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2%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與化學農(nóng)藥混配對百合葉斑病的防治效果評價.pdf
40 5 1149 1159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4 年 10 月 收稿日期 2024 07 03 基金項目 甘肅省高校產(chǎn)業(yè)支撐計劃項目 2023CYZC 49 蘭州市科技局項目 2018 4 78 作者簡介 李夢 碩士研究生 E mail 1060931985 通信作者 教授 博士生導師 E mail liangql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4 02 050 86 2 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與化學農(nóng)藥混配 對百合葉斑病的防治效果評價 李 夢 梁巧蘭 魏列新 藺 珂 陳應(yīng)娥 芮 靜 耿洪旗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甘肅省農(nóng)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實驗室 蘭州 730070 摘要 為探究礦物源農(nóng)藥氧化亞銅 WP 與化學農(nóng)藥混配對百合葉斑病 Alternaria alternata 的防治效果 采 用噴霧法 離體葉片法分別測定了礦物源農(nóng)藥 86 2 氧化亞銅 WP 與 3 種化學農(nóng)藥混配后混配劑的增效效 果及持效期 結(jié)果表明 86 2 氧化亞銅 WP 70 霉靈 SP 7 3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錳鋅 WP 2 8 7 3 9 1 對鏈格孢菌的抑制效果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 EC 50 分別為 22 29 21 48 37 58 95 68 g mL CTC 分別為 237 03 134 25 169 05 127 89 86 2 氧化亞銅 WP 70 霉靈 SP 7 3 的防病效果最好 離體防效中保護作用 治療作用防效分別為 86 13 78 21 田間防效為 75 21 持效期為 7 d 且對蘭 州百合安全 本試驗發(fā)現(xiàn) 86 2 氧化亞銅 WP 與 70 霉靈 SP 以 7 3 混配后 對百合葉斑病防治效果最 高 持效期最長 可用于田間防治 關(guān) 鍵 詞 礦物源農(nóng)藥 化學農(nóng)藥 混配 百合葉斑病 防治效果 持效期 中圖分類號 S4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 9261 2024 05 1149 11 Control Effect of 86 2 Cuprous Oxide WP Combined with Chemical Fungicides on Lily Leaf Spot Disease LI Meng LIANG Qiaolan WEI Liexin LIN Ke CHEN Ying e RUI Jing GENG Hongqi Biocontro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Crop Diseases and Pests of Gansu Province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 of mineral source fungicide cuprous oxide WP mixed with chemical fungicide on lily leaf spot In vitro leaf method and spray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ynergistic effect and pesticide duration of 86 2 cuprous oxide WP mixed with three chemical fungici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mixture agents of 86 2 cuprous oxide WP 70 oxazine SP 7 3 86 2 cuprous oxide WP 80 mancozeb WP 2 8 7 3 9 1 showed synergic effects of the inhibition on Alternaria alternata Their EC 50 values were 22 29 21 48 37 58 95 68 g mL and CTC were 237 03 134 25 169 05 and 127 89 respectively The mixture agent of 86 2 cuprous oxide WP and 