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LED紅藍光質(zhì)處理對枳幼苗生長的影響.pdf
DOI 10 13925 ki gsxb 20240150 不同LED 紅藍光質(zhì)處理對枳幼苗生長的影響 周錚榮 趙和國 蘇翰英 羅旭釗 孫紫青 馬先鋒 朱亦赤 園藝作物種質(zhì)創(chuàng)新與新品種選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柑橘改良中心長沙分中心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園藝學(xué)院 長沙 410128 摘 要 目 的 探 究 不 同 紅 藍 光LED 組 合 對 枳 幼 苗 生 長 發(fā) 育 的 影 響 方 法 以 無 補 光 為 對 照 CK 采 用 紅 藍 光 比 例 為RB1 2 紅 藍 光 質(zhì) 比 為1 2 下 同 RB4 1 RB6 1 RB8 1 等4 個 不 同 比 例 紅 藍 光 對 枳 幼 苗 進 行 補 光 處 理 并 比 較 其 形 態(tài) 和 生 理 生 化 變 化 結(jié) 果 經(jīng) 過 補 光 處 理210d 后 與CK 相 比 4 個 補 光 處 理 在 株 高 莖 粗 總 根 長 平 均 根 直 徑 根 尖 數(shù) 和 干 物 質(zhì) 積 累 量 方 面 均 表 現(xiàn) 顯 著 提 升 而 根 冠 比 略 有 降 低 葉 長 和 葉 寬 呈 下 降 趨 勢 但 其 長 寬 比 相 近 分 枝 數(shù) 增 加 分 枝 高 度 降 低 光 合 參 數(shù) 優(yōu) 化 改 善 其 中RB6 1 的 氣 孔 導(dǎo) 度 和 凈 光 合 速 率 達 到 最 高 水 平 在CK 和4 個 補 光 處 理 中 RB6 1 的MDA 含 量 最 低 顯 示 出 較 強 的 抗 性 經(jīng) 過 補 光 處 理120d 后 4 個 補 光 處 理 的 葉 片 花 青 苷 含 量 顯 著 高 于 CK 在 補 光 處 理90 210d 期 間 SPAD 值 逐 漸 增 大 而 色 差a 值 逐 漸 減 小 并 且 花 青 苷 含 量 逐 漸 降 低 結(jié) 論 在 長 沙 地 區(qū) 從11 月 上 旬 至 次 年3 月 上 旬 和3 月 上 旬 至6 月 上 旬 分 別 采 用RB8 1 RB6 1 的 補 光 方 案 可 以 實 現(xiàn) 枳 幼 苗 生 長 效 果 的最佳化 并達到莖粗增長量的最大化 關(guān)鍵詞 枳 莖粗 LED 補光組合 生長形態(tài) 氧化酶活性 中圖分類號 S666 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 9980 2024 12 2498 14 收稿日期 2024 03 22 接受日期 2024 08 26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 2023YFD1200100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xué)研究項目 23C0068 作者簡介 周錚榮 男 在讀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為果樹生理生態(tài) E mail 1462035275 通信作者Authorforcorrespondence E mail 1015349693 果 樹 學(xué) 報 2024 41 12 2498 2511 JournalofFruitScienc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D red and blue light quality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ofPoncirustrifoliataseedlings ZHOUZhengrong ZHAOHeguo SUHanying LUOXuzhao SUNZiqing MAXianfeng ZHUYich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orticultural Crop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New Variety Breed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forCitrusImprovement Changsha CollegeofHorticulture 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Changsha4101258 Hu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itrusisthepredominantfruitcropinChina withaplantationareaof2923000hm 2 and a yield of 55 956 000 tons annually as of 2021 The breeding cycle of citrus virus free container seedlings frequently spans two years from the initial rootstock sowing to grafting and subsequent nurs ery