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D25與嘧環(huán)·咯菌腈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增效作用.pdf
38 4 860 867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2 年 8 月 收稿日期 2022 07 11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 2019YFD1002000 吉林省科技發(fā)展計劃資助項目 20200703019ZP 作者簡介 黃鑫 碩士研究生 E mail huangxin3508 通信作者 張浩 教授 E mail haozhang100 王迎春 副研究 員 E mail wyc13943450028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2 04 018 生防菌 D25與嘧環(huán) 咯菌腈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增效作用 黃 鑫 1 鄭麗寧 1 顧學虎 1 許煊煒 2 張 浩 1 王迎春 3 1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長春 130118 2 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人參鹿茸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 長春 130118 3 吉林省白城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白城 137000 摘要 為了篩選獲得生防菌 D25 與殺菌劑的復(fù)配制劑 降低殺菌劑用量并提高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本 文采用含毒介質(zhì)法測定了 12 種殺菌劑對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內(nèi)毒力 并用平板計數(shù)法測定抑菌作用較好的 殺菌劑與生防菌 D25 的生物相容性 采用毒性比率篩選出殺菌劑與生防菌 D25 復(fù)配的最佳比例 并通過 盆栽試驗進一步驗證生防菌 D25 與殺菌劑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效 結(jié)果表明 12 種殺菌劑中 枯草芽 胞桿菌和哈茨木霉對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高 EC 50 值分別為 4 564 10 5 和 0 021 mg L 嘧環(huán) 咯菌腈對 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較強 EC 50 值達 0 043 mg L 植物源殺菌劑香芹酚和苦參 蛇床素對番茄灰霉病菌的毒 力最低 EC 50 值分別為 12 469 和 19 220 mg L 生物相容性試驗結(jié)果表明 嘧環(huán) 咯菌腈與生防菌 D25 有較 好的生物相容性 0 043 mg L 嘧環(huán) 咯菌腈與 7 10 4 CFU mL 的生防菌 D25 以 5 5 體積比進行復(fù)配時 毒 性比率可達 1 3943 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 盆栽試驗中預(yù)防處理組的防效達 72 29 比兩種單劑的防效分別提 高了 19 26 和 29 29 治療處理組的防效達 61 57 相比兩種單劑的防效分別提高了 15 40 和 21 23 綜上所述 生防菌 D25 與嘧環(huán) 咯菌腈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在不降低防病效果的情況下 可減少嘧環(huán) 咯菌腈的施藥量達 50 具有很大應(yīng)用潛力 關(guān) 鍵 詞 生防菌 番茄灰霉病菌 聯(lián)合毒力 增效作用 中圖分類號 S471 S436 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 9261 2022 04 0860 08 Synergistic Effect of a Biocontrol Bacterium D25 and Cyprodinil Fludioxonil on the Control of Tomato Gray Mold HUANG Xin 1 ZHENG Lining 1 GU Xuehu 1 XU Xuanwei 2 ZHANG Hao 1 WANG Yingchun 3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 Ginse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Changchun 130118 China 3 Baich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icheng 137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fungicide complex composed of biocontrol bacterium