70 hymexazol SP 7 3 had the best disease control effect with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vitro of 86 13 and 78 21 respectively The field control efficacy was 75 21 the duration was seven days and it was safe to Lanzhou li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mixture of 86 2 cuprous oxide WP and 70 hymexazol SP at 7 3 had the highest effect on the leaf spot of lily and the longest duration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field control Key words mineral source fungicide chemical fungicide mixture leaf spot of lily control effect pesticide duration 1150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40 卷 我國傳統(tǒng)食用的蘭州百合 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是川百合的變種 其鱗莖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 1 同 時還含有百合皂苷 秋水仙堿等多種藥用成分 集營養(yǎng)與保健于一體 是健康生活的理想選擇 2 近年來 市場對百合的需求量逐漸增加 其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 隨著產(chǎn)區(qū)種源退化 種植結(jié)構(gòu)單一 連作障礙等 問題 導致百合病害日益嚴重 3 5 其中由鏈格孢菌 A alternata 引起的百合葉斑病的發(fā)生也日益嚴重 導 致百合種球的品質(zhì)連年下降 6 7 目前 生產(chǎn)中百合病害的防治主要采取傳統(tǒng)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然而 化學藥劑因存在抗藥性和農(nóng) 藥殘留等問題 在百合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受到了限制 8 9 相較于傳統(tǒng)的化學農(nóng)藥 生物農(nóng)藥中的礦物源農(nóng)藥展 現(xiàn)出了諸多顯著優(yōu)勢 其殺菌譜系廣泛 能夠有效防治多種常見的真菌和細菌性病害 此外礦物源農(nóng)藥還 具有持效期長 耐雨水沖刷 不易誘導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的特點 近年來被廣泛用于植物病害防治中 10 11 如 86 氧化亞銅 WP 對百合灰霉病 葉斑病和鱗莖腐爛病的室內(nèi)防效為 61 81 64 18 和 64 69 且對 百合安全 12 但是單獨使用生物農(nóng)藥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和制約 速效性差 防效較低 而將生物農(nóng)藥 與化學農(nóng)藥混配使用 既能確保速效性和持效性 同時還延緩了病原菌抗藥性的產(chǎn)生 充分發(fā)揮了化學農(nóng) 藥與生物農(nóng)藥的優(yōu)點 13 14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礦物源農(nóng)藥 86 2 氧化亞銅 WP 與化學農(nóng)藥 70 霉靈 SP 以 9 1 的比例混配時對百合灰 霉病的防效良好 室內(nèi)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防效分別達到 87 01 和 81 81 15 然而 有關(guān)礦物源農(nóng)藥與 化學農(nóng)藥混配防治蘭州百合葉斑病的研究鮮有報道 為此本試驗將礦物源農(nóng)藥氧化亞銅 WP 與 3 種化學農(nóng) 藥進行混配 探究對蘭州百合葉斑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活性比較 離體防效 田間防效及對百合的安全 性測定 篩選出對蘭州百合葉斑病防效較佳的混配劑 確定其增效效果 持效期以及田間防效 研究結(jié)果 對指導利用礦物源生物農(nóng)藥和化學農(nóng)藥混配劑有效防治蘭州百合葉斑病 提高百合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降低化 學農(nóng)藥的使用 促進蘭州百合產(chǎn)業(y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供試病原菌 