cultivation The protracted breeding cycle leads to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citrus seedling supply and demand resulting in sporadic instances of inadequate availability Therefore the citrus seedlings are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demand of updating and iteration of citrus orchards in China The extended breeding period also escalates the production costs of citrus virus free container seedlings impeding its widespread adoption Furthermore limited light exposure is observed during the early spring and au tumn winter seasons in most citrus producing regions The use of greenhouses for seedling production exacerbates the light deprivation experienced by citrus rootstock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lemental lighting stands out as a viabl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light condition which may be a key initiative to acceleratethecitrusrootstockbreedingcycleandpromoteresilientcitrusrootstocks Themechanismby which the mixed red and blue light spectrum modulates the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morphogenesis of Poncirus trifoliata seedlings remains unclea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等 不同 LED 紅藍光質(zhì)處理對枳幼苗生長的影響 第12 期 supplemental light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 trifoliata seedlings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insight for accelerating the cycle of citrus virus free container seed ling breeding and improving seedling quality Methods P trifoliata seedlings obtained from Dongk ou of Hunan province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Five light supplementing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RB4 1 red to blue light ratio of 4 1 RB6 1 RB8 1 RB1 2 and no light supplementation CK Seedlings with similar growth potential were selected and transplanted in 14 rows each containing 7 plants thereby yielding a total of 98 plants for each treatment The supplemen tary light was positioned directly above the P trifoliata seedlings and its intensity was maintained at 150 mol m 2 s 1 by adjusting its distance from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seedlings The seeds were sown in the seedbed on August 12 2021 and then it transplanted into nutrient bags on September 20 2021 Supplemental light was applied on November 12 2021 with a cycle of 6 00 AM to 10 00 PM and ended on June 12 2022 The supplemental light cycle was completed on June 12 2022 Plant height and stem thickness