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源植物波斯菊對捕食性天敵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_方艷.pdf
37 5 877 884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21 年 10 月 收稿日期 2021 08 12 基金項目 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農(nóng)業(yè)科技示范推廣項目 Z2021108 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專項 KJCX20200110 作者簡介 方艷 碩士研究生 E mail fangyan1998 通信作者 金振宇 博士 副教授 E mail ahk 731 李姝 博士 助理研究員 E mail ls baafs DOI 10 16409 ki 2095 039x 2021 07 025 蜜源植物波斯菊對捕食性天敵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 方 艷 1 2 王 杰 1 2 覃 楊 1 王 甦 2 金振宇 1 李 姝 2 1 長江大學農(nóng)學院 荊州 434025 2 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 北京 100097 摘要 蜜源植物有利于天敵昆蟲田間定殖與增效控害 是保護性生物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篩選及評價 蜜源植物對天敵的涵養(yǎng)作用 本研究比較了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a 千屈菜 Lythrum salicaria 荷蘭菊 Symphyotrichum novi belgii 與對照雜草區(qū)域的天敵 害蟲種群動態(tài) 同時評價了不同種植密度下波斯菊對 瓢蟲及蚜蟲種群數(shù)量影響 結(jié)果表明 與對照雜草區(qū)域相比 千屈菜區(qū)域內(nèi)天敵及害蟲數(shù)量均顯著較多 波斯菊區(qū)域內(nèi)天敵數(shù)量顯著較高但害蟲數(shù)量較少 優(yōu)勢天敵為捕食性瓢蟲 不同種植密度下波斯菊花帶內(nèi) 的捕食性瓢蟲和蚜蟲數(shù)量存在顯著差異 種植密度為 50 波斯菊花帶內(nèi)瓢蟲和蚜蟲數(shù)量高于種植密度 100 且兩種密度下波斯菊花帶內(nèi)益害比均顯著高于對照雜草區(qū)域 本研究初步表征 波斯菊花帶對捕食 性天敵具有較好的誘集涵養(yǎng)作用 可作為天敵優(yōu)良的蜜源植物增效害蟲生物防治 關 鍵 詞 蜜源植物帶 波斯菊 生態(tài)調(diào)控 天敵昆蟲 保護性生物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76 文獻識別碼 A 文章編號 1005 9261 2021 05 0877 08 Effect of Nectar Plant Cosmos bipinnata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FANG Yan 1 2 WANG Jie 1 2 TAN Yang 1 WANG Su 2 JIN Zhenyu 1 LI Shu 2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 Nectar plant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can support the coloniz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in filed and enhance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ectar plants on natural enemies population dynamics of natural enemies and pests in Cosmos bipinnata Lythrum salicaria Symphyotrichum novi belgii strip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atural weed area and the impact of cosmos on ladybird and aphid populations were evaluated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atural weed area the population size of natural enemies and pests in L salicaria was higher and the population size of natural enemies in cosmos strip was higher while that of the pests was less where the predatory ladybirds were the dominant natural enemies The population size of ladybirds and aphids in cosmo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planting densities higher in cosmos strip with 50 planting density than that with 100 planting density and the ratio of natural enemies to pes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osmos