D25 and chemical fungicide to improve the biocontrol efficacy on tomato gray mold as well as reducing the dosage of chemical fungicides toxicity of 12 fungicide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was firstly tested in vitro by toxic medium method Bio compatibility between fungicides with strong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biocontrol bacterium D25 was determined by plate counting method Optimal ratio of fungicides and biocontrol bacteriun D25 was screened by the toxicity ratio and control efficacy of the complex in suppressing tomato gray mold was further tested in p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12 fungicides Bacillus subtilis and Trichoderma harzianum had the strongest toxicity against B cinerea with EC 50 values of 4 564 10 5 mg L and 0 021 mg L respectively Cyprodinil fludioxonil had better toxicity with EC 50 value of 0 043 mg L Two botanical fungicides carvacrol and matrine osthol had the lowest toxicity with EC 50 values of 12 469 mg L and 19 220 mg L respectively Biocompa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第 4 期 黃鑫等 生防菌 D25 與嘧環(huán) 咯菌腈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增效作用 861 no negative effect was found between cyprodinil fludioxonil and bio control bacterium D25 The complex of cyprodinil fludioxonil 0 043 mg L and bio control bacterium D25 7 10 4 CFU mL at a volume ratio of 5 5 performed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the toxicity ratio of 1 3943 In the pot experimen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the prevention group reached 72 29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dividual fungicide by 19 26 and 29 29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reached 61 5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dividual fungicide by 15 40 and 21 23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io control bacterium D25 and cyprodinil fludioxonil had a synergistic effect against B cinerea which reduced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cyprodinil fludioxonil by 50 without reducing the control efficacy on tomato gray mold and had great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in field Key words biocontrol bacterium Botrytis cinerea combined virulence synergistic effect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 灰霉病菌致病能力較強 一旦侵入番茄組織就會迅速讓植株產(chǎn)生病狀并能夠快速產(chǎn)生新的分生孢子進行多次侵染 1 低溫 高濕有 利于該病害的發(fā)生 2 在春冬季節(jié)易發(fā)生 甚至暴發(fā) 可導(dǎo)致果實減產(chǎn) 