were measured monthly between December 2021 and June 2022 SPAD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a values were measured in February April May and June 2022 Anthocyanin content was measured monthly from March to June 2022 In June 2022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for leaf length leaf width leaf area totalroot length average root diameter root volume root surface area number of root tips LAI value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dry weight of underground part dry weight of above ground part root crown ratio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catalase CAT activity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Results After 210 days of sup plemental light treatment all four treatments resulted in higher plant height stem thickness total root length average root diameter number of root tips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s compared to the con trol Theroot crownratioexhibitedaslightdecrease Leaflengthandwidthdisplayedadecliningtrend but the aspect ratio of the leaf remained unchanged The number of branches increased whereas the branch height decreased The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were enhanced with RB6 demonstrating the highest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MDAcontent of RB6 1 was significant 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 Additionally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the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ies SOD POD and CAT of RB6 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ofthecontrol whichmayindicatetheplantswithstrongresistance After120daysofsupplemen tal light treatment the anthocyanin contents of RB4 1 RB6 1 RB8 1 and RB1 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in leaves Between 90 and 210 days of the supplemental light treatment theSPADvaluesofthefourtreatmentsasawholegraduallyincreased whiletheirChromaticAberration a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gradually decreased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tem thickness of the seed lings RB8 1showedthefastestgrowthbetween30and120daysofsupplementallighttreatment Inad dition RB6 1 exhibited the highest stem thickness between 120 and 210 days of treatment reaching 2 46 mm At theend of 210 days of treatment RB6 1 exhibitedthe greateststemthicknessat5 03 mm Conclusion IntheChangsharegion optimalgrowthandmaximumstemdiametergrowthof P trifoli ata