strips of the two planting densities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weed area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cosmos strip attracts and conserves natural enemies in filed and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as nectar plants in habitat management for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Key words nectar plant strips cosmos ecological regulation natural enemy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878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7 卷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 化學農(nóng)藥的使用盡管保障了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量 但過度使用對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尤其是無脊 椎動物群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 4 以生物防治為核心的害蟲綜合治理技術(shù) 通過以蟲治蟲 以菌治蟲 等綠色防控手段有力保障了農(nóng)產(chǎn)品產(chǎn)量與質(zhì)量 其中 通過生境管理 Habitat management 為天敵昆蟲在 不利的自然環(huán)境中提供食物資源或庇護場所 可豐富天敵昆蟲的種群和提高其害蟲生物防治能力 已成為 害蟲可持續(xù)治理的重要途徑 5 6 近年來 通過增加非作物地種植面積以改善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天敵的生境已 得到了廣泛關注 7 9 保護性生物防治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充分利用功能植物維持和增加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天敵 的種群數(shù)量 從而有效調(diào)控害蟲種群 尤其蜜源植物的利用研究較為廣泛 10 15 在水稻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Gurr 等 16 發(fā)現(xiàn)在稻田的田埂和四周種植蜜源植物能夠增加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的豐富度 從而有效控制稻飛虱 的種群數(shù)量 降低殺蟲劑使用量 70 提高經(jīng)濟收益 7 5 在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丁瑞豐等 17 發(fā)現(xiàn)在杏園 中分別套種油菜 Brassica campestris 蕪菁 Brassica rapa 和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三種蜜源植物后 杏 園中的節(jié)肢動物天敵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和均勻度指數(shù)均增高 而害蟲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和均勻度 指數(shù)均下降 這是因為蜜源植物的花粉 花蜜和花外蜜露等能作為補充性食物源 替代食物或獵物對天敵 的種群數(shù)量 個體生存和發(fā)育 壽命和繁殖力 捕食和行為等方面均有積極影響 18 19 如琉璃苣 Borago officinalis 能夠顯著延長食蚜蠅和草蛉的壽命 20 矢車菊 Centaurea cyanus 的花外蜜露能為瓢蟲和小花蝽提供 替代性食物資源 20 21 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的花能夠增加異色瓢蟲 Harmonia axyridis 的壽命和繁殖力 12 等 設施溫室作為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重要的生產(chǎn)模式 其單一化種植環(huán)境 易引起多種害蟲 特別是粉虱 蚜蟲等 種群大規(guī)模暴發(fā) 嚴重影響果蔬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前期研究表明 22 臨近溫室種植蜜源植物帶能增 效溫室內(nèi)害蟲防治作用 并初步表征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a 可吸引較多捕食者和降低害蟲種群 波斯菊 屬菊科 Asteraceae 秋英屬 Cosmos 植物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 花期 6 8 月 在全國范圍內(nèi)廣泛栽培 千屈菜 Lythrum salicaria 為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千屈菜屬 Lythrum 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期 7 9 月 荷蘭菊 Symphyotrichum novi belgii 為菊科 Asteraceae 聯(lián)毛紫菀屬 Symphyotrichum 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期 