20 30 病害發(fā)生嚴重時可減 產(chǎn) 50 60 3 該病害在番茄產(chǎn)后貯存和運輸過程中依然可以發(fā)生 一旦條件適宜 番茄灰霉病菌就會 大量繁殖導(dǎo)致果實腐爛 進而造成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 4 目前 噴施化學農(nóng)藥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主要方法 5 但長期大量使用殺菌劑會產(chǎn)生一系列問題 如 危害人類健康 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使灰霉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等 紀明山等 6 報道從遼寧省田間采集的番茄灰霉 病菌對腐霉利的抗性頻率已經(jīng)達到 84 84 對嘧霉胺的抗性頻率已高達 100 馮寶珍等 7 報道山西運城 地區(qū)的番茄灰霉病對啶酰菌胺的抗性頻率已經(jīng)達到 77 14 篩選高效 低毒防治藥劑和防治方法成為目前 生產(chǎn)中防治番茄灰霉病急需解決的問題 8 生防菌具有低毒 高效等特點 目前已經(jīng)被廣泛研究 但因其 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 防治效果不穩(wěn)定 使得其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受到限制 9 部分殺菌劑對真菌的抑制作 用強 對細菌幾乎無抑制作用 因而采用生防細菌與殺菌劑復(fù)配可能是一種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措施 10 前人研究表明部分化學殺菌劑與生防菌聯(lián)合使用可在降低農(nóng)藥使用量的同時提高防效 如王兵 11 報道以 25 氰烯菌酯與綠色木霉 LZT 3 聯(lián)合使用防治水稻惡苗病 以 25 嘧菌酯與長枝木霉 CZT 2 聯(lián)合使用防治 紋枯病 以 50 醚菌酯與枯草芽胞桿菌 ZKC 1 聯(lián)合使用防治胡麻斑病和稻瘟病有明顯的增效效果 其抑 菌率分別可達 94 96 86 82 和 95 00 陳美云 12 將枯草芽胞桿菌 LV 與 99 噁霉靈聯(lián)合使用對生姜莖 基腐病的防病效果可達到 77 32 同時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張萌等 13 使用熒光假單胞菌 YG 1 與啶酰菌 胺聯(lián)合使用防治番茄灰霉病 可減少一半施藥量且防效可達 71 31 較啶酰菌胺單劑提高了 22 45 Ji 等 14 將氟醚菌酰胺與甲基營養(yǎng)型芽胞桿菌 TA 1 聯(lián)合使用 使田間番茄灰霉病發(fā)病率降低 20 左右 生防 菌和化學殺菌劑復(fù)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用藥量過多導(dǎo)致病原菌抗藥性急劇增長和生防菌見效慢的問題 生防菌 D25 是從番茄根際土壤中分離得到的菌株 屬于泛菌屬 對番茄灰霉病有較強防治作用 15 為 了減少化學殺菌劑用量 同時提高生防菌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從 12 種殺菌劑中篩選出與生防菌 D25 具有 較好生物相容性的殺菌劑 明確了復(fù)配的最適配比及其防病效果 為番茄灰霉病的科學防治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 1 試驗材料 供試菌株 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 和泛菌 Pantoea jilinensisD25 由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藥生測實驗 室分離保存 PDA 培養(yǎng)基 馬鈴薯 200 0 g 葡萄糖 20 0 g 瓊脂 20 0 g 蒸餾水 1000 mL LB 培養(yǎng)基 胰蛋白胨 10 0 g 酵母浸粉 5 0 g 氯化鈉 10 0 g 瓊脂 15 0 20 0 g 蒸餾水 1000 mL 供試番茄品種 京丹綠寶石 2 號 由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提供 供試殺菌劑見表 1 862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8 卷 表 1 供試殺菌劑 Table 1 The tested fungicides 編號 Number 殺菌劑 Fungicide 生產(chǎn)廠家 Manufacturer 1 14 啶菌噁唑 咯菌腈 SC 山東省青島奧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30 啶酰 咯菌腈 SC 深圳諾普信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 3 27 啶酰 嘧菌酯 SC 江陰蘇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4 40 咯菌腈 異菌脲 SC 福建新農(nóng)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 40 啶酰 異菌脲 SC 