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測定.pdf
38 4 868 873 中國生物防治學(xué)報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2 年 8 月 收稿日期 2022 06 26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 2019YFD1002000 作者簡介 田秀 碩士研究生 E mail 1419058784 通信作者 甄志先 副教授 E mail zhenzhixian 張昊 副研究 員 E mail zhanghao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2 04 002 我國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測定 田 秀 1 周連柱 2 黃曉慶 2 孔繁芳 2 王忠躍 2 甄志先 1 3 張 昊 2 1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林學(xué)院 保定 071000 2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植物保護(hù)研究所 植物病蟲害生物學(xué)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193 3 河北省林木種質(zhì)資源與森林保護(hù)重點實驗室 保定 071000 摘要 灰霉病是葡萄生產(chǎn)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嚴(yán)重影響葡萄果實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為明確葡萄灰霉病菌對四 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 本研究分別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和孢子萌發(fā)法測定了四霉素和啶酰菌胺對采自 云南省賓川縣 湖北省武漢市和遼寧省北鎮(zhèn)市 60 株葡萄灰霉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濃度 EC 50 建立了敏感性 基線 并分析了二者之間的交互抗性 結(jié)果顯示 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線分別為 0 245 和 1 115 g mL 上述葡萄灰霉病菌均對四霉素敏感 而 11 7 的菌株表現(xiàn)為啶酰菌胺抗性 并且四霉素與 啶酰菌胺之間不存在交互抗性 r 0 040 P 0 05 因此 四霉素可作為防治葡萄灰霉病的候選藥劑 研究結(jié)果對兩種殺菌劑的科學(xué)使用以及葡萄灰霉病的可持續(xù)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guān) 鍵 詞 葡萄灰霉病菌 四霉素 啶酰菌胺 敏感性 交互抗藥性 中圖分類號 S47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 9261 2022 04 0868 06 Sensitivity of Botrytis cinerea to Tetramycin and Boscalid in China TIAN Xiu 1 ZHOU Lianzhu 2 HUANG Xiaoqing 2 KONG Fanfang 2 WANG Zhongyue 2 ZHEN Zhixian 1 3 ZHANG Hao 2 1 College of Forestry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Forest Protection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Gray mold caused by Botrytis cinerea Pers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grape diseases which has influenced grape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To clarify sensitivity of B cinerea to tetramycin and boscalid we detected the 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 50 of tetramycin and boscalid against 60 isolates from Binchun Wuhan and Beizhen by mycelial growth rate and spore germination methods and analyzed the cross resis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eline sensitivity of B cinerea to tetramycin and boscalid were 0 245 and 1 115 g mL respectively All the B cinerea isolates exhibited sensitive to tetramycin while 11 7 were resistant to boscalid In addition no cross resistance was found between tetramycin and boscalid r 0 040 P 0 05 Thus tetramycin can be a candidate fungicide for gray mold control in field The results are of significance in application of fungicides and sustainable control of gray mold Key words Botrytis cinerea