8 10 月 所有備選蜜源植物對北方環(huán)境適應能力均較強且易于種植和管理 為篩選出適宜對天敵有誘集涵養(yǎng)的蜜源植物 本研究于 2017 年探究了溫室間種植波斯菊 千屈菜 荷蘭菊花帶的天敵昆蟲 害蟲種群動態(tài) 比較了不同蜜源植物作用 并在 2018 和 2019 年評價了波斯菊不 同種植密度對其上瓢蟲及蚜蟲的動態(tài)影響 為蜜源植物促進天敵昆蟲田間增殖保育工作提供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 1 供試植物與地點 試驗所用波斯菊 千屈菜 荷蘭菊種子均來自于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所有種子均在塑料 托盤中育苗 待植株長至 3 4 片真葉時移栽到單花地帶中 移植密度為每地塊 80 株 定期人工清理花帶 中的雜草 試驗期間不使用任何化學農(nóng)藥 本研究于 2017 2019 年在北京市平谷區(qū)馬昌營鎮(zhèn)諾亞有機農(nóng)場 116 59 E 40 6 N 進行 該農(nóng)場 的生產(chǎn)管理模式符合歐洲 美國和日本有機農(nóng)業(yè)標準認定要求 1 2 不同蜜源植物帶上節(jié)肢動物發(fā)生規(guī)律 2017 年在農(nóng)場西區(qū)的溫室之間 3 m 100 m 的區(qū)域內(nèi)依次種植了千屈菜 荷蘭菊 波斯菊和雜草的 區(qū)域花帶 種植面積分別為 3 m 20 m 不同處理區(qū)域之間間隔 5 m 對照區(qū)雜草以刺兒菜 Cirsium setosum 為主 是溫室周邊一種多年生的局部優(yōu)勢雜草 每種處理重復 3 個溫室間 在農(nóng)場東區(qū)溫室之間 3 m 80 m 區(qū)域內(nèi)僅種植單一波斯菊 100 植物帶 以雜草為對照 各重 復 3 個溫室間 2017 年 5 月 18 日至 7 月 24 日在每個處理區(qū)隨機選取 10 個調(diào)查點 每個點包含 1 m 2 內(nèi)蜜 源植物區(qū)域 采用直接觀察法記錄植株上的節(jié)肢動物數(shù)量 每周調(diào)查一次 調(diào)查時間為上午 9 時至 11 時 并記錄所有調(diào)查日期內(nèi)當天溫度及天氣情況 1 3 波斯菊不同種植密度上瓢蟲及蚜蟲種群數(shù)量關系 2018 和 2019 年在溫室之間 3 m 100 m 的區(qū)域分別設置 3 個不同密度 100 50 0 的波斯 第 5 期 方艷等 蜜源植物波斯菊對捕食性天敵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 879 菊植物帶 100 為完全種植波斯菊區(qū)域 50 為波斯菊與雜草混合種植 0 為雜草對照區(qū)域 其中雜草以 刺兒菜為主 所有處理花帶均種植在不同的溫室之間 每個溫室間隔大于 10 m 在每個處理花帶中 分別隨機選取 3 個點 利用黃盆陷阱法 23 調(diào)查瓢蟲及蚜蟲種群 將 35 cm 35 cm 的黃盆支架放置在距離地面約 0 5 m 的蜜源植物帶中 黃盆內(nèi)加入約三分之二的水及表面活性劑皂液 1 滴 一旦蜜源植物帶中的節(jié)肢動物掉入黃盆內(nèi)即實現(xiàn)誘殺 調(diào)查時間為 2018 年 6 月 14 日至 8 月 23 日和 2019 年 5 月 21 日至 7 月 22 日 每隔 7 d 收取黃盆內(nèi)昆蟲并換水 對收集到的昆蟲進行統(tǒng)計 記錄所有調(diào)查日 期內(nèi)當天溫度及天氣情況 1 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將調(diào)查到的節(jié)肢動物大致按以下歸類 捕食性天敵包括瓢蟲 草蛉 小花蝽 食蚜蠅和蜘蛛 害蟲包 括蚜蟲 粉虱 薊馬 植食性蝽 應用 Excel 2019 和 SPSS 23 0 統(tǒng)計并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 比較不同蜜源植物間節(jié)肢動物參數(shù)用單因素方差 分析 One way ANOVA 并采用 Turky HSD 法在 P 0 05 的顯著性水平下比較各個處理間的差異 使 用一般線性模型 General Linear Model GLM 比較不同處理和年份對波斯菊花帶上捕食性瓢蟲和蚜蟲豐 度的影響作用 2 結(jié)果與分析 本研究三年調(diào)查的節(jié)肢動物種類 數(shù)量顯著不同 表 1 2017 年調(diào)查到的節(jié)肢動物種類包括瓢蟲 食蚜蠅 草蛉 小花蝽 蜘蛛 蚜蟲 粉虱 薊馬 葉螨 植食性蝽等 其中捕食性天敵中瓢蟲占據(jù)優(yōu)勢 地位 害蟲主要種類為花薊馬和蘋果黃蚜 2018 和 2019 年采集到的昆蟲以瓢蟲和翅蚜為主 從總體數(shù)量 看 蜜源植物帶及雜草上優(yōu)勢捕食性天敵為瓢蟲 優(yōu)勢害蟲為蚜蟲 表 1 2017 2019 年收集到的節(jié)肢動物種類及數(shù)量 Table 1 Species and numbers of arthropods collected in 2017 2019 調(diào)查數(shù)量 Number 分組 Functional group 目 Order 科 Familly 種 Species 2017 2018 2019 捕食性天敵 Predators 異色瓢蟲 Harmonia axyridis 18 七星瓢蟲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3 瓢蟲 Ladybeetles 鞘翅目 Coleoptera 瓢蟲科 Coccinellidae 多異瓢蟲 Hippodamia variegata 631 24 36 小花蝽 Flowerbugs 半翅目 Hemiptera 花蝽科 Anthocoridae 小花蝽 Orius spp 116 0 18 草蛉 Lacewings 脈翅目 Neuroptera 草蛉科 Chrysopidae 中華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 