青島小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 50 異菌 腐霉利 SC 陜西億農(nóng)高科藥業(yè)有限公司 7 62 嘧環(huán) 咯菌腈 WG 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8 38 唑醚 啶酰菌 WG 江西正邦作物保護股份有限公司 9 100 億 CFU g 枯草芽胞桿菌 WP 山東濰坊雙星農(nóng)藥有限公司 10 3 億 CFU g 哈茨木霉菌 WP 美國拜沃股份有限公司 11 1 5 苦參 蛇床素 AS 山西德威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5 香芹酚 SL 山西德威本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2 試驗方法 1 2 1 不同殺菌劑對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 采用含毒介質(zhì)法 16 測定 12 種殺菌劑對番茄灰霉病 菌的抑制率 向冷卻至 50 的 PDA 培養(yǎng)基中加入配制好的不同濃度梯度的藥液 表 2 混合均勻后倒 板 對照組平板使用無菌水制備 將直徑為 5 0 mm 的番茄灰霉病菌餅接種在制備好的含藥 PDA 平板中央 每個濃度重復(fù) 3 次 于 25 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 5 7 d 后測量真菌菌落直徑 計算抑菌率 17 18 抑制率 對照菌落直徑 處理菌落直徑 對照菌落直徑 菌餅直徑 100 表 2 殺菌劑的濃度梯度 Table 2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fungicide 濃度梯度 Concentration gradient 殺菌劑 Fungicide 1 2 3 4 5 單位 unit 枯草芽胞桿菌 10 3 10 4 10 5 10 6 10 7 哈茨木霉菌 10 3 10 4 10 5 10 6 10 7 CFU mL 嘧環(huán) 咯菌腈 0 025 0 05 0 1 0 2 0 4 啶酰 咯菌腈 0 025 0 05 0 1 0 2 0 4 啶菌噁唑 咯菌腈 0 025 0 05 0 1 0 2 0 4 唑醚 啶酰菌 0 025 0 05 0 1 0 2 0 4 啶酰 異菌脲 0 25 0 5 1 2 4 咯菌腈 異菌脲 0 25 0 5 1 2 4 異菌 腐霉利 0 25 0 5 1 2 4 啶酰 嘧菌酯 0 25 0 5 1 2 4 香芹酚 4 8 16 32 64 苦參 蛇床素 4 8 16 32 64 mg L 注 表中濃度為培養(yǎng)基中最終濃度 Note The concentration in above table was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 1 2 2 泛菌 D25 與殺菌劑相容性測定 對番茄灰霉病菌毒力較高的殺菌劑 測定其與泛菌 D25 的相容 性 采用混和平板法測定微生物殺菌劑與泛菌 D25 的相容性 19 具體方法如下 向已冷卻至 50 左右 的 90 mL PDA 培養(yǎng)基中加入 10 mL OD 600 1 48 的泛菌 D25 菌懸液 混和均勻后倒板 然后分別吸取配 第 4 期 黃鑫等 生防菌 D25 與嘧環(huán) 咯菌腈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增效作用 863 置好的 10 L 枯草芽胞桿菌和哈茨木霉菌菌液點在平板中央 28 黑暗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 48 h 后觀察 有無抑菌圈出現(xiàn) 采用平板計數(shù)法測定泛菌 D25 與化學殺菌劑的相容性 在 LB 平板中加入化學殺菌劑 使其終濃度為 50 100 150 200 250 mg L 將 1 mL OD 600 1 48 的泛菌 D25 菌液進行 10 倍系列稀釋 6 次 取 100 L 稀釋后的菌懸液均勻涂布于 LB 平板上 以無菌水為對照 28 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 48 h 后測定泛菌 D25 的菌落數(shù) 計算每毫升菌液 D25 的存活量 每組重復(fù) 3 次 采用 DPS 軟件統(tǒng)計分析生 物相容性 1 2 3 泛菌 D25 與殺菌劑復(fù)配比例篩選 根據(jù) 12 種殺菌劑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結(jié)果以及泛菌 D25 與殺菌劑間 的相容性試驗結(jié)果 選擇對番茄灰霉病菌毒力最高且對泛菌 D25 菌體生長影響最小的嘧環(huán) 咯菌腈與泛菌 D25 進行復(fù)配 為能夠清晰地看出復(fù)配劑對番茄灰霉病菌的影響 嘧環(huán) 咯菌腈的濃度以 EC 50 0 043 mg L 進行配制 泛菌 D25 濃度同樣選擇對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在 50 左右的濃度 7 0 10 4 CFU mL 按照 嘧環(huán) 咯菌腈與 D25 的體積比 V V 10 0 9 1 8 2 7 3 6 4 5 5 4 6 3 7 2 8 1 9 0 10 進行復(fù)配比例 的篩選 根據(jù)張萌等 13 方法計算毒性比率 1 2 4 