從田間發(fā)病百合葉斑病病葉上分離并鑒定為鏈格孢菌 A alternata 于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藥 學實驗室 4 冰箱中保存 供試培養(yǎng)基 參考陳應(yīng)娥的方法配制 16 供試植株 蘭州百合幼苗種植于溫度 24 1 光周期 16L 8D 相對濕度為 60 人工氣候室內(nèi) 蘭州百合種球種植于小區(qū)面積為 4 m 2 的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校園試驗田內(nèi) 共劃分為 24 個小區(qū) 供試藥劑 見表 1 表 1 供試藥劑 Table 1 Tested fungicides 藥劑名稱 Fungicide name 商品名稱 Trade name 生產(chǎn)廠家 Manufacturer 推薦濃度 50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 g mL 86 2 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 cuprous oxide WP 銅衛(wèi)士 天津市綠亨化工有限公司 1250 50 500 g L 異菌脲懸浮劑 iprodione SC 撲海因 蘇州富美實植物保護劑有限公司 2500 50 70 霉靈可溶粉劑 hymexazol SP 京博 京博農(nóng)化科技有限公司 714 50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mancozeb WP 噴克 山東省綠士農(nóng)藥有限公司 2000 50 1 2 試驗方法 1 2 1 不同藥劑對鏈格孢菌抑菌作用測定 挑取保存于 4 冰箱中的鏈格孢菌接種于 PDA 培養(yǎng)基中央進 行活化 在恒溫箱中 25 培養(yǎng) 4 d 備用 按照陳應(yīng)娥等 16 的方法將各藥劑制成含藥培養(yǎng)基 對照 PDA 培養(yǎng)基中加入等量的無菌水 每個藥劑 重復(fù) 3 次 將上述活化后病原菌用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取直徑為 5 mm 的菌餅 菌絲朝下接入含藥平板和 對照平板中央 在恒溫箱中 25 培養(yǎng) 4 d 后 按十字交叉法測定病原菌的菌落直徑 并按下式計算藥劑 第 5 期 李夢等 86 2 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與化學農(nóng)藥混配對百合葉斑病的防治效果評價 1151 的抑菌率 抑菌率 對照菌落直徑 處理菌落直徑 對照菌落直徑 5 100 17 1 2 2 不同藥劑對鏈格孢菌的室內(nèi)活性比較 采用生長速率測定法進行測定 18 選取 1 2 1中抑菌率在 60 以上的藥劑進行室內(nèi)活性比較 參照室內(nèi)毒力測定的方法 將制劑按表 1 中推薦濃度 50 倍 用無菌水配 成藥液 作為最大濃度 再用無菌水按對半稀釋法將其稀釋成 4 個濃度梯度 按照 1 2 1 的方法將藥液制 成含藥培養(yǎng)基 使其在培養(yǎng)基中的濃度為表 2 列出的濃度 按 1 2 1 中的方法將菌餅接入培養(yǎng)基中 并置 于同樣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 4 d 后按照姜玉玲等 19 的方法測定病原菌的菌落直徑 求出毒力回歸方程 EC 50 95 的置信區(qū)間 比較各藥劑的活性大小 并進行卡方檢驗 表 2 供試藥劑濃度 Table 2 Concentrations of fungicides 藥劑名稱 Fungicide name 供試藥劑濃度 Concentration fungicides g mL 86 2 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 cuprous oxide WP 1250 625 313 156 78 500 g L 異菌脲懸浮劑 iprodione SC 4 88 2 44 1 22 0 61 0 31 70 霉靈可溶粉劑 hymexazol SP 179 90 45 22 11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mancozeb WP 250 125 63 31 16 1 2 3 不同藥劑混配對百合葉斑病病原菌最佳配比的篩選 在 1 2 2 活性測定的基礎(chǔ)上 運用 Wadley 的增 效比率法 20 21 進行最佳配比的篩選 以各藥劑的 EC 50 50 配制 50 倍供試藥液作為母液 并按體積比 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10 0 進行混配 按照 1 2 1 中方法制成含藥培養(yǎng)基 使 各混配劑在培養(yǎng)基中的最終濃度為各單劑的 EC 50 乘其在混配劑中所占比例之和 用打孔器在鏈格孢菌菌 落邊緣打取直徑為 5 mm 的菌餅 接到含藥培養(yǎng)基中間 放在恒溫箱中 25 培養(yǎng) 4 d 重復(fù) 3 次 按十 字交叉法測定病原菌的菌落直徑 計算實際抑菌率 理論抑菌率 