237 0 0 食蚜蠅 Hoverflies 雙翅目 Diptera 食蚜蠅科 Syrphidae 黑帶食蚜蠅 Episyrphus balteatus 269 0 2 蜘蛛 Spiders 蜘蛛目 Araneae 蟹蛛科 Thomisidae 三突花蛛 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88 0 2 總數(shù) Total number 1341 24 79 害蟲 Pests 蚜蟲 Aphids 半翅目 Hemiptera 蚜科 Aphididae 蘋果黃蚜 Aphis citricola 1770 435 2229 蚜蟲 Aphis spp 50 405 692 薊馬 Thrips 纓翅目 Thysanoptera 薊馬科 Thripidae 花薊馬 Frankliniella intonsa 1516 0 308 粉虱 Whiteflies 半翅目 Hemiptera 粉虱科 Aleyrodidae 煙粉虱 Bemisia tabaci 308 0 0 總量 Total number 3644 840 3229 2 1 不同蜜源植物帶上節(jié)肢動物發(fā)生規(guī)律 多種捕食性天敵及害蟲在不同蜜源植物上的表現(xiàn)存在明顯差異 圖 1 瓢蟲 食蚜蠅 草蛉 小花 蝽和蜘蛛在雜草 波斯菊 千屈菜和荷蘭菊上的數(shù)量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瓢蟲 F 3 56 162 93 P 0 001 食蚜蠅 F 3 56 110 80 P 0 001 草蛉 F 3 56 95 39 P 0 001 小花蝽 F 3 56 16 41 P 0 001 蜘蛛 880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7 卷 F 3 56 4 75 P 0 005 0 001 其中 波斯菊上優(yōu)勢的捕食性天敵是瓢蟲和食蚜蠅 千屈菜上主要存在 瓢蟲 食蚜蠅和草蛉三種天敵 它們的數(shù)量相對較高 荷蘭菊上的天敵數(shù)量與雜草上的天敵數(shù)量相差不大 此外 蚜蟲 粉虱 薊馬 葉螨和植食性蝽在集中蜜源植物上的分布也存在顯著性差異 蚜蟲 F 3 56 14 21 P 0 001 粉虱 F 3 56 63 94 P 0 001 薊馬 F 3 56 17 20 P 0 001 葉螨 F 3 56 2 35 P 0 082 0 05 植食性蝽 F 3 56 23 87 P 0 001 其中 千屈菜上粉虱和植食性蝽數(shù)量較高 荷蘭菊上存在部 分薊馬 而波斯菊上害蟲數(shù)量與雜草相差不大 結(jié)果表明 千屈菜上即存在大量捕食性天敵也存在大量害 蟲 波斯菊上捕食性天敵較多而害蟲數(shù)量較少 荷蘭菊上捕食性天敵和害蟲數(shù)量均較少 瓢蟲 Ladybird 0 5 15 20 25 A b a ab b ab b a a b b b a c c b a c c b a 20 40 120 140 B bb b a b ab a c c b a b bb a b c a a 食蚜蠅 Hoverfly 草蛉 Lacewing 小花蝽 Flowerbug 蜘蛛 Spider 雜草 CK 波斯菊 Cosmos 千屈菜 Lythrum 荷蘭菊 Symphyot ab 0 蚜蟲 Aphid 種類 Species 粉虱 Whitefly 薊馬 Thrips 葉螨 Mite 植食性蝽 Bug 種類 Species 注 數(shù)值為均值 標準誤 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顯著性水平為 P 0 05 Note The value is the mean standard error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P 0 05 圖 1 不同蜜源植物帶上捕食性天敵和害蟲數(shù)量 A 2018 年 B 2019 年 Fig 1 The total number of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and pests on different nectar plants strips A 2018 B 2019 2 2 單一波斯菊花帶上捕食性天敵和害蟲種群動態(tài)分析 單一波斯菊花帶上捕食性天敵及主要害蟲種群動態(tài)與雜草對照存在顯著不同 波斯菊花帶上的捕食性 天敵數(shù)量高于雜草對照 而害蟲數(shù)量低于雜草對照 圖 2 捕食性天敵在波斯菊和雜草上的波動相同 都 主要發(fā)生在 6 7 月 害蟲在雜草上相對較高 主要集中在 5 6 月 波斯菊上害蟲數(shù)量基本處于較低水平 0 5 10 15 20 25 30 A 10 B 0 20 30 40 50 60 20 17 05 18 20 17 05 25 20 17 06 01 20 17 06 08 20 17 06 15 20 17 06 22 20 17 06 29 20 17 07 06 20 17 07 13 20 17 07 20 20 17 07 27 201 7 05 1 8 201 7 05 2 5 201 7 06 0 1 201 7 06 0 8 201 7 06 1 5 201 7 06 2 2 201 7 06 2 9 201 7 07 0 6 201 7 07 1 3 201 7 07 2 0 201 7 07 2 7 時間 Date時間 Date 捕食性天敵種群數(shù)量 頭 Popu lati on of predat o r y nat u ral enemies 主要害蟲種群數(shù)量 頭 N u mber of major p e st pop ulati on s 波斯菊花帶 Cosmos 雜草對照 CK 注 數(shù)值為均值 標準誤 Note The value is the mean standard error 圖 2 單一波斯菊花帶上捕食性天敵 A 及主要害蟲 B 種群動態(tài) Fig 2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A and