盆栽試驗 將直徑為 5 0 mm 的番茄灰霉病菌菌餅接種在制備好的 PDA 培養(yǎng)基中央 于 25 黑暗 條件下培養(yǎng) 5 7 d 后 向培養(yǎng)皿中加入 10 mL 0 5 的吐溫 80 靜置 2 min 然后將其菌絲和孢子刮下 用 4 層紗布過濾 獲得孢子懸液 采用血細胞儀計數(shù)法將濃度調(diào)至 5 10 6 孢子 mL 備用 20 番茄種子用 0 5 次氯酸鈉溶液消毒 1 min 然后用無菌水沖洗干凈 置于兩層濕濾紙間 于 28 培養(yǎng) 4 d 發(fā)芽后播種至 9 cm 10 cm 花盆中 每盆裝有 0 8 Kg 滅菌土 V 蛭石 V 土壤 1 5 所有花 盆放置在 25 30 光照 14 h d 相對濕度 70 左右的溫室中 定期澆水 待番茄幼苗長至 6 葉 期進行防病試驗 分別設(shè)置一組治療處理和一組預(yù)防處理 探究殺菌劑與泛菌 D25 復(fù)配后的效果 在 治療處理中 先將 20 mL 濃度為 5 10 6 孢子 mL 的番茄灰霉病孢子懸液均勻噴施 在番茄幼苗葉片上直 至徑流 48 h 后 分別噴施 10 mL 嘧環(huán) 咯菌腈和泛菌 D25 菌液的復(fù)配劑 體積比 5 5 10 mL 嘧環(huán) 咯 菌腈和 10 mL 泛菌 D25 各處理中嘧環(huán) 咯菌腈濃度為 0 043 mg L D25 菌液濃度為 7 10 4 CFU mL 預(yù)防處理組則先將復(fù)配劑 嘧環(huán) 咯菌腈和泛菌 D25 單劑分別噴施在番茄幼苗葉片上 48 h 后噴施濃度 為 5 10 6 孢子 mL 的番茄灰霉病孢子懸液 各藥劑濃度及用量同治療組 對照組用清水進行處理 每 個處理選取 9 盆番茄 每盆中 3 株番茄苗 共設(shè) 3 次重復(fù) 接種 5 7 d 后調(diào)查植株發(fā)病情況 病害分 級標準參照 GB T 17980 28 2000 0 級 無病斑 1 級 單葉片有病斑 3 個 3 級 單葉片有病斑 4 6 個 5 級 單葉片有病斑 7 10 個 7 級 單葉片有病斑 11 20 個 部分密集成片 9 級 單葉片有病 斑密集占葉面積四分之一以上 采用 DPS 軟件統(tǒng)計分析防治效果 病情指數(shù) 病級數(shù) 該病級植株 數(shù) 最大病級數(shù) 植株總株數(shù) 100 防治效果 對照組病情指數(shù) 處理組病情指數(shù) 對照病情指數(shù) 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12 種殺菌劑對番茄灰霉病的毒力分析 12 種殺菌劑的室內(nèi)毒力見表 3 其中枯草芽胞桿菌和哈茨木霉菌兩種微生物菌劑表現(xiàn)出較高的抑菌活 性 EC 50 值分別為 4 564 10 5 與 0 021 mg L 嘧環(huán) 咯菌腈 啶酰 咯菌腈和啶菌噁唑 咯菌腈 3 種化學殺菌 劑有較高的抑菌活性 EC 50 值分別為 0 043 0 081 和 0 093 mg L 均小于 0 1 mg L 而香芹酚和苦參 蛇床 素兩種植物源殺菌劑的抑菌活性較低 其 EC 50 值分別為 12 469 和 19 220 mg L 所以選擇枯草芽胞桿菌 哈茨木霉菌 嘧環(huán) 咯菌腈 啶酰 咯菌腈和啶菌噁唑 咯菌腈與泛菌 D25 進行生物相容性的測定 2 2 泛菌 D25 與殺菌劑的相容性分析 微生物殺菌劑與泛菌 D25 相容性測定結(jié)果表明 枯草芽胞桿菌和哈茨木霉菌對泛菌 D25 的生長有抑 制作用 生物相容性不佳 化學殺菌劑與 D25 相容性測定結(jié)果表明 在濃度為 50 mg L 的異菌脲 腐霉利和 啶酰 咯菌腈的平板上 D25 的活菌量分別為 1 14 10 9 和 1 22 10 9 CFU mL 顯著低于對照組活菌量 P 0 05 但在濃度為 50 mg L 的嘧環(huán) 咯菌腈的平板上 泛菌 D25 的活菌量為 1 67 10 9 CFU mL 與對照 無顯著差異 表 4 表明嘧環(huán) 咯菌腈與泛菌 D25 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 864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8 卷 表 3 十二種殺菌劑對番茄灰霉病毒力測定結(jié)果 Table 3 Toxicity of twelve fungicides to B cinerea 殺菌劑 Fungicide 毒力回歸方程 Virulence regression equation y 相關(guān)系數(shù)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EC 50 mg L 枯草芽胞桿菌 y 0 460 x 1 996 0 9864 4 564 10 5 哈茨木霉菌 0 448x 1 224 0 9767 0 021 嘧環(huán) 咯菌腈 y 2 475x 3 392 0 9874 0 043 啶酰 咯菌腈 1 487x 1 624 0 9834 0 081 啶菌噁唑 咯菌腈 y 1 281x 1 322 0 9823 0 093 唑醚 啶酰菌 0 936x 0 627 0 9607 0 21 啶酰 異菌脲 y 1 290 x 0 326 0 9726 0 559 咯菌腈 異菌脲 y 1 743x 0 880 0 9695 0 890 異菌 腐霉利 1 743x 0 180 0 9742 1 024 啶酰 嘧菌酯 y 1 494x 0 107 0 9894 1 513 香芹酚 1 727x 1 893 0 9659 12 469 苦參 