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qū)林地食用菌仿野生栽培簡明技術規(guī)范(山東省).pdf
山區(qū)林地食用菌仿野生栽培簡明技術規(guī)范 一、林地要求 1.林地位置 應避讓自然保護區(qū)、天然林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qū)和其它重點保護的林地,不應對現(xiàn)有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2.林地種類 郁閉度0.6以上的油松林地、落葉松林地、闊葉林地、混交林地等。 3.栽培點選擇 栽培點應選擇方便栽培操作、方便采收、土壤腐殖質層較厚、蓄水保水力強、排灌方便的地點。 二、菌種選擇 1.菌種種類 適宜種類有雙孢蘑菇、雞腿菇、大球蓋菇、杏鮑菇、白靈菇、灰樹花等。 2.菌種和菌棒運輸 低溫季節(jié)常溫車運輸,高溫季節(jié)冷藏車運輸。運輸中用紙箱或塑料箱包裝。 三、種植方法 1.播種時間 春季:10厘米地溫穩(wěn)定在5以上即可播種。 秋季:以木腐型食用菌為主。8月下旬播種,秋季出菇;10月下旬播種,越冬后早春出菇。 2.堆肥播種種植方法 適宜播種種植的食用菌種類:雙孢蘑菇、大球蓋菇等。 (1)坑栽 對于林木分布不均勻的地段,依據(jù)具體地塊挖直徑50100厘米、深2530厘米的坑。澆透底水,水滲下后,放入蘑菇堆肥,分層或混合播種,總厚度2328厘米。1平方米播菌種1000克,回填,覆土厚度23厘米,略高于地面,呈龜背狀,就近取干草或干樹葉覆蓋于表面保濕。 (2)畦栽 對于林木分布均勻的或有較大空地的地段,挖50100厘米、寬2030厘米深、長度隨地段而定的畦,種植方法同坑栽??刹捎每酃芭铮飪葴囟炔怀^26,注意通風管理,出菇后保濕。進入高溫期揭去棚膜,自然出菇。 3.菌棒種植方法 適宜種植的食用菌種類:杏鮑菇、白靈菇、灰樹花等木腐型食用菌及雞腿菇。 (1)坑栽 對于林木分布不均勻的地段,依據(jù)具體地塊挖直徑50100厘米、深度大于菌棒長度23厘米的坑,菌棒除去塑料膜后豎立放入,間距815厘米擺放。回填,澆透水,覆土高于菌棒表面34厘米,略高于地面,呈龜背狀,就近取干草或干樹葉覆蓋表面。當林地土壤含水量為最大持水量的60%80%時,可以不澆水,擺放菌棒后回填土。 (2)畦栽 對于林木分布均勻的或有較大空地的地段,采用挖寬50100厘米、深度大于菌棒長度23厘米、長度隨地段而定的畦,種植方法同坑栽??刹捎每酃芭铮椒ㄅc堆肥畦栽相同。 四、栽培管理 1.坑栽 坑栽時一次性給足水分后,正常情況下生長期間無需澆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和林地土壤的水分。草腐型食用菌播種后3540天開始出菇。木腐型食用菌菌棒因種類不同在種植2030天后出菇。 2.畦栽 對畦栽的草腐型食用菌扣拱棚,進行溫度管理,有條件的在出菇期可進行澆水管理;對畦栽的木腐型食用菌,在出菇前后視土壤濕度情況進行澆水管理,第一潮菇采收后,澆一次透水,蓋棚膜繼續(xù)管理。 五、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 對于培養(yǎng)后期或出菇階段栽培坑或畦出現(xiàn)的局部雜菌感染,在感染部位撒石灰粉。 2.蟲害防治 發(fā)生蟲害時,應選用已經(jīng)在國家登記的可以在食用菌生產(chǎn)上使用的農(nóng)藥進行防治。出菇期間不得向菇體噴灑任何農(nóng)藥。 六、采收 根據(jù)食用菌的種類和產(chǎn)品需要,確定采收標準、采收時間和采收方法。采收后應及時去掉菌柄基部的泥土,揀出傷、殘、病菇,分揀后歸類放置。 備注:本規(guī)程摘編于DB11/T 8432011山區(qū)林地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術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