main pests B on cosmos strips 第 5 期 方艷等 蜜源植物波斯菊對捕食性天敵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 881 2 3 不同種植密度波斯菊上瓢蟲及蚜蟲種群數(shù)量關系 與雜草對照相比 波斯菊種植密度為 100 和 50 時 瓢蟲和蚜蟲數(shù)量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 瓢蟲 2018 F 2 6 10 50 P 0 011 瓢蟲 2019 F 2 6 5 92 P 0 038 蚜蟲 2018 F 2 6 6 66 P 0 03 蚜蟲 2019 F 2 6 22 08 P 0 002 其中瓢蟲在 50 種植密度下數(shù)量更高 而害蟲數(shù)量在 50 種植密度下最高 100 種植密度下數(shù)量最低 三種處理方式下瓢蟲與蚜蟲益害比也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 2018 F 2 6 8 72 P 0 017 2019 F 2 6 5 28 P 0 048 圖 3 通過廣義線性模型分析發(fā)現(xiàn) 表 2 瓢蟲和蚜蟲在各處理和年 份間均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 0 2 4 6 8 10 12 14 16 c c b b a a A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a c b c a b B 2018 0 0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6 b a a b a a C 50 波斯菊 50 Cosmos 雜草 CK 100 波斯菊 100 Cosmos 2019 年份 Year 2018 20192018 2019 注 數(shù)值為均值 標準誤 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顯著性水平為 P 0 05 Note The value is the mean standard error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P 0 05 圖 3 波斯菊不同種植密度下瓢蟲累積量 A 蚜蟲累積量 B 及其益害比 C Fig 3 The total number of ladybirds A aphids B and the natural enemies to pest ratio C of cosmos strips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表 2 處理和年份對波斯菊花帶上捕食性瓢蟲和蚜蟲豐度的影響 Table 2 Results for GLE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year and the interaction on the abundance of ladybirds and aphids on cosmos strips 變量 Variation 自由度 df F P 瓢蟲 Ladybirds 處理 Treatment 2 11 35 0 002 年份 Year 1 8 78 0 012 處理 年份 Treatment year 2 1 52 0 257 蚜蟲 Aphids 處理 Treatment 2 27 61 0 001 年份 Year 1 44 66 0 001 處理 年份 Treatment year 2 14 37 0 001 注 顯著性水平為 P 0 05 P 0 01 P 0 001 Note The significance level is P 0 05 P 0 01 P 0 001 3 討論 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 作物單一及大面積種植導致植物多樣性急劇下降 自然天敵的食物 越冬和繁育 場所等資源嚴重不足 不利于天敵生存及定殖控害 15 種植蜜源植物可為天敵提供更適宜的微觀環(huán)境 更 882 中 國 生 物 防 治 學 報 第 37 卷 多的替代寄主或獵物等食物資源 24 非作物地的利用能有效增加天敵生態(tài)位 使環(huán)境中容納更多的天敵 從而提高天敵可持續(xù)防治害蟲效 果 25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隨天敵多樣性和豐富度的減少而減弱 26 29 某些情況 下 在環(huán)境中增加生物多樣性也可能造成天敵控害能力的減弱 如同一獵物的不同天敵占據(jù)相似的 生態(tài)位時 群體內(nèi)捕食現(xiàn)象可能發(fā)生 30 張碩等 31 提出 可以通過增加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花粉 花 蜜 替代獵物和棲息地等資源拓寬天敵生態(tài)位 增加天敵種群數(shù)量 目前 在大田作物 果園生態(tài) 系統(tǒng)中 利用蜜源植物帶增效天敵田間控害作用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 32 33 但在溫室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尚未報道 34 溫室間生境管理即增加蜜源植物多樣性 誘集涵養(yǎng)天敵 提升天敵豐富度和多樣性 從而有利于天敵經(jīng)通風口進入溫室內(nèi)對害蟲進行控制 減少溫室內(nèi)害蟲的大規(guī)模暴發(fā) 22 然而 花 帶的設置需要挑選合適的蜜源植物 許多蜜源植物在為天敵提供營養(yǎng)的同時也可能為害蟲 提供營養(yǎng) 35 因此 篩選出適合天敵的蜜源植物應用于生物防治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與雜草區(qū)域 相比 千屈菜能涵養(yǎng)較多天敵及害蟲 可能成為天敵及害蟲共同營養(yǎng)源 