seedlings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RB8 1 and RB6 1 light supplementation from early November toearlyMarchandfromearlyMarchtoearlyJune respectively Key words Poncirus trifoliata Stem diameter LED fill light combination Growth form Oxidase ac tivity 周錚榮 2499果 樹 學(xué) 報 第41 卷 柑 橘 是 世 界 第 一 大 水 果 也 是 我 國 第 一 大 水 果 1 2020 年 世 界 柑 橘 種 植 面 積1007 萬hm 2 產(chǎn) 量 1 58 億t 2 2022 年 我 國 柑 橘 種 植 面 積299 58 萬hm 2 產(chǎn) 量6003 89 萬t 3 作 為 多 年 生 果 樹 一 旦 種 下 多 年 不 需 要 重 新 種 植 在 柑 橘 產(chǎn) 業(yè) 中 選 擇 合 適 的 種 苗 是至關(guān)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由于新建和重建柑橘果園以及 病 樹 和 蟲 樹 砍 伐 后 補 栽 等 原 因 我 國 每 年 對 柑 橘 種 苗 的 需 求 量 巨 大 無 病 毒 容 器 苗 具 有 成 活 率 高 長 勢 好 根 系 發(fā) 達 不 帶 病 毒 投 產(chǎn) 早 和 果 實 品 質(zhì) 優(yōu) 良 等優(yōu)點 受到政府和專家的極力推薦 逐漸被柑橘企 業(yè) 和 種 植 戶 廣 泛 接 受 一 般 情 況 下 無 病 毒 容 器 苗 從8 月 開 始 播 種 砧 木 翌 年9 10 月 進 行 嫁 接 并 在 第三年秋冬季出圃 整個過程耗時兩年 繁育周期較 長 正 是 由 于 這 一 較 長 的 繁 育 周 期 使 得 柑 橘 種 苗 供 求 銜 接 不 緊 需 求 供 應(yīng) 不 足 或 供 應(yīng) 需 求 疲 軟 的 情 況 時 有 發(fā) 生 導(dǎo) 致 一 些 柑 橘 無 病 毒 容 器 苗 圃 舉 步 維 艱 生存困難 另外 較長的繁育周期也使得育苗成 本 較 高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阻 礙 了 柑 橘 無 病 毒 容 器 苗 的 推 廣 尋 找 更 高 效 的 途 徑 提 高 育 苗 水 平 降 低 育 苗 成本已經(jīng)成為柑橘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求 在我國柑橘產(chǎn)區(qū) 初春和秋冬季節(jié)光照較弱 加 之 柑 橘 無 病 毒 容 器 苗 的 繁 育 全 程 在 大 棚 內(nèi) 進 行 進 一步減弱了柑橘砧木獲得的光照 補光是改善光照 條 件 的 有 效 途 徑 4 是 縮 短 柑 橘 砧 木 繁 育 周 期 培 育 粗 壯 柑 橘 砧 木 可 以 優(yōu) 先 考 慮 的 措 施 研 究 表 明 植 物 的 光 合 作 用 在 藍 光 區(qū) 波 峰440nm 和 紅 光 區(qū) 波 峰620nm 達 到 峰 值 5 紅 藍 光 質(zhì) 對 植 物 生 長 發(fā) 育 生理活動以及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外 專家學(xué)者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 枳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柑橘 砧 木 具 有 適 應(yīng) 性 廣 抗 性 強 等 優(yōu) 點 在 圃 時 間14 個 月 左 右 占 了 整 個 柑 橘 種 苗 繁 育 時 間 的50 以 上 由于自然界中大多數(shù)植物生長初期被迫在遮陰條件 下 較高的植物會吸收光譜中大部分紅光和藍光 導(dǎo) 致 了 光 照 質(zhì) 量 的 下 降 6 人 工 添 加 紅 藍 光 補 光 可 有 效 改 善 幼 苗 所 處 的 光 環(huán) 境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進 幼 苗 的生長 發(fā) 光 二 極 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具 有 光 譜精準可調(diào) 光利用效率和功率轉(zhuǎn)換效率高等優(yōu)點 廣 泛 應(yīng) 用 于 黃 瓜 7 番 茄 8 10 辣 椒 11 楊 梅 12 葡 萄 13 15 和 火 龍 果 16 等 園 藝 作 物 補 光 在 柑 橘 栽 培 的 應(yīng) 用 上 少 有 報 道 已 有 研 究 表 明 150 mol m 2 s 1 光 照 度 下 LED 燈RB1 1 紅 藍 光 質(zhì) 比 為1 1 更 利 于 金 秋 砂 糖 橘 新 梢 生 長 物 質(zhì) 積 累 和 光 合 作 用 17 RGB4 1 1 紅 綠 藍 光 質(zhì) 比 為4 1 1 更 有 利 于 紅 橘 的 生 長 18 150 mol m 2 s 1 光 照 度 下 LED 燈RYB4 1 1 紅 黃 藍 光 質(zhì) 比 為4 1 1 最 有 利 于 枳 幼 苗 的 物 質(zhì) 合 成 與 地 上 部 生 長 19 適 宜 先 鋒 橙 幼 苗 生 長 的 LED 光質(zhì)為RB4 1 20 適宜紅 橘幼苗 生長的LED 光 