tetramycin boscalid sensitivity cross resistance 葡萄是世界上廣泛種植的水果之一 由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 侵染引起的灰霉病是葡萄生產(chǎn)上的主 要病害 嚴(yán)重影響葡萄果實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1 近年來 隨著設(shè)施栽培的推廣和應(yīng)用 葡萄灰霉病日趨嚴(yán)重 一般損失在 20 左右 發(fā)病嚴(yán)重時病穗率可達(dá) 40 以上 有些地區(qū)或品種甚至造成絕收 2 目前 化學(xué)防 第 4 期 田秀等 我國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測定 869 治是灰霉病田間防治的主要手段 但隨著殺菌劑的大量和高頻次使用 葡萄灰霉病菌對殺菌劑的抗性日趨 嚴(yán)重 據(jù)報道 目前該病原菌已對苯并咪唑類 二甲酰亞胺類 煙酰胺類以及咪唑類等多種殺菌劑產(chǎn)生了 抗性 3 5 亟需篩選高效安全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藥劑 啶酰菌胺屬于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殺菌劑 于 2008 年在我國登記注冊 已廣泛用于防治蔬菜 果 樹等作物的灰霉病等 6 這類藥劑主要通過抑制病原菌琥珀酸脫氫酶的活性 阻礙其能量代謝 從而抑制 病原菌的生長 7 但由于其作用位點單一 長期廣泛地使用容易產(chǎn)生田間抗性菌株 國際殺菌劑抗性委員 會 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 FRAC 已將其歸為中等至高抗性風(fēng)險殺菌劑 8 啶酰菌胺是 此類殺菌劑中的重要產(chǎn)品 故其抗性風(fēng)險備受關(guān)注 目前 已有部分地區(qū)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產(chǎn)生了抗 性 9 明確不同葡萄產(chǎn)區(qū)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 對于指導(dǎo)科學(xué)用藥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無公害 綠色和有機(jī)食品的發(fā)展 生物農(nóng)藥逐漸成為未來農(nóng)藥的發(fā)展方向之一 四霉素又稱梧寧 霉素 是一種廣譜且高效低毒的農(nóng)用抗生素類殺菌劑 四霉素不僅可以有效防治子囊菌 擔(dān)子菌和半知菌 引起的病害 10 還可以誘導(dǎo)寄主體內(nèi)苯丙氨酸解氨酶 過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防御酶系活性升高 11 從而提高寄主植物對病原菌的抗性 該藥劑在我國于 2016 年登記用于防治水稻立枯病 小麥白粉病和赤 霉病 楊樹潰瘍病等 12 目前 已發(fā)現(xiàn)四霉素對蔬菜菌核病菌 13 番茄葉霉病菌 14 及辣椒疫霉病菌 15 等 具有較好的抑菌活性及防治效果 但對灰霉病菌的防治效果報道較少 Song 等 16 研究表明四霉素對草莓 及黃瓜灰霉病均具有較好的預(yù)防和治療效果 由于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灰葡萄孢病菌存在遺傳分化 17 四霉 素對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尚不明確 云南省賓川縣 湖北省武漢市和遼寧省北鎮(zhèn)市分別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 長江中游地區(qū)和環(huán)渤海灣地區(qū) 是我國重要葡萄栽培區(qū) 18 葡萄灰霉病是各地的主要防治對象之一 隨著灰霉病菌抗藥性問題日益突出 高效安全殺菌劑的篩選對葡萄灰霉病的田間防控具有重要指導(dǎo)意義 為此 本試驗分別采用菌絲生長速 率法和孢子萌發(fā)法 檢測上述地區(qū)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 并分析兩種藥劑之間的 交互抗性關(guān)系 以期為四霉素和啶酰菌胺在防治葡萄灰霉病上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減少灰霉病造成的 經(jīng)濟(jì)損失 1 材料與方法 1 1 供試材料 1 1 1 供試病原菌 本試驗所用葡萄灰霉病菌為 2016 2017 年采集自我國云南省賓川縣 湖北省武漢市和 遼寧省北鎮(zhèn)市的葡萄主產(chǎn)區(qū)并保存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植物保護(hù)研究所葡萄病害創(chuàng)新任務(wù)實驗室的菌株 共 60 株 表 1 1 1 2 供試藥劑 四霉素 0 3 的四霉素水劑 由遼寧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啶酰菌胺 中國 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植物保護(hù)研究所農(nóng)藥中心提供的 98 5 原藥 溶于 100 的甲醇 配制成 10 mg mL 的母液 1 1 3 培養(yǎng)基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將馬鈴薯去皮 洗凈吸干水分 稱取 200 g 切成 1 cm 的土豆塊放入 1 L 去離子水中煮至熟透 用紗布過濾掉馬鈴薯 加入 20 g 葡萄糖 20 g 瓊脂 加熱并攪拌至全部溶解 加 ddH 2 O 定容至 1 L 用錐形瓶分裝后于 121 滅菌 20 min 2 水 瓊脂培養(yǎng)基 Water Agar WA 20 g 瓊脂 加 ddH 2 O 定容至 1 L 用錐形瓶分裝后于 121 滅菌 20 min 1 2 試驗方法 1 2 1 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性測定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性 