荷蘭菊對天敵及害蟲的涵養(yǎng) 作用不顯著 而波斯菊上天敵數(shù)量較多但害蟲數(shù)量較少 其在涵養(yǎng)天敵的同時成為害蟲庫源的風險較 小 且該現(xiàn)象在單一波斯菊花帶上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 不同種植密度下波斯菊涵養(yǎng)的瓢蟲和蚜蟲數(shù)量 也有所差異 與波斯菊種植密度為 100 相比 50 種植密度的波斯菊生境復雜度增加 其上瓢蟲和蚜蟲 數(shù)量也有所增加 且兩種密度下的波斯菊花帶上益害比均顯著高于雜草對照 這表明 波斯菊在保護性 生物防治中有望成為良好的應用材料 三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在昆蟲種類及總量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 這可能與不同調(diào)查方法及調(diào)查日期內(nèi)的氣 候有關 鄒言等 36 對昆蟲不同的采集方法比較表明 相比于其他幾種常見的昆蟲采集方法 陷阱法采集到 的昆蟲 不論種類還是數(shù)量均處于最低水平 這也是本研究中 2017 年節(jié)肢動物總量相對較高 而 2018 2019 年采集到的捕食性天敵數(shù)量相對較少 而有翅蚜等害蟲數(shù)量較多的原因 但本方法具有簡便易行等優(yōu) 點 另一方面 從三年天氣情況看 2017 年與 2018 2019 年相比平均溫度普遍較低 降雨天數(shù)較少 沒 有出現(xiàn)大暴雨等 而 2019 年溫度較高且降雨天數(shù)較多 不同年份間調(diào)查日期的溫度及調(diào)查前后天氣情況 也會對昆蟲調(diào)查造成一定影響 保護性生物防治中蜜源植物帶的設計原則 除考慮種植密度外 還需要認真篩選蜜源植物種類 設計 種植時間 連通性或鑲嵌格局等因素 才能充分發(fā)揮蜜源植物管理增效天敵的控害潛能 一般情況下 選 擇本地的蜜源植物能更好地適應土壤 氣候等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 從而誘集涵養(yǎng)更多種類和數(shù)量的天敵 其 次 應選擇花期早于作物成熟期且花期較長的物種 彌補作物生長時期的空缺并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營養(yǎng)補 充 更重要的是 在蜜源植物的選擇上 應篩選出對天敵有益而對害蟲種群無影響或不利影響最小的功能 植物種類 總之 針對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不同害蟲 選擇出最合適的蜜源植物容納更多的天敵是增效生物 防治的重點及難點 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更加精細管理功能植物 從而實現(xiàn)利用農(nóng)業(yè)景觀生態(tài)調(diào)控害蟲防治 作物高產(chǎn)和環(huán)境保護等多重目標的共贏 參 考 文 獻 1 Desneux N Decourtye A Delpuech J M The sublethal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beneficial arthropods 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07 52 1 81 106 2 Geiger F Bengtsson J Berendse F et al Persistent negative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bio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control potential on European farmland J Basic Applied Ecology 2010 11 2 97 105 3 L u Y Wu K Ji a n g Y et al Widespread adoption of Bt cotton and insecticide decrease promotes biocontrol services J Nature 2012 487 7407 362 365 4 Pretty J E Intensification for redesigned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s J Science 2018 362 6417 908 5 Gurr G M Wratten S D Landis D A et al Habitat management to suppress pest population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J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17 62 1 91 109 6 Michaud J P Challenges to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on the high plains 150 years of evolutionary rescue J Biological Control 2018 125 第 5 期 方艷等 蜜源植物波斯菊對捕食性天敵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 883 65 73 7 Tscharntke T Bommarco R Clough Y et al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and enemy diversity on a landscape scale J Biological Control 2008 45 3 294 309 8 Holland J M Bianchi F