毒效比率 根據(jù)毒效比率 1 為拮抗 作用 毒效比率 1 為相加作用 毒效比率 1 為增效作用的標準進行混配劑協(xié)同增效作用評價 22 實 際抑菌率 對照菌落直徑 處理菌落直徑 對照菌落直徑 5 100 混劑理論抑制率 單劑 A 實際抑制率 單劑 A 農(nóng)藥所占比例 單劑 B 實際抑制率 單劑 B 所占比例 毒效比率 實際抑菌率 預(yù)期抑菌率 1 2 4 不同藥劑對鏈格孢菌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 在確定最佳配比的基礎(chǔ)上 根據(jù)各藥劑的 EC 50 值 分別配制 成 50 倍有效中濃度 EC 50 的母液 再按 1 2 3 中篩選出最佳配比進行混配 作為最大濃度 然后按照 1 2 等比稀釋方法用無菌水稀釋成 5 個系列梯度 將混配藥液按 1 2 1 的方法制成含藥培養(yǎng)基 并將菌餅接入 置于同樣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 按照 1 2 2 的方法求出毒力回歸方程 EC 50 根據(jù) Sun 和 Johnson 23 以其中一 個單劑作為標準藥劑按下列公式計算單劑和混劑的毒力指數(shù) 然后計算共毒系數(shù) Co Toxicity Coefficient CTC 進一步判定混配劑的增效與否 單劑的毒力指數(shù) TI 標準殺菌劑的 EC 50 供試單劑的 EC 50 混合藥劑實際毒力指數(shù) ATI 標準殺菌劑的 EC 50 供試單劑的 EC 50 100 混合藥劑毒力指數(shù) TTI A 藥劑毒力指數(shù) A 藥劑在混劑中所占比例 B 藥劑毒力指數(shù) B 藥劑在混劑中所占比例 共毒系數(shù) CTC 混合藥劑實際毒力指數(shù) 混合藥劑理論毒力指數(shù) 100 增效判定標準如下 當 CTC 120 為增效作用 80 CTC 120 為相加作用 CTC 80 為拮抗作用 1 2 5 不同藥劑混配對鏈格孢菌的離體防效測定 選用 1 2 4 中已確定具有增效作用的單劑根據(jù)其有效中 質(zhì)量濃度 EC 50 分別配制藥液 再按照 1 2 3 中篩選出的混配劑最佳配比配制 混配劑的濃度為各單劑 的 EC 50 乘以其在混配劑中所占比例之和 各單劑則按照表 1 推薦濃度稀釋 50 倍配制成藥液 備用 用離 體葉片法 24 25 測定對百合葉斑病的防效 選用大小一致 健康的蘭州百合種球 種植于裝有滅菌土壤的營 養(yǎng)缽中 置于人工氣候室 培育幼苗 備用 保護作用測定 取上述盆栽百合幼苗的頂部葉片 放入 75 酒精中消毒 1 min 用無菌水清洗后用濾 紙將水分吸干 將葉片放入上述配制的各混配劑和單劑藥液內(nèi) 浸泡 3 min 后取出 用無菌濾紙吸干多余 藥液 按照姜玉玲等 19 的方法消毒晾干后在鏈格孢菌落邊緣用打孔器打去直徑為 5 mm 的菌餅放在百合葉 片中間 在氣候箱中培養(yǎng) 4 d 后測量病斑直徑 按下式計算防治效果 1152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40 卷 治療作用測定 與保護作用測定方法相同每皿放置 4 片葉片 重復(fù) 3 次 培養(yǎng) 36 h 后 將葉片取出放 入上述藥液中浸泡 3 min 培養(yǎng)和測定按保護作用測定方法進行 并按下式計算防治效果 26 防治效果 對照病斑直徑 處理病斑直徑 對照病斑直徑 菌餅直徑 100 1 2 6 不同藥劑混配對百合葉斑病防病持效期測定及安全性評價 采用陳應(yīng)娥等 16 的方法配制孢子懸浮 液 用血球計數(shù)板鏡檢計算孢子濃度 并稀釋至濃度為 1 10 9 孢子 mL 27 備用 將 1 2 5 中配制的混配劑及單劑 采用噴霧法噴霧處理盆栽的蘭州百合幼苗 噴霧量以葉面完全濕潤 為宜 以無菌水處理為對照 每個處理 45 盆 鏈格孢菌孢子懸浮液分別于處理后 3 5 7 9 11 d 用噴 霧法進行接種 并做好標記 重復(fù) 3 次 每個處理 3 盆 置于 25 相對濕度 60 光周期 16L 8D 的 人工氣候室中培養(yǎng) 培養(yǎng) 1 3 5 7 9 11 d 后調(diào)查發(fā)病和百合生長情況 確定是否產(chǎn)生藥害 并根據(jù) 以下分級標準 計算病情指數(shù)及防病效果 28 29 病害分級標準如下 0 級 百合葉片未出現(xiàn)病斑 1 級 葉片上病斑面積占總面積的 10 00 以下 2 級 葉片上病斑面積占總面積的 10 01 20 00 3 級 葉片 上病斑面積占總面積的 20 01 30 00 4 級 葉片上病斑面積占總面積的 30 01 50 00 5 級 葉片 上病斑面積占總面積的 50 00 以上 病情指數(shù) 病級數(shù) 該病級葉片數(shù) 最大病級數(shù) 調(diào)查總?cè)~片 數(shù) 100 防治效果 對照組病情指數(shù) 處理組病情指數(shù) 對照病情指數(shù) 100 1 2 7 不同藥劑混配對蘭州百合葉斑病的田間防治效果 試驗于 2023 年 4 月 20 日開始 試驗地點設(shè)在甘 肅農(nóng)業(yè)大學試驗田內(nèi) 壟長為 1 m 該試驗地土質(zhì)為壤土 地勢平坦 土壤肥力一致 劃分為 24 