四霉素敏感性檢測濃度為 0 025 0 1 0 2 0 4 0 8 和 1 g mL 將供試藥劑分別按上述比例與經(jīng)高溫滅 菌的 PDA 培養(yǎng)基混合制成所需濃度的含藥 PDA 平板 將已活化的灰霉菌接種于普通 PDA 平板上 22 下培養(yǎng) 3 d 用直徑 5 mm 的打孔器沿菌落邊緣打取菌餅 表面朝下接種于含藥 PDA 平板上 以無藥 PDA 為對照 置于 22 的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 每個處理重復(fù) 3 次 3 d 后待對照組菌落直徑達(dá)到平板的 3 4 時 采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 并計算抑制率 有效抑制中濃度 EC 50 及 EC 50 變異系數(shù) Variation factor VF 其中抑制率 對照菌落直徑 處理菌落直徑 對照菌落直徑 100 EC 50 變異系數(shù) 最大 EC 50 值 最小 EC 50 值 870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xué) 報 第 38 卷 1 2 2 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測定 采用孢子萌發(fā)法測定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 將活化好的灰霉菌株接種到 PDA 平板上培養(yǎng) 10 d 待其產(chǎn)孢后 使用無菌水將孢子洗脫 雙層紗布對孢 子懸浮液進(jìn)行過濾 并使用血球計數(shù)板在光學(xué)顯微鏡下將孢子懸浮液濃度調(diào)至 1 10 6 孢子 mL 將啶酰菌 胺按比例與 WA培養(yǎng)基充分混勻后緩慢倒入 60 mm培養(yǎng)皿中制成含藥平板 啶酰菌胺濃度分別設(shè)置為 0 25 0 5 1 5 10 和 20 g mL 在不同濃度的含藥平板上 吸取 40 L 孢子懸浮液均勻涂布開 以無藥平板 為對照 每個處理重復(fù) 3 次 在 22 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 10 h 后 用顯微鏡觀察并統(tǒng)計孢子的萌發(fā)情況 當(dāng) 孢子的芽管長度大于孢子短半徑時視為萌發(fā) 每個平板觀察 100 個孢子 按計算孢子萌發(fā)率 抑制率 EC 50 值及其變異系數(shù) 其中 萌發(fā)率 萌發(fā)孢子數(shù) 觀察孢子總數(shù) 100 抑制率 對照孢子萌 發(fā)率 處理孢子萌發(fā)率 對照孢子萌發(fā)率 100 變異系數(shù) 最大 EC 50 值 最小 EC 50 值 根據(jù)建立的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線 分析上述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抗性頻率與抗 性水平 其中抗性頻率 抗性菌株個數(shù) 菌株總數(shù) 100 抗性因子 Resistance Factor RF 菌株 EC 50 敏感基線 抗性分級標(biāo)準(zhǔn) 19 如下 RF 5 為敏感 S 5 RF 20 為低抗 20 RF 100 為中抗 RF 100 為高抗 1 2 3 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交互抗性關(guān)系 將上述 60 株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 EC 50 對數(shù)值進(jìn)行相關(guān)性分析 根據(jù)相關(guān)系數(shù) r 與 P 的值確定四霉素與啶酰菌胺之間是否存在交互抗性關(guān)系 1 2 4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 SPSS 25 0 軟件進(jìn)行下列數(shù)據(jù)分析 分別計算四霉素及啶酰菌胺對灰霉病菌菌絲生 長及孢子萌發(fā)的有效抑制中濃度 EC 50 采用 Fisher 最小顯著差檢驗比較不同地區(qū)間的平均 EC 50 之間的 差異 P 0 05 存在顯著差異 將啶酰菌胺和四霉素 EC 50 值轉(zhuǎn)換成 lgEC 50 后 采用皮爾遜相關(guān)性分析評估 二者之間的交互抗性 2 結(jié)果與分析 2 1 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性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了 60 株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性 表 1 其中四霉素抑制菌絲生長 的 EC 50 值范圍為 0 075 0 433 g mL 平均 EC 50 值為 0 245 0 065 g mL 變異系數(shù) VF 為 5 773 病菌的 EC 50 值整體呈一條單峰曲線 圖 1 正態(tài)性檢驗結(jié)果表明供試的 60 株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 EC 50 值符合正態(tài)分布 因此 該病菌群體的 EC 50 均值可作為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基線 不同地 區(qū)間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 EC 50 值無顯著差異 P 0 05 表 1 表 1 不同地區(qū)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性 Table 1 Sensitivity to tetramycin of B cinerea in different areas EC 50 g mL 地區(qū) Region 樣本數(shù) 株 Number 范圍 Range 均值 Mean 變異系數(shù) VF 云南省賓川縣 Binchuan Yunnan 20 0 184 