質(zhì) 為RB1 1 18 目 前 LED 光 對 柑 橘 育 苗 的 影 響 研 究 主 要 在 培 養(yǎng) 室 內(nèi) 進 行 將LED 光 應(yīng) 用 于 柑 橘 大 棚 育 苗 的 研 究 較 少 湖 南 農(nóng) 業(yè) 大 學(xué) 柑 橘 科 研 團 隊 2020 年 在 塑 料 大 棚 內(nèi) 進 行 了LED 補 光 對 枳 幼 苗 生 長 影 響 的 初 步 研 究 結(jié) 果 表 明 LED 紅 藍 復(fù) 合 光 較 LED 白光更有利于枳幼苗的生長 有 關(guān) 紅 藍 光 如 何 調(diào) 節(jié) 枳 幼 苗 葉 片 光 合 作 用 和 植 物 光 形 態(tài) 發(fā) 生 的 機 制 研 究 較 少 適 宜 枳 生 長 發(fā) 育 的 紅 藍 光 補 光 條 件 還 有 待 探 尋 筆 者 通 過 在 初 春 和 秋 冬 季 節(jié) 在 長 沙 地 區(qū) 育 苗 大 棚 內(nèi) 對 枳 幼 苗 進 行 補 光 希 望 通 過 比 較 不 同 比 例 紅 藍 復(fù) 合 光 處 理 下 枳 幼 苗 形 態(tài) 和 生 理 生 化 差 異 篩 選 出 促 進 枳 幼 苗 生 長 發(fā) 育 的 最 適 宜 補 光 條 件 以 期 加 快 枳 幼 苗 莖 的 生 長 提 早 嫁 接時間 促進柑橘無病毒容器苗的推廣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試 驗 在 湖 南 農(nóng) 業(yè) 大 學(xué) 長 安 基 地 28 09 N 113 13 E 進 行 供 試 枳 Poncirus trifoliata 來 源 于 湖 南 洞 口 選 取 飽 滿 的 枳 嫩 籽5000 粒 經(jīng)1 次 氯 酸 鈉 消 毒10min 后 于2021 年8 月12 日 播 種 于 苗 床 育 苗 基 質(zhì) 中 9 月20 日 選 取 生 長 勢 相 同 平 均 株 高 為7cm 的 枳 幼 苗1215 株 移 栽 到 育 苗 袋 緩 苗 后 控 水 保 持 土 壤 濕 潤 每 月 施 加 一 次 柑 橘 專 用 的 由 湖 南 金 葉 眾 望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生 產(chǎn) 的 金 葉2 代 復(fù) 合 肥 料 N P2O5 K2O 18 9 18 培 養(yǎng) 基 質(zhì) 購 買 于 湖 南 省 湘 暉 農(nóng) 業(yè)技術(shù)開發(fā)有限公司 1 2 試驗設(shè)計 試 驗 設(shè) 計 不 補 光 對 照 和RB4 1 紅 藍 光 質(zhì) 比 為4 1 下 同 RB6 1 RB8 1 RB1 2 等4 個 補 光 處 理 共5 個 處 理 圖1 每 個 處 理 選 擇 生 長 勢 一 致 平 均 株 高 為11 cm 平 均 直 徑 為2 mm 播 種 后90 d 的 枳 幼 苗14 行 每 行7 株 共98 株 在 枳 幼 苗 正 上 方 懸 掛 補 光 燈 通 過 調(diào) 節(jié) 補 光 燈 到 枳 幼 苗 平 均 高 度 處 的 距 離 使 補 光 光 照 度 保 持 在150 mol m 2 s 1 2021 年11 月12 日 開 始 補 光 每 天 補 光 時 間 段 為06 00 2500 等 不同 LED 紅藍光質(zhì)處理對枳幼苗生長的影響 第12 期 22 00 2022 年6 月12 日 結(jié) 束 試 驗 所 用 補 光 燈 由 深 圳 承 越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紅 光 波 段 峰 值 為660nm 藍 光 波 段 峰 值 為445nm 紅 藍 光 波 長 設(shè) 置 參 考 劉 敏 竹等 18 對紅橘幼苗的研究 1 3 試驗方法 1 3 1 株 高 莖 粗 分 支 高 度 葉 面 積 葉 片LAI 根 系 測 量 補 光 處 理 后 每 隔30 d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擇 14 株 枳 幼 苗 采 用 卷 尺 測 量 株 高 每 株 測 量2 次 取 平 均 值 采 用 游 標 卡 尺 測 量 莖 粗 每 株 測 量2 次 取 平 均 值 補光處理210d 后 采用卷尺測量土面到第一個 側(cè) 枝 處 的 高 度 為 分 枝 高 度 每 株 測 量2 次 取 平 均 值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擇20 株 枳 幼 苗 每 株 取 中 上 部 成 熟 葉 片1 片 采 用 圖 像 處 理 軟 件ImageJ 版 本 FIJI 測 量 葉 長 葉 寬 和 葉 面 積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取4 個 長 勢 均 勻 的 測 量 點 采 用LAI 2200C 冠 層 分 析 儀 美 國 LI COR 公 司 測 量LAI 3 次 重 復(fù)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取4 株 枳 幼 苗 采 用GYX A 植 物 根 系 分 析 儀 浙 江 托 普 云 農(nóng)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分 析 根 系 掃 描 圖 片 獲 得 總 根 長 根 平 均 直 徑 根 體 積 根 表 面 積 投 影 面 積 和根尖數(shù) 1 3 2 鮮 質(zhì) 量 