Entling M H et al Structure fun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emi natural habitats for conservation biological control a 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6 72 9 1638 1651 9 Gonz lez Chang M Tiwari S Sharma S et al Habitat management for pest management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J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9 112 4 302 317 10 Pfiffner L Luka H Schlatter C et al Impact of wildflower strips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cabbage lepidopterans 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2009 129 1 310 314 11 戈峰 吳孔明 陳學新 植物 害蟲 天敵互作機制研究前沿 J 應用昆蟲學報 2011 48 1 1 6 12 陳學新 劉銀泉 任順祥 等 害蟲天敵的植物支持系統(tǒng) J 應用昆蟲學報 2014 51 1 1 12 13 Balzan M V Bocci G Moonen A C Utilisation of plant functional diversity in wildflower strips for the delivery of multiple agroecosystem services J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2016 158 3 304 319 14 Hatt S Osawa N The role of Perilla frutescens flowers on fitness traits of the ladybird beetle Harmonia axyridis J BioControl 2019 64 4 381 390 15 Snyder W E Give predators a complement conserving natural enemy biodiversity to improve biocontrol J Biological Control 2019 135 73 82 16 Gurr G M Liu J Read D et al Parasitoids of Asian rice planthopper Hemiptera Delphacidae pests and prospects for enhancing biological control b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J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2015 158 2 149 176 17 丁瑞豐 王小麗 徐遙 等 套種蜜源植物對杏 麥間作果園節(jié)肢動物群落的影響 J 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 2008 45 5 960 963 18 朱平陽 呂仲賢 Gurr G M 等 顯花植物在提高節(jié)肢動物天敵控制害蟲中的生態(tài)功能 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2 28 4 583 588 19 徐彬 修春麗 張偉 等 龍爪槐花對異色瓢蟲成蟲壽命的影響 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7 33 4 442 445 20 Berkvens N Bonte J Berkvens D et al Influence of diet and photoperiod on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European populations of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J BioControl 2007 53 1 211 221 21 W ckers F L van Rijn P C J Pick and mix selecting flowering plant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arget biological control insects M Gurr G M Wratten S D Snyder W E et al eds Biodiversity and Insect Pests Key Issu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1st edition New York Wiley 2012 139 165 22 Li S Jaworski C Hatt S et al Flower strips adjacent to greenhouses help reduce pest populations and insecticide applications inside organic commercial greenhouses J Journal of Pest Science 2021 94 3 679 689 23 Xu Q Hatt S Lopes T et al A push pull strategy to control aphids combines intercropping with semiochemical releases J Jou