0 433 0 256 0 072 a 2 353 湖北省武漢市 Wuhan Hubei 20 0 135 0 378 0 233 0 051 a 2 800 遼寧省北鎮(zhèn)市 Beizhen Liaoning 20 0 075 0 356 0 248 0 070 a 4 747 合計 Total 60 0 075 0 433 0 245 0 065 5 773 注 表中數(shù)值為平均值 標(biāo)準(zhǔn)差 同列相同字母表示經(jīng) Fisher 最小顯著性差異法檢測在 P 0 05 水平上差異不顯著 Note Data are mean SD Mean values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 in the colum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isher 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at P 0 05 2 2 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情況 采用孢子萌發(fā)法測定了 60 株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 表 2 其中啶酰菌胺抑制孢子萌發(fā) 的 EC 50 值范圍為 0 249 11 876 g mL 變異系數(shù) VF 為 47 695 病菌的 EC 50 值整體呈非連續(xù)性分布 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分化 部分菌株已產(chǎn)生抗藥性 通過對灰霉病菌 EC 50 值分 布頻率進(jìn)行分析 發(fā)現(xiàn)灰霉病菌的 EC 50 值主要分布在 0 25 2 64 g mL 且在該區(qū)間其敏感性頻率分布符 合正態(tài)分布 圖 2 通過對這一區(qū)間內(nèi)的菌株提取得到 41 株 通過計算求得其平均 EC 50 值為 1 115 第 4 期 田秀等 我國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測定 871 0 579 g mL 以此平均值作為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線 并且 不同地區(qū)間葡萄灰霉病菌對 啶酰菌胺的 EC 50 值無顯著差異 P 0 05 根據(jù)建立的啶酰菌胺敏感基線 發(fā)現(xiàn)上述 3 個地區(qū)的 60 株葡萄灰霉病菌中共有 7 株抗性菌株 總體 抗性頻率為 11 7 且全部為低抗菌株 其中云南賓川縣共有 3 株低抗菌株 抗性頻率為 15 其他兩個 地區(qū)均發(fā)現(xiàn)了 2 株低抗菌株 抗性頻率為 10 表明整體抗性水平較低 表 3 0 0 6 0 1 2 0 1 2 0 1 8 0 1 8 0 2 4 0 2 4 0 3 0 0 3 0 0 3 6 0 3 6 0 4 2 0 4 2 0 4 8 敏感性頻率 Sen s it iv ity freq u ency 圖 1 四霉素對 60 株葡萄灰霉病菌對的 EC 50 值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EC 50 values for tetramycin against 60 B cinerea isolates 30 0 敏感性頻率 Sen s it ivi ty freq uency 20 10 0 2 5 0 6 5 0 6 5 1 0 5 1 0 5 1 4 5 1 4 5 1 8 5 1 8 5 2 2 4 2 2 4 2 6 4 EC 50 g mL 圖 2 啶酰菌胺對 41 株葡萄灰霉病菌的 EC 50 值分布 Fig 2 Distribution of EC 50 values for Boscalid against41 B cinerea isolates 表 2 不同地區(qū)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 Table 2 Sensitivity to boscalid of B cinerea in different areas EC 50 g mL 地區(qū) Region 樣本數(shù) 株 Number 范圍 Range 均值 Mean 變異系數(shù) VF 云南省賓川縣 Binchuan Yunnan 20 0 459 8 614 2 057 2 330 a 18 767 湖北省武漢市 Wuhan Hubei 20 0 295 11 540 2 166 2 881 a 39 119 遼寧省北鎮(zhèn)市 Beizhen Liaoning 20 0 249 11 876 3 216 2 651 a 47 695 合計 Total 60 0 249 11 876 2 480 2 639 47 695 注 表中數(shù)值為平均值 標(biāo)準(zhǔn)差 同列相同字母表示經(jīng) Fisher 最小顯著性差異法檢測在 P 0 05 水平上差異不顯著 Note Data are mean SD Mean values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 in the colum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isher 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at P 0 05 表 3 不同地區(qū)葡萄灰霉病菌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分布和數(shù)量 Table 3 Distribution and number of Boscalid resistant B cinerea from different areas 地區(qū) Region 樣本數(shù) 株 Sample number 敏感菌株 株 Sensitive isolate 低抗菌株 株 Low resistant isolate 中抗菌株 株 Medium resistant isolate 高抗菌株 株 High resistant isolate 