個小區(qū) 小區(qū)面積為 4 m 2 澆足水后 3 d 將蘭州百合種球種于試驗田中 株行距為 15 cm 30 cm 定期澆水 除 草管理 用 1 2 6 中同樣方法配制濃度為 1 10 9 孢子 mL 的孢子懸浮液 備用 在接種的前 4 d 向試驗田間灌 足水 接種當日 6 月 11 日 的下午 18 00 以噴霧方式將鏈格孢分生孢子懸浮液接種于百合幼苗上 直 到分生孢子懸浮液將葉面完全濕潤為宜 共接種處理 480 株 病原菌孢子侵染發(fā)病后 按照隨機排列的方 法 做好藥劑標記 施藥前根據(jù) 1 2 6 中分級標準調(diào)查發(fā)病情況 36 h 后用 1 2 5 中配制的一定濃度各混配 劑 單分別噴霧處理百合幼苗 對照噴施等量無菌水 每隔 7 d 噴霧處理 1 次 連續(xù)施藥 3 次 防治效果調(diào)查 在施藥前以及每次施藥后 7 d 按照 1 2 6 中病害分級標準調(diào)查百合幼苗的發(fā)病情況 每株調(diào)查 20 個葉片 每小區(qū)隨機調(diào)查 40 株 共 800 個葉片 并按 1 2 6 中的公式統(tǒng)計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田 間防治效果 1 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用 Excel 2010 進行整理 使用 SPSS 25 0 進行卡方檢驗 probit 分析 差異顯著性檢驗運用 Duncan 氏新復(fù)極差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不同藥劑對鏈格孢菌的抑菌作用測定 如表 3 所示 4 種藥劑對鏈格孢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且處理組的菌落直徑與對照組有極顯著差 異 4 種藥劑抑菌率均在 60 以上 500 g L 異菌脲 SC 70 霉靈 SP 80 代森錳鋅 WP 對鏈格孢菌抑 制作用相同 抑菌率均為 100 均比 86 2 氧化亞銅 WP 高 13 16 2 2 不同藥劑對百合葉斑病病原菌室內(nèi)活性比較 室內(nèi)活性比較結(jié)果 表 4 表明 4 種藥劑對鏈格孢菌的抑菌活性有一定差異 500 g L 異菌脲 SC 對鏈 格孢菌的抑菌活性最好 EC 50 為 0 492 g mL 86 2 氧化亞銅 WP 的 EC 50 最高 對病原菌抑制作用最低 4 種藥劑的毒力回歸方程中 86 2 氧化亞銅 WP 的斜率較大 說明鏈格孢菌對 86 2 氧化亞銅 WP 的敏感性較 高 對 500 g L 異菌脲 SC 70 霉靈 SP 和 80 代森錳鋅 WP 敏感性較低 經(jīng)過卡方檢驗卡方值 7 81 P 0 05 df 3 表明藥劑濃度對數(shù)與抑菌率的幾率值之間存在回歸關(guān)系 毒力回歸方程符合實際 2 3 不同藥劑混配對百合葉斑病病原菌最佳配比的篩選 通過測定結(jié)果表明 86 2 氧化亞銅 WP 70 霉靈 SP 6 4 7 3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 錳鋅 WP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86 2 氧化亞銅 WP 500 g L 異菌脲 SC 6 4 第 5 期 李夢等 86 2 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與化學農(nóng)藥混配對百合葉斑病的防治效果評價 1153 表 3 不同藥劑對蘭州百合葉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4 d Table 3 Inhibitory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pathogens of leaf spot disease of Lanzhou lily 4 d 藥劑名稱 Fungicide name 濃度 Concentration g mL 菌落直徑 Colony diameter mm 抑菌率 Inhibitory rate 86 2 氧化亞銅 cuprous oxide WP 1250 12 17 0 60 b 86 84 b 500 g L 異菌脲 iprodione SC 2500 5 00 0 00 c 100 00 a 70 霉靈 hymexazol SP 714 5 00 0 00 c 100 00 a 80 代森錳鋅 mancozeb WP 2000 5 00 0 00 c 100 00 a 對照 CK 59 50 0 50 a 注 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 標準差表示 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經(jīng) Duncan 氏新復(fù)極差法檢驗在 0 05 水平上差異顯著 Note Data were presented as mean SE data with the different lowercases