管苗根暴:乂圖 蕨麻大田苗根蕨麻葉解剖結構變化 兩種生境下蕨麻葉的橫切面均由表皮、 葉肉 、 葉脈組成 , 同為背腹形葉。 區(qū)別在于各個組成部分的細胞形狀與大小 表 。表 不同環(huán)境蕨麻葉片 結構特征測試內(nèi)容 試管苗 大田苗對照)葉片厚度中脈厚度柵欄組織厚度柵欄組織胞間隙海綿組織厚度海綿組織胞間隙柵欄組織 海綿組織試管苗葉的上、下表皮細胞單層 , 表皮細胞外向壁向外呈凸出狀無角質層 , 下表皮具氣孔其向外凸出、 開口近圓形 圖 。 葉肉組織中柵欄組織 層, 厚度胞間隙為 丨 海綿組織由 層不規(guī)則細胞組成 ,厚 , 胞間隙為 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比值為 中脈厚 其余葉片厚 圖、 。大田苗葉的上、 下表皮細胞單層 , 表皮細胞排列整齊 、 致密 , 其外均有角質層分布 , 氣孔位于下表皮 ,稍凹 陷 。 葉肉組織中柵欄組織由 層長柱形細胞組成 , 厚度 胞間隙為 海綿組織層 , 厚 胞間隙為 擁有較髙的柵欄中國園藝文摘 年第 期組織 海綿組織比值, 中脈厚 其余葉片厚見圖 、 。圖 蕨麻試管苗葉肉圖 蕨麻大田苗葉肉圖 蕨麻試管苗葉圖 蕨麻大田苗葉脈C H I N E S E H O R T I C U L T U R E AB S T RA C T S3 結論與討論不同生境蕨麻幼根的解剖結構極為相似。 均由表皮、皮層、 中柱 部分組成 , 其組成成分相近。 根中初生木質部為四原型。對葉的形態(tài)和解剖結構觀察, 二者在外部形態(tài)、 內(nèi)部結構上均存在差異。 對大田蕨麻葉解剖結構可知, 蕨麻屬于旱生植物。 其主要特點: 植株平鋪地面, 葉背狨毛稠密, 主脈發(fā)達, 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比值較大, 這些特征一方面可以抵御強烈日光的照射 ; 另一方面, 在增強光合效率及防止蒸騰方面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對青藏高原強 日照輻射適應的結果 , 當環(huán)境改變 , 一旦生活在恒溫、 髙濕、 營養(yǎng)豐富的小環(huán)境中 , 旱性結構則相對退化。 從外表看: 植株生長細弱、 葉薄、 色淺 ; 內(nèi)部結構則表現(xiàn)為葉表皮細胞排列不整齊、 氣孔突出 , 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比值較小, 通氣組織發(fā)達 , 這是對高濕度、 弱光照所產(chǎn)生的一種適應性的結構特征 由于葉片是植物光合作用 、 蒸騰作用的器官 , 與環(huán)境的接觸面積最大, 因而其結構特征最能體現(xiàn)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 說明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與環(huán)境是相互依存、互為統(tǒng)一的。參考文獻:青海經(jīng)濟植物志編寫組 青海經(jīng)濟植物志 西寧 : 青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經(jīng)濟植物志 西寧 :青海人民出版社石定燧 秦明 阿不來提 野生地被植物鶴絨委陵菜研究初報 草業(yè)學報, :周華坤 , 周興民 鵝絨委陵菜 生長特征西北植物學報 李軍喬 青海省野生資源植物鵝絨委陵菜生物學雜志王勛陵, 王靜 植物形態(tài)結構與環(huán)境 蘭州 : 蘭州大學出版社潘景麗 王普選 高茹蘭等 離體條件下沙棗的形態(tài)解剖學觀察西北植物學報 :第一作者簡介: 韋梅琴 ( 女, 副教授; 從事植物學及組織培養(yǎng)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項目來源: 國家 自然科學基金 和青海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 。上接 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