抗性頻率 Resistance frequency 云南省賓川縣 Binchuan Yunnan 20 17 3 0 0 15 湖北省武漢市 Wuhan Hubei 20 18 2 0 0 10 遼寧省北鎮(zhèn)市 Beizhen Liaoning 20 18 2 0 0 10 合計 Total 60 53 7 0 0 11 7 2 3 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交互抗性分析 將上述灰霉病菌對四霉素的 lgEC 50 值與啶酰菌胺的 lgEC 50 值進(jìn)行皮爾遜相關(guān)分析 圖 3 結(jié)果顯示 皮爾遜相關(guān)系數(shù) r 為 0 040 P 0 05 表明四霉素與啶酰菌胺的相關(guān)性未達(dá)到顯著水平 二者之間不存 在交互抗性關(guān)系 872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xué) 報 第 38 卷 3 討論 葡萄灰霉病是世界上葡萄重要病害之一 該病原菌在葡萄的生長期和貯藏期均能進(jìn)行侵染 低溫高濕 環(huán)境下容易大面積發(fā)生 造成的經(jīng)濟(jì)損失高達(dá) 50 2 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學(xué)防 治為主 由于灰葡萄孢菌具有遺傳變異大 繁殖速 率快和適合度高等特點 在連續(xù)多年單一使用某 一種殺菌劑后 極易使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及交互 抗性 20 研究發(fā)現(xiàn) 我國很多地區(qū)的葡萄灰霉病菌 已對多菌靈 腐霉利 乙霉威和嘧霉胺等產(chǎn)生了抗 藥性 甚至出現(xiàn)了 雙抗 甚至 多抗 灰霉菌菌 株 3 5 如 2021 年賈爽爽等 5 發(fā)現(xiàn)黑龍江省和云南 省葡萄灰霉病菌對多菌靈的抗性頻率接近 100 抑菌脲以及對兩種殺菌劑的多藥抗性頻率平均也 達(dá)到 70 以上 因此 該病害高效 無公害藥劑的 篩選工作也就顯得尤其重要 r 0 040 P 0 763 1 5 1 0 0 5 0 0 5 1 0 0 2 0 4 0 6 0 8 1 0 1 2 四霉素的 lgEC 50 g mL 1 lgEC 50 of tetramycin 啶酰菌胺的 lg EC 50 g mL 1 lgE C 50 of bo scalid 圖 3 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交互抗性 Fig 3 Cross resistance of B cinerea to tetramycin and boscalid 本研究表明 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線為 1 115 0 579 g mL 并且云南省 湖北省和 遼寧省等 3 個地區(qū)灰霉菌株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無顯著差異 表明啶酰菌胺對葡萄灰霉病菌具有較高的抑 菌活性 可作為后續(xù)田間抗藥性檢測的依據(jù) 本研究建立的葡萄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線低于魏佳 爽等 21 測定的番茄灰霉病菌的敏感基線 2 56 g mL 這可能與不同作物上的灰霉病菌存在變異有關(guān) 盡管本研究測定的大多數(shù)菌株對啶酰菌胺仍表現(xiàn)敏感 但田間抗藥性菌株的出現(xiàn)表明采用該藥劑防治葡萄 灰霉病具有一定的風(fēng)險性 2019 年 宋昱菲 22 檢測了山東省灰霉病菌對啶酰菌胺 吡唑萘菌胺 氟唑菌酰 胺 苯并烯氟菌唑 氟吡菌酰羥胺和氟吡菌酰胺 6 種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的抗性情況 發(fā)現(xiàn)除了啶酰菌胺 之外 灰霉病菌對其他 5 種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性 各藥劑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抗性 因此 田間使用時應(yīng)注意限制同一生長季的用藥次數(shù) 并與不同作用機(jī)制的殺菌劑交替或混合使用 以減 小對田間種群的選擇性壓力 延緩病原菌對該類藥劑的抗性發(fā)展 四霉素對灰霉病菌的毒力試驗結(jié)果顯示 四霉素抑制菌絲生長的 EC 50 值范圍為 0 075 0 433 g mL 平均 EC 50 值為 0 245 0 065 g mL 變異系數(shù)為 5 773 表明四霉素對灰霉病菌的敏感性范圍窄 23 這可 能與該類藥劑在葡萄灰霉病防治中未正式使用有關(guān) 宋瑩瑩等 24 測定了黃瓜 草莓及葡萄等不同作物上灰 霉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性 也得到了相似的結(jié)果 敏感基線 0 35 0 20 g mL 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對四 霉素表現(xiàn)出較高的敏感性 并且我們發(fā)現(xiàn)其與啶酰菌胺之間不存在交互抗性 因此 四霉素作為一種低毒 對環(huán)境安全的生物源農(nóng)藥 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具有很大的應(yīng)用潛力 可作為候選藥劑單獨或與啶酰菌胺 等其它類型的藥劑混配使用 以避免或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chǎn)生 提高防治效果 后續(xù)將進(jìn)一步通過田間藥 效試驗驗證四霉素的防治效果 為該藥劑用于葡萄灰霉病田間防治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參 考 文 獻(xiàn) 1 王忠躍 葡萄健康栽培與病蟲害防控 M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17 187 190 2 陳宇飛 文景芝 李立軍 葡萄灰霉病研究進(jìn)展 