蛇床素 y 1 659x 2 130 0 9905 19 220 表 4 三種殺菌劑對泛菌 D25 菌體生長的影響 Table 4 Effects of three fungicides on the growth of P jilinensis D25 殺菌劑 Fungicide 濃度 Concentration mg L 活菌量 Alive bacteria amount 10 8 CFU mL 50 11 40 ef 100 6 63 h 150 5 83 i 200 4 43 j 異菌脲 腐霉利 250 3 30 k 50 16 70 a 100 13 30 b 150 12 50 c 200 11 60 de 嘧環(huán) 咯菌腈 250 11 00 f 50 12 20 cd 100 11 00 f 150 10 70 200 9 23 g 啶酰 咯菌腈 250 9 17 對照 17 00 a 注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P 0 05 Note Data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5 2 3 不同比例的嘧環(huán) 咯菌腈與泛菌 D25 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嘧環(huán) 咯菌腈與泛菌 D25 不同比例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見表 5 結(jié)果表明當嘧環(huán) 咯菌腈與 泛菌 D25 體積比為 9 1 8 2 2 8 和 1 9 時 毒性比率在 0 8858 0 9567 之間 均小于 1 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 而 7 3 6 4 5 5 4 6 3 7 五個比例的毒性比率在 1 2224 1 3943 之間 均大于 1 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 其 中比例 5 5 的毒性比率最大可達 1 3943 說明在此比例下嘧環(huán) 咯菌腈與泛菌 D25 的協(xié)同作用最強 防治效 果最好 第 4 期 黃鑫等 生防菌 D25 與嘧環(huán) 咯菌腈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增效作用 865 2 4 盆栽試驗結(jié)果 將 0 043 mg L 的嘧環(huán) 咯菌腈與 7 10 4 CFU mL 泛菌 D25 按體積比 5 5 復(fù)配 進行盆栽試驗 測定其 預(yù)防和治療效果 結(jié)果 表 6 表明 預(yù)防處理組中 泛菌 D25 和嘧環(huán) 咯菌腈單劑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 果分別為 43 00 和 53 03 而復(fù)配劑可使病情指數(shù)降低至 12 82 防治效果可達 72 29 治療處理組中 泛菌 D25 和嘧環(huán) 咯菌腈單劑的防治效果略低 分別為 40 34 和 46 17 復(fù)配劑可使病情指數(shù)降低至 17 78 防治效果可達 61 57 上述結(jié)果說明 嘧環(huán) 咯菌腈和泛菌 D25 復(fù)配劑對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強 復(fù)配劑對番茄灰霉病的預(yù)防和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 表 5 嘧環(huán) 咯菌腈與泛菌 D25 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Table 5 Inhibition of the cyprodinil fludioxonil and P jilinensis D25 complex on B cinerea growth 嘧環(huán) 咯菌腈 泛菌 D25 V V 試驗抑菌率 Experimental inhibition rate 理論抑菌率 Theoretical inhibition rate 毒性比率 Toxicity ratio 10 0 49 88 3 50 d 49 88 1 0000 9 1 48 15 3 67 d 50 33 0 9567 8 2 47 29 2 11 d 50 78 0 9312 7 3 65 59 2 81 b 51 23 1 2802 6 4 70 73 1 37 a 51 68 1 3686 5 5 72 69 2 68 a 52 14 1 3943 4 6 71 40 2 62 a 52 59 1 3578 3 7 64 83 2 58 b 53 04 1 2224 2 8 47 83 2 15 d 53 49 0 8943 1 9 47 78 1 30 d 53 94 0 8858 0 10 54 39 1 89 c 54 39 1 0000 注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P 0 05 Note Data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5 表 6 復(fù)配劑對番茄灰霉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Table 6 Efficacy of cyprodinil