干 質(zhì) 量 測 量 補 光 處 理210 d 后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擇5 株 枳 幼 苗 采 用 電 子 天 平 測 量 地 上 部 分 地 下 部 分 干 質(zhì) 量 和 鮮 質(zhì) 量 地 下 部 分 干 質(zhì) 量 與地上部分干質(zhì)量的比值為根冠比 1 3 3 光 和 參 數(shù) 葉 綠 素 熒 光 參 數(shù) 葉 綠 素 含 量 色 差 花 青 苷 含 量 測 量 補 光 處 理210 d 后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擇3 株 枳 幼 苗 每 株 取 植 株 中 上 部2022 年 萌 生 的 葉3 片 采 用LI 6400XT 便 攜 式 光 合 儀 美 國LI COR 公 司 測 定 光 合 參 數(shù) 采 用Fluor Pen FP110 手 持 式 葉 綠 素 熒 光 儀 捷 克FluorCam 公 司 測 定 葉 綠 素 熒 光 參 數(shù) 補 光 處 理90d 后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擇 10 株 枳 幼 苗 每 株 取 植 株 下 部2021 年 萌 生 的 葉1 RB4 1 RB6 1 RB8 1 RB1 2 對照Control A B A 5 個處理 RB4 1 RB6 1 RB8 1 RB1 2 對照 B 5 個處理總覽圖 A Fivetreatments RB1 2 RB4 1 RB6 1 RB8 1 Control B Fivetreatmentsoverviews 圖1 補光設(shè)置圖 Fig 1 Filllightsettingdiagram 周錚榮 2501果 樹 學(xué) 報 第41 卷 片 補 光 處 理150 180 210d 后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擇 10 株 枳 幼 苗 每 株 取 植 株 中 上 部2022 年 萌 生 的 葉1 片 采 用 美 能 達SPAD 502Plus 葉 綠 素 儀 日 本 美 能 達 公 司 測 定SPAD 值 采 用NR110 型 色 差 儀 廣 東 三 恩 時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測 定 色 差a 值 在 補 光 處 理 150 d 后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擇4 株 枳 幼 苗 每 株 取 植 株 下 部2021 年 萌 生 的 葉2 片 在 補 光 處 理150 180 210 d 后 每 個 處 理 隨 機 選 取4 株 枳 幼 苗 每 株 取 植 株 中 上 部2022 年 萌 生 的 葉2 片 采 用Huang 等 21 的 方法測定花青苷含量 1 3 4 生理指標測量 采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可溶 性 蛋 白 含 量 22 采 用 蒽 酮 比 色 法 測 定 可 溶 性 糖 含 量 22 采 用NBT 法 測 定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SOD 活 性 21 采 用 愈 創(chuàng) 木 酚 法 測 定 過 氧 化 物 酶 POD 活 性 20 采 用 過 氧 化 氫 分 解 量 法 測 定 過 氧 化 氫 酶 CAT 活 性 20 采 用 蘇 州 科 銘 生 物 技 術(shù) 有 限 公 司 的 丙 二 醛 含 量 試 劑 盒 貨 號MDA 1 Y 測 定 丙 二 醛 MDA 含量 1 4 數(shù)據(jù)分析 采 用Excel 2019 進 行 數(shù) 據(jù) 匯 總 與 顯 著 性 分 析 使 用 Chiplot Online https www chiplot online 繪 圖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不 同 比 例 紅 藍 光 處 理 對 枳 幼 苗 形 態(tài) 變 化 的 影 響 2 1 1 對 株 高 的 影 響 由 表1 可 知 處 理 后 的120d 內(nèi) 枳 幼 苗 株 高 增 長 量 較 小 比 較 處 理 第30 天 第 60 天 第90 天 后 的3 次 測 量 結(jié) 果 4 個 補 光 處 理 的 株 高 與 對 照 無 顯 著 差 異 處 理120 d 后 RB8 1 的 株 高 顯 著 高 于 對 照 和 其 他 處 理 處 理 后120 210d 枳 幼 苗 株 高 增 長 迅 速 處 理210d 后 RB4 1 RB6 1 的 株 高 分 別 比 對 照 高15 75 19 38 差 異 顯 著 RB8 1 RB1 2 的 株 高 分 別 比 對 照 高8 72 3 42 無顯著差異 根 據(jù) 表1 數(shù) 據(jù) 可 以 將 試 驗 期 間 枳 幼 苗 株 高 的 增 長 分 為 兩 個 階 段 第 一 個 階 段 是 緩 慢 增 長 階 段 即 處 理 后 第30 天 至 第120 天 在 此 階 段RB8 1 的 株 高 均 值 最 高 RB6 1 的 株 高 均 值 最 低 第 二 個 階 段 是 迅 速 增 長 階 段 即 處 理 后 第120 天 至 第210 天 在 此 階 段 RB6 1 的 株 高 增 長 量 最 大 處 理210d 后 其 株 高均值顯著高于對照 RB8 1 RB1 2 表1 不同處理對枳幼苗株高的影響 Table1 