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014-2012 氣象災害 定義與分級.doc
<p>ICS 01.040.07A 47DB 21遼 寧 省 地 方 標 準DB 21/ T20142012代替 DB21/T 1363-2005氣象災害 定義與分級Meteorological Disaster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點擊此處添加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報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2-04-122012 08 13 發(fā)布 2012 09 13 實施遼 寧 省 質(zhì) 量 技 術(shù) 監(jiān) 督 局 發(fā) 布DBXX/ XXXXXXXXXI目 次前言 .III1 范圍 .12 術(shù)語和定義 .13 分級 .23.1 臺風 .23.1.1 分級方法 .23.1.2 分級標準 .33.2 暴雨 .33.2.1 分級方法 .33.2.2 分級標準 .33.3 暴雪 .33.3.1 分級方法 .33.3.2 分級標準 .33.4 寒潮 .33.4.1 分級方法 .33.4.2 分級標準 .43.5 大風 .43.5.1 分級方法 .43.5.2 分級標準 .43.6 沙塵暴 .43.6.1 分級方法 .43.6.2 分級標準 .43.7 高溫 .43.7.1 分級方法 .43.7.2 分級標準 .43.8 雷電 .53.8.1 分級方法 .53.8.2 分級標準 .53.9 冰雹 .53.9.1 分級方法 .53.9.2 分級標準 .53.10 霜凍 .53.10.1 分級方法 .53.10.2 分級標準 .53.11 大霧 .63.11.1 分級方法 .63.11.2 分級標準 .6DBXX/ XXXXXXXXXII3.12 道路結(jié)冰 .63.12.1 分級方法 .63.12.2 分級標準 .6參考文獻 .7DBXX/ XXXXXXXXXIII前 言本標準編寫依據(jù)GB/T 1.1 2009 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jié)構(gòu)和編寫本標準由遼寧省氣象局提出。本標準由遼寧省氣象局歸口。本標準由遼寧省氣象臺、遼寧省標準研究院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艷秋、王明華、戴廷仁、韓秀君、劉文明、孫曉巍。本標準頒布之日起,原氣象災害 定義與分級(DB21/T 1363-2005)同時廢止。DBXX/ XXXXXXXXX1氣象災害 定義與分級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氣象災害的定義、分級。本標準適用于氣象災害的調(diào)查、評估、發(fā)布及成因的鑒定。2 術(shù)語和定義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2.1 氣象災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由于氣象原因給有關(guān)行業(yè)、部門和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損失的災害。2.2 臺風 typhoon生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具有有組織的對流和確定的氣旋性環(huán)流的非鋒面性渦旋,一般稱為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強臺風、超強臺風。在這里按照習慣上的說法,將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強臺風和超強臺風統(tǒng)稱為臺風。2.3 暴雨 rainstorm24h降雨量大于等于50mm,或12h降雨量大于等于30mm的雨。2.4 暴雪 snowstorm24h降雪量大于等于10mm,或12h降雪量大于等于6mm的雪。2.5 寒潮 cold wave受冷空氣影響,24小時日最低氣溫下降幅度大于等于8或者48小時下降幅度大于等于10的天氣過程。2.6 大風 galeDBXX/ XXXXXXXXX2風速達到或超過17.0m/s(風力達8級或以上)的強風。2.7 沙塵暴 sandstorm強風揚起地面的塵沙,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km的風沙現(xiàn)象。2.8 高溫 high temperature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3,且持續(xù)3天或以上的天氣過程。2.9 雷電 thunder and lightning一部分帶電的云層與另一部分帶異種電荷的云層或者是帶電的云層對大地之間的迅猛放電的現(xiàn)象。2.10 冰雹 hail從對流云中降落的由透明和不透明冰粒相間組成的固態(tài)降水。2.11 霜凍 frost injury在植物生長季中,因氣溫降到2以下或地面溫度降至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種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不管是否有霜出現(xiàn)。