fludioxonil and D25 complex on the control of tomato gray mold in pot experiment 處理 Treatment 處理 Treatment 病情指數(shù) Disease index 防治效果 Control efficacy 治療處理 17 78 0 64 de 61 57 嘧環(huán) 咯菌腈 泛菌 D25 預(yù)防處理 12 82 0 69 e 72 29 治療處理 24 90 1 74 bc 46 17 嘧環(huán) 咯菌腈 預(yù)防處理 21 73 0 57 cd 53 03 治療處理 27 60 0 27 b 40 34 泛菌 D25 預(yù)防處理 26 37 1 43 bc 43 00 對照組 清水處理 46 26 0 43 a 注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P 0 05 治療處理 接種病原菌 48 h 后噴施藥劑 預(yù)防處理 噴施藥劑 48 h 后接種病原菌 病原菌濃度 為 5 10 6 孢子 mL Note Data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 05 Therapeutic the fungicides was sprayed after B cinerea inoculation Prevention the fungicides was sprayed before B cinerea inocul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B cinerea was at 5 10 6 spores mL 3 討論 化學藥劑和生物藥劑復(fù)配防治植物病害已經(jīng)在實際生產(chǎn)中得到應(yīng)用 如紀兆林等 21 連續(xù) 3 年使用咪鮮 胺單劑防治桃枝枯病 發(fā)現(xiàn)藥后 35 d 防效從 55 22 下降至 15 74 而與地衣芽胞桿菌 W10 復(fù)配使用的防 治效果能夠穩(wěn)定在 30 以上 陳長卿等 22 利用甲基營養(yǎng)型芽胞桿菌 NJ13 分別與嘧菌環(huán)胺和苯醚甲環(huán)唑復(fù) 866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8 卷 配對田間人參黑斑病菌的防治效果可達 80 39 和 89 33 谷春艷等 23 利用芽胞桿菌 WH1G 與氟啶胺復(fù)配 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間防效可達 69 79 近年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遼寧 山西等地的灰霉病菌對生產(chǎn)中常用殺菌 劑已經(jīng)產(chǎn)生抗藥性 6 7 因此減少化學殺菌劑用藥量 提高防效成為生產(chǎn)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但該方面研究 非常匱乏 本研究在前期獲得新的生防菌 D25 15 基礎(chǔ)上 研究了該菌與常用殺菌劑的復(fù)配毒力和溫室防效 明確了復(fù)配制劑比例 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藥劑 明確殺菌劑的毒力以及殺菌劑與生防菌的相容性是篩選復(fù)配制劑的重要指標 本研究測定的 2 種微 生物殺菌劑對番茄灰霉病菌的 EC 50 值最低 殺菌作用強 但是兩種微生物殺菌劑在 PDA 培養(yǎng)基中抑制 泛菌 D25 的生長 可能與兩種微生物殺菌劑產(chǎn)生的抗菌代謝物同時具有殺真菌和殺細菌作用 24 有關(guān) 因而不適合與泛菌 D25 混和使用 植物源殺菌劑具有環(huán)境友好 對非靶標生物安全 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 等優(yōu)點 但試驗中使用的香芹酚和苦參 蛇床素的 EC 50 值較高 對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 作用不強 需要 使用高劑量才有可能達到較為可觀的防治效果 由于植物源殺菌劑通常以天然植物提取物 稀有植物和 高毒植物為材料 25 產(chǎn)量有限 26 因而也不適合與泛菌 D25 聯(lián)合使用 8 種化學殺菌劑中 嘧環(huán) 咯菌 腈的 EC 50 值最低 并與泛菌 D25 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 室內(nèi)毒力和盆栽試驗結(jié)果表明嘧環(huán) 咯菌腈的用 藥量在減少 50 情況下 復(fù)配制劑的防效顯著高于兩種單劑 具有很大應(yīng)用潛力 但仍需在田間進行藥 效評價 化學殺菌劑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主要藥劑 但藥劑的選擇作用容易導(dǎo)致番茄灰霉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 并 逐漸成為田間流行的優(yōu)勢群體 從而使常用的殺菌劑防效下降甚至完全失效 27 28 為能夠?qū)崿F(xiàn)番茄灰霉病 的綠色防治 需要不斷推出科學的防治方案 生防菌 D25 與殺菌劑嘧環(huán) 咯菌腈復(fù)配制劑的獲得 對番茄 灰霉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有望降低殺菌劑用量和成本 