EffectsofdifferentlightsupplementtreatmentsonplantheightofP trifoliataseedlings 處理 Treatment 對照Control RB4 1 RB6 1 RB8 1 RB1 2 處理時間Treatmenttime d 30 11 03 0 88a 11 06 0 74a 10 92 1 02a 11 15 1 07a 11 09 0 99a 60 11 03 0 81a 11 07 0 80a 10 94 1 08a 11 51 0 82a 11 09 0 77a 90 11 15 1 03a 11 09 0 84a 10 94 1 05a 11 58 0 90a 11 22 0 74a 120 11 27 0 84b 11 34 0 96b 11 19 1 05b 12 17 0 56a 11 27 0 89b 150 18 85 1 75a 18 99 1 59a 18 45 1 89ab 19 26 2 10a 17 21 2 49b 180 35 09 6 02a 36 11 3 58a 36 98 5 67a 35 58 6 44a 33 54 4 97a 210 48 19 6 76c 55 78 6 03ab 57 53 5 98a 52 39 7 02bc 49 84 4 88c 注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在 0 05 水平差異顯著 下同 Note Differentsmalllettersinthesamecolumn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reatmentsat0 05level Thesamebelow 2 1 2 對 莖 粗 的 影 響 由 表2 可 知 處 理 后 的 前 120 d 內(nèi) 枳 幼 苗 莖 粗 增 長 量 較 小 RB8 1 的 莖 粗 增 長 量 最 高 對 照 最 低 分 別 為0 40mm 0 30mm 處 理120 d 后 RB8 1 莖 粗 值 最 大 顯 著 高 于 對 照 和 表2 不同處理對枳幼苗莖粗的影響 Table2 EffectsofdifferentlightsupplementtreatmentsonstemdiameterofP trifoliataseedlings 處理 Treatment 對照Control RB4 1 RB6 1 RB8 1 RB1 2 處理時間Treatmenttime d 30 2 04 0 21b 2 24 0 15a 2 23 0 17a 2 31 0 10a 2 17 0 25ab 60 2 18 0 20b 2 42 0 17a 2 39 0 17a 2 50 0 15a 2 39 0 27a 90 2 18 0 20b 2 42 0 19a 2 43 0 15a 2 56 0 14a 2 41 0 30a 120 2 34 0 24c 2 59 0 17ab 2 57 0 14ab 2 71 0 16a 2 52 0 24b 150 2 63 0 29b 2 85 0 31a 2 96 0 22a 3 04 0 22a 2 91 0 28a 180 3 34 0 43c 3 78 0 54b 3 94 0 42ab 4 18 0 38a 3 93 0 38ab 210 4 36 0 44b 4 83 0 61a 5 03 0 52a 5 00 0 41a 4 95 0 50a 2502 等 不同 LED 紅藍光質(zhì)處理對枳幼苗生長的影響 第12 期 CK RB4 1 BB6 1 RB8 1 RB1 2 0 0 0 5 1 0 1 5 2 0 2 5 葉 積指數(shù) Leaf arear index LAI b ab a a b RB1 2 處 理 后120 210 d 枳 幼 苗 莖 粗 增 長 迅 速 補 光210d 后 RB4 1 RB6 1 RB8 1 RB1 2 的 莖 粗 分 別 是 對 照 的 110 78 115 37 114 68 113 53 均顯著高于對照 RB6 1 莖粗值最大 2 1 3 對 分 枝 數(shù) 和 葉 片 的 影 響 由 表3 可 知 4 個 補 光 處 理 的 分 枝 數(shù) 均 高 于 對 照 差 異 顯 著 RB4 1 除 外 RB4 1 RB6 1 RB8 1 RB1 2 的 分 枝 數(shù) 分 別 是 對 照 的162 5 218 75 225 00 212 50 各 補 光 處 理 分 枝 高 度 均 顯 著 低 于 對 照 分 別 是 對 照 的 62 82 44 04 59 09 51 26 RB6 1 的 分 枝 高 度最低 4 個 補 光 處 理 的 葉 片 數(shù) 均 顯 著 高 于 對 照 RB6 1 表3 不同處理對枳幼苗分枝數(shù)和葉片的影響 Table3 EffectsofdifferenttreatmentsonbranchnumberandleavesofP trifoliataseedlings 處理 Treatment 對照Control RB4 1 RB6 1 RB8 1 RB1 2 分枝數(shù) Branchnumber 1 60 0 70b 2 60 1 35ab 3 50 1 08a 3 60 1 58a 3 40 1 43a 分枝高度 Branchheight cm 8 31 3 16a 5 22 4 05b 3 66 4 01b 4 91 4 32b 4 26 4 09b 葉片數(shù) Leafnumber 42 8 8 23c 57 7 9 57b 72 4 10 07a 63 3 16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