letter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 05 levels respectively 表 4 不同藥劑對鏈格孢菌室內(nèi)活性比較 Table 4 Comparison of indoor activit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to A alternata 藥劑名稱 Fungicide name 斜率 標準誤 Slope SE 相關(guān)系數(shù)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EC 50 g mL 卡方值 2 df 3 86 2 氧化亞銅 cuprous oxide WP 2 401 0 167 0 993 203 172 176 013 232 488 3 334 500 g L 異菌脲 iprodione SC 1 496 0 095 0 994 0 492 0 381 0 601 0 690 70 霉靈 hymexazol SP 1 645 0 196 0 979 18 835 14 493 22 554 4 835 80 代森錳鋅 mancozeb WP 1 360 0 057 0 997 23 994 17 867 30 016 0 211 表 5 不同藥劑混配對鏈格孢菌的毒效比率 Table 5 Toxic effect ratio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mixed to A alternata 86 2 氧化亞銅 WP 70 霉靈 SP cuprous oxide 86 2 WP hymexazol 70 SP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錳鋅 WP cuprous oxide 86 2 WP mancozeb 80 WP 86 2 氧化亞銅 WP 500 g L 異菌脲 SC cuprous oxide 86 2 WP iprodione 500 g L SC 比例 Proportion 實際抑菌率 Actual inhibition rate 理論抑菌率 Theoretical inhibition rate 毒效比率 Toxicity ratio 實際抑菌率 Actual inhibition rate 理論抑菌率 Theoretical inhibition rate 毒效比率 Toxicity ratio 實際抑菌率 Actual inhibition rate 理論抑菌率 Theoretical inhibition rate 毒效比率 Toxicity ratio 0 10 95 97 95 97 1 00 91 09 91 09 1 00 92 24 92 24 1 00 1 9 85 06 95 67 0 89 82 18 91 28 0 90 83 61 92 31 0 91 2 8 93 97 95 37 0 99 94 54 91 47 1 03 81 97 92 39 0 89 3 7 93 97 95 07 0 99 97 13 91 66 1 06 85 79 92 46 0 93 4 6 94 54 94 77 1 00 96 26 91 85 1 05 84 70 92 54 0 92 5 5 93 97 94 48 0 99 98 85 92 04 1 07 90 54 92 61 0 98 6 4 96 84 94 18 1 03 98 56 92 22 1 07 96 18 92 68 1 04 7 3 97 13 93 88 1 03 97 70 92 41 1 06 97 00 92 76 1 05 8 2 92 53 93 58 0 99 97 99 92 60 1 06 98 63 92 83 1 06 9 1 93 39 93 28 1 00 99 14 92 79 1 07 100 00 92 91 1 08 10 0 92 98 92 98 1 00 92 98 92 98 1 00 92 98 92 98 1 00 7 3 8 2 9 1 的混配比例下 毒效比率均大于 1 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 其他藥劑在不同配比下 毒效比率 均等于或小于 1 表現(xiàn)為相加或拮抗作用 表 5 圖 1 3 2 4 不同藥劑混配對百合葉斑病病原菌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 86 2 氧化亞銅 WP 70 霉靈 SP 7 3 混配后 EC 50 為 22 29 g mL CTC 為 237 03 表現(xiàn)為增 效作用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錳鋅 WP 2 8 7 3 9 1 混配后 EC 50 分別為 21 48 37 58 95 68 g mL CTC 分別為 134 25 169 05 127 89 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 表 6 1154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40 卷 圖 1 