達到農(nóng)藥減施增效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 楊燕濤 國內(nèi)保護地蔬菜灰霉病侵染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shù)研究進展 J 農(nóng)藥 2003 1 6 10 2 Xu H Sun L L Wang Q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growth of tomato gray mold mycelia C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onference on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426 430 3 Zhang Q X Xing C L Li S Y et al In vitro antagonism and biocontrol effects of Paenibacillus polymyxa JY1 5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in tomato J Biological Control 2021 160 104689 4 Cao S N Yuan Y Qin Y et al The pre rRNA processing factor Nop53 regulates fungal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esis via mediating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J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8 20 4 1531 1549 5 Li Y G Cai Y N Liang Y B et al Assessment of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a biocontrol bacterium BA17 for managing postharvest gray mold of green bean caused by Botrytis cinerea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20 161 111086 6 紀明山 劉妍 朱赫 等 遼寧省番茄灰霉病菌對常用殺菌劑的抗藥性監(jiān)測與交互抗藥性 J 農(nóng)藥 2017 56 9 676 678 7 馮寶珍 李培謙 山西運城溫室番茄灰葡萄孢對啶酰菌胺的抗性 J 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 28 8 1351 1357 8 杜穎 遼寧省番茄灰霉病菌對腐霉利抗藥性機制及快速檢測技術(shù)研究 D 沈陽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8 9 李鳳芳 番茄立枯病生防細菌的篩選及其防治效果 D 南寧 廣西大學 2020 10 王永強 解淀粉芽胞桿菌 SDTB009 的分離鑒定及其對番茄枯萎病的防治研究 D 泰安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20 11 王兵 生防菌與殺菌劑聯(lián)合應(yīng)用對水稻主要病害病原菌的作用 D 大慶 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 2021 12 陳美云 防控生姜莖基腐病的生防菌與殺菌劑協(xié)同施用研究 D 泰安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19 13 張萌 翟乾行 朱承余 等 熒光假單胞菌 YG 1 與殺菌劑復(fù)配對番茄灰霉病的聯(lián)合毒力 J 中國蔬菜 2021 5 70 74 14 Ji X X Li J J Meng Z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 new fungicide fluopimomide with a biocontrol agent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TA 1 for management of gray mold in tomato J Plant Disease 2019 103 8 1991 1997 15 Zheng L N Zhang J P Wu X et al A novel biocontrol strain Pantoea jilinensis D25 for effective biocontrol of tomato gray mold causative agent Botrytis cinerea J Biological Control 2021 164 104766 16 Li Y G Xi Q X Wen S Y The research of inhibition mechanism and the application on Botrytis 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