2.12 大霧 heavy fog懸浮在貼近地面的大氣中的大量微細水滴(或冰晶)的可見集合體,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km以下的天氣現(xiàn)象。2.13 道路結(jié)冰 road icing出現(xiàn)雨雪天氣時,地面最低氣溫降至0以下,使公路表面或機場跑道結(jié)成一層薄冰或微小冰粒的現(xiàn)象。3 分級3.1 臺風3.1.1 分級方法DBXX/ XXXXXXXXX3按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m/s)或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級)來劃分等級。3.1.2 分級標準臺風分級標準見表1。表 1 臺風分級標準標準等級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m/s ) 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級)熱帶風暴 17.224.4 89 強熱帶風暴 24.532.6 1011 臺風 32.741.4 1213強臺風 41.550.9 1415超強臺風 51.0 16 或以上3.2 暴雨3.2.1 分級方法按12h或24h降水量R(單位:mm)來劃分等級。3.2.2 分級標準暴雨分級標準見表2。表 2 暴雨分級標準標準(mm)等級12h 降水量 24h 降水量暴雨 30.0R70.0 50.0 R100.0大暴雨 70.0R140.0 100.0 R250.0特大暴雨 R140.0 R250.03.3 暴雪3.3.1 分級方法按12h或24h降雪量R(單位:mm)來劃分等級。3.3.2 分級標準暴雪分級標準見表 3。表 3 暴雪分級標準標準(mm)等級12h 降雪量 24h 降雪量暴雪 6.0R12.0 10.0 R20.0大暴雪 12.0R24.0 20.0 R30.0特大暴雪 R24.0 R30.03.4 寒潮3.4.1 分級方法DBXX/ XXXXXXXXX4按日最低氣溫24h或48h或72h內(nèi)降溫幅度、日最低氣溫及平均風力來劃分等級。3.4.2 分級標準寒潮分級標準見表4。表 4 寒潮分級標準標準等級降溫幅度() 日最低氣溫() 風力(級)寒潮 24h8 或 48h10 或 72h12 4 5 強寒潮 24h10 或 48h12 或 72h14 2 6特強寒潮 24h12 或 48h14 或 72h16 0 63.5 大風3.5.1 分級方法可按風速W(單位:m/s)來劃分等級。3.5.2 分級標準大風分級標準見表5。表 5 大風分級標準等級 標準(m/s)大風 17.2W 20.7烈風 20.8W 28.4狂風 W28.53.6 沙塵暴3.6.1 分級方法按出現(xiàn)沙塵暴時的水平能見度V(單位:km)來劃分等級。3.6.2 分級標準沙塵暴分級標準見表6。表 6 沙塵暴分級標準等級 標準(km)沙塵暴 0.5V1強沙塵暴 0.05V0.5特強沙塵暴 V0.05注:沙塵暴出現(xiàn)時經(jīng)常伴隨 67 級以上大風。3.7 高溫3.7.1 分級方法按日最高氣溫T g(單位:)和持續(xù)時間(單位:d)來劃分等級。3.7.2 分級標準DBXX/ XXXXXXXXX5高溫分級標準見表7。表 7 高溫分級標準標準等級日最高氣溫() 持續(xù)時間(d)輕度高溫 33.0T g35.0 3中度高溫 35.0T g37.0 3重度高溫 Tg37.0 33.8 雷電3.8.1 分級方法按雷電發(fā)生時峰值電流強度(單位:kA)或雷電持續(xù)的半峰值時間(單位:s)來劃分等級。3.8.2 分級標準雷電分級標準見表8。表 8 雷電分級標準等級 標準輕度雷電 峰值電流強度30 kA 或半峰值時間 50s 99s中度雷電 峰值電流強度 30kA99kA 或半峰值時間 100s199s重度雷電 峰值電流強度100kA 或半峰值時間200s注:峰值電流強度指流入雷擊點的最大放電電流強度。半峰值時間指從雷擊開始到流入雷擊點的電流強度減少到峰值電流強度一半時的時間3.9 冰雹3.9.1 分級方法按冰雹直徑D(單位:mm)和降雹時間U(單位:min)來劃分等級。3.9.2 分級標準冰雹分級標準見表9。表 9 冰雹分級標準等級 標準輕度冰雹 D5 且 U2中度冰雹 D5 且 2U5 或 5D20 且 U2重度冰雹 D20 或 U5 或 5D20 且 2U53.10 霜凍3.10.1 分級方法按植物生長期日最低氣溫值T d(單位:)或地面最低氣溫值T(單位:)來劃分等級。3.10.2 分級標準霜凍分級標準見表10。DBXX/ XXXXXXXXX6表 10 霜凍的溫度分級標準等級 標準輕霜凍 Td2 或 T0重霜凍 Td0 或 T-23.11 大霧3.11.1 分級方法按出現(xiàn)大霧時的水平能見度V(單位:m)來劃分等級。3.11.2 分級標準大霧的分級標準見表11。表 11 大霧的分級標準等級 標準(km)大霧 0.5V1濃霧 0.05V0.5強濃霧 V0.05注:有霧時風速較小。3.12 道路結(jié)冰3.12.1 分級方法按地面結(jié)冰厚度H(單位:mm)來劃分。3.12.2 分級標準道路結(jié)冰分級標準見表12。表 12 道路結(jié)冰分級標準等級 標準(mm)輕度道路結(jié)冰 H5重度道路結(jié)冰 H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