86 2 氧化亞銅 WP 與 70 霉靈 SP 混配對鏈格孢菌的抑制作用 4 d Fig 1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mixture of cuprous oxide 86 2 WP and hymexazol 70 SP of A alternata 4 d 圖 2 86 2 氧化亞銅 WP 與 80 代森錳鋅 WP 混配對鏈格孢菌的抑制作用 4 d Fig 2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mixture of cuprous oxide 86 2 WP and mancozeb 80 WP of A alternata 4 d 圖 3 86 2 氧化亞銅 WP 與 500 g L 異菌脲 SC 混配對鏈格孢菌的抑制作用 4 d Fig 3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mixture of cuprous oxide 86 2 WP and iprodione 500 g L SC of A alternata 4 d 2 5 不同藥劑混配對蘭州百合葉斑病室內(nèi)防效 通過室內(nèi)防效測定試驗 各混配劑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防效均在 61 和 54 以上 其中 86 2 氧化亞 銅 WP 與 70 霉靈 SP 按 7 3 混配后防治效果最好 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防效分別為 86 13 和 78 21 與 86 2 氧化亞銅 WP 相比防效提高了 4 01 4 92 與 70 霉靈 SP 相比提高了 6 80 9 18 且 86 2 氧化亞銅 WP 與 70 霉靈 SP 7 3 混配劑與兩個單劑的防效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而 86 2 氧化 亞銅 WP 與 80 代森錳鋅 WP 按 2 8 7 3 9 1 混配后防效較差 保護作用和防治效果在 54 62 72 27 之間 低于其各自單劑的防效 且存在顯著差異 圖 4 表 7 第 5 期 李夢等 86 2 氧化亞銅可濕性粉劑與化學農(nóng)藥混配對百合葉斑病的防治效果評價 1155 表 6 不同藥劑混配對鏈格孢菌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 Table 6 Evaluation of synergistic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mixed to A alternata 藥劑名稱 Fungicide name 比例 Proportion 毒力回歸方程 Regression equation EC 50 g mL 共毒系數(shù) CTC Regression equation 評價 Evaluation 6 4 y 1 7393x 2 2424 38 50 109 26 相加 86 2 氧化亞銅 WP 70 霉靈 SP cuprous oxide 86 2 WP hymexazol 70 SP 7 3 y 1 4634x 3 0273 22 29 237 03 增效 2 8 y 1 3314x 3 2264 21 48 134 25 增效 3 7 y 1 8889x 1 7101 55 17 58 70 拮抗 4 6 y 1 7335x 1 9941 54 20 68 10 拮抗 5 5 y 2 0256x 1 4175 58 70 73 09 拮抗 6 4 y 2 2775x 0 5886 86 49 59 22 拮抗 7 3 y 1 4653x 2 6922 37 58 169 05 增效 8 2 y 2 0862x 0 9960 83 07 100 68 相加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錳鋅 WP cuprous oxide 86 2 WP mancozeb 80 WP 9 1 y 2 9651x 0 8733 95 68 127 89 增效 6 4 y 1 7528x 2 2641 36 38 3 36 拮抗 7 3 y 1 9623x 1 9489 35 88 4 53 拮抗 8 2 y 2 6657x 0 3625 54 92 4 42 拮抗 86 2 氧化亞銅 WP 500 g L 異菌脲 SC cuprous oxide 86 2 WP iprodione 500 g L SC 9 1 y 2 8438x 0 1724 65 89 7 30 拮抗 86 2 氧化亞銅 cuprous oxide WP 10 0 y 2 4010 x 0 5412 203 17 70 霉靈 hymexazol SP 0 10 y 1 6451x 2 9024 18 84 80 代森錳鋅 mancozeb WP 0 10 y 1 3601x 3 1230 23 99 500 g L 異菌脲 iprodione SC 0 10 y 1 4959x 5 4662 0 49 A 保護作用 Protective effect B 治療作用 Therapeutic