J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 2006 5 693 699 3 嚴(yán)紅 燕繼曄 王忠躍 等 葡萄灰霉病菌對 3 種殺菌劑的多重抗藥性檢測 J 果樹學(xué)報 2012 29 4 625 629 4 普繼雄 周宗山 王娜 等 彌勒市葡萄灰霉病菌對 4 種殺菌劑的抗藥性檢測 J 果樹學(xué)報 2021 38 7 1147 1152 5 賈爽爽 黃曉慶 孔繁芳 等 黑龍江和云南葡萄產(chǎn)區(qū)灰霉病菌對多菌靈和異菌脲的抗性檢測 J 植物保護(hù) 2021 47 4 239 243 6 華乃震 SDHI 類殺菌劑啶酰菌胺 J 世界農(nóng)藥 2018 40 5 9 15 7 胡偉群 病原真菌對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抗性研究進(jìn)展 J 世界農(nóng)藥 2020 42 12 1 5 8 Amiri A Heath S M Peres N A Resistance to fluopyram fluxapyroxad and penthiopyrad in Botrytis cinerea from strawberry J Plant Disease 2014 98 第 4 期 田秀等 我國葡萄灰霉病菌對四霉素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測定 873 532 539 9 余玲 劉慧平 韓巨才 等 山西灰霉菌對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測定 J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 2012 32 3 232 234 10 陳樂樂 郭貝貝 李北興 等 四霉素對番茄葉霉病菌的毒力效應(yīng)及田間防治效果 J 農(nóng)藥學(xué)學(xué)報 2017 19 3 324 330 11 鐘麗娟 趙新海 張慶華 等 四霉素誘導(dǎo)水稻對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0 38 12 6263 6264 6344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農(nóng)藥檢定所 農(nóng)藥登記數(shù)據(jù) 農(nóng)藥名稱 四霉素 EB OL 2021 7 26 13 黃學(xué)屏 宋昱菲 肖斌 等 山東省不同地區(qū)蔬菜菌核病菌對四霉素的敏感性 J 農(nóng)藥學(xué)學(xué)報 2018 20 5 601 606 14 陳樂樂 郭貝貝 李北興 等 四霉素對番茄葉霉病菌的毒力效應(yīng)及田間防治效果 J 農(nóng)藥學(xué)學(xué)報 2017 19 3 324 330 15 Ma D Zhu J He L et al Baseline sensitivity and control efficacy of tetramycin against Phytophthora capsici isolates in China J Plant Disease 2018 102 5 863 868 16 Song Y He L Chen L et al Baseline sensitivity and control efficacy of antibiosis fungicide tetramycin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16 146 2 337 347 17 陳林鳳 新疆灰霉菌遺傳多樣性及三種生防菌對灰霉菌的拮抗作用初探 D 烏魯木齊 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09 18 劉鳳之 中國葡萄栽培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J 落葉果樹 2017 49 1 1 4 19 任璐 余玲 韓巨才 等 抗啶酰菌胺蔬菜灰霉病菌突變體的誘導(dǎo)及其生物學(xué)性狀 J 植物保護(hù)學(xué)報 2014 41 1 87 92 20 Veloukas T Kalogeropoulou P Markoglou A et al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ability of Botrytis cinerea field isolates with dual resistance to SDHI and QoI fungicides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sdh B and the cyt b G143A mutations J Phytopathology 2014 104 347 356 21 Ajouz S Walker A S Fabre F et al Variability of Botrytis cinerea sensitivity to pyrrolnitrin an antibiotic produced by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J BioControl 2011 56 353 363 22 宋昱菲 山東省灰霉病菌對六種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殺菌劑的敏感性檢測及對啶酰菌胺抗性機(jī)制探究 D 泰安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9 23 魏佳爽 袁善奎 向冰峰 等 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 對 3 種殺菌劑的抗性監(jiān)測及交互抗藥性研究 J 現(xiàn)代農(nóng)藥 2021 20 1 46 49 24 宋瑩瑩 山東省灰霉病菌對常用殺菌劑的抗性監(jiān)測及對吡唑萘菌胺和四霉素的敏感性 D 泰安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6 責(zé)任編輯 呂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