effect a 86 2 氧化亞銅 WP 70 霉靈 SP 7 3 cuprous oxide 86 2 WP hymexazol 70 SP 7 3 b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錳鋅 WP2 8 cuprous oxide 86 2 WP mancozeb 80 WP 2 8 c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錳鋅 WP 7 3 cuprous oxide 86 2 WP mancozeb 80 WP 7 3 d 86 2 氧化亞銅 WP 80 代森錳鋅 WP 9 1 cuprous oxide 86 2 WP mancozeb 80 WP 9 1 e 86 2 氧化 亞銅 WP cuprous oxide 86 2 WP f 70 霉靈 SP hymexazol 70 SP g 80 代森錳鋅 WP mancozeb 80 WP h 對照 CK 圖 4 不同藥劑混配對蘭州百合葉斑病的防治效果 Fig 4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mixed with Lanzhou lily leaf spot disease 2 6 不同藥劑混配對蘭州百合葉斑病防病持效期安全性測定 用各混配劑及其單劑處理蘭州百合幼苗不同時間后接種鏈格孢菌結(jié)果表明 氧 7 3 80 代森錳鋅 WP 86 2 氧化亞銅 WP 有較好的防病效果 對藥后 3 d 接種的鏈格孢菌的防效在 63 00 以上 藥后 7 d 防效最高 分別為 80 00 75 00 72 68 混配劑氧 7 3 和 80 代森錳鋅 WP 的持效期為 7 d 對 藥后第 11 d 接種病原菌的防效仍大于 51 各混配劑與各自單劑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表 8 安全性測定 表明 各混配劑噴霧處理百合幼苗 藥后 1 3 5 7 9 11 d 觀察 不同混配劑防治蘭州百合葉斑病試 驗中各處理百合植株葉色正常 長勢良好 與對照相比沒有發(fā)生藥害 說明供試藥劑在試驗劑量范圍內(nèi)對 蘭州百合安全 1156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40 卷 表 7 不同藥劑混配對蘭州百合葉斑病室內(nèi)離體葉片的防治效果 Table 7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the control of isolated leaves of Lanzhou lily leaf spot disease 保護作用 Protective effect 治療作用 Therapeutic effect 藥劑名稱 Fungicide name 病斑直徑 Disease spot diameter mm 防治效果 Control efficacy 病斑直徑 Disease spot diameter mm 防治效果 Control efficacy 氧 C H 7 3 5 52 0 13 b 86 13 a 5 85 0 09 c 78 21 a 86 2 氧化亞銅 cuprous oxide WP 5 65 0 02 a 82 67 b 6 00 0 05 b 74 36 b 70 霉靈 hymexazol SP 5 74 0 11 a 80 27 b 6 13 0 07 a 71 03 c 氧 代 C M 2 8 6 12 0 05 a 70 13 b 6 53 0 10 a 60 77 b 86 2 氧化亞銅 cuprous oxide WP 5 65 0 02 b 82 67 a 6 00 0 05 b 74 36 a 80 代森錳鋅 mancozeb WP 5 63 0 01 b 83 20 a 5 98 0 11 b 74 87 a 氧 代 C M 7 3 6 43 0 10 a 61 87 b 6 77 0 14 a 54 62 b 86 2 氧化亞銅 cuprous oxide WP 5 65 0 02 b 82 67 a 6 00 0 05 b 74 36 a 80 代森錳鋅 mancozeb WP 5 63 0 01 b 83 20 a 5 98 0 11 b 74 87 a 氧 代 C M 9 1 6 04 0 08 b 72 27 b 6 39 0 20 b 64 36 b 86 2 氧化亞銅 cuprous oxide WP 5 65 0 02 c 82 67 a 6 00 0 05 c 74 36 a 80 代森錳鋅 mancozeb WP 5 63 0 01 c 83 20 a 5 98 0 11 c 74 87 a 對照 CK 8 75 0 10 a 8 90 0 05 a 注 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 標準誤 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大寫和小寫字母分別表示經(jīng) Duncan 氏新復(fù)極差法檢驗在 0 05 水平上差異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